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5)
2023(14258)
2022(12569)
2021(11728)
2020(9860)
2019(22727)
2018(22423)
2017(43376)
2016(23341)
2015(26252)
2014(25835)
2013(25251)
2012(23038)
2011(20459)
2010(20041)
2009(18049)
2008(17070)
2007(14601)
2006(12383)
2005(10345)
作者
(67311)
(55862)
(55454)
(52633)
(35521)
(27034)
(25212)
(22103)
(21461)
(19713)
(19152)
(18795)
(17642)
(17439)
(17392)
(17133)
(16920)
(16784)
(16028)
(16010)
(13915)
(13537)
(13453)
(12873)
(12558)
(12325)
(12282)
(12252)
(11251)
(11098)
学科
(89597)
经济(89495)
管理(65548)
(61574)
(51784)
企业(51784)
方法(45690)
数学(39974)
数学方法(39354)
(23311)
(22491)
中国(21813)
(21340)
业经(19656)
地方(17251)
(15824)
贸易(15818)
农业(15689)
理论(15590)
(15365)
(14824)
财务(14754)
财务管理(14718)
(14475)
技术(14331)
(14228)
环境(14100)
企业财务(13945)
(12387)
(11718)
机构
大学(323806)
学院(322144)
管理(129090)
(122226)
经济(119549)
理学(113386)
理学院(112147)
管理学(109771)
管理学院(109231)
研究(106175)
中国(76078)
科学(69717)
(68539)
(55813)
(53571)
业大(53115)
(53088)
研究所(49134)
中心(48282)
(45080)
财经(44310)
农业(44269)
北京(42455)
(41924)
师范(41409)
(40475)
(39753)
(36743)
经济学(36050)
技术(35487)
基金
项目(234631)
科学(183388)
基金(170076)
研究(166547)
(150239)
国家(149056)
科学基金(127743)
社会(102818)
社会科(97338)
社会科学(97310)
(92049)
基金项目(90609)
自然(86473)
自然科(84497)
自然科学(84471)
自然科学基金(82913)
(78106)
教育(77055)
资助(70738)
编号(67482)
重点(52757)
成果(52677)
(50869)
(49385)
(48739)
课题(46072)
科研(45976)
创新(45501)
计划(44072)
大学(43458)
期刊
(125172)
经济(125172)
研究(88286)
学报(57143)
中国(55112)
科学(50664)
(49488)
管理(46070)
大学(43115)
学学(40829)
(39865)
农业(35101)
教育(34735)
技术(28969)
(21670)
金融(21670)
业经(21357)
财经(20473)
经济研究(20315)
(17455)
(17402)
图书(17022)
科技(16464)
问题(16030)
(15964)
业大(15810)
技术经济(15252)
理论(15143)
统计(14210)
资源(14145)
共检索到446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英  祁有祥  赵廷宁  赵方莹  
为探究一种精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便携的土壤侵蚀速率测量方法和设备,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直接线性变换处理技术,实现了侵蚀针土壤侵蚀速率测量法的非接触性快速测量。2008年10月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对该方法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检验,并对该方法的推广应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侵蚀针出露高度的精度可达到96.73%以上。土壤侵蚀量趋于稳定后,其解算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率将稳定在4%~5%之间,该方法测量土壤侵蚀量的精度可达到92.77%以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宪立  张科利  刘宪春  
道路建设的加速会引发道路侵蚀的加剧,继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为了减轻或控制道路侵蚀,必须了解道路侵蚀的特征,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道路建设是对当地地形的改造,开挖以及填埋等扰动活动,会在原来地貌上形成不同的微地形,它们各有特点,形成不同的侵蚀特征。不同的道路部位侵蚀机理和侵蚀过程差别很大,现有研究对各个部位的侵蚀强度进行了比较,但结果并不一致。与其他用地相比,道路用地显著的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水文性质,加速了产流产沙过程。尤其对一个流域而言,道路的线性特征使其成为汇流引流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流域的行洪泄洪,而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道路侵蚀预报仍然集中在经验统计模型的研究上,由于经验模型固有的弊端,不能明确反映侵蚀的机理,物理模型的研究更加迫切,尤其结合已有的农地侵蚀的过程模型更是加强的重点。道路侵蚀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两者的组合,其水保效益都比较明显,但也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道路侵蚀研究成果,结合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重点,对理解道路侵蚀机理,开展道路侵蚀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洪芬  杨营  毕如田  
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研究在GIS支持下,应用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快速获得了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地面坡度、植被盖度、特殊侵蚀类型等土壤侵蚀因子空间信息,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繁峙县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壤侵蚀规律。基于国家水利部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快速完成了繁峙县土壤侵蚀强度的判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繁峙县坡度大部分集中在5~15°之间,5°~15°坡度带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侵蚀面积约为2 255.37km2,约占整个繁峙县总面积的77.44%,但是这类土壤侵蚀程度较低,水土流失较少。25°以上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13.12%。中...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炜  
本文介绍了利用灰色控制系统的理论建立黄土沟壑区土壤重力侵蚀预测模型的方法与原理,并用该模型对王家沟流域羊道沟的黄土重力侵蚀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用灰色关联度和残差辩识的原理对预测模型进行了精度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J.特里卡尔  
本文对"马达加斯加岛土壤侵蚀研究"集(Contributiona l″etude de lerosion des sols a Madagascar)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本文开始部分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自然侵蚀现象的各种形式。确定河纲的形式是依古代准平原地表上厚层砖红土风化壳分布情况的不同而不同的。有些地方,该风化壳结成一层妨碍侵蚀发展的密致硬皮层,在这种情况下,侵蚀作用就集中到硬皮层的裂缝内。在类似的地区内发育有桌状地形。凡是没有密致硬皮层的地方,地形都割切得较为严重,河纲也较密。山顶及山坡上的砖红土风化壳掩盖着基底结晶岩,这些基底结晶岩的分布范围内,河间地区都被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J.A.阿里斯  
1939年起,在内布拉斯加州的海依斯齐格斯城附近,对甲乙两流域(面积各为194.7公顷和166.4公顷) 的迳流量进行了观测。最初几年,两流域内土壤的耕作相同,但自1947年春季起,乙流域内开始了防止侵蚀的措施。至1950年秋,流域的65%的土地不但实行了梯田化,而且还对水流进行了滞蓄;种植草皮的面积自17%增长到32%,近12%的面积种植荳科植物。自1940至1946年,两流域的迳流量是相等的,平均每年都为54毫米;自1947年起,乙流域的迳流量开始逐渐比甲流域的要小,至1952年末迳流量仅为原有值的74%,虽然1940至1952年的13年中,乙流域的降水总量却超过了甲流域的3%。自1950—1952的3年内,两流域土壤的耕作实际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云锋,刘纪远,庄大方  
土壤风蚀实质上是土壤颗粒在风力作用下发生位移的自然过程,它包含了土壤夹带起沙、空间输移及沉降淀积等三个阶段。风蚀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对土壤风蚀的范围、强度及数量进行监测、评价以及预测预报。为此,科学家在断面尺度、地块(图斑)尺度以及区域尺度上,以年、月、日、小时等时间尺度展开了研究。当前的风蚀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实验室和野外风洞实验研究、野外观测与网络监测、风蚀评价以及风蚀估算与过程模拟研究等。实验室和野外风洞实验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风蚀的基本过程;而网络监测数据对于实现风蚀研究从局部到整体的尺度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在风蚀评价方面,对风蚀发源地的风蚀评价研究卓有成效,但针对风蚀物运移过程及沉降过程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在风蚀估算和过程模拟方面,一些模型或应用系统已经在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时空尺度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要将这些模型和系统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做进一步推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遥感和GIS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尺度的风蚀研究中有着显著的优势,并贯穿了风蚀研究的全过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英   赵廷宁  
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展望杨建英;赵廷宁(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土壤侵蚀系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等,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地球上除永冻区外,地表都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新艳  杨勤科  王春梅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地区的土壤侵蚀地形因子,旨在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赣南地区为典型样区,将该地区1∶10万图幅及其周边的16个1∶5万图幅拼接,然后用1∶10万图幅向外扩展5km后重新切割的范围作为数据处理的单元,基于Hc-DEM提取地形因子,用50m×50m的邻域窗口对坡度进行均值滤波,将赣南地区划分为平原(包括盆地及周边缓坡丘陵)、典型丘陵、山地3种地貌类型区,对这3种地貌类型区的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Length-Slope factor,LS)的宏观和微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在宏观尺度上,平原的坡度和LS因子均最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秋艳  蔡强国  方海燕  
风水复合侵蚀是风力与水力共同或交替作用相互增强或者削弱的过程。从侵蚀区划分、驱动因素、侵蚀机理和生态恢复对策等方面论述了风水复合侵蚀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半干旱风水复合侵蚀区和海岸复合侵蚀区是两个影响最大的风水复合侵蚀区。晋陕蒙接壤区为半干旱风水复合侵蚀区的强烈侵蚀中心,在土地利用上属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海岸复合侵蚀岸段分布广泛,侵蚀岸线在总岸线中所占比例较大。影响风水复合侵蚀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且地域差异显著。半干旱区风水复合侵蚀研究主要从侵蚀特点、土壤特性、侵蚀产沙、侵蚀能量研究等方面;海岸复合侵蚀区从侵蚀特征、风暴潮与海岸复合侵蚀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总结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风水复合侵蚀区生态恢复的作用,展望了风水复合侵蚀与生态恢复的研究方向,并指出复合侵蚀机理与评估、生态恢复机理与评价研究是今后研究的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А.и.斯皮里东諾夫  祁延年  
在研究沟谷时,许多研究者曾经指出沟谷的一种特征,即深沟谷和堤岸沟谷顶部的沟床纵剖面常呈阶梯状。可以想见,这种阶梯状纵剖面最一般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地的地质构造不一致,坚硬疏松岩层,难以冲刷和容易冲刷的岩层交互叠置的缘故。正是以上原因决定着初期侵蚀形态的外貌,关于这一点,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但是这里我们所要研究的是这样一种沟谷纵剖面,即它非但是发育在岩石成分相当一致的地区,而且还与新生冲刷的周期性复苏和停滞有着联系。照我们看来,这种事实的解释应该在沟谷侵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  顾广贺  范昊明  张丽洁  
沟蚀是导致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侵蚀沟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威胁黑土资源。降雨侵蚀力是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动能等降雨侵蚀特征的综合反映,为了揭示侵蚀沟发育规律、高效治理侵蚀沟,应用3S技术获取侵蚀沟数量、面积、长度等信息,收集黑土区20个气象站日降雨数据,分析黑土区省际降雨侵蚀力与侵蚀沟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沟壑密度随着降雨侵蚀力的增加而增加,内蒙古降雨侵蚀力最小,沟壑密度最大。在相同降雨侵蚀力条件下,侵蚀沟数量: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侵蚀沟长度: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侵蚀沟面积: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植被类型单一、土层较薄等因素造成降雨侵蚀力对于内蒙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明勇  谭淑端  张全发  
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实地调查、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DEM计算、遥感解译等,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区典型小流域地理数据库,确定了计算USLE因子指标的方法。在ArcGIS支持下,模拟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将模拟结果分为微度、低度、中度、强度、剧烈侵蚀5级,建立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及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土壤侵蚀量24.14t/hm2,远超该地区容许土壤流失量5t/(hm2·a)。96%的侵蚀区及95%的土壤侵蚀总量位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胜  欧阳梦云  周卫军  谭雪兰  刘沛  谭洁  
以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降雨数据、土壤类型数据为基础,通过GIS和RS技术,结合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估算宁乡市的土壤侵蚀模数,模型指标包括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因子(LS)、植被覆盖度因子(C)、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宁乡市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1 410.64t/(km2·年),属于中度侵蚀等级状情况,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微度侵蚀、剧烈侵蚀和轻度侵蚀,侵蚀面积分别为1 548.87、434.16和397.91km2,占侵蚀总面积的53.84%、15.09%和13.88%。土壤侵蚀模数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宁乡市的沩山、长冲等山地、丘陵地区。系统分析出宁乡市土壤侵蚀与USLE模型的相关影响因子的关系,海拔高程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相关关系,与侵蚀面积成负相关关系,在草地>水域>裸地。根据宁乡市土壤侵蚀现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政府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君兰  蔡强国  孙莉英  陈晓安  
细沟侵蚀是坡耕地时常发生的一种侵蚀形式。细沟侵蚀对坡面土壤侵蚀产沙有重要贡献,而且是坡面侵蚀由面蚀向沟蚀发展的过渡。本文分析了细沟侵蚀影响因素和临界条件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影响细沟侵蚀的主要因素有降雨径流、土壤、地形、土壤表面特征和土地管理等因素,其中,前4者有多种指标来表征其效应,而土壤表面特征的影响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坡面需要达到特定的临界条件才可能发育细沟,细沟发生临界条件的研究主要从临界径流条件、临界土壤条件和临界地形条件等角度出发,各临界条件并非定值,而是关乎其他因素的综合指标。最后,本文对今后细沟侵蚀影响因素和临界条件研究可能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