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6)
- 2023(13149)
- 2022(10980)
- 2021(9885)
- 2020(8386)
- 2019(18666)
- 2018(18383)
- 2017(35136)
- 2016(18192)
- 2015(20227)
- 2014(19930)
- 2013(19381)
- 2012(17566)
- 2011(15758)
- 2010(15522)
- 2009(14206)
- 2008(13451)
- 2007(11447)
- 2006(10008)
- 2005(8777)
- 学科
- 济(97088)
- 经济(97017)
- 管理(60739)
- 业(53811)
- 企(45019)
- 企业(45019)
- 方法(39923)
- 数学(35695)
- 数学方法(35288)
- 财(22732)
- 农(21766)
- 地方(20822)
- 中国(19996)
- 业经(18851)
- 学(15797)
- 务(15663)
- 财务(15614)
- 贸(15602)
- 贸易(15595)
- 财务管理(15584)
- 易(15140)
- 企业财务(14899)
- 制(13915)
- 地方经济(13759)
- 环境(13460)
- 农业(13212)
- 银(12143)
- 银行(12135)
- 理论(11938)
- 融(11749)
- 机构
- 学院(258547)
- 大学(258268)
- 济(119086)
- 经济(117067)
- 管理(106810)
- 理学(92874)
- 理学院(92027)
- 管理学(90565)
- 管理学院(90078)
- 研究(81533)
- 中国(63515)
- 财(52306)
- 京(51706)
- 科学(46276)
- 财经(42765)
- 中心(39750)
- 经(38958)
- 所(38130)
- 经济学(38111)
- 江(36576)
- 农(35677)
- 业大(35476)
- 研究所(34506)
- 经济学院(34172)
- 财经大学(32009)
- 北京(31596)
- 范(29935)
- 院(29800)
- 师范(29617)
- 经济管理(29131)
- 基金
- 项目(179981)
- 科学(144813)
- 基金(135219)
- 研究(131236)
- 家(116830)
- 国家(115963)
- 科学基金(102529)
- 社会(88140)
- 社会科(83981)
- 社会科学(83962)
- 基金项目(71550)
- 省(69076)
- 自然(65614)
- 自然科(64204)
- 自然科学(64190)
- 自然科学基金(63070)
- 教育(59545)
- 划(57295)
- 资助(54649)
- 编号(51473)
- 部(40270)
- 重点(39926)
- 成果(39775)
- 发(38785)
- 国家社会(37938)
- 创(37914)
- 教育部(35600)
- 创新(35598)
- 人文(35235)
- 科研(34595)
- 期刊
- 济(126318)
- 经济(126318)
- 研究(72828)
- 中国(43981)
- 财(42616)
- 管理(40349)
- 学报(35452)
- 科学(33161)
- 农(30784)
- 大学(28173)
- 学学(26727)
- 技术(24956)
- 融(22206)
- 金融(22206)
- 经济研究(22202)
- 财经(21828)
- 农业(21587)
- 业经(19205)
- 经(18868)
- 教育(17486)
- 问题(16287)
- 技术经济(14642)
- 统计(13860)
- 理论(13318)
- 图书(12930)
- 贸(12685)
- 策(12640)
- 商业(12012)
- 世界(11972)
- 实践(11841)
共检索到375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琪
以提升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为目标,探讨了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的概念,构建了相应的模型,并分析了其运行机理。以某高耗能产品为例,运用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模型构建了"三高"协同防控系统,深入分析了该产品通过生产流程改进所能实现和提升的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并给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能有效提升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产生预防和协同控制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高耗能产品 循环经济 信息流 防控系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琪
以提升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为目标,探讨了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的概念,构建了相应的模型,并分析了其运行机理。以某高耗能产品为例,运用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模型构建了"三高"协同防控系统,深入分析了该产品通过生产流程改进所能实现和提升的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并给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能有效提升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产生预防和协同控制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高耗能产品 循环经济 信息流 防控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王希希
构建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模型、基本指标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指标体系预测方程。以宝钢公司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进程及趋势。结果表明宝钢"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持续提高,其中,减排效应比节能效应更为显著;通过预测"十三五"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趋势和模拟仿真,发现薄弱环节,得出优化方案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张亚
传统高耗能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为分析研究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变状况,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收集我国冶金、化工、建材、火电4个典型高耗能产业2005—2014年相关数据,将4个产业两两组合形成6个复合系统,实证分析该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进。研究结果显示,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进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协同度水平是有差异的,其中冶金与其他3个高耗能产业的协同度较好,而火电产业与其他3个产业的协同度总体较
关键词:
高耗能产业 循环经济 协同度 复合系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莉平
本文通过构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互动协同模型 ,阐述了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经营资源要素、建立管理创新组合系统、实现制度变革和管理创新的和谐管理等 ,以获得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
竞争力 协同效应 系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季良 陈志芳
高耗能产业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但在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方面还有待于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从综合绩效(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角度建立高耗能产业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是一个新的视角,具有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操作性强的优势。本文构建了高耗能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高耗能产业 综合绩效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彭晓婷
在准确衡量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测度复合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分析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建设、加快高耗能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文军 郑艳玲 张芳 刘瑜珮
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变革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产业链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循环经济产业链构造过程与构造原理、循环经济协同效应机理。研究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是系统协同的依托载体,产业链条反馈机制促使协同效应形成。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应以立法创新为保障,确立废弃物资源属性核心理念,统筹推动废弃物梯级式循环利用;以政策机制创新为抓手,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定期检视政策执行效果,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整合重构布局;以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为支撑,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等政策建议,促进循环产业链构造,推动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协同耦合共生。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链 协同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 齐建国 刘建翠
本文结合技术经济学与系统科学协同理论,提出"循环经济协同效应"概念并探讨其产生的背景、内涵及作用机理。循环经济措施使社会经济系统各子系统间通过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协同效应,影响系统的资源、价值和环境效率,具有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生态学内涵。根据市场的自组织程度、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经济水平的不同,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分为自组织意义和他组织意义上的协同效应。本文拓展了我国循环经济学理论,为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技术经济 循环经济 协同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窦彬
钢铁行业实施的是差别退税制度。文章通过建立PVAR(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测度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高、中、低能耗钢材产品出口量及出口价格动态影响的异同,以此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高能耗产品出口的控制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能刺激出口,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对出口退税率的变化最敏感。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相比,出口商品价格对出口量的影响要小得多,但同样地,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对出口商品价格变化最敏感。最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从总体上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不大,但出口退税率上升将导致高能耗产品更有价格优势。
关键词:
出口退税 高能耗 控制效应 PVAR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高耗能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采用产业集聚指数评估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验证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趋势明显,各细分行业集聚趋势存在差异;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的省际差异变化趋势尚不明显;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与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有负向抑制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应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控产业污染转移、加强绿色制造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耗能产业 产业集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由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六大高耗能产业20042014年总体协同度呈现上升状态,但各产业均出现协同度下降的年份,主要是研发投入不稳定、企业管理疏漏等造成各子系统有序度降低,导致产业协同度降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高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是由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低,导致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关的协同度都较低,表明提高协同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各高耗能产业需要针对各自的短板进行改进,提高系统总体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率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系统的协同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度高于其他系统的协同度;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相关的系统协同度均较低,这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较低有直接关系,表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中要克服"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使各子系统协同发展。
关键词:
高耗能产业 技术创新 节能减排 协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由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六大高耗能产业2004~2014年总体协同度呈现上升状态,但各产业均出现协同度下降的年份,主要是研发投入不稳定、企业管理疏漏等造成各子系统有序度降低,导致产业协同度降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高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是由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低,导致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关的协同度都较低,表明提高协同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各高耗能产业需要针对各自的短板进行改进,提高系统总体的协同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卫红 丁章明 王建英 张爱美
为促进我国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发展,在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子系统间协同发展程度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PEST分析方法从4个维度分析系统协同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程度和方向;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设计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