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8)
- 2023(15700)
- 2022(13638)
- 2021(12977)
- 2020(11046)
- 2019(25480)
- 2018(25394)
- 2017(50213)
- 2016(26768)
- 2015(30084)
- 2014(30111)
- 2013(29646)
- 2012(27195)
- 2011(24381)
- 2010(24213)
- 2009(22337)
- 2008(21950)
- 2007(19244)
- 2006(16891)
- 2005(14949)
- 学科
- 济(101833)
- 经济(101716)
- 管理(78169)
- 业(76585)
- 企(62311)
- 企业(62311)
- 方法(51623)
- 数学(45376)
- 数学方法(44796)
- 中国(29729)
- 财(29261)
- 农(26929)
- 制(25910)
- 银(25905)
- 银行(25758)
- 行(24232)
- 业经(22684)
- 学(21792)
- 融(19826)
- 金融(19824)
- 务(19571)
- 财务(19496)
- 财务管理(19457)
- 贸(19395)
- 贸易(19384)
- 易(18904)
- 企业财务(18523)
- 地方(18116)
- 理论(17826)
- 农业(17800)
- 机构
- 大学(380068)
- 学院(376549)
- 管理(153237)
- 济(149223)
- 经济(145932)
- 理学(132038)
- 理学院(130637)
- 管理学(128346)
- 管理学院(127634)
- 研究(119571)
- 中国(97690)
- 京(80213)
- 科学(73355)
- 财(73197)
- 财经(59113)
- 农(58981)
- 所(58739)
- 中心(56706)
- 业大(55376)
- 江(53828)
- 经(53750)
- 研究所(53428)
- 北京(50473)
- 范(47475)
- 师范(47017)
- 农业(46539)
- 经济学(45449)
- 州(44845)
- 财经大学(44458)
- 院(43441)
- 基金
- 项目(257114)
- 科学(202247)
- 基金(188152)
- 研究(187013)
- 家(163237)
- 国家(161917)
- 科学基金(139950)
- 社会(117584)
- 社会科(111420)
- 社会科学(111392)
- 基金项目(99995)
- 省(98999)
- 自然(92217)
- 自然科(90101)
- 自然科学(90074)
- 自然科学基金(88448)
- 教育(86194)
- 划(83720)
- 资助(78370)
- 编号(76788)
- 成果(61775)
- 部(57196)
- 重点(56664)
- 发(53226)
- 创(52992)
- 课题(51211)
- 科研(49738)
- 创新(49465)
- 教育部(49345)
- 大学(48426)
- 期刊
- 济(154652)
- 经济(154652)
- 研究(112774)
- 中国(66181)
- 学报(58945)
- 财(55524)
- 管理(54239)
- 科学(53339)
- 农(52057)
- 融(46726)
- 金融(46726)
- 大学(44792)
- 学学(42160)
- 教育(36951)
- 农业(34744)
- 技术(32040)
- 财经(28625)
- 业经(25468)
- 经济研究(25117)
- 经(24251)
- 图书(21310)
- 理论(20922)
- 问题(20616)
- 实践(19341)
- 践(19341)
- 技术经济(17842)
- 业(17197)
- 科技(17171)
- 版(16792)
- 统计(16663)
共检索到547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薛路遥
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现象,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的银行同业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其在发展演变中所掩藏的风险显现了同业市场的脆弱性。本文基于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运用信息熵思想建立双向风险敞口矩阵通过MATLAB的迭代逼近算法分析不同损失率下银行间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结论显示大量同业业务所产生的资金和业务联动性,使得风险极易在银行间双向传染,同时不同类型银行的风险传染力度与抵御能力不同。对此本文认为各家银行应从外部经济环境、内部资源整合、社会融资需求和金融监管政策四大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加强资金联动管理和风险管理引导银行同业业务向健康、透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
关键词:
银行同业业务 利率市场化 风险 传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里阳
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自身发展特点出发,探讨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如"虚拟性"放大流动性、同质性、过度依赖期限错配、监管不足等,基于此提出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五项对策:将同业资金纳入资本拨备范畴、积极维持资金稳定性、加强同业资产顺周期性监测、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加强同业业务制度监管。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同业业务 流动性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徐丽丽 苗海宾
2013年6月份的"钱荒"事件充分暴露了流动性风险在同业之间的传染之快、后果之严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视角,构建了基于机构的网络模拟模型(ABNS),研究不同冲击下我国银行同业之间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机制和后果,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农业银行节点度最高,属于中心节点。第二,中心节点违约的后果尤为严重。第三,市场流动性收紧到阈值时违约机构大规模爆发。第四,组合冲击加深了传染后果,同时为2013年6月"钱荒"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些解释。第五,提出关注同业业务规模及其分布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同业业务 流动性风险传染 ABNS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徐丽丽 苗海宾
2013年6月份的"钱荒"事件充分暴露了流动性风险在同业之间的传染之快、后果之严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视角,构建了基于机构的网络模拟模型(ABNS),研究不同冲击下我国银行同业之间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机制和后果,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农业银行节点度最高,属于中心节点。第二,中心节点违约的后果尤为严重。第三,市场流动性收紧到阈值时违约机构大规模爆发。第四,组合冲击加深了传染后果,同时为2013年6月"钱荒"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些解释。第五,提出关注同业业务规模及其分布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同业业务 流动性风险传染 ABNS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章向东 姚斌
本文在对同业业务发展及其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同业业务的顺周期性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测算弹性系数表明,同业负债对名义GDP的弹性系数大于广义信贷;通过HP滤波方法发现,"同业负债/GDP"偏离度要明显大于"广义信贷/GDP"等指标,即"同业负债"顺周期性表征功能更强,在宏观审慎管理实践中,可视为有效的补充监测指标。为规范发展同业业务,要尽力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负债结构,同时控制部分类型业务的规模;创新宏观审慎指标和工具,加强监测分析和流动性风险管控;利用部际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沟通和信息共享制度建设。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同业业务 顺周期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萌
本文以银行同业违约为压力情景,根据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14年的年报数据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进行压力测试。研究表明压力情景下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较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是能够导致银行体系瘫痪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另外,存放同业款项与拆出资金的损失效应,现金与中央银行存款的挤兑效应,以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折价效应分别是流动性压力传递的敏感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银行流动性监管应该根据每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地位、流动资产负债结构,以及连锁违约敏感因素与作用机理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标准与救助方案。
关键词:
银行同业业务 流动性风险 压力测试 违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鹤 张启文
利用2006年1~12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经济正常时期和上行时期,随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会显著降低;在经济下行时期,随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会显著增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风险传染和融资流动性两个方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鹤 张启文
利用2006年112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经济正常时期和上行时期,随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会显著降低;在经济下行时期,随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会显著增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风险传染和融资流动性两个方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成珍 宋锦玲
文章建立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数理模型,并创新地将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新型同业业务引入到模型中,证明了在存在资本约束和不存在资本约束的条件下,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会鼓励商业银行增加新型银行同业业务,使得商业银行承担更高的风险。文章还基于2007-2014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法(GMM),得出的结论证实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此外,经过实证检验得出资产规模越小、资产充足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弱的商业银行分别在存贷款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越倾向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货币政策 金融风险 风险承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成珍 宋锦玲
文章建立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数理模型,并创新地将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新型同业业务引入到模型中,证明了在存在资本约束和不存在资本约束的条件下,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会鼓励商业银行增加新型银行同业业务,使得商业银行承担更高的风险。文章还基于2007-2014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法(GMM),得出的结论证实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此外,经过实证检验得出资产规模越小、资产充足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弱的商业银行分别在存贷款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越倾向于从事创新型银行同业业务。因此,研究建议监管部门注重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加强监管部门的合作,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货币政策 金融风险 风险承担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晔 陈珏津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期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在现有研究关于中国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风险存在U型非线性影响的基础上,将流动性创造拆分成同业和非同业两个部分,补充了流动性创造结构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创造较多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较大。从结构来看,流动性创造的系统性风险效应基本来源于同业流动性创造。影响机制表现为流动性创造加剧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同业流动性创造会同时增加银行的个体风险与系统关联度。基于2017年流动性创造骤减典型事实的分析发现,强监管政策能够抑制银行过多的流动性创造,起到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效果。研究还发现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在规模较小、同业参与程度较高和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中更为明显。当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动荡时,该效应相应增强;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能够缓解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
关键词:
流动性创造 系统性风险 同业业务 强监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卫星 邵旭方 吴锟
本文利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传染特征。经过分析认为,相对于存款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因此更能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同业拆借市场连接了各个商业银行,成为流动性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采用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方法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流动负债中的同业存放这一科目的相对指标,结果发现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流动性风险传染特征,实际数据支持存在由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发起、通过系统重要性银行扩大而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并提出相应监管手段与风险应对措施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玉伟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债券市场流动性 同业资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玉伟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债券市场流动性 同业资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解红
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主体业务之一。近年来,在规避监管、追求高收益的内生动力推动下,银行同业业务调剂资金余缺的传统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较高杠杆又使得该业务面临着日益突出的流动性风险。论文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对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状况及其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和传导途径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巴塞尔协议III提出治理流动性风险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