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0)
- 2023(14972)
- 2022(12424)
- 2021(11586)
- 2020(9747)
- 2019(22121)
- 2018(21641)
- 2017(41410)
- 2016(21724)
- 2015(24292)
- 2014(23602)
- 2013(23311)
- 2012(21135)
- 2011(18889)
- 2010(18416)
- 2009(16923)
- 2008(16208)
- 2007(13708)
- 2006(11717)
- 2005(10593)
- 学科
- 济(90360)
- 经济(90233)
- 管理(66221)
- 业(60757)
- 企(50152)
- 企业(50152)
- 方法(41867)
- 数学(37602)
- 数学方法(37186)
- 中国(26116)
- 财(25996)
- 农(23952)
- 制(21063)
- 业经(19537)
- 贸(18323)
- 贸易(18314)
- 易(17909)
- 学(16728)
- 环境(15619)
- 务(15541)
- 财务(15496)
- 财务管理(15460)
- 农业(15422)
- 体(15228)
- 银(15095)
- 银行(15075)
- 企业财务(14733)
- 融(14541)
- 金融(14538)
- 行(14473)
- 机构
- 大学(305287)
- 学院(303207)
- 济(135621)
- 经济(133395)
- 管理(119857)
- 理学(104507)
- 理学院(103427)
- 研究(102823)
- 管理学(101845)
- 管理学院(101274)
- 中国(79762)
- 财(62942)
- 京(62486)
- 科学(58798)
- 财经(50722)
- 所(48790)
- 中心(47502)
- 经(46497)
- 研究所(44521)
- 农(44101)
- 经济学(43724)
- 江(41899)
- 业大(41437)
- 经济学院(39433)
- 北京(38893)
- 财经大学(38098)
- 院(37993)
- 范(37725)
- 师范(37328)
- 农业(34415)
- 基金
- 项目(212379)
- 科学(171447)
- 基金(160831)
- 研究(155171)
- 家(140004)
- 国家(138963)
- 科学基金(121271)
- 社会(104140)
- 社会科(99042)
- 社会科学(99023)
- 基金项目(84737)
- 省(78926)
- 自然(77388)
- 自然科(75682)
- 自然科学(75663)
- 自然科学基金(74309)
- 教育(70937)
- 划(67535)
- 资助(64630)
- 编号(59683)
- 部(49242)
- 重点(48313)
- 成果(47158)
- 国家社会(45246)
- 发(45217)
- 创(44946)
- 制(43906)
- 教育部(43127)
- 创新(42304)
- 人文(41540)
- 期刊
- 济(141569)
- 经济(141569)
- 研究(90109)
- 中国(54750)
- 财(48616)
- 管理(44703)
- 学报(43344)
- 科学(42937)
- 农(38930)
- 大学(34654)
- 学学(32978)
- 融(27122)
- 金融(27122)
- 农业(26551)
- 教育(25511)
- 财经(25393)
- 技术(25196)
- 经济研究(24677)
- 业经(21890)
- 经(21859)
- 问题(18556)
- 贸(16148)
- 业(14819)
- 世界(14758)
- 技术经济(14149)
- 统计(14011)
- 国际(13888)
- 理论(13388)
- 商业(13347)
- 版(13347)
共检索到437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萍
绿色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绿色消费也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要求。本文立足于供需视角,结合可变参数下的扩展线性支出模型(TVP-ELES模型),对我国八类基本产品的绿色消费结构及其演变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消费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供给侧拉动的低层级绿色消费阶段、需求侧逐步显现的较低层级绿色消费阶段、供需双侧同步拉动的中等层级绿色消费发展阶段;从我国的基本绿色需求系数来看,城乡绿色消费需求参数均持续下降,说明绿色产品价格对居民消费支出的负担在逐步减少;从城乡居民绿色消费边际倾向来看,在不同品类中呈现出符合发展趋势的不同特点,但"加速趋同"仍是城乡居民绿色消费结构变化的核心趋势。因此,需要从供需侧同步发力,优化居民绿色消费结构、鼓励绿色消费行为、降低绿色产品价格,实现"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林 高晓彤 刘焱序 韩增林
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域包容性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包容性绿色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0—2018年中国包容性绿色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演变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的不均衡特征。(2)中国包容性绿色效率的空间关联呈现中心—外围的圈层式复杂网络结构形态;包容性绿色效率在省际间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多重叠加特征和网络稳定性不断增强,但整体关联网络的等级结构较为森严。(3)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省份溢出效应明显,属于边缘行动者;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具有显著"虹吸效应",既是关联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又兼具"中介"和"桥梁"的功能。(4)块模型分析表明,京津和长三角属于"净受益"板块;西北、西南和东北部分地区属"净溢出"板块;广东、浙江和福建属于"经纪人"板块;东北、华北地区省份属于"双向溢出"板块。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赫永达 王俏茹 刘达禹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否实现双赢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效率评价的角度对我国多维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创新性地将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引入至效率评价模型中,构建了一个改进的SBM(Improved Slack Based Model,ISBM),对中国省级绿色生产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全新测度,随后利用Tobit模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中国的绿色生产效率在样本期内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均未达到有效水平,其中东部地区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其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考察期内呈微弱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减缓是阻碍其提高的核心因素;再次,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综合而言,加强环保规制力度和提高城镇化率是提升全国绿色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而东部地区需警惕二产回流,西部地区则应摒弃“唯GDP论的逐底竞赛”;最后,绿色生产效率最低的省份是处于新城市集群地理中枢位置的人口大省,而非是经验认知中的高度工业化省份,产生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这些省份承载了大量来自其他省份的污染转移,这一结果再一次证明非期望投入是效率评价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王成新
绿色化是绿色经济的高度升华,是在绿色理念的治理政策引导下实现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系统耦合与协同发展的过程。根据绿色化内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1991-2013年间的中国绿色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中国绿色化水平逐年提高,1991-2005年为绿色化平稳发展阶段,2006-2013年为绿色化提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资源利用水平、环境规制强度与环保治理投入对绿色化水平提高具有正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绿色化具有负向影响。
关键词:
绿色化 绿色经济 生态文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玮 谭林 刘希章
研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规律和演化趋势对我国未来工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是实现我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基础。本文基于Malmquist-Lunberger指数和Bootstrap纠偏估计方法测算了全国29个省区1998-2014年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分析了全国和分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演变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婷婷 许梦博 秦琳贵
绿色金融通过提供金融支持,有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消费占比作为能源消费结构指标,选取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效应及机制。结论显示,绿色金融显著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作用机制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和促进绿色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发现煤炭消费占比越高的地方,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越大。通过门槛模型,发现超过门槛值后,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有所下降。市场、政府和数字经济均可增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最后,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鼓励绿色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挥绿色金融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能源消费结构 碳减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婷婷 许梦博 秦琳贵
绿色金融通过提供金融支持,有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消费占比作为能源消费结构指标,选取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效应及机制。结论显示,绿色金融显著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作用机制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和促进绿色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发现煤炭消费占比越高的地方,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越大。通过门槛模型,发现超过门槛值后,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有所下降。市场、政府和数字经济均可增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最后,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鼓励绿色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挥绿色金融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能源消费结构 碳减排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传哲 任懿
随着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行业不断成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绿色信贷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并选取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通过扩张效应、技术效应和反馈效应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绿色信贷比率与能源消费结构存在关联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我国整体绿色信贷比率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效果显著。本文认为,要以政策为导向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合理配置贷款资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能源消费结构 低碳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群 陈衡洋 张新亮
【目的】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结构改革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政府关于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注意力演变历程可为未来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注意力视角出发,结合间断均衡理论模型,使用Python软件通过高频词识别、共词分析、关键词聚类等文本分析方法,对1984—2022年共1535份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1)从注意力分配历史演变可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历程经历起步探索时期、建设发展时期、巩固深化时期3个阶段。不同时期政府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注意力关注重点有所差别;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重要主体。(2)从注意力配置焦点特征来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始于一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科技创新贯穿农业绿色发展政府注意力全过程,是农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根本动力。【结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日渐凸显,地方政府应在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产融合、农旅融合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助力家庭农场产业化运作,助推中国农业绿色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柯善淦 卢新海
以武汉城市群居民消费支出数据为基础,利用基尼系数、偏离—份额分析法,并结合GWR模型对武汉城市群居民消费结构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城市群各类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基尼系数处于"极低"和"低"水平;消费结构变化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特点;居民消费结构已实现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的转变。上述现象意味着,随着武汉城市群基础设施的改善,区域间发展型消费一体化趋势正在显现;居民消费结构呈现明显的"中心"和"外群"差异。认为在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应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楠
绿色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和测算了我国省域绿色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绿色发展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我国省域绿色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北京、福建、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和重庆的绿色发展指数较高,处于第一梯队,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靠后,处于最后梯队;绿色发展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整体上存在正向赋能作用,并不存在所谓的消费挤出效应,但相比较而言,其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强;同时,绿色发展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在绿色发展指数高水平区域内,其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在绿色发展指数低水平区域内,绿色发展仅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产生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消费结构 居民消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奉行以人为本、生态至上和全面发展的新价值观。在梳理旅游业绿色发展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构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运用SBM-Under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TGDE)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TGDE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时间上呈"W"型变化形态,"下降—上升—调整"阶段特征显著;空间呈"东—中—西"递减分布,内部差异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低、中、高效率由"金字塔"向"菱形"结构转变,高效率地区集中于东部沿海,中等效率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低效率位于胡焕庸线两侧。(2)动态演进方面,TGDE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区域协调性逐步增强,具有较强平稳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空间向上转移省份比较集中,以中西部为主,向下调整省份较少,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影响具有不对称性。(3)影响机理方面,总体上,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规制、教育水平和旅游资源影响因子与TGDE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不显著,但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作用机理及条件具有较强地域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娅
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消费的作用,发掘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完整的绿色消费机制渠道,是推动绿色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本文利用计划行为理论的相关内容,将绿色消费的道德规范、主观倾向、信息推广及绿色认知作为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理论上的沟通渠道,通过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证实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是由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水平所决定的,而消费者对于绿色环境保护的道德规范是决定其绿色认知水平的内在动力,政府对于绿色信息、绿色政策的推广措施,则是决定消费者绿色认知的外在动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李东红 吴志强
绿色建筑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对绿色建筑空间演化规律的研究是制定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对完善生态城市发展和空间规划理论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空间差异性、空间相关性和空间结构及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呈现明显极化与扩散效益。而小尺度空间分析更能准确揭示其聚集效应和不均衡性特征;(2)绿色建筑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空间变量作用,集聚效应明显,但目前空间正效应尚限于市级空间尺度;(3)绿色建筑空间演化呈现极核加圈层的点轴发展模式,并由经
关键词:
中国 绿色建筑 空间 演化 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李东红 吴志强
绿色建筑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对绿色建筑空间演化规律的研究是制定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对完善生态城市发展和空间规划理论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空间差异性、空间相关性和空间结构及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呈现明显极化与扩散效益。而小尺度空间分析更能准确揭示其聚集效应和不均衡性特征;(2)绿色建筑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空间变量作用,集聚效应明显,但目前空间正效应尚限于市级空间尺度;(3)绿色建筑空间演化呈现极核加圈层的点轴发展模式,并由经济或行政高能级地区向低能级地区跳跃式扩散,通过聚集点组织各项资源要素,进而通过圈层扩散和轴带功能带动整个区域绿色建筑发展;(4)绿色建筑空间结构在不同尺度上呈现同构现象,但空间结构类型多样,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以多个极核或亚核为中心的钻石型组团结构,为绿色建筑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
中国 绿色建筑 空间 演化 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