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6)
2023(14326)
2022(12537)
2021(11710)
2020(9774)
2019(22564)
2018(22309)
2017(43038)
2016(23122)
2015(26060)
2014(25742)
2013(25249)
2012(22946)
2011(20371)
2010(19754)
2009(17775)
2008(16835)
2007(14057)
2006(11998)
2005(9962)
作者
(64145)
(53425)
(52715)
(50332)
(34039)
(25803)
(24137)
(21012)
(20537)
(18741)
(18538)
(17734)
(16757)
(16631)
(16555)
(16202)
(15939)
(15928)
(15333)
(15317)
(13021)
(12899)
(12835)
(12339)
(11898)
(11881)
(11647)
(11640)
(10603)
(10547)
学科
(91016)
经济(90923)
管理(67654)
(63551)
(52793)
企业(52793)
方法(44743)
数学(39535)
数学方法(38989)
(25130)
中国(22054)
(21805)
地方(20838)
业经(20286)
(19267)
农业(16661)
(16229)
贸易(16220)
(15711)
环境(14767)
理论(14519)
(14376)
技术(14352)
(14205)
财务(14129)
财务管理(14096)
(13951)
企业财务(13310)
(12659)
(11834)
机构
学院(314864)
大学(314770)
管理(130936)
(123233)
经济(120737)
理学(115130)
理学院(113923)
管理学(111808)
管理学院(111253)
研究(101089)
中国(73725)
(66038)
科学(64496)
(53032)
(51110)
业大(49381)
(48965)
(47995)
中心(46794)
研究所(45344)
财经(43841)
(41098)
师范(40666)
(40154)
农业(40132)
北京(39771)
(37689)
经济学(36018)
(35818)
经济管理(34288)
基金
项目(231001)
科学(182519)
基金(168379)
研究(167767)
(146839)
国家(145680)
科学基金(126502)
社会(105385)
社会科(99914)
社会科学(99887)
(91083)
基金项目(90108)
自然(84042)
自然科(82098)
自然科学(82080)
自然科学基金(80564)
教育(76869)
(75985)
资助(68855)
编号(68364)
成果(52896)
重点(51471)
(50631)
(48811)
(48218)
课题(46129)
创新(45040)
科研(44522)
教育部(43364)
国家社会(43037)
期刊
(126050)
经济(126050)
研究(85596)
中国(54522)
学报(49635)
管理(46771)
科学(45806)
(45059)
(39300)
大学(37893)
学学(35824)
教育(32943)
农业(32089)
技术(29141)
业经(22448)
(22345)
金融(22345)
财经(20022)
经济研究(19758)
(16998)
(16777)
问题(16548)
图书(16367)
科技(15615)
资源(15536)
理论(15118)
技术经济(14880)
(14516)
实践(14052)
(14052)
共检索到437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志华  胡非凡  袁华山  
长江三角洲存在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种粮效益下降、外来粮源的可持续保障困难、粮食供应链效用低下、粮食消费安全隐患日渐突出等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农户、粮食企业及其供应链——粮食安全的微观基础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为此,需要构建以综合藏粮为重要内容的可持续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创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条件下的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实现方式,大力促进和增强以粮食大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言文  施毅超  胡正义  牛高华  孙燕  
从经济增长规律与发展阶段来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的减少趋势还将持续一定时期。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及耕地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耕地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耕地变化态势,揭示出耕地损失率高峰值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通过国家粮食安全的态势判断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减少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减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较小,而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会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有效供给的结论。从而提出耕地保护的思路:“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政策;进入“十二五”之后,耕地保护政策应转为严格控制。为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庆  蒋旭东  闪辉  张贝尔  
[目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相对集中,为此,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域粮食生产效率及其特征,提出保障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方法]利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数据,首先构建DEA模型测算2013—201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域县(市)的粮食生产效率,分析各县(市)粮食生产效率的差异特征;然后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13—2017年综合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规模效率均高于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远离集中连片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的县(市)粮食综合效率较高的空间格局。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7%,技术进步效率下降0.8%,技术效率变化上升0.1%,纯技术效率指数上升0.4%,规模效率下降0.2%。江苏、安徽两省的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以及Malmquist生产率变化均高于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均值。[结论]国家应分类施策,加强科技投入,强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合作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天颖  刘程军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构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获得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数。以此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况,并对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统计分析。2003—2013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经济增长的差异较大,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的差距呈扩大态势;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整体上耦合协调度从0.151上升为0.293,其中高耦合协调度的区域为上海,苏州、南京与杭州属于较高耦合协调度区域,无锡与宁波也从较低耦合协调发展为较高耦合协调,湖州与舟山则相对靠后;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小龙  沈建法  
在共同利益关系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城市合作过程的追踪和参与者的互动分析,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主导的城市合作。研究发现城市合作是一个从信息交流、专题合作到共同市场建设的过程,并且总结出发展的、促销的、协调的、资源共享的和战略的合作五种类型的城市合作。同时研究也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管治模式已经在我国出现。最后,文章不仅给出研究发现对区域规划和城市合作的政策应用,而且也指出了现有城市合作机制面临的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王利霞  
构建了城乡子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乡发展协调度测算模型,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显著,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乡协调度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城乡协调度越差。根据城乡协调度系数的大小,可以将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协调型、基本协调型、初级失调型和失调型。最后,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世远  王铮  吴必虎  丁金宏  
长江三角洲目前进入了一个高强度再开发阶段,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也随之激化,表现在粮食生产持续下降、城市中出现结构性失业、自然灾害风险增大、环境质量退化等。为达到区域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寻找 PRED 协调的保证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丽群  陈伟  吴群  马素华  
基于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成果,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未来10 a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利用等别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耕地质量总体较优;②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来10 a内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均存在下降趋势,减少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利用等别较高、质量较优的区域;③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高等别、最低等别耕地的标准面积与统计面积相比,减少和增加耕地的比例为0.1∶1,减少和增加标准粮产量的比例为0.52∶1。相对于低等别耕地,高等别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能影响更大;④耕地占补平衡中,由于占优补劣原因使耕地质量下降,导致补充耕地的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守红  蔡海亚  
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2-2011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描述了两者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两者的协调度有所上升,发现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空间集聚效益不断增强,但总体协调程度还不高,仍需进一步改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福泉  胡锈腾  赵银银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从反映城市化不同侧面的内涵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建立两者的主成分回归模型,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和发展过程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协调度模型,量化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协调关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金伟  王承云  孙飞翔  
根据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构建二者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因素进行排序,计算指标权重;参照评价技术有效性的BC2模型构建以城镇化水平指标为输入,旅游业发展为产出的城镇化旅游业协调发展效率评价DEA模型,对2011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的城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上海、杭州、绍兴为DEA有效,其他城市均小于1,宁波、舟山、泰州z值接近于1;表明此类城市不为技术有效,城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尚未发展到成熟稳定阶段;2城镇化不可逆,通过提高旅游业发展产出,使得在投入不变条件下增加产出也能够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3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金平  杜红亮  
大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但是,由于旅游缺乏区域协作,制约了该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基础、旅游协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区域旅游协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秉建  程久苗  罗世俊  樊小凤  
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模型,从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能力三个方面研究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新型工业化水平,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涛方  吴志强  
都市连绵区的边界界定对象包括两个方面,都市连绵区的整体空间范围边界界定和内部结构边界界定。对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所有的238个县、市、区的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相应都市区的结构特征以及都市区的空间组合特征等,进而确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范围边界和内部结构边界。其结论包括①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的整体空间范围包括苏州、无锡、宁波的全部以及上海、南京、常州、杭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和绍兴、舟山的部分县市区;②长三角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以上海为中心的环太湖城镇密集区,以南京为中心形成沿长江城镇区,以杭州、宁波为中心形成环杭州湾城镇密集区,其内部边界界线分别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明  张成  
首先介绍了巨型城市区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研究进展,指出巨型城市区由形体上分离但功能上相互联系的20到50个城镇组成,在一个或多个较大的中心城市周围集聚,通过新劳动功能分工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力量。然后参照POLYNET项目组的研究方法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构建FUR界定了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的范围,并采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数据对16个主要FUR之间的功能联系进行了分析,作为对界定结果的检验。研究结论是: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由55个在地域上邻接的FUR组成,总人口超过8 000万,总面积超过78 000km2。温州和台州地区从功能联系结构来看处于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的边缘,但将其纳入长江三角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