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7)
2023(8816)
2022(7566)
2021(7160)
2020(6101)
2019(13841)
2018(13498)
2017(26456)
2016(13674)
2015(15176)
2014(14878)
2013(14309)
2012(12597)
2011(10975)
2010(10300)
2009(9074)
2008(8227)
2007(6442)
2006(5016)
2005(3872)
作者
(34802)
(29506)
(29127)
(27641)
(18186)
(14045)
(13236)
(11662)
(11085)
(9926)
(9900)
(9705)
(9048)
(8906)
(8737)
(8667)
(8665)
(8648)
(8313)
(8175)
(6983)
(6894)
(6840)
(6734)
(6585)
(6446)
(6237)
(6051)
(5817)
(5649)
学科
(56749)
经济(56694)
管理(39733)
(37961)
(31921)
企业(31921)
方法(30388)
数学(27541)
数学方法(27180)
(14401)
(14262)
中国(12637)
地方(12127)
业经(11739)
(9869)
贸易(9863)
农业(9704)
(9555)
(9449)
(9397)
财务(9367)
财务管理(9344)
企业财务(8863)
环境(8759)
技术(8677)
(8027)
(8011)
理论(7914)
(7608)
(6913)
机构
学院(180035)
大学(179225)
管理(75972)
(75094)
经济(73840)
理学(67754)
理学院(67070)
管理学(65897)
管理学院(65572)
研究(53777)
中国(39514)
(34577)
科学(32771)
(32289)
财经(27164)
中心(26347)
业大(26006)
(25047)
(24890)
(24238)
经济学(23709)
(23395)
(23139)
师范(22915)
研究所(22656)
经济学院(21633)
财经大学(20665)
商学(20433)
(20274)
经济管理(20267)
基金
项目(137084)
科学(111169)
基金(103070)
研究(99658)
(89441)
国家(88738)
科学基金(78810)
社会(66120)
社会科(62840)
社会科学(62827)
基金项目(55777)
(53244)
自然(51765)
自然科(50689)
自然科学(50678)
自然科学基金(49757)
教育(46258)
(44865)
资助(40466)
编号(39001)
(31009)
重点(30933)
(29613)
(29205)
成果(28760)
国家社会(27961)
创新(27618)
教育部(27367)
人文(27121)
科研(26957)
期刊
(70569)
经济(70569)
研究(45635)
中国(27222)
管理(26661)
学报(25035)
(24997)
科学(24776)
(21054)
大学(20020)
学学(19152)
技术(16445)
教育(15293)
农业(14717)
财经(12753)
业经(12604)
(12335)
金融(12335)
经济研究(11777)
(10998)
问题(9606)
资源(9504)
商业(8420)
统计(8313)
科技(8286)
技术经济(8241)
(8143)
理论(8131)
(8016)
(7978)
共检索到236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李雅楠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传统之一,黄河三角洲作为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是进行人地关系研究的典型自然—人文复合系统。利用人类需求和自然地理环境供给之间的特殊关系反映复杂的人地关系,以1991—2015年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数据为基础,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供需视角下"人""地"状态演变过程,在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人地关系演变过程。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人类需求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自然地理环境供给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演变特征,并且"人"与"地"之间的状态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是引起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并且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以产生负面影响为主,但是这种负面影响的程度经历了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钰  王亚平  张玉泽  任建兰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数学模型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变动特征基本一致,区域开发强度指数由0.277增强为0.834,资源环境水平指数由0.102提升为0.866,人地关系协调度基本在0.903以上,处于高度协调状态,耦合水平不断提高,但处在耦合状态的初级水平;2区域开发强度对资源环境水平的影响始终表现出正响应,响应度指数介于0.05100.0568之间,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发模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但也应注意到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钰  王亚平  张玉泽  任建兰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数学模型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变动特征基本一致,区域开发强度指数由0.277增强为0.834,资源环境水平指数由0.102提升为0.866,人地关系协调度基本在0.903以上,处于高度协调状态,耦合水平不断提高,但处在耦合状态的初级水平;2区域开发强度对资源环境水平的影响始终表现出正响应,响应度指数介于0.0510~0.0568之间,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发模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但也应注意到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面临诸多资源环境新问题和约束性条件;3经济发展、开发效率、产业结构、市场发展、环境规制、外资利用等因素是促使响应度演变的核心影响因素,影响系数介于0.0457~0.0526。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秉杰  杨磊  周德田  
作为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点,黄河三角洲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作为最后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其他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不仅起步较晚,实力较弱,而且中心城市建设也不尽人意,直接制约了黄河三角洲的崛起进程。在此,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及其胜利油田所在地的东营市还只是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现有的经济实力还远不可与上海、广州等大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相提并论,无法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龙头带动整个黄河三角洲的崛起与振兴,对黄河流域的辐射更是无从谈起。可见,加快黄河三角洲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贺  黄翀  张晨晨  刘庆生  刘高焕  
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黄河三角洲海岸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及时掌握黄河三角洲海岸冲淤演变,不仅可以深化对黄河三角洲演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也为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以及河口大保护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本文选取1976—2018年的Landsat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在海岸线遥感提取,确定陆域面积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整体、北部岸段以及河口岸段分别进行了冲淤演变研究;在分析入海水沙年际及年内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调水调沙前后,河口冲淤演变与水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43年来,三角洲陆地面积呈波动性起伏,总体以淤积为主;河口在1996年以前面积增长显著,多年平均造陆面积约17 km~2/a,之后造陆过程逐渐减缓。②调水调沙后,年输沙量下降速率从0.31亿t/a锐减到0.07亿t/a,最大输沙量减少了79.7%,汛期输沙量减少了74.8%。③随着入海沙量不断减少,水沙过程虽仍直接影响着河口现行流路的造陆过程,但海洋动力作用制约不断提高,河口累积造陆面积与输沙量的相关性由1976—1993年的0.93降低至2002年之后的0.39。总体上,调水调沙工程虽维持了三角洲造陆面积的稳步增长,但长远来看,并不能改变未来三角洲陆域面积趋于减少的事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张宝雷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研究核心和理论基石,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是进行脆弱性研究的典型人文—自然复合系统。在VSD框架下建立以暴露—敏感性—适应性为准则层、以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为要素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评价模型和集对分析法对1995—2016年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特征进行实证评价,并且归纳分析脆弱性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暴露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敏感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后进入相对平稳阶段,适应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基础性因素,人文因素在自然因素基础上进一步加剧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根据研究结果从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调整两方面提出降低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虞孝感  段学军  刘新  王磊  
根据同在2010年上半年发布的两个世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21世纪世界将面对人地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应对策略,不同发展水平、阶段、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地区,都采取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前提、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区域一体化的战略对策。文章比较了两大区域规划思路、内容、方法的异同,根据"欧盟战略"特点,对实施"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晓梅  刘高焕  刘红光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黄河三角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掌握盐渍化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盐渍土改良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土壤盐渍化野外调查和对土壤样品含盐量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克里格和协同克里格两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加入协变量的协同克里格模型可以普遍提高对含盐量估算的精度,而模型中主变量对各协变量的敏感度不一。从对含盐量计算精度提高的程度来说,各协变量依次为:Ph值>有机质>Cl-离子>高程值。通过插值得到的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分布图,为分析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以及当地的盐渍化土壤治理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芳  赵庚星  田文新  范瑞彬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 1976 - 0 6~ 1998- 0 5淤积与侵蚀面积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不同时相遥感图像的解译提取其水陆界线 ,在 GIS支持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水陆边界进行比较 ,确定侵蚀区与淤积区 ,并计算其面积。结果发现 ,黄河三角洲地区 1976 - 0 6~ 1981- 0 9年净增面积最大 ,平均每年增加 2 90 8.2 75 hm2 ,1989- 11~ 1992 - 0 9年净增面积最少 ,仅为 5 13.5 98hm2。总的来看 ,黄河三角洲的淤积速度呈现为递减的趋势 ,主要的淤积区为黄河入海口处 ,侵蚀区为河口北部和东部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军  刘高焕  傅新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种手段,其实质是依据土地类型本身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结构格局的差异性,运用人工技术调控的方法对有悖于自然生态结构的现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与安排,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趋优的目的。论文首先从生态学的角度,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划优化配置原则,对土地资源适宜方向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匹配,甄别出需要调整的类型,构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其次基于该模型,利用GIS软件分析模块,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采用土地资源利用综合适宜度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了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进行土地资源优化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黄河三角洲与东北亚经贸合作”一文指出:今天,被誉为“资源之河”的黄河,越来越引起世人的注目。黄河三角洲,有人称为黄海渤海经济合作“三角带”,或称做“黄海渤海经济合作圈”。它是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唯一没有充分开发起来,而自然资源又最为丰富的经济带。尤其是目前,根据中央的经济发展战略意图,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新形势下,愈加显露出它的重要性。一些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在黄河三角洲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渤海经济区的形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芙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其中小城镇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速度更快,黄河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尤其突出。据统计,该区小城镇的数量已由1978年的20多个增加到1997年的80多个;人口由1978年的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荆树柱  
黄河三角州土地总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亟待开发的土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已引起国际国内的高度重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列入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选项目,国务院把该地区列为全国新建的五大粮仓之首,山东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文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黄河三角洲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书金,李秀彬,朱会义,苏光全  
在黄河三角洲主体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与目标 ;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 ;提出了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森林覆盖率 ,适当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适度开发滩涂地、荒草地和盐碱地等土地持续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