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58)
2023(15567)
2022(13655)
2021(12901)
2020(10909)
2019(25294)
2018(25207)
2017(49424)
2016(26412)
2015(29722)
2014(29718)
2013(29240)
2012(26793)
2011(24043)
2010(23876)
2009(21769)
2008(21173)
2007(18386)
2006(16032)
2005(13966)
作者
(75327)
(62349)
(62050)
(59174)
(39765)
(30040)
(28419)
(24436)
(23649)
(22326)
(21239)
(20801)
(19758)
(19599)
(19353)
(18955)
(18837)
(18583)
(17978)
(17871)
(15332)
(15314)
(15005)
(14216)
(13989)
(13896)
(13783)
(13744)
(12593)
(12302)
学科
(103112)
经济(102998)
管理(77994)
(74238)
(61587)
企业(61587)
方法(51900)
数学(45524)
数学方法(44930)
(29112)
中国(28180)
(27255)
(23212)
贸易(23203)
业经(23030)
(22707)
(22104)
(20317)
(18612)
财务(18534)
财务管理(18493)
地方(18448)
农业(17921)
(17664)
银行(17626)
理论(17572)
企业财务(17550)
技术(17289)
(16751)
(16461)
机构
大学(377581)
学院(374237)
管理(151973)
(149210)
经济(146082)
理学(132208)
理学院(130814)
管理学(128512)
管理学院(127817)
研究(118633)
中国(89137)
(79370)
科学(73292)
(70622)
(58061)
财经(57482)
(57078)
业大(55455)
中心(54898)
研究所(52926)
(52544)
(52360)
北京(49623)
(48224)
师范(47763)
经济学(45497)
农业(44950)
(43355)
(43226)
财经大学(43161)
基金
项目(258876)
科学(204209)
基金(189677)
研究(188482)
(164774)
国家(163474)
科学基金(141412)
社会(119110)
社会科(112949)
社会科学(112921)
基金项目(100962)
(99885)
自然(92896)
自然科(90780)
自然科学(90754)
自然科学基金(89129)
教育(87258)
(84291)
资助(78553)
编号(77216)
成果(61876)
(57792)
重点(57134)
(53942)
(53574)
课题(51514)
科研(50016)
创新(49999)
教育部(49912)
国家社会(49114)
期刊
(153523)
经济(153523)
研究(106873)
中国(64418)
学报(59297)
管理(54170)
(53238)
科学(53044)
(50428)
大学(45019)
学学(42163)
教育(38862)
农业(35161)
技术(32446)
(31725)
金融(31725)
财经(27612)
业经(25942)
经济研究(25377)
(23492)
图书(22844)
问题(20870)
理论(19582)
实践(18023)
(18023)
技术经济(17905)
科技(17571)
(17559)
(17525)
商业(16958)
共检索到532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丹  黄玮强  
行业信息溢出网络是各行业之间风险关联的载体,其信息溢出的方向和强度与行业的风险传染特征密切相关。运用广义方差分解对申银万国行业一级指数同时构建行业收益率溢出网络和行业波动率溢出网络,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我国行业信息溢出的总体情况和动态演化。研究发现:我国各行业间信息溢出水平较高,整体信息联动能力强,但各行业信息溢出随时间变化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长期情形下,收益率溢出网络和波动溢出网络对系统性重要行业的识别排序具有高度一致性,但短期内两者存在较大差异。长期内,银行业和非银行金融业是系统性重要(信息)接受行业,机械设备业是系统性重要(信息)传播行业;短期内,银行、非银行金融、国防军工、食品饮料及家用电器业是系统性重要行业,但它们的具体角色(信息接受或者传播)具有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及产业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路冠平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国内外黄金现货合约的价格关联情况,得出国内黄金现货定价来源和模式。研究使用的数据为1分钟高频数据,所用模型包括交叉自相关模型、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引领-跟随模型、正交冲激响应模型和价格溢出模型。研究表明:Au(T+D)合约是现货黄金市场的定价合约,其价格领先其他国内现货合约;同时,Au(T+D)价格与伦敦LBMA市场现货价格在高频上既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互相引领的情况出现。本文期望通过该项研究,为我国商品现货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宇  黄嬿顺  
通过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结合Sparse OOglasso—VAR和TVP—VAR模型考察主要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溢入溢出水平。研究发现,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溢出具有明显的跨国传染特征。在全球金融市场形势良好的情况下,资本流动额上升常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溢出上升;在形势较差的情况下,极端事件的发生常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溢出上升。且网络相关度越高,总溢出效应越高。外国证券投资的风险网络相关度最高,总溢出也最高,外国其他投资次之,外国直接投资最低。中国多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存在较强的溢入溢出关系,同时极端事件对我国的风险溢出有正向冲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王礼昱  
以各金融子行业(保险、信托、银行、证券、其他非银行金融)的上市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R-Vine Copula方法和DCC-GARCH-CoVaR方法来分析各机构之间的时变联动性、关联网络特征及其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进而识别出重要系统性金融机构。研究结论表明:在2017年以前,各金融子行业之间存在较高的时变联动性,但随后在金融严监管的影响下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在金融机构相依结构方面,同行业的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所有金融机构之间均存在正相依性,大部分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上下尾对称的相依结构特征。对金融市场存在最大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是银行业;相比其他金融子行业,证券业自身积累的系统性风险规模最大,而银行业最小。基于影响深度(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和影响广度(关联网络地位)的标准识别出中国银行、中国人寿、陕国投A、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为我国重要系统性金融机构。相关研究结论将为构建多层次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蔚  石涛  
基于2017—2020年12家沪深上市城市商业银行863个交易日的面板数据,利用广义方差分解法,分析上市城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关联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商业银行间的风险溢出显著双向关联且存在风险溢出性,外部冲击对城市商业银行间的冲击具有异质性,但是银行间的风险外溢及风险净溢出效应具有一定差异。城市商业银行间的风险具有动态溢出效应,金融风险具有周期波动性且极端事件的外部冲击较为明显。城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部分银行的网络溢出效应较为突出。为此,需要强化地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监管、增强造血能力、建立风险联席处置机制,以不断降低其金融风险及风险传染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暮紫  魏纯  谢豪  李楠  
以GARCH-CoVaR分位数计量为基础,通过相对风险溢出值的阈值过滤,构建低度、中度和高度风险溢出邻接矩阵,把风险溢出关联关系嵌入金融网络中,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行业间的风险溢出的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A股市场间内部行业关联度加强,各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不断增强;无论牛市、熊市,中度风险溢出网络的关联最强,各行业的溢出传导多集中于中度风险,一旦形成下跌损失风险,牛市传导效应强于熊市;风险溢出影响力最大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综合、通信等行业。建议风险监管应关注风险溢出关联性最强的行业,减弱共振效应对系统风险造成的负面冲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亮  
采用广义溢出指数法对2011年至2017年我国股票、期货及债券三个市场之间的信息溢出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股市对期市和债市均有收益率溢出影响,而股市和期市对债市均有波动率溢出影响;三个市场的整体溢出指数值偏低,表明我国不同资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相对来说较小;时变特征也表明股市大多数情况处于溢出状态,期市方向不明确,债市则大多数情况处于被溢出状态;对溢出值的非对称检验发现,正向波动比负向波动的溢出值更大,但是统计上并不显著。对2015年6月股灾前后三个市场的波动率溢出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股市的极端风险更容易向期市传染,而债市相对更为稳定,不容易被极端风险感染。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玮强  庄新田  姚爽  
理解股票市场内部股票间的信息溢出规律,对于股票定价、投资组合以及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传统计量经济方法与复杂网络的建模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复杂网络的视角出发,实证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内股票间的信息溢出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个股信息溢出能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股票间较长期收益的相互影响要强于较短期收益;股票收益率相关性较强的股票间存在更显著的信息溢出;市场因素显著增强了股票间的信息溢出效应;股票间的信息溢出效应会随着市场行情的上涨(下跌)而增强(减弱);股票的信息溢出能力呈现尖峰、厚右尾的分布;股票成交金额对个股的信息溢出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最小生成树能快速而准确有效地揭示股票间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莉  王远哲  
现有金融网络实证研究鲜有涉及机构陷入困境引发风险关联的描述,而现实中的系统性风险往往通过这种极端情形下的关联进行传导。选取2008—2017年上市金融机构数据,以机构间极端风险溢出能力建立有向加权网络,对我国金融行业间的风险动态关联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网络指标对其中关键金融机构节点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风险溢出网络对极端金融事件有较好描述作用,网络整体在危机期间的极端风险关联水平较高,2017年金融风险有所释放;银行机构节点具有较强的风险外溢属性,证券机构较易受到其他网络节点的风险冲击,网络中风险溢出关键节点正从早期的国有商业银行向证券业转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任英华  江劲风  倪青山  
建立科学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对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不同于现有的以预警指标体系为基础的预警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以信息溢出网络为基础的图神经网络(GNNs)预警模型。首先运用Elastic-Net-VAR模型构建我国各行业间的三种信息(风险、波动率和收益率)溢出网络,然后分别运用门控图神经网络(GGNN)和图同构网络(GIN)建立以信息溢出网络为输入变量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包括双信号预警模型和三信号预警模型)。最后综合对比了GNNs模型和其他5种模型的预警性能。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溢出网络和波动率溢出网络对危机事件的敏感程度强于收益率溢出网络。工业、可选消费和材料行业居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是主要的系统重要性行业,金融行业更易受到实体行业风险溢出的影响,实体行业间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上游供给方对下游需求方产生风险溢出。在双信号预警模型中,基于风险溢出网络的GGNN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具有最优的预警性能;在三信号预警模型中,基于风险溢出网络的GIN模型具有最优的预警性能。本文的研究为监管部门科学防范金融危机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工具。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健  王鑫  
选取2011~2018中国16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分位数回归ΔCoVaR模型构建银行风险溢出矩阵,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风险溢出关联网络研究银行风险溢出的网络关联效应,研究发现:银行风险溢出具有非对称性和方向性,相对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发展银行对其它银行风险溢出以及遭受其它银行风险溢出程度更显著;银行风险溢出网络具有"小世界"现象,也具有时变特征,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近几年在不断增加;同时银行网络关联度与风险溢出效应呈正比,银行自身财务指标能够影响风险溢出效应,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时,银行间的风险溢出程度减少。建议金融监管当局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关注银行间风险溢出的网络关联性,着重管理风险溢出中占重要地位的银行,防范风险溢出网络关联性上升引发系统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政  梁琪  涂晓枫  
基于信息溢出的视角,本文构建了2008-2015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网络,通过网络分析法解构了金融网络的总体关联性以及部门内和部门间的关联特征,并采用金融机构微观层面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网络关联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的关联网络具有"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性质,同时,2012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总体关联性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2014年的关联程度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期间,反映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累积。研究还发现金融机构影子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是我国金融机构关联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文风  汪洋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系统性风险成为理论界与监管当局的重点研究领域。本文使用2013年11月至2016年9月间我国16家上市银行股价日波动率数据,通过广义方差分解模型(GVD)得到我国上市银行系统关联性矩阵,进而得到描述系统及机构间关联性的网络拓扑图。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系统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的网络特性,并且在样本期间内,上市银行的机构关联性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股灾之后,我国银行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在短期之内不但没有得以消化,反而累积了更多的风险。因而,监管部门在现今阶段不能放松警惕,而应该加强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文风  汪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合龙  欧阳瑞玲  张卫国  
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两个监管视角:一是从系统重要性金融行业的视角测算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并识别出系统重要性金融行业,借此观察中国系统性风险的行业分布和时变特征;二是从金融关联网络的视角构建信息溢出网络,并根据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危机时期的关联交易,通过减少风险交易降低大规模关联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研究发现,系统重要性行业有银行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其中,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系统性风险表现出"危机时期极大且平稳时期极小"的特点,在危机时期需要更多的监管关注;信息溢出网络分析表明,全样本时期银行业和保险业处于网络中心地位,危机时期不同子行业交易频繁,平稳时期同类子行业内部关联更为紧密,根据不同时期的关联特征规范风险关联交易可达到监管目的,且信息溢出网络动态因果指数提前一年预警系统性风险。综上,两种监管选择得出的监管重点基本一致且符合实际,说明两种方法的监管方向具备科学性,而信息溢出网络是一种兼具科学性和预警效果的监管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