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2)
- 2023(10327)
- 2022(8834)
- 2021(8447)
- 2020(7399)
- 2019(17303)
- 2018(17320)
- 2017(34094)
- 2016(18148)
- 2015(20896)
- 2014(21158)
- 2013(20679)
- 2012(19081)
- 2011(16839)
- 2010(16531)
- 2009(15590)
- 2008(15425)
- 2007(13784)
- 2006(11637)
- 2005(10383)
- 学科
- 济(73042)
- 经济(72971)
- 管理(53132)
- 业(51022)
- 企(42827)
- 企业(42827)
- 方法(40656)
- 数学(36481)
- 数学方法(36025)
- 财(21239)
- 银(20459)
- 银行(20313)
- 制(19232)
- 行(18935)
- 农(17983)
- 中国(16747)
- 业经(14920)
- 务(14854)
- 财务(14801)
- 财务管理(14765)
- 融(14314)
- 金融(14311)
- 企业财务(14053)
- 学(13890)
- 贸(13805)
- 贸易(13797)
- 易(13436)
- 地方(12394)
- 理论(12070)
- 农业(11946)
- 机构
- 大学(257671)
- 学院(255772)
- 管理(104555)
- 济(103987)
- 经济(101807)
- 理学(90046)
- 理学院(89181)
- 管理学(87613)
- 管理学院(87126)
- 研究(76858)
- 中国(67226)
- 京(52779)
- 财(49064)
- 科学(46463)
- 农(43249)
- 中心(40715)
- 财经(39917)
- 业大(38391)
- 江(38310)
- 所(37328)
- 经(36201)
- 农业(34438)
- 研究所(33993)
- 经济学(32413)
- 北京(32320)
- 州(31156)
- 范(30875)
- 师范(30508)
- 财经大学(29964)
- 经济学院(29604)
- 基金
- 项目(173660)
- 科学(136808)
- 基金(127699)
- 研究(124992)
- 家(110396)
- 国家(109540)
- 科学基金(95402)
- 社会(78920)
- 社会科(74990)
- 社会科学(74966)
- 基金项目(68130)
- 省(67648)
- 自然(63217)
- 自然科(61803)
- 自然科学(61783)
- 自然科学基金(60689)
- 教育(58784)
- 划(56762)
- 资助(53130)
- 编号(51428)
- 成果(41048)
- 部(39024)
- 重点(38469)
- 创(36012)
- 发(35802)
- 科研(34320)
- 教育部(33847)
- 创新(33700)
- 大学(33510)
- 课题(33466)
- 期刊
- 济(102667)
- 经济(102667)
- 研究(70504)
- 中国(43536)
- 财(40622)
- 学报(38896)
- 融(38715)
- 金融(38715)
- 农(36921)
- 管理(35389)
- 科学(34384)
- 大学(29410)
- 学学(27669)
- 技术(24167)
- 农业(22784)
- 教育(21462)
- 财经(19876)
- 经(16834)
- 业经(16596)
- 经济研究(16298)
- 图书(15420)
- 理论(15200)
- 实践(14146)
- 践(14146)
- 问题(14042)
- 统计(13583)
- 技术经济(12982)
- 财会(12715)
- 策(12413)
- 业(12317)
共检索到370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锦 肖泉 蔡淑琴
本文以银行抵/质押借款合同设计为研究对象,将关于企业在信用评级中未考察的新信息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模型中考虑因其变化而产生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变化,进而对银行决策以及信用风险的影响;引入信息不对称度和信息准确度,分析银行贷款决策,提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银行合约设计模型。最后指出模型在银行贷款实际中的应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燕桥 臧旭恒
本文基于国内某银行消费贷款业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抵押物对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经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抵押物能够显著影响商业银行消费贷款配给行为,提供抵押物的借款人获得的借款额度明显较高,且抵押物配给效果受信息不对称程度影响明显;(2)抵押物与消费贷款违约风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抵押物作用机制中的"客户选择"效应占主导地位;(3)抵押物决定与借款人事前风险评估无明显关联,但与借款人抵押物可获得性高度相关,表明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押物依赖现象。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抵押物 消费贷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刁怀宏
本文从农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视角,集中讨论了农户与贷款者的信贷行为关系。通过分析他们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两类性质后,从信号博弈角度分析了农地使用权抵押对降低农贷风险的信号发送过程,并给出了基于贷款者的农地抵押金融合约模型。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地使用权抵押金融既可以提高农贷资金的安全性,又蕴涵着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可能。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农地使用权抵押 农地金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清泉
本文结合我国银行贷款面临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严重风险状况 ,依据国内外大量实证和理论研究的结果 ,分析了银行在贷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时可采用的一些判断依据和具体方法。本文的研究也表明 ,不存在适合所有银行的灵丹妙药 ,各个银行必须根据自己和借款人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判断依据和具体方法 ,才能有效地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贷款 利率 抵押 贷款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筱峰 乔立娟
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信贷前的逆向选择和信贷后的道德风险。通过对银企行为的博弈分析指出银行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产生惜贷行为,并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为缓解银行的惜贷行为,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来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惜贷 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毛锦 蔡淑琴
笔者以众多经济学家对信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把银行信贷活动中交易双方的行为选择作为研究对象,将信息不对称本身作为研究的前提条件,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及求解,分析了银行信贷交易的机理以及“逆行选择”、“道德风险”等相关因素对于交易双方的策略影响,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和削减信息不对称对信贷交易活动影响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懿亮 王亚楠 张定胜 傅强
笔者基于Sharpe (1990)提出的商业银行贷款与隐藏合约基础模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规模和特点,引入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的假设条件,分析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的借贷特征和行为,探究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多期均衡中所采取的最优贷款利率定价策略。在均衡结果中得到,在高额贷款需求和较低不良贷款率的市场借贷环境中,大型商业银行将采取竞争定价策略,小型商业银行将更注重发展关系型借贷的结论。论文的实证部分,结合北京地区2014—2017年27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假设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的结论相符,大、小型商业银行之间的贷款定价存在较强的竞争行为。建立信息透明、定价合理的贷款市场对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政策方面建议以提高贷款供给和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为主。
关键词:
贷款利率 银行规模 多期均衡 不对称信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维 邱勇 郝刚
近年国际上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散和转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通过构建最优的风险收益分配契约的多银行贷款资产组合进一步解决了证券化过程中的效率损失问题。本文设计、提出了基于多银行贷款组合的中小企业贷款合成CDO交易结构,能够有效剥离、转移和分散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降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集中度,降低监管资本成本,在风险分散、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证券化 CDO 贷款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蔚田 杨丽娜
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斯,以表彰他们70年代在“使用不对称信息进行市场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文中运用了信息不对称理论,揭示了网络银行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网络银行 市场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本文以同心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运行机制。系统梳理了同心模式的运作过程,并刻画了该模式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信用社的定价策略与合作社的治理机制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同心模式的运作机理。研究表明,同心模式采取了抵押与贷款相分离的融资机制及"农地抵押+团体贷款"复合型担保措施,通过组建融资中介、实施复合抵押、推动市场整合显著改善了普通农户的土地抵押信贷配给。同心信用社的统一定价和信贷配给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策略选择;合作社将团体信用应用于内部治理意在明晰连带责任与共有信用的产权,从而促进团体间竞争,降低合作社监督及执行合约的费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淑琴
本文在揭示银行和债券投资者参与治理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6—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的治理效应,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了信息披露质量对两种债务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能够显著降低代理成本,但同时又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绩效,说明银行贷款只是发挥了部分的债务治理效应,但长期贷款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绩效,降低代理成本。债券既能够显著降低代理成本又能够提高公司绩效,并且其治理效应要强于长期银行贷款。信息披露质量只能显著影响债券的治理效应,而且仅限于显著提高公司绩效方面,而不能显著影响代理成本约束。
关键词:
银行贷款 债券 信息披露质量 债务治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宗俊 刘玉灿 薛丽思
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不对称信息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不对称信息引起的信贷风险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以期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