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3)
- 2023(12991)
- 2022(11070)
- 2021(10450)
- 2020(8946)
- 2019(20799)
- 2018(20401)
- 2017(40400)
- 2016(21729)
- 2015(24409)
- 2014(24455)
- 2013(23800)
- 2012(22039)
- 2011(19574)
- 2010(19490)
- 2009(17943)
- 2008(17699)
- 2007(15624)
- 2006(13188)
- 2005(11547)
- 学科
- 济(87833)
- 经济(87742)
- 管理(63275)
- 业(62736)
- 企(50434)
- 企业(50434)
- 方法(43668)
- 数学(39246)
- 数学方法(38750)
- 财(27657)
- 农(26103)
- 中国(21948)
- 业经(18317)
- 贸(17963)
- 贸易(17958)
- 易(17518)
- 农业(17428)
- 地方(16402)
- 务(16204)
- 制(16202)
- 财务(16153)
- 财务管理(16118)
- 学(15416)
- 企业财务(15311)
- 银(13568)
- 银行(13545)
- 策(13071)
- 融(13004)
- 金融(13001)
- 技术(12983)
- 机构
- 学院(303954)
- 大学(302727)
- 济(130695)
- 经济(128201)
- 管理(122046)
- 理学(106092)
- 理学院(105058)
- 管理学(103324)
- 管理学院(102747)
- 研究(97959)
- 中国(73917)
- 京(61165)
- 财(60700)
- 科学(57101)
- 财经(48407)
- 所(47786)
- 农(47720)
- 中心(47049)
- 江(44412)
- 经(44157)
- 研究所(43352)
- 业大(43075)
- 经济学(40710)
- 范(38544)
- 师范(38201)
- 北京(37805)
- 农业(37580)
- 经济学院(37021)
- 财经大学(36087)
- 院(35469)
- 基金
- 项目(205964)
- 科学(163818)
- 研究(152836)
- 基金(151475)
- 家(130420)
- 国家(129319)
- 科学基金(112581)
- 社会(97902)
- 社会科(92947)
- 社会科学(92922)
- 基金项目(79763)
- 省(79757)
- 自然(72540)
- 教育(71179)
- 自然科(70913)
- 自然科学(70893)
- 自然科学基金(69639)
- 划(67345)
- 资助(62613)
- 编号(62366)
- 成果(50400)
- 部(47255)
- 重点(46116)
- 发(44248)
- 创(43258)
- 课题(42207)
- 教育部(41144)
- 国家社会(40649)
- 创新(40396)
- 人文(40129)
- 期刊
- 济(136110)
- 经济(136110)
- 研究(85816)
- 中国(51320)
- 财(47521)
- 农(42872)
- 管理(42530)
- 学报(41823)
- 科学(39617)
- 大学(32645)
- 学学(30841)
- 教育(29732)
- 农业(29450)
- 融(28128)
- 金融(28128)
- 技术(27381)
- 财经(23384)
- 业经(22799)
- 经济研究(22486)
- 经(20103)
- 问题(18127)
- 业(15953)
- 贸(15608)
- 技术经济(15068)
- 统计(14974)
- 理论(14363)
- 世界(14009)
- 商业(13869)
- 现代(13856)
- 策(13696)
共检索到434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亚琦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在有效需求与潜在供给的耦合作用下实现的。通过分析日本与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来剖析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认为通过释放有效总需求和提高长期总供给能力,我国能够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相应的对策为:以初次分配改革为重点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再分配政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服务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度延长退休年龄与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相结合,提高劳动参与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朴馥永 黄阳华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40%之后,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韩国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少数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创新投资激发了技术创新热潮,快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韩国生产率的提升,缓解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使韩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重点研究了韩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转型历程,并力图为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结构 生产率 经济转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天国
韩国在转型期的产业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部门与企业制度改革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结构改革,完成了经济转型。韩国作为从最贫穷国家发展成高收入国家的为数不多的案例,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经济治理体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的供给面,调整资源配置机制,充分挖掘有效需求,为微观经济主题的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代法涛
文章以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考察了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采用固定效应、一阶差分GMM和系统GMM计量方法,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做了分析。文章的研究发现,通货膨胀、政府支出和高抚养比对"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技术进步对"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缺乏显著性。对跨越"陷阱"国家而言,投资、消费、技术对其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拉动作用。我国人均GDP在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在结构变迁过程中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要通过改革来避免过度城镇化,抑制通货膨胀,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一...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 投资 技术进步
[期刊] 改革
[作者]
乔俊峰
社会不均等会严重威胁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韩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关键时期,充分发挥了就业、教育、税收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均等化政策,从而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的社会均等化发展。借鉴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期的社会均等化政策,中国应着力从创造社会流动性、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发挥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等方面入手,制定社会均等化政策,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社会均等化 公共服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巨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成功迈入高收入的发达国家,还是收入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国家,其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我们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都有许多重要的启示。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发展路径,将为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顺利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娜 郑明基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换。受国内外环境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挑战。东亚地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是日本和韩国,其中韩国仅用了8年的时间就跨越到了高收入国家。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韩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真正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经济转型,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韩国经济持续跃升的保障,研发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函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旭华
文章对一国经济发展滞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进行梳理归纳,认为其成因主要可分为生产率下滑假说、增长转型失败假说及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假说。在理论假设基础上,对部分成功跨越与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发现在生产率差异、收入分配差距差异、产业结构转型差异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等维度,两类国家均呈现出明显不同。文章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人均国民收入超4000美元的中高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也面临成本上升、收入分配差距恶化及转型困难等增长减速风险,并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邸玉娜 李月
出口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换是一个国家顺利"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环节。本文借助Hausmann等人的产品密度的概念,衡量经济体实现出口结构转换的能力,论证了产品密度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经济体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密度越高,其实现出口结构升级的能力越强,有利于形成高密度、高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顺利跨越陷阱;反之则会陷入低密度、低增长的恶性循环,难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处于人均收入3000-10000美元的时间长度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密度存在负向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陷入陷阱的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基础教育、工业增加值、贸易开放度、居民消费等来提升出口结构...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出口结构 产品密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许小苍
借鉴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经验,该文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由社会经济政治等多因素综合,而在经济方面则主要体现在三层结构价值链上;同时在"高收入陷阱"概念基础上提出了"高收入困境国家"这个概念,当前中国除了需要着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外,在决策政策制定时还应强调长期效应,尽量避免陷入日本等身处的高收入困境。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高等收入困境 三层结构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钱运春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西欧曾经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间跨度大约是一战之前到二战结束。在"量"上表现为人均GDP处于3000~6000美元区间内,从"质"上表现为经济增长迟滞、技术进步缓慢、两级分化加剧、社会问题丛生等不利局面。西欧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工业化生产方式变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缺乏相应的社会保护机制化解。二战之后,经过第三次产业革命以及社会民主化的社会政治改革,通过重构社会保护机制和建设福利国家,西欧重新获得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馨颖
日本的经验显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需要实现法治财税、完善分税制、完备转移支付制度,需要惠民让利的优惠政策、高效的税政管理等。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当推进税收法治、完善三级政府分税制并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完善直接税和间接税并有针对性地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法治财税 分税制 基尼系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韩永辉 谭舒婷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本文采取案例研究方法,对拉美国家和日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时无法实现要素升级,一国经济发展面临多种挑战和显著下行压力,缺乏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此,我国亟需通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社会治理创新水平;坚持改善薪酬分配制度,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优化优质教育服务供给,持续增加人力资本累积;以科技自立促产业升级,加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高质量发展为途径,实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下稳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营
本文基于我国28个省市区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探究人口红利、技术进步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我国28个省份基尼系数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明显的增强趋势;人口规模与基尼系数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说明人口红利的扩大能够降低基尼系数,通过人口红利的延续可以帮助国家(地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技术进步与基尼系数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能够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进而促进我国各地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降低基尼系数水平,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对基尼系数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基尼系数扩大,教育水平提升能够降低基尼系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秉文
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标志着正式进入"上中等收入"行列。文章对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等国家进行比较,以跨越这个"陷阱"并早已进入高收入行列的东亚"四小龙"为参照系,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历和即将经历市场驱动、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4个阶段,以及3次跨越;目前刚进入效率驱动即"上中等收入"阶段;文章分析了中国在这个阶段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诱因,提出避免掉进"陷阱"和经济转型的动力问题,认为制度、政策和基础设施构成了动力组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