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6)
2023(12991)
2022(10820)
2021(10154)
2020(8566)
2019(19143)
2018(18861)
2017(36837)
2016(19088)
2015(20969)
2014(20433)
2013(19478)
2012(17191)
2011(14885)
2010(14490)
2009(13774)
2008(13255)
2007(11378)
2006(9731)
2005(8585)
作者
(48987)
(40675)
(40398)
(38471)
(25813)
(19363)
(18706)
(15692)
(15669)
(14398)
(13916)
(13516)
(12627)
(12549)
(12382)
(12251)
(12166)
(11889)
(11738)
(11667)
(9740)
(9590)
(9506)
(9354)
(9129)
(9102)
(9045)
(8924)
(7931)
(7887)
学科
(81192)
企业(81192)
(80146)
(74971)
经济(74885)
管理(74075)
方法(39658)
数学(31430)
数学方法(31037)
(28579)
业经(25302)
(22921)
财务(22874)
财务管理(22848)
企业财务(21764)
(21082)
(19705)
银行(19559)
(18163)
技术(16722)
中国(16203)
理论(15874)
(15865)
(14918)
(14116)
(13796)
贸易(13786)
(13510)
(13376)
金融(13374)
机构
学院(256978)
大学(252826)
管理(113571)
(106795)
经济(104891)
理学(97904)
理学院(97123)
管理学(95814)
管理学院(95306)
研究(67842)
中国(62605)
(52524)
(49374)
财经(42807)
(38895)
(37912)
科学(37196)
中心(36451)
经济学(33159)
业大(32273)
财经大学(32102)
商学(31674)
商学院(31378)
(31005)
(30800)
经济学院(30199)
(29461)
北京(29299)
经济管理(28726)
(28193)
基金
项目(175610)
科学(142533)
基金(132179)
研究(131759)
(112059)
国家(111083)
科学基金(100548)
社会(87164)
社会科(82913)
社会科学(82892)
基金项目(70135)
(68518)
自然(64812)
自然科(63500)
自然科学(63486)
自然科学基金(62400)
教育(61309)
(56084)
编号(54243)
资助(52802)
成果(41414)
(39152)
(39131)
重点(38174)
国家社会(36733)
创新(36328)
(36006)
项目编号(35716)
人文(35527)
教育部(35354)
期刊
(110299)
经济(110299)
研究(69910)
(46242)
管理(45935)
中国(40524)
(37559)
金融(37559)
科学(30748)
学报(30113)
(25976)
技术(25266)
大学(24269)
学学(23061)
财经(21863)
教育(20023)
业经(19790)
(18699)
经济研究(17638)
财会(15714)
农业(15701)
理论(14285)
技术经济(14125)
问题(13571)
实践(12988)
(12988)
会计(12710)
图书(12573)
商业(12503)
现代(12374)
共检索到369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涂杰平  夏彦娉  
中小企业失信于商业银行是造成如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而使得中小企业贷前隐藏信息,贷后偏离合约规定,发生违约行为又是取决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别从贷款发生前和贷款发生后的两个方面,研究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博弈,并提出创建全面的信息网络、提高违约惩罚成本以及引入物流金融做贷款担保等方式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促成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发友  俞健  
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银企信贷行为动态博弈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分析了银企信贷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与演化稳定策略,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和可能的控制方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瑞华  杨舟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章从动态博弈论角度,通过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约束条件,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宜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管理激励机制,并根据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针对政府、银行及中小企业三方优化信贷融资的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冲  郭琪  
当前国内部分地区企业资金链紧张,违约风险不断发酵,部分企业的授信风险正蔓延成区域风险,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基于"多对多"的普通银企关系的信贷管理制度的弊端。主办银行制度"一对一"的特点有利于构建稳定、排他、密切的银企关系,进而通过促进信息透明和稳定预期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本文通过对1844家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主办银行制度更适用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强的领域。因此,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最为严重的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率先实施,实现融资与增信的双促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毛锦  蔡淑琴  
笔者以众多经济学家对信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把银行信贷活动中交易双方的行为选择作为研究对象,将信息不对称本身作为研究的前提条件,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及求解,分析了银行信贷交易的机理以及“逆行选择”、“道德风险”等相关因素对于交易双方的策略影响,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和削减信息不对称对信贷交易活动影响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蓉  伍瑞凡  
本文针对贷前贷后银企之间关系的变化,首先建立了贷前的信号博弈模型和贷后的战略博弈模型,然后,分别求解出信号模型中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存在的条件以及战略博弈模型中银行实行监督的概率边界,最后,根据模型分析和讨论的结果提出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一些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罗付岩  
以2003~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规模和深度两个变量来表示银企关系,实证检验了银企关系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系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的抑制投资不足;银企关系与现金缺口具有替代效应,银企关系越紧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将会减弱,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就会增加,现金缺口减小,从而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增加了投资效率。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西部区域的上市公司银企关系相对于对应组能够显著抑制投资不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豹  黄祖辉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银企信用关系的扭曲,是银企金融交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和信用的次优博弈等市场缺陷的存在,银企金融交易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存在不可避免。目前,运用制度创新的手段,改善微观经济运行环境,加强银企信用的培育是解决银企债务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曹沥伟  
文章基于一个企业产出水平具有异质性的搜寻和匹配模型,分析了在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劳动市场长期失业率之间的差异。文章研究表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放贷和企业还贷的成本,从而增加了劳动市场长期失业率。同时,由于短期内企业"如实宣布产出水平"的承诺不是一个动态一致的承诺,因此银行缺乏激励放弃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增加的代理成本,这使得长期劳动失业率难以有效地降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晓峰  
银企之间高度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贷风险高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制约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首要因素和目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难点之一。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和民营企业的自身特质,主要从信贷风险的形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改善及体制创新、企业自身经营规范等方面来探寻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路径,降低信贷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鲍星  李巍  李泉  
本文通过网络爬虫构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指数,利用2013-2018年中国银行业的数据,研究金融科技运用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改善银企信贷层面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于信贷结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银行,金融科技运用的技术红利更高,能够有效缓解其信贷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筱峰  乔立娟  
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信贷前的逆向选择和信贷后的道德风险。通过对银企行为的博弈分析指出银行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产生惜贷行为,并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为缓解银行的惜贷行为,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来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  
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近年来虽有很大提高,但信贷配给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企业投资收益水平和收益波动幅度等特征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并利用经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显示,银行的信贷支持会随着企业收益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利润波动幅度的增加而下降,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提升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支持,上市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受到信贷歧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