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3)
- 2023(12518)
- 2022(10510)
- 2021(10251)
- 2020(8436)
- 2019(19530)
- 2018(19753)
- 2017(36420)
- 2016(20523)
- 2015(22776)
- 2014(23003)
- 2013(21399)
- 2012(19034)
- 2011(17012)
- 2010(17094)
- 2009(15075)
- 2008(14486)
- 2007(12741)
- 2006(11131)
- 2005(9560)
- 学科
- 济(72455)
- 经济(72368)
- 业(55519)
- 管理(48329)
- 农(46642)
- 企(35499)
- 企业(35499)
- 农业(30904)
- 方法(30293)
- 数学(27042)
- 数学方法(26612)
- 中国(24391)
- 教育(21640)
- 业经(20951)
- 财(18977)
- 制(17479)
- 理论(14762)
- 地方(14005)
- 发(13183)
- 体(13176)
- 学(13174)
- 技术(12581)
- 贸(12210)
- 贸易(12203)
- 易(11931)
- 教学(11470)
- 策(11091)
- 银(11077)
- 银行(11069)
- 发展(10997)
- 机构
- 学院(261155)
- 大学(258649)
- 济(102774)
- 经济(100506)
- 管理(99245)
- 理学(85952)
- 理学院(85074)
- 研究(84134)
- 管理学(83541)
- 管理学院(83015)
- 中国(60863)
- 京(53813)
- 农(52516)
- 科学(48096)
- 财(47388)
- 范(43045)
- 师范(42778)
- 中心(40746)
- 江(40644)
- 业大(39964)
- 农业(39614)
- 所(39569)
- 财经(36993)
- 教育(35610)
- 研究所(35475)
- 师范大学(34286)
- 经(33893)
- 北京(33536)
- 州(31828)
- 经济学(30678)
- 基金
- 项目(174744)
- 研究(140761)
- 科学(140183)
- 基金(123821)
- 家(104947)
- 国家(103801)
- 科学基金(90619)
- 社会(87982)
- 社会科(82774)
- 社会科学(82753)
- 教育(71608)
- 省(71041)
- 基金项目(65552)
- 编号(62081)
- 划(59372)
- 自然(54945)
- 自然科(53651)
- 自然科学(53640)
- 自然科学基金(52647)
- 成果(51103)
- 资助(48392)
- 课题(43714)
- 部(40889)
- 重点(39940)
- 发(39478)
- 创(37561)
- 年(36536)
- 性(36180)
- 教育部(36130)
- 制(35714)
- 期刊
- 济(116155)
- 经济(116155)
- 研究(84374)
- 中国(61246)
- 教育(61134)
- 农(55703)
- 农业(37771)
- 财(37015)
- 学报(33703)
- 管理(32326)
- 科学(32018)
- 大学(29131)
- 技术(28217)
- 业经(26195)
- 学学(25715)
- 融(24215)
- 金融(24215)
- 财经(17526)
- 业(17392)
- 职业(16407)
- 问题(16326)
- 经济研究(15745)
- 经(15158)
- 农村(14353)
- 村(14353)
- 农业经济(13921)
- 版(13229)
- 图书(12206)
- 经济问题(12066)
- 世界(11857)
共检索到394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勇军 杨德利 任光超
为了改变扩招后高等农科教育从外延上得到迅速发展但内涵缺失的问题,需要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思考高等农科教育未来的发展。我国高等农科教育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的结构性过剩,具体表现为:有效的专业供给不足、有效的教育供给不足、有效的人才供给不足。建议从优化院校布局、调整专业设置、丰富培养模式、调整生源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办学效益、激活创新潜能等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向梅梅
科教协同育人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概述了协同育人的内涵与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构建农科教协同育人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农科教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和加强农科教协同育人运作保障方面的经验与成效,提出了农科教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农科教合作 协同育人 长效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和昆
如何促进农科教一体化发展,关系到"三农"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以科研促专业,以专业促教育,以教育促人才,实现了农科合作科研、农教合作培训、科教合作教学的一体化。
关键词:
农业高职院校 农科教一体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管寅杰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这使得国有企业必须面对更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优化其人力资源管理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同时需要识别和解决现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挑战和机遇,文章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
人力管理 供给侧改革 国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杰
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要从现代农业产业转型的新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需求、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等不同维度深入理解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地方农业高校在新农科建设中要树立核心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与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融合、坚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融合、坚持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互相支撑紧密融合、坚持高校专业改革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紧密融合、坚持高校与区域发展紧密融合。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教育改革实践为案例,进一步探讨地方农业高校新农科建设的具体路径:把立德树人作为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根本、扎根东北服务东北突出新农科建设与行业企业协同,以学生为本重点关注学生阶段成长发展目标、强化专业自评估实现专业动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注重四个教育模块融合、突出学教融合实现学生学习回归与教师教育人回归融合。
关键词:
新农科 地方农业高校 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果
供给侧改革促进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认识到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发展高等成人教育的重要性,研究供给侧视角下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水平。
关键词:
供给侧 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发展 教育质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艳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次会议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已经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但是究竟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艳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次会议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已经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但是究竟什
关键词:
农业 结构性改革 会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章喜为
实施农科教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具体运用,各地应努力探讨适合当地条件、有自身特色的农教结合模式;农业科研、科技推广和农业教育部门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在服务他人之时求得自身发展,真正使农科教有机结合,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科教,社会科学,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金梅
随着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服务体系日趋健全,但当前教育领域的供给侧输出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外强调以优质有效的人才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对内强调通过调整教育结构、调配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新形势下对民办高等教育来说,更需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转化思维,由规模向内涵转变,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展示自己独特的教育价值,用教学实力与教育效果取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可,不断满足社会对教育的新需求。
关键词:
高校转型 供给侧改革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萍萍
全民教育既是一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推动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也是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全民教育理念在内涵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社会平等的价值目标以及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全民教育理念对我国当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促进教育公平、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质量、树立终身学习成为全民教育理念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全民教育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丽萍 张菊水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办出工程专科特色的重要教学手段。它是强化工程专科人才技能教育,使学生形成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劳动观点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相应地强化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实践证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改革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我们的主要措施和做法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马治国
现代高等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以法律职业为导向,培养司法制度所需要的应用型、研究型法律人才。传统高等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改革。只有当法学教育能够为法律职业者提供更为现实、实用、讲究实务技术的现代法律知识与技能时,才能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执业人,只有经过现代法学教育体制熏陶的法律人,才能在中国的司法和社会各业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永花 薛倩
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发展速度与高度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只有突破原有教育体制,科学管理并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教育质量才能提升,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归宿。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来斌
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油气工业的新发展迫切需要以大工程观为指导进行改革和创新。中国石油大学通过推行实践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口径人才培养机制等,探索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提出更加关注创新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专业方向和完善课程体系、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师质量等建议。
关键词:
大工程观 高等工程教育 油气工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