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1)
- 2023(10279)
- 2022(8896)
- 2021(8413)
- 2020(7512)
- 2019(17452)
- 2018(17489)
- 2017(33847)
- 2016(18615)
- 2015(21408)
- 2014(21601)
- 2013(20810)
- 2012(18893)
- 2011(16928)
- 2010(16757)
- 2009(15480)
- 2008(15207)
- 2007(13746)
- 2006(11283)
- 2005(9703)
- 学科
- 济(76297)
- 经济(76222)
- 管理(52910)
- 业(50083)
- 企(41336)
- 企业(41336)
- 方法(41225)
- 数学(36998)
- 数学方法(36562)
- 财(19648)
- 中国(19285)
- 农(19201)
- 业经(15042)
- 贸(14751)
- 贸易(14748)
- 易(14310)
- 学(14294)
- 地方(13536)
- 务(12888)
- 财务(12845)
- 财务管理(12810)
- 农业(12794)
- 制(12213)
- 企业财务(12161)
- 理论(12010)
- 和(11527)
- 技术(10741)
- 银(10135)
- 环境(10134)
- 银行(10106)
- 机构
- 大学(262677)
- 学院(259821)
- 济(106215)
- 经济(104046)
- 管理(102735)
- 理学(89874)
- 理学院(88920)
- 管理学(87148)
- 管理学院(86682)
- 研究(80802)
- 中国(59726)
- 京(53460)
- 科学(49643)
- 财(47152)
- 农(42057)
- 所(39917)
- 业大(39767)
- 中心(38896)
- 财经(38611)
- 江(37819)
- 研究所(36540)
- 经(35050)
- 范(34267)
- 师范(33938)
- 农业(33367)
- 北京(32876)
- 经济学(32685)
- 州(30158)
- 经济学院(29770)
- 院(29135)
- 基金
- 项目(178155)
- 科学(140523)
- 研究(129666)
- 基金(129458)
- 家(111790)
- 国家(110867)
- 科学基金(96221)
- 社会(81568)
- 社会科(77307)
- 社会科学(77285)
- 省(70511)
- 基金项目(69297)
- 自然(63352)
- 教育(62414)
- 自然科(61942)
- 自然科学(61923)
- 自然科学基金(60835)
- 划(59018)
- 资助(53431)
- 编号(53135)
- 成果(43078)
- 部(40134)
- 重点(39947)
- 创(37452)
- 发(37267)
- 课题(36342)
- 科研(35107)
- 创新(34843)
- 大学(34801)
- 教育部(34796)
共检索到365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经忠
判断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必须通过供求分析。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与整体劳动力市场紧密关联。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逐渐增加,毕业生需求稳步增长,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逐渐改善并基本平衡,未来几年高校就业形势将持续向好。
关键词:
供求关系 高校毕业生 就业形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俊梅 王顶明
根据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发布的2014、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相关数据,文章以就业率、就业地域、就业单位类型及就业结构分布等方面作为观察点,对近两年高校博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综合比较和趋势分析,并对未来博士生培养体系提出了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新成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与流向的不均衡不仅导致了人力资源配置失衡,而且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害。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为研究对象和人口流动的"推拉理论"为研究思想,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毕业班学生875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因素。研究表明,个人禀赋形成一种推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企业的软硬环境形成一种"拉力",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口流动推拉理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理性选择就业地域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建国 么晓敏 王海波
本文在对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基于log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影响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从大连市的就业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人才政策等方面为大连市政府合理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吸引高层次人才留连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孟续铎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多元的就业机会,毕业生人数虽然持续处于高位,但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并且就业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不断改善,毕业生就业形式更加灵活。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服务措施,保障了毕业生就业平稳有序。但同时,高校毕业生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就业结构性矛盾显现,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慢就业"群体需要密切关注,重点地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 就业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文跃玲
我国高等教育现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队伍越来越庞大,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特征,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获得职业指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通会产生困惑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很少获得专业的就业指导,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毕业院校职业指导的意愿较强烈,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务实的职业指导。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党竹青
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及具体措施等,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分析,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出路在于广阔的基层地区和单位,大学毕业生要抓住机遇,积极就业,大胆创业,成就事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形势 就业政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浩 李晓华 尤永红
对全国12所民族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就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弱势毕业生群体求职难度大。民族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引导,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加大帮扶力度,促进政策落实。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均旭 杨紫馨
新发展阶段,根据高等教育各层次学生数据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等教育人才供给呈现规模化扩张,高校毕业生出现求学就业“内卷化”和就业市场错配的现实矛盾。从问题成因来看,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与就业市场人才资源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变革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脱嵌与滞后、外部环境冲击下学生求学就业观念的转变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角度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错配与失衡三方面的成因。因此,要通过构建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双向适应的协同发展体系,以就业市场需求端为出发点把握人才培养方向标,以高校人才培养为落脚点促进人才供给均衡性,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在规模化发展中的质量水平,促进就业结构合理优化。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态势 扩张 错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惠转转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初始投入-过程投入-产出"一般均衡模型,对英国164所高校2015-201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基于研究发现得出结论,吸引和招收优质生源,降低生师比,促进要素之间正向联动效应的形成,有助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洪霞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研究认为结构性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其中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不一致是一个基本原因,因此提议调整专业结构。虽然调整专业结构势在必行,但也不能仅仅根据就业情况搞一刀切,而是要根据专业性质差别对待。对于应用型专业应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规模;对于那些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专业,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得从事相关专业学习和工作的人员达到或接近社会最优的规模,满足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廉永生 王志浩 符建华
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调查数据构建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职业尊重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边际效果也最强;工作条件因素对就业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职工培训对就业质量有促进作用,公共职业培训对就业质量影响不显著;工作稳定性因素对就业质量影响较弱。因此,我国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需匹配培育提升职业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廉永生 王志浩 符建华
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调查数据构建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职业尊重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边际效果也最强;工作条件因素对就业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职工培训对就业质量有促进作用,公共职业培训对就业质量影响不显著;工作稳定性因素对就业质量影响较弱。因此,我国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需匹配培育提升职业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