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6)
- 2023(14630)
- 2022(12170)
- 2021(11396)
- 2020(9316)
- 2019(20682)
- 2018(20399)
- 2017(38809)
- 2016(20651)
- 2015(22279)
- 2014(21437)
- 2013(19894)
- 2012(17354)
- 2011(15347)
- 2010(14866)
- 2009(13454)
- 2008(12048)
- 2007(10504)
- 2006(8420)
- 2005(6664)
- 学科
- 济(74343)
- 经济(74280)
- 管理(61038)
- 业(55736)
- 企(47086)
- 企业(47086)
- 方法(33460)
- 数学(29535)
- 数学方法(29124)
- 中国(22412)
- 农(20811)
- 技术(18358)
- 财(18183)
- 业经(17743)
- 地方(17559)
- 农业(14188)
- 理论(12988)
- 技术管理(12846)
- 贸(12484)
- 贸易(12476)
- 制(12405)
- 环境(12242)
- 易(12109)
- 学(11709)
- 和(11611)
- 务(11527)
- 财务(11484)
- 财务管理(11458)
- 划(11055)
- 企业财务(10818)
- 机构
- 学院(258571)
- 大学(253844)
- 管理(104801)
- 济(102653)
- 经济(100653)
- 理学(92090)
- 理学院(91201)
- 管理学(89575)
- 管理学院(89083)
- 研究(75028)
- 中国(55818)
- 京(49442)
- 财(45661)
- 科学(44952)
- 财经(37237)
- 中心(37112)
- 江(36883)
- 业大(35120)
- 范(34950)
- 师范(34640)
- 经(33989)
- 农(32860)
- 所(32812)
- 经济学(31671)
- 研究所(30202)
- 州(29895)
- 北京(29318)
- 技术(28841)
- 院(28747)
- 经济学院(28720)
- 基金
- 项目(188848)
- 科学(152519)
- 研究(145010)
- 基金(136410)
- 家(116458)
- 国家(115455)
- 科学基金(102737)
- 社会(93919)
- 社会科(89139)
- 社会科学(89122)
- 省(77457)
- 基金项目(72843)
- 教育(69081)
- 自然(64056)
- 划(63524)
- 自然科(62683)
- 自然科学(62672)
- 自然科学基金(61529)
- 编号(60395)
- 资助(52277)
- 成果(47190)
- 创(45053)
- 重点(42449)
- 发(41721)
- 课题(41426)
- 创新(41183)
- 部(40979)
- 国家社会(38856)
- 项目编号(37619)
- 制(36858)
- 期刊
- 济(103677)
- 经济(103677)
- 研究(68366)
- 中国(49723)
- 管理(39162)
- 教育(37536)
- 财(35596)
- 学报(32174)
- 科学(32156)
- 农(29301)
- 大学(26565)
- 技术(25993)
- 学学(24247)
- 农业(20684)
- 业经(19825)
- 融(18761)
- 金融(18761)
- 财经(17127)
- 经济研究(17113)
- 经(14860)
- 图书(13929)
- 科技(13871)
- 问题(13013)
- 技术经济(12285)
- 职业(12279)
- 策(12054)
- 商业(11998)
- 统计(11324)
- 坛(11280)
- 论坛(11280)
共检索到357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宇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在分析了"是什么"(内涵)以及"为什么"(必要性)的前提下,从高校毕业生就业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维度出发,运用供给侧理论的相关思路寻求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历史性问题的策略,进而探索提出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个人"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切实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保障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真正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焦点问题。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毕业生 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陆竹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高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做好数据的分析与反馈,做好学生的精准服务与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创业 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窦宇 兰秀建 黄天齐
以现代农业物流建设为核心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式发展成为化解三农问题的战略要点。而低端发展的农产品物流业亟需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来提升其产业整体运作效率。研究阐述了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研究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指出当前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农产品物流面临的法规制度问题、供给结构问题及供应链系统建设问题;给出优化农产品物流法律体系,革新农产品物流供给结构和基于供应链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农产品物流 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窦宇 兰秀建 黄天齐
以现代农业物流建设为核心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式发展成为化解三农问题的战略要点。而低端发展的农产品物流业亟需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来提升其产业整体运作效率。研究阐述了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研究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指出当前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农产品物流面临的法规制度问题、供给结构问题及供应链系统建设问题;给出优化农产品物流法律体系,革新农产品物流供给结构和基于供应链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农产品物流 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振锋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新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存储与分析,可以进一步发挥数据的作用,提高决策水平,优化生产过程。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探究,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阐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工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毕业生 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国权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选择呈现出新的特征。政策的核心任务由促进规模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提升;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政策的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同时,法治思维和市场机制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优化方向和调控导向。这些特征既是经济发展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折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逻辑。
关键词:
新常态 毕业生 就业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德民
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实用性。农业农村的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为农业农村发展输送更多人才,注入新鲜活力。以辽宁省为例,探讨影响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创业的因素,对改善乡村就业创业环境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以吸引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融入的信心和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小丽 辜良军
将"互联网+"融入高职毕业生创业有助于拓宽就业路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层次,满足社会需求。不过,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教育存在缺乏系统规划、缺乏专业性创业实训基地、缺乏专业创业导师、缺乏针对创业项目的网络技术课程等问题。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应借助"互联网+产业"模式,调整优化校企合作布局,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借助"互联网+"构建专业化的创业实训基地;引进具备"互联网+"背景的创业导师;开设针对创业项目的互联网技术课程;系统规划创业教育,将其融入高等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创业教育 创新模式 互联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丽红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于高校人才供给与市场人才需求失衡、劳动力市场供给与毕业生就业需求失衡、就业管理供给与就业主体需求失衡。统筹不足所导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依赖、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强弱对比、就业主体压力重心偏离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供给侧问题根源。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需要加强协同,实现三个维度的精准供给:高等教育调整人才供给结构;就业责任主体政府精准供给就业保障;高校就业管理部门精准供给就业服务。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供需失衡 精准供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代锋 陈芳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制于多重原因和复杂要素。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高职毕业生社会资本具有潜在性和内在性、非理性和投机性、非对称性和失衡性、辐射性和渗透性,社会资本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包括严峻就业形势与择业环境、高职毕业生追求利益最大化、高职院校非正式制度的存在、高职毕业生社会网络关系的延伸。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丰富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路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正式制度构建,用人主体搭建阳光健康的用人平台,引导高职毕业生充满正能量就业;高职毕业生树立人力资本意识,主动参与人才市场的公平竞争;社会各方协助完善高职毕业生公平择业机制与监督机制,营造和谐向上的就业氛围。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社会资本 劳动力市场 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鑫民
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就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基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深刻理解新时期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内涵,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专业队伍,创建务实高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重视和加强信息化时代下的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信息化 创新 探索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朝霞 张安平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政府、见习基地、高校等教育机构、见习高校毕业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还处于建设初期,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使其积极作用不仅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甚至一度停滞不前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力图找到解决途径从而走出困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持续有效运行。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见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建明
文章以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为例,研究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影响因素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发现毕业生的三个潜变量职业素质、专业理论水平、职业发展潜力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起着正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潜变量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路径,并根据各潜变量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强弱,提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质量 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雷 陈呈频
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 ;系统地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机制应具备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 ,提出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市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惠强
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动力。这就需要大量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青年大学生来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青年的"创业力"增强中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而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力",也正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培育"创业力"?建议如下:1.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往后"多走一步。高校要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