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1)
- 2023(11443)
- 2022(9824)
- 2021(9179)
- 2020(7921)
- 2019(18483)
- 2018(18504)
- 2017(35381)
- 2016(19139)
- 2015(21814)
- 2014(21992)
- 2013(21557)
- 2012(20030)
- 2011(17937)
- 2010(17643)
- 2009(16303)
- 2008(16204)
- 2007(14368)
- 2006(12221)
- 2005(10757)
- 学科
- 济(82904)
- 经济(82830)
- 管理(55375)
- 业(52586)
- 企(43745)
- 企业(43745)
- 方法(42159)
- 数学(36935)
- 数学方法(36483)
- 财(21842)
- 农(21096)
- 学(19195)
- 贸(18661)
- 贸易(18659)
- 中国(18419)
- 地方(18242)
- 易(18151)
- 业经(17304)
- 务(14635)
- 财务(14586)
- 财务管理(14554)
- 农业(14096)
- 企业财务(13801)
- 理论(13781)
- 和(12927)
- 制(12613)
- 环境(12519)
- 技术(11372)
- 出(11331)
- 融(10685)
- 机构
- 大学(277945)
- 学院(276943)
- 济(111904)
- 经济(109709)
- 管理(109497)
- 理学(95049)
- 理学院(93925)
- 管理学(92258)
- 管理学院(91706)
- 研究(89528)
- 中国(66863)
- 京(57883)
- 科学(57646)
- 财(50535)
- 农(46298)
- 所(45312)
- 江(44777)
- 中心(43164)
- 业大(42743)
- 研究所(41779)
- 财经(41113)
- 经(37226)
- 农业(36834)
- 范(36185)
- 师范(35774)
- 经济学(34919)
- 北京(34838)
- 州(32739)
- 院(32579)
- 经济学院(31818)
- 基金
- 项目(192490)
- 科学(151922)
- 基金(140784)
- 研究(137085)
- 家(123462)
- 国家(122511)
- 科学基金(105669)
- 社会(86416)
- 社会科(81937)
- 社会科学(81913)
- 省(76160)
- 基金项目(75276)
- 自然(70728)
- 自然科(69066)
- 自然科学(69047)
- 自然科学基金(67823)
- 划(63857)
- 教育(62886)
- 资助(57914)
- 编号(55714)
- 成果(44202)
- 重点(44002)
- 部(42545)
- 发(41238)
- 创(39498)
- 科研(38040)
- 课题(37361)
- 创新(37034)
- 教育部(36119)
- 计划(35952)
- 期刊
- 济(114729)
- 经济(114729)
- 研究(71924)
- 中国(46221)
- 学报(45580)
- 财(41156)
- 科学(40458)
- 农(39066)
- 管理(36718)
- 大学(33312)
- 学学(31417)
- 农业(26626)
- 技术(24568)
- 教育(23869)
- 融(20536)
- 金融(20536)
- 财经(20066)
- 业经(18691)
- 经济研究(18216)
- 经(17179)
- 图书(16386)
- 问题(15686)
- 业(14793)
- 资源(14793)
- 理论(13905)
- 统计(13871)
- 贸(13825)
- 技术经济(13675)
- 版(13323)
- 实践(12764)
共检索到391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中智 邵景安 陈晓玲
本文从信息分析理论出发,研究了悬浮泥沙的时空结构与时空分析模式。由于悬浮泥沙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在空间上存在区域差异,所以从信息分析理论角度,悬浮泥沙时间分析模式可分为基于时间跨度的时间分析模式和基于变动因素的时间分析模式,而悬浮泥沙空间分析模式可分为空间变化分析模式和空间类比分析模式。基于以上时空分析模式,本文选择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1995年~2000年152个时相的NOAA/AVHRR影像反演的悬浮泥沙浓度结果,及泥沙输移模型模拟的悬浮泥沙浓度,对珠江河口及深圳湾悬浮泥沙进行周期性变化分析、趋势面分析和垂向变化分析。研究表明,珠江河口悬浮泥沙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季节变化、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江 何青 王元叶 刘红 夏小明
2003年6月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的情况下,获取了长江口徐六泾处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现场粒径系列资料,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絮凝体粒径在大小潮、表底层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长江口徐六泾处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周期:大潮表层存在7.86h,3.93h和2.95h的变化周期;小潮表层存在8.38h和3.14h的变化周期;大潮底层存在3.33h和1.19h的变化周期。研究认为长江口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对徐六泾的絮凝体粒径有影响。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流速的周期性变化,流速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水流紊动剪切力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的水流紊动剪切力作用于絮凝体,从而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晓景 何报寅 张文 李元征 苏振华
监测和预报悬浮泥沙浓度的沿程分布和时间变化,无论是对于河流水利工程还是河流生态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反演同步性好、速度快、周期短,可以实时和全面地观测大尺度悬浮泥沙分布。旨在建立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影像的长江中游河段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反演2002~2009年长江中游河段丰水期的悬浮泥沙浓度,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研究揭示,MODIS Terra影像红波段与悬浮泥沙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77,n=125,RMSE=40.57mg/L),可以用于长江中游丰水期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长江三峡工程经历三次蓄水,坝下游宜昌至汉口段悬浮泥...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建忠 张辰 金艳 李建 陈晓玲
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椒江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估算,椒江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均达到中等土壤侵蚀的强度,其中,1995年至2010年土壤侵蚀有逐年恶化的趋势,而2010年至2015年有所缓解.基于椒江及河口、近岸的野外实测数据,构建椒江及近岸水体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对椒江及近岸水体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悬浮泥沙浓度进行估算,对水体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椒江口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高时空动态性,其中,椒江悬浮泥沙浓度明显高于河口和台州湾;椒江中游累年悬浮泥沙浓度平均值最大,时空动态性最低,受陆相及海相输沙综合影响,易形成悬浮泥沙的最大浑浊带.流域土壤侵蚀量越大,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越高.最后,定量分析了降雨,日照时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河口悬浮泥沙格局影响.降雨作为椒江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对悬浮泥沙也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年内日照时长的增加,加剧了水体水量的损失,削弱水体的"稀释"作用.若以流域内居民地面积表征人类活动强度,其与水体年均悬浮泥沙浓度之间相关性较弱,但其年际变化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云驹 常庆瑞 杨晓梅 刘举
通过对遥感监测泥沙原理和MODIS传感器特征的分析,应用不同时间的MODIS影像进行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悬浮泥沙监测。结果表明:(1)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悬浮泥沙含量较高,其中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高于长江口;(2)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水体中的泥沙由再悬浮形成,且冬季泥沙浓度和范围均大于春季;(3)入海径流与海洋动力是影响河口沿岸及近海水域水体悬浮泥沙含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海洋动力的潮流和波浪是主导控制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承达 周斌 马琪 姜萌薪
悬浮泥沙定量研究对于调查长江的水质、地貌、生态环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长江中游武汉地区2012~2013年14幅不同时相的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野外采样悬浮泥沙浓度数据,分析了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反演方法,数据处理中针对ETM+SLC-OFF影像缝隙问题,采用自适应局部回归匹配算法(ALR)进行影像自动恢复处理,在波段选择中对悬浮泥沙浓度和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传统关系建模方法和高斯模型方法对比,比较悬浮泥沙定量反演模型,利用实测验证数据对反演模型精度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ALR可以有效的获取悬浮泥沙敏感波段的遥感光谱反射率;(2)ETM+B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车越 何青 吴阿娜
基于1997年3月9日和7月27日长江口南槽定点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口泥沙再悬浮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南槽,近底悬沙浓度和悬沙中重金属含量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两者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对所有金属元素都占绝对优势的F1因子为泥沙再悬浮,泥沙再悬浮现象对本次观测中近底泥沙中重金属含量变化起主导作用。泥沙再悬浮一方面会导致悬沙和床沙的混合,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重金属从泥沙中向水体中再释放,在长江口南槽,枯季近底悬沙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主要缘于悬沙、床沙的混合;而洪季除悬沙和床沙混合之外,还存在泥沙再悬浮过程泥沙中重金属的释放,这可能与洪季高水温、低溶氧等环境因素以及...
关键词:
河口 长江口 重金属 泥沙再悬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九发 何青 向卫华 贺松林 车越
2 0 0 0年 8月 2 1~ 2 4日 (小潮汛 )和 9月 3~ 6日 (派比安台风过后 ,寻常潮 )在长江河口北槽下段通海航槽中进行定点观测浮泥潮周期变化过程及影响要素 ,本文对这些现场观测资料进行了描述和综合分析。长江河口北槽浮泥由细颗粒粘粒泥沙组成 ,中值粒径为 7.2 3μm ,小于 4 μm极细颗粒泥沙占 32 .7% ;浮泥的发育和运动存在明显的大小潮和涨落潮周期和风暴潮变化规律 ,实测小潮落憩浮泥厚为 0 .96m ,涨憩为 0 .78m ,涨急为 0 .2 0m左右 ,寻常潮落憩浮泥厚为 0 .73m ,涨憩为0 .5 3m ,涨急为 0 .17m左右。若遇小潮汛大风 ,...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浮泥 现场观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健 余坤勇 洪桢华 赖日文 孟宪宇 赖玫妃 吕恒斌
该文应用福建富屯溪流域TM数据,分析TM2和TM3反映水体泥沙含量的灵敏性和差异性状况,进行相应拉伸等处理,确定能较好提取出不同等级悬浮泥沙相应区域的阈值条件,通过密度分割,实现富屯溪流域悬浮泥沙的反演,并分析1986—2003年富屯溪流域悬浮泥沙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遥感技术较好地一次性实现了不同时期流域的悬浮泥沙分布状况,富屯溪流域水体含沙量转变为以中、低悬沙水体为主,中悬沙、中高悬沙及高悬沙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遥感 富屯溪 悬浮泥沙 动态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若羽 王文娥 凌刚 王世隆 皮滢滢 胡笑涛
针对山区河流悬浮泥沙含量监测缺乏实时性的问题,对浑浊度及悬浮泥沙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光照强度、流速、颗粒粒径和水体含沙量对浑浊度的影响,建立浑浊度与悬浮泥沙含量的关系模型式。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对浑浊度的影响最大,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光照强度(E)划分为3个区间:E≤6 800 lx、6 800 lx 22 000 lx,对应于3个区间,确定了浑浊度与悬浮泥沙含量的关系模型;2)水流流速主要影响上层泥沙颗粒的分布,流速为0.16 m/s时测量区域的浑浊度大于流速为0.018 m/s时的浑浊度;3)泥沙颗粒的粒径大于扬动流速能带动的临界粒径时,其会沉积在渠底,因此,泥沙级配中大于临界粒径的颗粒占比越大,悬浮泥沙含量越小,浑浊度越小;4)水体含沙量越大,水沙输移过程中携带悬浮泥沙的量也越多,测量区域上层水样的浑浊度越大;5)采用本研究确定的浑浊度与悬浮泥沙含量的3个关系模型,预测得到的悬浮泥沙含量与实际悬浮泥沙含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22%、10.00%、8.58%。根据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区间测得的浑浊度,可以得出该测量区域的悬浮泥沙含量。由于浑浊度可以现场连续、快速测得,所以将此方法引入山区河流悬浮含沙量实时监测是可行的。
关键词:
悬浮泥沙含量 浑浊度 监测模型 模型选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英 王中根 彭少麟 陈宝明
本文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近年来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其中城市化和植被覆盖的减少,以及农业施肥量的增加,是造成陆源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影响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主要陆源污染物(泥沙、氮磷营养元素、重金属和有机物)的产生和迁移过程,以及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从分析中可以看到,土地利用的变化能够影响陆源污染物质的产生和迁移,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降低陆源污染物质,改善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陆源物质的产生与水循环密切相关,利用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量化研究不同土地利用下的陆源物质产生、迁移以及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陆源污染 生态环境 珠江河口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燏 陈永柏 李钟杰
选取青竹江陈家坝段水动力特征和河流形态相似的2个区域,利用肩背式电鱼机(800 W,24 V)进行冬季(2012年1月12-17日)采样,用食性同质资源团和鱼类分类多样性方法评价悬浮泥沙对河流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共采集到鱼类14种,隶属于2目4科14属。鱼类的物种数量和食性同质资源团种类随悬浮泥沙含量的降低而增加,这种变化可能与鱼类的摄食策略差异有关。结果可为认识泥沙对河流鱼类多样性的影响规律,以及预测鱼类群落对悬浮泥沙的响应过程和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昀 王国祥
根据自然水体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沉水植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菱(Trapa japonic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等水生植物构建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到沉水植物的串联系统,含沙水依次流经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测定各级植物对泥沙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输入悬浮泥沙浓度依次为21.76、37.04、45.097、1.18 mg/L,水力停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苏奋振 周成虎 薛振山
珠江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基地,近20年来养殖业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利用遥感(RS)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珠江口海岸带地区水产养殖场的变化。本文应用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4个时相的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综合光谱、空间关系和形状特征信息进行了养殖用地的提取。结果表明1990年-2000年珠江口沿岸地区养殖用地面积有较大增长。2000年-2005年该地区养殖用地变化强度减弱。2005年-2008年西岸养殖用地仍然保持增长,而东岸却大幅减少。对养殖用地重心的迁移距离和迁移方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08年珠江口东西岸养殖用地...
关键词:
遥感 珠江口 养殖用地 时空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旭 吴振国 郭劲松 王龙 杜蓉
研究了长江万州段悬浮泥沙对水中邻苯二甲酸酯(DMP,DEHP,DOP)的静态吸附特性。结果表明:DMP,DEHP,DOP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等温线呈现较为明显的"S"型。当PAEs的初始浓度低于500μg/L时,吸附等温线采用Freundlich等温式与Langmuir等温式拟合较好,当PAEs的初始浓度高于500μg/L,低于试验浓度1000μg/L时,用Linear等温式拟合效果较好,这表明当吸附质浓度较低时,表面吸附起主要作用,随着浓度升高,分配作用逐渐增强。经H2O2处理后的悬浮泥沙达到吸附平衡时,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量均高于未处理悬浮泥沙平衡时的吸附量,且其吸附等温线...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悬浮泥沙 吸附 H2O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