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8)
2023(14564)
2022(12204)
2021(11187)
2020(9159)
2019(21012)
2018(20794)
2017(40321)
2016(21462)
2015(24265)
2014(24006)
2013(23366)
2012(21131)
2011(18713)
2010(18155)
2009(16297)
2008(15444)
2007(12975)
2006(11061)
2005(9100)
作者
(59993)
(49894)
(49370)
(47067)
(31570)
(23796)
(22599)
(19733)
(19088)
(17419)
(17029)
(16456)
(15459)
(15413)
(15321)
(15079)
(14925)
(14771)
(14271)
(14038)
(12130)
(11917)
(11761)
(11321)
(11087)
(11004)
(10875)
(10836)
(9932)
(9868)
学科
(87338)
经济(87246)
管理(65234)
(61073)
(51917)
企业(51917)
方法(43609)
数学(38128)
数学方法(37598)
业经(23323)
(22516)
(21881)
中国(20821)
(17846)
地方(15757)
(15596)
财务(15524)
财务管理(15492)
理论(14993)
农业(14903)
企业财务(14736)
(14691)
贸易(14685)
技术(14267)
(14260)
产业(14149)
(14015)
信息(13446)
环境(13388)
(12850)
机构
大学(301044)
学院(298745)
管理(126719)
(115457)
经济(113040)
理学(111410)
理学院(110276)
管理学(108319)
管理学院(107767)
研究(90937)
中国(66210)
(62274)
科学(57531)
(51358)
业大(45147)
(43609)
中心(43107)
财经(42853)
(42709)
(40242)
研究所(39444)
(39170)
(38932)
师范(38581)
北京(38305)
经济学(34401)
农业(34212)
(33942)
(33753)
商学(32453)
基金
项目(218823)
科学(173170)
研究(160387)
基金(160143)
(138658)
国家(137538)
科学基金(120343)
社会(101343)
社会科(96166)
社会科学(96141)
基金项目(85663)
(85027)
自然(78840)
自然科(77060)
自然科学(77042)
自然科学基金(75637)
教育(73494)
(71124)
编号(66381)
资助(64998)
成果(51788)
重点(47895)
(47703)
(45785)
(45452)
课题(43387)
创新(42663)
科研(42157)
国家社会(41939)
项目编号(41843)
期刊
(113844)
经济(113844)
研究(80516)
中国(48019)
学报(46664)
管理(43653)
科学(41924)
(38843)
(37902)
大学(35646)
学学(33176)
教育(31418)
农业(27035)
技术(27020)
图书(21527)
业经(19948)
(19868)
金融(19868)
财经(19687)
经济研究(18421)
(16667)
理论(15701)
情报(15550)
问题(14761)
实践(14750)
(14750)
科技(14724)
技术经济(14294)
书馆(14108)
图书馆(14108)
共检索到406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徐孝婷  朱庆华  何晨晨  
近年数字人文一直是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重点,但很少有研究通过分析数字人文作者履历信息来比较国内外该研究方向上的共性和差异。文章分析112份履历(国内45份,国外67份),首先比较作者所在机构和国家分布特征,其次借助Nvivo11从学科背景、研究技术手段、研究方向三个角度进行编码,分析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的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在学科背景上,国内数字人文作者学科分布和跨学科相对集中,国外作者表现较为丰富和多元化;在研究技术手段上,国内外差异较小,多关注编程语言、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工具的使用;在研究方向上,有关数字人文技术、数字人文与多学科应用以及图博档与数字人文的研究,国内外存在相似性,国内还较多关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数字人文有关的高等教育。结合分析结果,对国内数字人文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屈鹏  张均胜  曾文  乔晓东  王惠临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进行检索,获得72篇相关中文文献和98篇英文文献,并从中选出66篇进行综述。专利挖掘研究包括术语抽取、聚类、分类、以复杂网络为基础的方法、以时间为基础的方法和基于专利挖掘的技术研究等6个主题。尽管近10年来这一领域发展较快,但是部分研究也存在试验验证不精确、基于IPC的自动分类效果不好、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且局限于方法应用和粒度粗糙等问题。专利挖掘研究应该注重发现问题,而非简单地应用方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蒋盛益  陈东沂  王连喜  庞观松  杨博泓  
简述社会化标签的相关背景和内涵;重点梳理国内外社会化标签挖掘的主要成果,一方面归纳社会化标签分析、社会化标签推荐及基于社会化标签的个性化推荐等方法,另一方面概述利用社会化标签增强信息检索功能、发现潜在信息、改进传统分类法和辅助构建本体等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然后,概括社会化标签挖掘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全文,对社会化标签挖掘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亮   陈利利   许海云   魏超   苏娜   尚玮姣  
[目的 /意义]专利挖掘是获取技术情报的重要途径,在近年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专利挖掘不仅在方法自动化、智能化和挖掘深度、精确度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展露出数据与算法紧密融合的发展新范式,亟需通过综述形成对其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面认识。[方法 /过程]将文献调研活动的主要环节连成闭环“检索→筛选→梳理→查漏→拓展和再次检索”并持续更新、反复迭代,调研范围包括国内外专利挖掘的相关论文、专利、数据集、算法竞赛评测活动、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乃至代码托管网站和模型托管网站,并在叙述内容中穿插专家访谈、竞赛选手交流会以及笔者学术成果评审意见中获得的相关信息,最终完成对专利挖掘的系统综述。[结果 /结论 ]专利基础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较之前增长较快,专利挖掘方法的训练和性能评测逐步具有数据基准和统一测度标准;专利挖掘前沿方法紧跟智能技术发展步伐以实现技术升级和性能提升,而统计学习、人工规则、软件工具等传统方法也在学习成本、实践成本和方法效果的平衡中得到优化和发展;专利挖掘的研究范围实现了从数据处理、规范化到专利基础服务和技术情报分析的全面覆盖,并开启了专利智慧法律的探索。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郭金龙  许鑫  
概述数字人文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现状,指出文本挖掘方法是数字人文研究的一个研究热点与趋势。在综述文本挖掘在数字人文各个研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基础上,重点介绍欧美发达国家文本挖掘应用于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实践,以期为我国人文学科研究方法与范式的转型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小萱  陈刚  黄紫荆  
文本史料被广泛数字化,如何从文本中提取地理命名实体及相关信息,有效开展地理信息挖掘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历史档案文档的特点,提出一种以地理命名实体为核心,使语义信息与地理位置关联,将文本描述的事件信息转化为各个地理命名实体的属性数据的事件抽取理念,提取出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现象等与地理命名实体相关的事件要素。研究以《拉贝日记》中收录的《日本士兵在南京安全区的暴行》档案为实证案例,采用条件随机场方法,抽取事件信息,结合历史地图等相关资料,将地理信息最终映射到地图上。本文方法拓展文本资料在数字信息时代的开发利用方式,开辟文本挖掘分析与知识发现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瑞强  姚长青  袁军鹏  潘云涛  李俊峰  
本文从ESI高被引作者库中的华人科学家入手,通过网络搜集到其中233名科学家的履历信息,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利用Kaplan-Meier法研究了不同因素下各阶段生存风险率的差异,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了成长过程中各因子的具体影响效果。KM结果表明在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获得博士学位的国别对科技人才的职业成长具有显著影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或不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科技人才都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实现快速成长;在较高级阶段这种影响越来越不显著。Cox结果表明博士毕业后选择在研究所工作增加了助教和教授阶段的生存风险,从而加速职业成长;而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则降低了助教和教授阶段的生存风险,从而减缓了成长速度。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谭春辉  熊梦媛  
在同一学科领域内,国内外的研究水平与层次存在着差异,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滞后性。本文通过分析在同一学科领域中国内外期刊论文所表征的研究主题与数量滞后性,有助于实现同一学科领域的横向对比,明确科学研究发展的水平与方向。本文设计了基于核心期刊论文的国内外同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滞后性和数量滞后性测度的方法与步骤;以数据挖掘领域为例,收集1996—2019年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和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数据挖掘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数据,从两个维度对国内外同一学科领域间研究的滞后性进行分析:一是采用LDA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进行主题抽取,并结合相似度,计算测度国内外数据挖掘领域研究主题层面的滞后性,揭示其滞后方向和滞后期;二是采用ARDL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模型对国内外期刊发文量构成的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分析,测度国内外数据挖掘领域研究数量层面的滞后性,得出显著滞后方向和滞后期。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主题层面上,国内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滞后于国外研究,最显著滞后期为3年,受到滞后影响的主题比重约为38.6%;在研究数量层面上,国内研究滞后于国外研究,滞后期为5年,滞后影响系数为1.431913。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国内外同一学科领域间的研究滞后性测度方法与步骤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嘉龙   宋宁远   裴雷   胡志伟  
为增强数字人文历史研究的可解释性,文章提出“历史研究线索”概念,将其界定为发现和论证史实的依据,以历史研究线索的挖掘与应用为核心,实现数字人文历史研究与传统历史研究的关联互动。首先分析历史研究线索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呈现形式与作用,梳理历史研究线索挖掘与应用逻辑;接着基于数字人文技术体系构建历史研究线索挖掘与应用路径;最后以南京大屠杀为例挖掘历史研究线索,验证路径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历史研究线索呈现为史料资源、史料资源实体、史料资源内容关联关系三类,前两类通过学术史梳理挖掘而得,可以支撑关键问题明确与史料资源知识重构,第三类由专家质性总结与量化分析挖掘而得,能够对已有史实进行补充与论证。作为史料收集、内容解析、关联组织的依据,历史研究线索可以支撑历史研究开展,而其挖掘与应用路径能够为关联数字人文历史研究与传统历史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撑。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邹涛  黄源  张福炎  
基于 Internet 的信息挖掘是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一项新课题。本文介绍了网络信息挖掘的概念,并给出了在 World Wide Web 上针对文本信息进行信息挖掘的算法和步骤。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梦成  林立涛  齐月  黄水清  王东波  刘浏  
[目的/意义]挖掘和组织先秦典籍中的植物知识,构建先秦典籍植物知识图谱,对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社会和生活状态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先秦典籍中植物词进行详尽标注与计量分析;基于条件随机场(CRF)和多种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古汉语植物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比较分析各模型性能以确定最优模型;设计面向知识图谱的古汉语植物知识组织模式。[结果/结论]基于古汉语预训练语言模型SikuRoBERTa构建的古汉语植物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性能最优,调和平均值达85.44%,为基于实体的植物知识挖掘提供了有效方法;所构建的先秦典籍植物知识图谱可实现对先秦典籍中植物实体及其关联知识的聚合与可视化呈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邓君   钟楚依   吕佳   王奕铧  
[目的/意义]立足数字人文视域,对《徐霞客游记》游踪信息和情感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细粒度剖析,在验证文学、历史学等领域相关研究结论基础上,为学者们后续研究《徐霞客游记》提供助力参考。[方法/过程]藉由QGIS工具和GPT-3模型,通过数据采集、清洗、统计、分析,以可视化方式展现《徐霞客游记》游踪信息和情感信息,挖掘游记文本背后的深层信息。[结果/结论]直观展现《徐霞客游记》的游踪及情感信息的时空分布,将数据思维引入《徐霞客游记》的内容挖掘中,丰富游记体裁研究范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华  
认为对标准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其结果可作为标准制修订、发布活动和标准化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信息与文献领域的国家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信息与文献领域未来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高胜寒  赵宇翔  朱庆华  
数字人文的概念从人文计算发展而来,是一个典型的文理交叉学科领域。本文在对数字人文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就文献发表年份、学科分布、高被引文献等作出分析,并将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做出对比,指出该领域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同时对数字人文典型机构和项目做简要介绍,以期整合已有成果,为今后研究进展方向提供有效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煜  刘虹  孙建军  
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化技术为人文学科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工具、新平台和新内容,推动了人文学科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的变革。对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脉络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可以为我国该主题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基于WoS和CSSCI数据库,利用VOSviewer、Ucinet、Origin8.0、TDA等分析工具,探析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发展的知识脉络,全面揭示数字人文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从生命周期划分、合作网络图谱、热点主题图谱和学科演进图谱4个维度反映国内外数字人文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国内相关研究及发展状况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