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9)
- 2023(12012)
- 2022(10375)
- 2021(9848)
- 2020(8574)
- 2019(19957)
- 2018(19848)
- 2017(38672)
- 2016(20739)
- 2015(23575)
- 2014(23877)
- 2013(23414)
- 2012(21735)
- 2011(19424)
- 2010(19342)
- 2009(17763)
- 2008(17753)
- 2007(15998)
- 2006(13270)
- 2005(11695)
- 学科
- 济(87315)
- 经济(87220)
- 管理(58913)
- 业(57182)
- 企(47291)
- 企业(47291)
- 方法(45155)
- 数学(39782)
- 数学方法(39209)
- 贸(23917)
- 贸易(23905)
- 易(23203)
- 财(22751)
- 农(22142)
- 中国(20038)
- 学(17725)
- 业经(16739)
- 地方(15985)
- 制(15582)
- 务(15239)
- 财务(15188)
- 财务管理(15149)
- 企业财务(14286)
- 农业(14268)
- 理论(13889)
- 技术(13041)
- 银(12647)
- 银行(12613)
- 和(12503)
- 融(12351)
- 机构
- 大学(299018)
- 学院(298397)
- 济(123266)
- 经济(120751)
- 管理(114991)
- 理学(100099)
- 理学院(99022)
- 管理学(97052)
- 研究(96726)
- 管理学院(96500)
- 中国(71677)
- 京(61354)
- 科学(60183)
- 财(54774)
- 农(52104)
- 所(48699)
- 业大(46427)
- 中心(45903)
- 财经(44644)
- 研究所(44460)
- 江(43827)
- 农业(41308)
- 经(40534)
- 经济学(37970)
- 范(37682)
- 北京(37588)
- 师范(37245)
- 院(35036)
- 州(34904)
- 经济学院(34570)
- 基金
- 项目(203047)
- 科学(159248)
- 基金(148373)
- 研究(144611)
- 家(129935)
- 国家(128900)
- 科学基金(110409)
- 社会(91063)
- 社会科(86401)
- 社会科学(86377)
- 省(79279)
- 基金项目(78636)
- 自然(73388)
- 自然科(71765)
- 自然科学(71742)
- 自然科学基金(70455)
- 教育(68036)
- 划(66922)
- 资助(61901)
- 编号(58184)
- 成果(46611)
- 重点(45861)
- 部(45631)
- 发(42678)
- 创(42115)
- 科研(40129)
- 课题(39570)
- 创新(39478)
- 教育部(39129)
- 大学(38509)
共检索到425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庆波 孙建平 李珊
近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发展迅速。本文以贸易依存度指标分析中澳贸易的依存关系,以贸易竞争指数指标分析澳贸易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中澳贸易依存关系紧密,在多种产品上具有贸易互补性。因此,加强中澳贸易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互补性,是中澳两国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庆波 赵忠秀
21世纪以来,随着内地与港澳地区CEPA协议的签署,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四地经贸关系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本文探讨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以贸易依存度指标探讨两岸四地贸易的依存关系,二是以贸易竞争指数指标探讨两岸四地贸易的互补关系,三是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两岸四地贸易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两岸四地贸易依存关系紧密,贸易互补性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因果性。因此,进一步加强两岸四地贸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构筑互动发展格局,是两岸四地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凌振春
中澳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运用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等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也不强,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逆差状况很难逆转。中国应加强与澳大利亚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以获得更多贸易以外的利益。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农产品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月娥 张吉国
选取2002—2020年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依存度进行了测度,同时分析了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结果表明:中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互补性较低;双边贸易过程中印度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中印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仅园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并逐渐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印在蔬菜、棉花等20种农产品具有产业间贸易互补空间,7种竞争性农产品中有2种具有产业内贸易互补空间。中印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较低,且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更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中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印各自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差异化、推动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好俊 祝树金
运用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澳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利用修正后的贸易互补指数计算公式计测了中澳两国之间各产业以及综合贸易互补程度。结果表明:中澳两国各自具有极强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互不重合,大部分产业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综合贸易互补性近年来呈逐年增强之势。中澳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很大,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前景广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侯敏
利用相对比较优势指标和双边贸易互补性系数分别从时点和时段两个角度考察了东盟与澳新农产品的贸易关系。结果表明:东盟与澳新的农产品差异很大,决定了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为互补关系;这种互补关系是由东盟与澳新不同的气候和农业生产资源禀赋决定的;这种互补性也预示着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大有潜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希燕 王笛
面对中俄之间经贸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中俄贸易严重滞后于中美贸易、中日贸易的现实,有学者质疑中俄贸易的互补性和发展的潜力,部分市场主体也对进军俄罗斯市场心存疑虑。本文通过贸易结合度、RCA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等一系列指标和模型,对中俄贸易测算分析,结果显示,中俄间贸易互补性极强,双方贸易发展的潜力巨大。
关键词:
贸易互补性 贸易结合度 RCA指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秦向东 王海楠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从2005年4月18日起正式启动,目前双方已经进行了三轮谈判。双边自由贸易的实现将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本文从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贸易关系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入手,阐述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能对两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艳红 林玉杰
2014年11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G20峰会期间,中澳宣布结束自由贸易协定实质性谈判,这是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的又一重大进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中澳两国优势互补,密切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就中国与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金彦
文章在使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1994-2013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货物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现状、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规模、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都在不断扩大。但是从贸易平衡的角度来看,中国一直处于逆差国的地位,且逆差额越来越大,尤其表现在初级产品方面。从贸易结合度指数来看,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结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依存度是逐渐增强的。从贸易潜力分析的结果来看,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双边贸易关系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双边贸易 贸易互补性 贸易潜力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庭翰 连晗羽
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相似度指数、Lafay指数、市场提供指数与增加值分解方法,分析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比较优势差异与市场提供能力,进而考察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合作与成长空间是否在面临缩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在低技术产品的贸易合作空间依旧在扩大,而在中高技术产品上呈现出更强的竞合一体化状态,竞争性与合作性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加强。中国应采取直接投资结构差异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业合作、活跃企业创新投融资活动等措施应对中高技术领域的竞合一体化状态,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继续推动低技术产品贸易,并协助东盟改善产业环境,推动进一步的产业分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昭玲
随着韩国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日、韩三国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差距有所缩小。当前三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仍留有“雁行模式”的痕迹,制造业在三国均占有主导地位,但制造业内部各部门的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三国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出来的产业互补性仍然较强。而另一方面,韩国与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日本形成了竞争,韩国在少数劳动密集型行业同中国也存在竞争,三国产业在原先以互补性为主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竞争趋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毅华 赖明勇
分析中挪两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计算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中挪两国贸易结构朝有利于发挥双方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两国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品差异较大,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较强,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总体而言,中挪两国贸易互补大于竞争,两国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合作,贸易潜力巨大。中挪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挪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形式以及加强中挪在高技术领域合作,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双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薛力 马光霞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伟文 黄圣平
自中日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以前日本一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文章利用近十年的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借助G—L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贸易的依存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立在双方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互补性还在不断地加强,这是中日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因此中日双方应客观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