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1)
2023(15716)
2022(13640)
2021(12786)
2020(10800)
2019(24758)
2018(24694)
2017(47491)
2016(25855)
2015(29210)
2014(29315)
2013(28382)
2012(25992)
2011(23105)
2010(22863)
2009(20807)
2008(20086)
2007(17579)
2006(15452)
2005(13251)
作者
(74183)
(61430)
(61021)
(58197)
(39086)
(29443)
(27889)
(24207)
(23422)
(21945)
(21153)
(20561)
(19624)
(19224)
(18966)
(18744)
(18474)
(18421)
(17662)
(17635)
(15265)
(15156)
(14859)
(14137)
(13672)
(13669)
(13538)
(13516)
(12369)
(12246)
学科
(100391)
经济(100268)
管理(78188)
(73100)
(61361)
企业(61361)
方法(48984)
数学(41938)
数学方法(41305)
(27572)
(27138)
中国(25632)
业经(23156)
(22708)
技术(20142)
地方(19245)
理论(19121)
(18774)
农业(18559)
(17876)
财务(17785)
财务管理(17743)
(17041)
贸易(17037)
企业财务(16831)
(16550)
(15931)
环境(15596)
(14877)
银行(14832)
机构
大学(362566)
学院(362550)
管理(146598)
(138032)
经济(134836)
理学(126734)
理学院(125341)
管理学(122954)
管理学院(122272)
研究(116391)
中国(86191)
(76985)
科学(74121)
(64036)
(57849)
(57576)
业大(54980)
中心(54400)
(53014)
研究所(52458)
财经(51667)
(49188)
师范(48675)
北京(48322)
(46971)
农业(45175)
(43481)
(42772)
技术(40671)
经济学(40436)
基金
项目(252398)
科学(198470)
研究(184386)
基金(182379)
(158790)
国家(157490)
科学基金(136070)
社会(114851)
社会科(108788)
社会科学(108758)
(99574)
基金项目(97225)
自然(89556)
自然科(87480)
自然科学(87458)
自然科学基金(85876)
教育(85637)
(83264)
编号(76216)
资助(75643)
成果(60973)
重点(55979)
(54977)
(53013)
(52453)
课题(51908)
创新(48902)
科研(48340)
项目编号(47235)
教育部(47189)
期刊
(147728)
经济(147728)
研究(101294)
中国(66222)
学报(58147)
科学(52578)
管理(52303)
(51742)
(49546)
大学(43820)
教育(42593)
学学(40977)
农业(35958)
技术(34762)
(27216)
金融(27216)
业经(25614)
财经(24320)
经济研究(22737)
图书(22564)
(20741)
问题(19470)
科技(18257)
技术经济(18069)
理论(17945)
(17876)
(16899)
实践(16536)
(16536)
统计(16370)
共检索到521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刁志波  
从信息论的视角看,旅游体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者与旅游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与结果,即旅游世界确定量的增加。通过对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体验层次和类型的划分,本文阐明了旅游体验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依存关系,并通过对旅游体验的期望、现场体验和回忆的三阶段划分,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旅游体验实现路径的影响,阐明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人机互动或人际互动关系。最后,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人体自身和体验真实性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体验能力的提高是信息技术积累的结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旅游体验将是旅游者的一种主要存在方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岳婧雅  
智慧旅游主要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和设备满足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旅游的需求。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慧旅游体验平台的搭建及智慧旅游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将带给旅游管理创新的思路,推动旅游管理者运用创新的管理模式对旅游业进行组织、管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岳婧雅  
智慧旅游主要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和设备满足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旅游的需求。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慧旅游体验平台的搭建及智慧旅游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将带给旅游管理创新的思路,推动旅游管理者运用创新的管理模式对旅游业进行组织、管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华成钢  白长虹  张辉  
尽管移动信息技术能够协助游客加强和创造新型旅游体验,但其效用绝非单向度的,探讨其功能的"反向"作用是重要的时代课题。现有文献认为创新和开发新型旅游体验需要探索价值共创效果的最大化,但鲜有研究对新型旅游体验的类型及其价值进行系统识别,且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价值共毁这一情况。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着眼移动信息技术的双重效用,对以上缺失进行了补足。文章识别并归纳了六种新型旅游体验及其价值,创建了体验价值层次模型,解释了旅游者参与价值共创的价值主张和心理动机。进而,文章还总结了旅游体验价值共毁的方式及消极结果,并创建了关系矩阵模型,分析了价值共创和共毁的关系以及多种主体的互动方式。相关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旅游者的体验诉求和目的地网络社区成员的参与动机,从而进行有效的网络社区管理,也为旅游企业的自我提升提供了工具,可以协助旅游企业精准识别顾客价值需求,设置相应的体验服务,甚至创造独特的价值主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贺新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处于从资源旅游到品牌旅游的转型期,旅游品牌已成为旅游企业竞争的利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游客出游是为了获得所期望的体验,因而游客体验成为旅游企业品牌塑造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塑造旅游品牌的动因,通过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回顾,给出了影响游客体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以游客体验为核心旅游品牌塑造的实施方略,最后,为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塑造旅游品牌的旅游企业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旅游企业品牌塑造的实践提供指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本文从旅游体验和体验经济两个方面的理论综述和进展追踪出发,提出了基于该两方面理论具体到体验塑造实践的应用。文章总结了旅游体验的分类、概念化发展、真实性、体验质量、体验管理等问题。基于对体验分类的理论分析,提出了通过主体体验化和支撑主题化的旅游体验塑造途径;基于考察体验的影响逻辑,提出了改善体验质量的方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才  卢昌崇  
作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旅游体验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从不同的视角加以诠释。文章从认同角度对旅游体验中的认同(成分)加以诠释,指出在旅游体验中认同呈现出多种形态,从外在的目的地认同,到对旅游者角色认同,再到文化认同,最后到自我认同,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通过各种形态的认同,旅游体验才能彰显其独特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观赏者出现的旅游者,在旅游及游戏的三元结构(游戏者-游戏-观赏者)中更具有一种方法论上的优先性。以上观念的提出为旅游体验阐释框架的建构提供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思晴  吕婷  
作为新兴的云旅游形式,旅游直播正不断扩展人们旅游体验的外延。旅游直播在线评论为观众提供了利于提升沉浸感的即时互动渠道,但也会影响人们视觉注意分布和个体体验。基于此,文章以自然景观型旅游直播为研究对象,结合眼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从主客观层面探究在线评论对观众在旅游直播中关注度及主观体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景观型的旅游直播中,评论的存在会显著增加观众对景观内容的回顾次数,提高观众对景观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在观众主观体验感知上,受评论内容刺激的影响,评论的存在会显著降低观众对主播讲解和直播画面质量的主观体验感知,但积极评论内容能正向引导观众,从而显著提高观众对景区的体验感知。由此,文章也为旅游直播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维亚  严伟  
随着ICT的应用发展,旅游者对旅游地体验的内容和质量越来越依赖于地理信息。本文以南京旅游者为例分析了ICT对日常体验和旅游体验的影响,通过维度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对日常体验和旅游体验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日常地理体验包括空间知识和空间体验两个维度,旅游地理体验包括旅游目的地体验、旅游路线体验和整体旅游体验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证明:①ICT的使用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影响人们地方体验的各个方面。通过使用ICT,人们获取必备的空间知识从而形成地理感知和地理体验。②ICT对旅游体验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ICT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镜  
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双方目标和利益协调的焦点在于旅游体验。通过多视角游客体验的完善,有助于达成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各项目标。从遗产旅游的开发实践出发,游客的旅游体验研究有三个视角,一是基于游客认识心理的个体旅游体验程度研究,二是基于游客参与的个体旅游体验程度研究,三是基于遗产旅游前、中、后的动态过程旅游体验研究。本文基于对西安遗产旅游的600份问卷调查,从多视角研究出发分析了游客遗产旅游体验的表现特点,并针对性提出开发建议。现阶段西安遗产旅游重点要策划重游认知体验,鼓励旅游者多次重游;以文物、文化遗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刘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鹏  马耀峰  李天顺  李创新  亢雄  
文章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旅游网站的基础上,以旅游体验为理想型,提出了镜像体验这一概念,认为镜像体验是对旅游体验的模拟,它们在实现路径和感知效果方面具有极强的耦合关系。潜在旅游者在虚拟旅游网站进行虚拟旅游,获得镜像体验,实现对旅游产品的"试用",从而为其旅游决策提供了参考。这为解决旅游产品"客货不可见面"的弊端寻求了思路。最后,建议旅游企业增大虚拟旅游的营销力度,扩大其在民众中的普及率,充分发挥其镜像体验的"试用性"功能。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斌  张澍军  
国内学者在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旅游现象时,由于未能对旅游体验等概念进行现象学的澄清,导致旅游现象学研究始终在心理学意义上进行。本文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旅游体验、旅游体验的整体性、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以及旅游体验的自身构成等问题进行了现象学分析,并与目前代表性观点就上述问题的方法论进行商榷。本文认为,旅游世界从本源上讲是由形式上不在场、但本质上又时时牵扯在场的生活世界及其"资粮"构造并呈现着自身,旅游体验则是在异地场的非谋生实践体验与生活世界积淀的体验相互激荡构成的境域中构造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