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5)
2023(16178)
2022(13342)
2021(12396)
2020(10533)
2019(24488)
2018(24581)
2017(46978)
2016(25461)
2015(29076)
2014(29056)
2013(28084)
2012(25545)
2011(22717)
2010(22730)
2009(20870)
2008(20529)
2007(18125)
2006(15627)
2005(13628)
作者
(72482)
(60803)
(60209)
(57569)
(38445)
(29036)
(27876)
(23789)
(22982)
(21630)
(20506)
(20281)
(19191)
(18926)
(18830)
(18501)
(18435)
(18041)
(17419)
(17410)
(14833)
(14829)
(14699)
(13991)
(13609)
(13603)
(13554)
(13298)
(12274)
(12083)
学科
(105461)
经济(105358)
管理(72664)
(68459)
(56131)
企业(56131)
方法(49716)
数学(43921)
数学方法(43176)
中国(28818)
(28549)
(25878)
业经(24103)
地方(23052)
(20447)
农业(19091)
理论(18388)
(17647)
(17544)
贸易(17535)
(17329)
财务(17247)
财务管理(17210)
(16938)
企业财务(16282)
(15804)
技术(15139)
环境(14963)
(14325)
银行(14293)
机构
学院(356844)
大学(356635)
管理(140145)
(139023)
经济(135832)
理学(121190)
理学院(119817)
管理学(117236)
管理学院(116559)
研究(113973)
中国(85641)
(77150)
科学(72433)
(62541)
(58879)
(56343)
中心(55258)
业大(54678)
(53185)
研究所(51450)
财经(50553)
北京(48003)
(47359)
师范(46845)
农业(46462)
(45839)
(43016)
经济学(42245)
(41548)
技术(39319)
基金
项目(246366)
科学(193816)
研究(177978)
基金(177962)
(155327)
国家(154056)
科学基金(133371)
社会(111409)
社会科(105570)
社会科学(105538)
(97423)
基金项目(94394)
自然(87949)
自然科(85979)
自然科学(85959)
自然科学基金(84350)
教育(83035)
(82125)
编号(73897)
资助(72947)
成果(59372)
重点(55349)
(53068)
(52675)
(51107)
课题(50142)
创新(47739)
科研(47462)
大学(45964)
国家社会(45939)
期刊
(145765)
经济(145765)
研究(96388)
中国(66974)
学报(56321)
(52224)
科学(50790)
(50344)
管理(49323)
大学(42606)
学学(39566)
教育(38603)
农业(35536)
技术(34781)
(28011)
金融(28011)
业经(24967)
财经(23987)
经济研究(23456)
图书(22600)
问题(21068)
(20626)
(19829)
统计(19031)
技术经济(17602)
(17399)
(17390)
理论(16837)
资源(16260)
科技(15880)
共检索到512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浩  曹杰  
通过对城市交通大数据的分析,研究中心主城区主干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利用优化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字化及可视化分析,找出交通违法行为的现状和分布规律;采用粒计算的思想对数据进行信息粒化,在周期性的数据中找到数据的总体波动,剥落Low层数据,筛选出Up层和R层数据,选取不同模型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与对比,显示Fourier级数模型拟合结果更优;对每条路线的车辆交通违法信息逐一分析,结果显示二号路线在7—8月份出现车辆交通违法56.38次,四号线路线在6月份出现8次。文中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来处理周期性数据,模型精确度高,能明确评估城市交通违法情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智敏  甄峰  张姗琪  
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就业空间的精细化研究和规划带来新的契机,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融合多源数据手段,通过多尺度GIS空间分析、单中心与多中心模型验证、规划对比分析与二元逻辑回归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城市就业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空间尺度的不断缩小,就业空间结构的多中心性初步显现,城市外围的大厂新村与徐庄高新区基本形成副中心,但新街口主中心依然强势,与其周边地区呈现出紧密粘连的一体化特征。(2)城市规划与现实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带缺乏就业人口集聚,中心体系规划中的主中心发展较为滞后,需因地制宜持续强化多中心空间结构。(3)在就业空间主中心—副中心—密集区—稀疏区不同层级之间,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应着重在多类型交通协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与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于沛洋  石飞  索南曲珍卓玛  郑颖  
近年来随着公交导向理念的兴起与资源环境的倒逼,公共交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传统交通建模方法对公共交通出行考虑欠佳,相关理论远滞后于公共交通实际的发展程度,客观上导致公共交通决策的"失真"与小汽车使用的"泛滥"。本文从可达性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可达性相关理论的梳理,提出了一种能满足当下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特点的新型可达性分析模型,并根据模型的基本特征,引入了精准度更高的互联网开放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应用价值。最后结合GIS软件对南京公共交通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对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模拟较为准确,算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强欢欢   王慧   雷书雨  
文章以2022年南京市主城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克里金插值分析法对主城区房价的空间分布与分异进行分析与模拟,然后引入住房阶层理论在划分不同居住阶层基础上,分析各阶层间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利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住区属性、区位条件、交通特征和配套设施4类因素对主城区房价空间分异的影响。研究表明:(1)南京市主城区房价整体呈现由主城西向周边区域逐步递减的多组团模式;(2)主城区不同住房阶层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集聚特征,阶层间虽未出现明显的空间隔离、对立或极化,但富裕阶层对主城优势资源和环境的剥夺现象显著;(3)各类因素对主城区房价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住区属性的影响较稳定,区位条件的影响具有空间全局性,而交通特征和配套设施的影响则存在显著的空间边界效应,即房价与设施空间距离的负相关性具有空间范围界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婧  甄峰  张姗琪  孔宇  李智轩  
利用天眼查企业数据,以南京市中心城区1 km×1 km格网为基本研究单元,分析2010、2015、2019年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并采用MGWR模型探讨企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十年,南京市中心城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集聚与扩散作用并存,空间分布特征变化明显,由中心城区向外围转移;(2)用地成本、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源、生产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因素对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显著且对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为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的布局优化提供支撑,以期为南京未来的产业规划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漱洋  蔡志昶  唐寄翁  
通过回顾健康与韧性概念的发展历程,论证了在疫情背景下社区健康韧性建设的重要性及社区医疗设施在其中的基础地位,梳理了社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影响社区健康韧性的工作机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社区医疗设施与健康资源空间数据与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OD服务范围、潜能模型、泰森多边形等分析模型,从均衡性、可达性、适用性对社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评价,从规划布局、医疗资源配置、健康资源分布等角度以社区健康韧性为导向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陈家荣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首次建立了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实证演算。研究得出:①影响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均GDP、地均碳排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②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评价指数从0.41增加到0.55,年均增长速率为2.72%;③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低碳水平和可持续性制约了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发展,是未来改革方向。所构建模型和ANP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闫文萱   范晨璟   申世广   邱冰  
利用大量带有情绪标签的社交媒体数据,了解和把握居民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游憩情绪感知体验,为城市公园的改造提升提供策略依据。文章基于城市公园使用者发布的新浪微博数据,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和BERT模型的支持下对微博文本进行分类、分析,运用IPA分析法构建了游憩区位、环境、设施和感知4个维度的情绪评价框架模型,并以位于南京市中心城区的9个城市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居民在城市公园的游憩体验整体上积极正向,游客对于南京中心城区城市公园的总体建设较为满意,其中白鹭洲公园表现最好。(2)从IPA分析来看,重要性高—满意度低象限内的,急需改善的因素分别是玄武湖公园和鼓楼公园的游憩区位,莫愁湖公园和古林公园的游憩环境,绣球公园、鼓楼公园和小桃园的游憩感知。使用文章的评价框架,能有效捕捉游憩人群在城市公园中的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这对城市公园的更新与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婉玉  刘培学  张建新  魏瑞兵  
基于旅游引力模型的逆向推导及超制图学理论,通过南京客源城市游客量与百度指数,计算66个大中城市至南京的可达距离与吸引距离,通过原地图的变形形象地展现并分析客源市场的时空收敛及特征。结果表明,交通与通讯技术的"时空收敛"效应对南京市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产生明显作用,旅游现象及网络搜索行为下所反映的人们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可达距离与吸引距离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收敛。由于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可获得性的趋同导致空间摩擦减弱,吸引距离收敛更为明显。时空收敛所带来的感知范围扩大,将使居民旅游和休闲出行大量增加。研究结果为旅游城市与客源城市的空间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为南京市旅游市场运营决策提供帮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杰  张浪  季益文  张青萍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特征及布局结构遵循规律性机制进行演替。基于上海市1983年、1994年和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背景、政策推进及建设成效等,结合形态维模型和聚集维模型,对中心城区绿地进化的多维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规划引导是影响城市绿地时空进化的关键因素,且具有系统性、阶段性及动态性特征;(2)在发展阶段上,上海市的绿地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和质量跃升阶段,趋于"量"到"质"的优化;(3)在绿地空间形态结构上,自组织及演化未达到最优化状态,但形态维数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降低,绿地空间形态整体趋于整合,系统性增强;(4)在绿地分布格局上,聚集维数先增强后减弱,绿地斑块由分散、割裂状态趋向环廊结合、通达性较好的网络系统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劲  吕红  邹小勤  
旧城更新改造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实现城市环境、社会和经济等目标,对旧城改造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有利于解决其实施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旧城更新改造评价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以重庆城市主干道改造为例,构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心理5个方面、15个指标的城市主干道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评价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重庆三条典型主干道改造的数据,运用yahp0.5.3层次分析法软件对重庆城市三条主干道改造的综合效益和子效益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该城市主干道改造综合效益都属于较好,社会、环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曲冰  冷嘉伟  
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从集约化概念和测度方法角度出发,探讨集约化街区评价体系的建构,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的可行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应用于南京新街口片区的实例分析和讨论中,构建从指标体系到空间评价、再到形态引导的操作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传广  唐焱  吴群  
基于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监测点地价数据,构建了城市住宅地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城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研究发现:市中心、公交站、地铁站、中学、小学、医院、工业污染和容积率8个因子对住宅地价的影响是显著的,市中心和工业污染是负向影响,其他因子都是正向影响。人们对于住宅用地所具备的特征考虑如下:与城市中心区域的远近,住宅周边的公共交通条件,住宅所处学区内学校质量,周边的医疗卫生条件,环境质量条件等。科学地把握城市土地二级市场上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对政府相关部门更加合理地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程  黄春晓  李鹏飞  王超  
随着规划及设计的转型,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规划转变,人对空间的使用逐步成为空间构建的焦点。本文正是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人群的空间使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配合观测、问卷与访谈,在人、空间、时间三个维度上分析了中心区空间利用的特点,总结了中心区在不同空间、时间、人群三个层面上的分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因,包括空间公共性、功能业态、环境设计、人群差异等因素。面对城市中心区未来的空间更新与品质提升,厘清中心区时空利用现象及其背后逻辑,将有助于规划理念、方法的转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康达西  殷洁  
基于南京市红庙小区的调查数据,对城市中心区流动人口的居住、生存状况以及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中心区流动人口聚居空间呈现出异质化、混杂化的特征;流动人口在经济能力、居住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层面与本地居民处于区隔状态,社会融合程度较低;在居住空间区位变化和多样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下,城市中心区流动人口的经济发展潜力较高,其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外扩化的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