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7)
2023(11243)
2022(9696)
2021(9047)
2020(7928)
2019(18325)
2018(18246)
2017(35310)
2016(19077)
2015(21734)
2014(21754)
2013(21587)
2012(19671)
2011(17661)
2010(17296)
2009(16138)
2008(16056)
2007(14104)
2006(11774)
2005(10247)
作者
(54495)
(46010)
(45627)
(43660)
(28802)
(22153)
(21142)
(18072)
(17159)
(16135)
(15585)
(15295)
(14289)
(14282)
(14243)
(14232)
(14177)
(13580)
(13156)
(13025)
(11308)
(11040)
(11005)
(10452)
(10297)
(10250)
(10089)
(10067)
(9163)
(9140)
学科
(79807)
经济(79726)
管理(59387)
(55674)
(47015)
企业(47015)
方法(41784)
数学(37157)
数学方法(36691)
(22443)
(20452)
中国(18003)
业经(16291)
(16185)
地方(15701)
(15673)
财务(15629)
财务管理(15590)
企业财务(14612)
(14450)
贸易(14444)
(14032)
农业(13703)
(13374)
(13018)
环境(12491)
理论(12241)
技术(11043)
(10559)
(10234)
机构
学院(272316)
大学(271923)
(110042)
管理(109805)
经济(107805)
理学(95678)
理学院(94703)
管理学(93041)
管理学院(92540)
研究(85018)
中国(64483)
(55927)
科学(53780)
(49493)
(44083)
(42546)
业大(41150)
中心(40964)
财经(40313)
(39458)
研究所(39060)
(36586)
(34979)
农业(34935)
师范(34622)
北京(34331)
经济学(33601)
(31785)
(30658)
经济学院(30592)
基金
项目(188838)
科学(149289)
基金(138328)
研究(135367)
(120636)
国家(119670)
科学基金(103709)
社会(85810)
社会科(81375)
社会科学(81347)
(74282)
基金项目(73918)
自然(69203)
自然科(67522)
自然科学(67501)
自然科学基金(66296)
教育(62992)
(62482)
资助(56842)
编号(55220)
成果(43080)
重点(42612)
(42234)
(39944)
(39083)
科研(37081)
课题(36798)
创新(36485)
教育部(36259)
人文(35499)
期刊
(112962)
经济(112962)
研究(69876)
中国(47726)
学报(42601)
(41543)
科学(38826)
管理(38246)
(37680)
大学(31678)
学学(29859)
农业(25668)
技术(24779)
教育(24591)
(20035)
金融(20035)
财经(19741)
业经(19159)
经济研究(17975)
(16900)
资源(15263)
问题(15245)
(14855)
图书(13898)
技术经济(13801)
统计(13719)
财会(13347)
(13202)
理论(12753)
商业(12590)
共检索到381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非再生资源自身价值折耗的计算是绿色GDP核算中环境成本的关键部分。本文以黄河三角洲2003年-2008年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为对象,选择在贴现率为0%~6%的情况下,利用使用者成本法计算石油资源的价值折耗,研究发现使用者成本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增加。并且,使用成本对贴现率的选择比较敏感,随贴现率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在贴现率为3%和4%时,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折耗价值分别约为180亿元和122亿元,为使用者成本账户中较贴近现实的价值折耗数值。在贴现率在为3%~6%的范围内,价值折耗占净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30%左右。总体来看,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枯竭成本巨大,开发利用可持续性降低,并且未从国民财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在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08年石油开发利用等数据,经过计算和统计依次建立了石油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2003—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因开采而造成的价值折耗分别为154.0×108、111.3×108、121.6×108、104.9×108、106.0×108、83.0×108元,考虑了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GDP的比例,以及因价值折耗造成的工业经济和地区GDP损失比例都有减小的趋势,平均分别为59.1%和42.0%,以及14.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吴迪  
自然资源中的不可再生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有限性和稀缺性的特征,因此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对其资本价值的损耗进行计算,这样才能得到反映国民经济真实水平的GDP,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得到的GDP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GDP。随着"绿色GDP"观念的深入,用于测度资源价值损失量的方法也逐渐成熟。该文回顾和总结了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度量资源价值折耗的"使用者成本法",并讨论其在实务上的应用。以我国1981年~2000年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作为对象,利用使用者成本法对其进行实证计算,分别计算了0%、2%、5%折现率下中国煤炭资源的资本价值损失量,发现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价值折耗而未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苏奋振  吕婷婷  仉天宇  吴迪  付敏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9年为时间节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数量、变化速度、类型转换、重心位移等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较为显著,各个时段的变化特点各有异同。整体上人工湿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年仅为零星分布,到了2009年则已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至2009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19km2/a;近岸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整体上呈逐年退缩趋势,其中沼泽湿地的退缩最为显著,多转变为了人工湿地和农业用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等人工湿地的扩张,另外黄河口的改道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芙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其中小城镇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速度更快,黄河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尤其突出。据统计,该区小城镇的数量已由1978年的20多个增加到1997年的80多个;人口由1978年的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书金,李秀彬,朱会义,苏光全  
在黄河三角洲主体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与目标 ;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 ;提出了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森林覆盖率 ,适当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适度开发滩涂地、荒草地和盐碱地等土地持续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志强  刘高焕  王智勇  叶庆华  
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共有六大农业灌区,由于黄河经常发生断流,且每年的来水量不断减少,因此,对各个灌区进行合理配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统计区域边界与灌区边界不一致,论文应用遥感作为辅助数据对统计数据进行了面插值,获得了各灌区的统计数据,然后应用经济学中边际效益原理,计算了各灌区的农业用水边际效益,从而获得了各灌区的农业用水边际效益曲线,根据边际效益曲线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各灌区的农业配水模型。该模型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较好地解决了黄河三角洲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军  刘高焕  傅新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种手段,其实质是依据土地类型本身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结构格局的差异性,运用人工技术调控的方法对有悖于自然生态结构的现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与安排,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趋优的目的。论文首先从生态学的角度,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划优化配置原则,对土地资源适宜方向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匹配,甄别出需要调整的类型,构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其次基于该模型,利用GIS软件分析模块,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采用土地资源利用综合适宜度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了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进行土地资源优化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荆树柱  
黄河三角州土地总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亟待开发的土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已引起国际国内的高度重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列入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选项目,国务院把该地区列为全国新建的五大粮仓之首,山东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文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黄河三角洲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因此,作为黄河流域终端的黄河三角洲,是关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但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利用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金生  崔萍  
据调查 ,黄河三角洲水鸟资源种类约有 54种 ,数量约3752 4~ 62 50 9只。本文分析了威胁水鸟生存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保护水鸟资源的相应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晓峰  许学工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开放地带,经济地位特殊而重要。而三角洲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在资源开发中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黄河三角洲永恒的主题。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的建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区能值用量较大,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通过可持续性能值指标的动态分析为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振乾  吕宪国  刘红玉  
在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技术摸清了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底数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两个地区在湿地组成、分布、景观生态等方面特点 ,探索了两地湿地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进而找出了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在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研究其景观结构、功能、风险评价以及可持续利用模型奠定基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慧超  孟维芳  杨学贤  
本文论述了黄河三角洲芦苇生产的现状,通过对11个苇场浇水量的调查分析,表明了苇田浇水量多少与水分利用率之间并不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耗水量基本上随灌水量增加而呈线性上升。结果表明,在高产范围内,适当减少浇水量可保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并获最佳效益;适当加大农艺措施,并在芦苇需水关键时期进行50毫米左右的灌溉,芦苇仍有可观的增产效果。文章最后提出了该区实施节水农业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