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53)
2023(18683)
2022(15940)
2021(14901)
2020(12633)
2019(28738)
2018(28805)
2017(55367)
2016(30079)
2015(33574)
2014(33455)
2013(32998)
2012(30003)
2011(26862)
2010(26826)
2009(24877)
2008(24603)
2007(21575)
2006(19201)
2005(16707)
作者
(85879)
(71748)
(71077)
(68023)
(45401)
(34400)
(32242)
(28025)
(27199)
(25501)
(24410)
(24211)
(22672)
(22646)
(22127)
(21908)
(21303)
(21138)
(20528)
(20518)
(17742)
(17624)
(17417)
(16614)
(16066)
(15962)
(15889)
(15841)
(14468)
(14298)
学科
(123732)
经济(123582)
(108305)
管理(94035)
(89814)
企业(89814)
方法(56511)
(49841)
数学(46780)
数学方法(46180)
(37079)
业经(35961)
农业(33127)
中国(31078)
(27126)
(25209)
财务(25139)
财务管理(25098)
地方(24145)
(23891)
企业财务(23858)
技术(22071)
理论(21582)
(20819)
贸易(20810)
(20425)
(20422)
(20245)
(19294)
(18719)
机构
学院(426262)
大学(421577)
(173578)
管理(172305)
经济(170043)
理学(149327)
理学院(147780)
管理学(145256)
管理学院(144461)
研究(138351)
中国(105287)
(88243)
科学(85826)
(81134)
(80437)
(69139)
业大(67261)
(64108)
财经(63997)
中心(63976)
研究所(62835)
农业(62500)
(58374)
北京(54754)
(54000)
师范(53474)
经济学(51672)
(50905)
(49817)
财经大学(47358)
基金
项目(291341)
科学(230507)
研究(213072)
基金(212529)
(184487)
国家(182854)
科学基金(158838)
社会(135540)
社会科(128267)
社会科学(128231)
(115846)
基金项目(113063)
自然(103688)
自然科(101342)
自然科学(101314)
自然科学基金(99504)
教育(97362)
(95320)
资助(86955)
编号(86796)
成果(68894)
重点(64607)
(64296)
(62364)
(61766)
课题(58955)
创新(57262)
科研(55678)
国家社会(55634)
教育部(55106)
期刊
(194525)
经济(194525)
研究(123164)
中国(80037)
(78901)
学报(66985)
管理(64492)
(63644)
科学(62494)
农业(53467)
大学(51937)
学学(49367)
教育(43544)
(38470)
金融(38470)
技术(38382)
业经(37150)
财经(31342)
经济研究(29083)
(27616)
(26932)
问题(25882)
技术经济(22030)
(21274)
科技(20251)
现代(19825)
理论(19372)
商业(19303)
统计(18545)
世界(18269)
共检索到623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云虹  赵硕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从甘肃省农业结构的现状出发,首先分析了甘肃省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结构调整受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供需信息不对称,区域结构不合理、未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建设落后、农机农技水平较低,结构调整的人才支撑不足、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等,进而强调将农业结构调整与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从优化农业产业、产品和区域结构,降低农业生产、物流和要素成本,合理定位政府、农民、市场三者关系,补齐农业基础设施、技术和投资短板,促进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倡导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培训教育,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甘肃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小琼  贾培瑶  刘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为使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促进形成结构更趋合理、保障更为有力的产品供给。以河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探讨了河北省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最后则针对性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小琼  贾培瑶  刘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为使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促进形成结构更趋合理、保障更为有力的产品供给。以河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探讨了河北省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最后则针对性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甘肃省需基于突出存在的难点制约,着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激发经济新动能、着力拓展产品市场、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弥补发展短板、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抓好发展机遇,加强风险管控,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持续增强甘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甘肃省需基于突出存在的难点制约,着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激发经济新动能、着力拓展产品市场、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弥补发展短板、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抓好发展机遇,加强风险管控,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持续增强甘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彩南  王小宁  邹海双  
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依赖资源型经济谋发展的城市需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走出城市发展困境。选择代表性资源型城市——庆阳市石油产业作为特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算了2008—2017年庆阳市石油产业对当地主要产业部门的产出贡献率和经济拉动率,深入研讨了石油产业与主要产业部门的关联程度,从供给侧视角考察了石油产业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研究得出,2008—2017年,庆阳市石油产业对三次产业的产出贡献率分别为32.97%、43.60%和38.75%,可见庆阳市石油产业对当地第二产业的产出贡献最大;庆阳市的第一产业、采矿业、石油产业、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电力热力水生产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基础性产业的关联程度较为密切,在庆阳地区经济系统中均属于核心产业部门;庆阳市石油产业对采矿业、金融业依赖程度最强,且这3个产业部门的融合度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法稳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呈现刚性递增,优质耕地短缺,同时,耕地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结论]基于水土资源视角,提出了6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保制度建设,减少对水土资源的污染;坚持质量提升为重点,严守耕地红线;以提高利用效率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土资源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法稳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瑞铭  王复基  郭前进  许瑞德  
选取2013—2019年研究区农业种植面积、城镇居民鲜菜消费有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鲜菜消费与粮食、非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粮食、非粮食、蔬菜。鲜菜消费与蔬菜内部各类作物播种面积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水生菜类、瓜类、白菜类、茄果类、其他类、菜用豆类、葱蒜类、根茎类、叶菜类、甘蓝类。蔬菜作物总播种面积调整对城镇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的关联度较低,直接体现在本地蔬菜产品占市场供应总量偏低。蔬菜内部十大种类中,白菜、瓜、茄果、水生菜四类蔬菜作物播种面积与城镇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关联度较高,这四类蔬菜种植面积调整与居民消费需求各要素配比是比较适应的。叶菜、甘蓝、根茎、葱蒜、菜用豆、其他蔬菜类与城镇居民鲜菜消费量关联度较低。说明蔬菜作物内部各个品种布局、季节性种植安排存在一定的调整和品质提升空间。因此,研究区要适度增加适合于本地种植且大量从外地调入的蔬菜品种的种植面积,尤其是适度增加叶菜类和甘蓝类蔬菜的播种面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祯莹  王悦  林慧龙  
随着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全国食物消费结构发生转变,甘肃作为典型的农牧交错省份,如何探索新出路以适应当前食物结构的转变及未来食物消费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甘肃省农牧厅等行业调研数据、年鉴统计数据,对甘肃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和农业生产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果:1)从粮肉生产看,当前甘肃省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65%,猪肉产量占猪牛羊肉总产量53.55%,生产结构依然以"猪–粮"为主;2)从食物消费看,过去10年甘肃省食物消费结构中,小麦原粮人均消费量年均减少4.28%,猪牛羊肉人均消费量年均增长0.23%,肉类中牛羊肉消费又对猪肉有9.74%的替代效应;3)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看,甘肃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之一是发展草地农业。但是甘肃省现行的猪-粮型农业结构不适应食物消费转变的需求,全省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粮食种植占比过高,具有比较优势的草地农业比重偏小,粮改饲空间并没有充分发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民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确保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欠发达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在粮食安全方面只需解决自身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国  冯华  
学界在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概念界定、重要性、主要内容、思路等方面,但对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持续性的研究、实证分析的研究和相关国际经验的研究均需要加强,而研究的学科视野也要进一步拓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江维国  
根据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宏观经济调控包括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在需求管理应对我国经济问题边际效应日益递减、实施成本与风险已高于预期成效的当下,引入供给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高库存并存、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与成本"地板"两板挤压等问题大都根源于供给侧,因此要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力以及制度安排等方面入手,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我国农产品更有效率效益、更可持续的供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建利  邢娇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首要任务是保供给,核心内容是调结构,关键环节是提品质,重要举措是促融合,顺应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和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去除库存、满足需求、降低能耗、促进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补贴政策不完善等,已成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等措施,以期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为不断提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当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论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提品质和调结构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补齐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等;最后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发展以生态安全与资源节约为目标的现代生产技术、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装备技术、以粮食营养安全与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的现代加工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流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