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5)
2023(11225)
2022(9643)
2021(8991)
2020(7951)
2019(18409)
2018(18358)
2017(36046)
2016(19428)
2015(21932)
2014(22213)
2013(21882)
2012(20172)
2011(17893)
2010(17645)
2009(15984)
2008(15906)
2007(14200)
2006(11674)
2005(10106)
作者
(55082)
(46491)
(45971)
(44212)
(29441)
(22453)
(21366)
(18203)
(17444)
(16506)
(15698)
(15581)
(14541)
(14479)
(14439)
(14371)
(14232)
(13720)
(13414)
(13151)
(11425)
(11209)
(11194)
(10563)
(10543)
(10401)
(10316)
(10209)
(9410)
(9273)
学科
(82395)
经济(82231)
管理(57205)
(54503)
(45119)
企业(45119)
方法(42929)
数学(38662)
数学方法(38145)
(22812)
(20428)
中国(18591)
(15878)
业经(15263)
(14730)
(14627)
(14617)
贸易(14616)
财务(14554)
财务管理(14519)
(14237)
企业财务(13829)
地方(13639)
农业(13225)
技术(12493)
理论(12269)
(11982)
银行(11953)
(11609)
(11277)
机构
大学(275447)
学院(274831)
(112582)
经济(110266)
管理(109483)
理学(95761)
理学院(94748)
管理学(92922)
管理学院(92416)
研究(86497)
中国(64557)
(56052)
科学(54074)
(51846)
(46475)
(42976)
业大(42733)
财经(42237)
中心(42015)
研究所(39415)
(39366)
(38507)
农业(36920)
经济学(35191)
(34485)
北京(34198)
师范(34080)
经济学院(32147)
财经大学(31738)
(31257)
基金
项目(191647)
科学(151695)
基金(141136)
研究(136534)
(123345)
国家(122365)
科学基金(105725)
社会(87146)
社会科(82664)
社会科学(82642)
基金项目(75142)
(75128)
自然(70315)
自然科(68742)
自然科学(68718)
自然科学基金(67529)
教育(64572)
(63407)
资助(58385)
编号(54397)
(43337)
成果(43314)
重点(43150)
(40086)
(39930)
科研(37841)
创新(37533)
教育部(37337)
课题(37096)
国家社会(36278)
期刊
(111892)
经济(111892)
研究(72217)
中国(47502)
学报(44041)
(42237)
(40260)
科学(39922)
管理(37365)
大学(33493)
学学(31888)
农业(27221)
教育(25863)
技术(24861)
(22768)
金融(22768)
财经(20780)
经济研究(18551)
业经(18228)
(17806)
问题(15372)
统计(14848)
(14640)
技术经济(13878)
(13524)
(13513)
理论(13042)
财会(12550)
商业(12279)
决策(12157)
共检索到380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肇宇  刘树枫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措施。自2008年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投入步伐大大加快,但与保障性住房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本文以经济适用房为例,通过使用经居民剩余收入比调整后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的方法来分析计算我国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经济适用房的需求状况,之后再与近年来的经济适用房供给数量做比较,求得供求缺口比例,基于此来说明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较大的供求失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平  陈立文  尹志军  
现有住房保障对象界定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且鲜少考虑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问题。文章以"价格"为导向,基于按揭贷款和租金收入比视角分别给出了产权型保障房和租赁型保障房的住房保障对象界定思路与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在明确界定不同类别保障房的保障对象的基础上,确定了天津市不同收入群体各类保障房支出费用占家庭收入的上限与下限,应用上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界定了两个案例的准入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准入标准设计需要全面考虑"价格"和"住房支付能力",而且应当以家庭收入"范围"取代"界线"来界定保障房准入标准。本研究思路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汤腊梅  
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经历了从中低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的演变。但对低收入家庭的不同理解导致政策实施中住房保障面期望值和实际值的巨大反差,如何界定住房保障对象成为一个难题。作为住房保障对象的低收入家庭,其界定依据是住房支付能力,而测度住房支付能力的关键是家庭月住房消费收入与目标住房所需月还款额。由此,构建基于收入增长的住房支付能力模型,并借助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测度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从而从消费者需求角度界定了我国住房保障对象。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罗春燕  张仕廉  
为合理制定保障性住房的租金,在分析国内外保障性住房现行租金定价机制的基础上,从保障性住房的可接受性原则出发,提出依照承租人支付能力的不同进行差别化定价,结合保障性住房的区位因素进行租金修正,并对重庆市的保障性住房小区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模型应用的配套措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耿媛元  刘洪玉  
当前我国住宅市场的供给结构逐渐形成三个层次:面向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和面向其他较高收入家庭的市场价商品住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出发点是使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具有住房支付能力。本文将系统地讨论住房支付能力的含义、度量指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松华  
基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就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主体(经济适用房)的非均衡供给作了实证分析,得出全国经济适用房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和非均衡度的量化结果,通过对回归结果的考察,最后基于融资角度提出构建PPP模式的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悦  张学峰  周奎省  
文章通过聚类分析将35个大中城市按2000-2009年住宅价格分为四组,结合面板单位根、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的均衡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运用FMOLS模型探讨了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问题。分析表明:35个大中城市的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支付能力稳定性比较弱;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互为因果关系;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弱不是普遍现象,仅存在于高房价城市;除收入外,城市的食品消费、医疗、教育和交通通信等软硬件设施也是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媛  刘黎明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和百姓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文章通过拟合2004~2010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函数族,结合商品房价格与居民收入的匹配关系运算公式,求得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数量,再与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数量做比较,算得供求缺口数量,并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购房能力进行了政策模拟。文中提出的商品房价格与居民收入的匹配关系运算公式、保障房供求缺口计算方法具有可推广性,所得结果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瞿富强  颜伟  刘庆华  
产权份额的科学合理确定是共有产权住房能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共有产权住房模式作为住房保障的创新和发展,不仅实现了住房保障对象覆盖面的扩大,为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问题提供了思路,而且能够最终实现住房所有的美好愿景。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共有产权住房产权份额确定模型,分析了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以及购买共有产权住房的产权比例,同时对政府能够承受的最大产权份额进行测算,最后以江苏省为例实证分析了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共有产权住房产权份额比例分配,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制定共有产权住房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实现共有产权住房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徐虹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价格的制定主要从成本角度考虑,或按照周边商品房的价格进行调节。就此运用多种方法对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支付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目前该类住房价格和租金部分脱离居民支付能力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瞿富强  颜伟  吴静  
住房保障对象的精准界定,是提升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当前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很少考虑到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探究住房支付能力内涵及分析指标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典型城市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住房保障对象进行界定并分类、分级保障,最后将住房保障对象与保障方式精准衔接。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既能够赋予住房困难家庭更多的保障机会,显著提高住房保障效率,也能够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实现住房保障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德坤  张俐  陆亚萍  
住房保障准入标准线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保障政策实施的效率和公平。本文以青岛市为例,应用剩余收入法构建支付能力模型,对青岛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青岛市现行的各类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较为合理,但存在政策变更时衔接不畅等问题。本文提出要适度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收入标准限定;灵活参照各相关动态因素制定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稳步推进产权型保障性住房向租赁型保障性住房过渡,逐步剥离附着于房屋所有权上的福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顺英  
本文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不同住房销售单价等基本数据出发,应用住房单价月收入比计算与分析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差距,探讨了我国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社会差距以及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情况,提出了提升我国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广录  曾汪泉  
保障性住房建设满意度能客观反映住房保障对象的需要水平。实证研究表明:保障性住房建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交通、教育、供水供电、娱乐、医疗卫生、安全状况、购物及各自设施,另外还有物业管理及服务态度、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及服务态度、小区及周围生活环境等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应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保证其供给,才能使保障性住房产品的福利性得到真正发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范仕超  芦金锋  
基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视角,从立项决策、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建设施工、分配管理、运营维护等多个维度研究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绩效评价问题,明确评价的主体与对象,提出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在广泛的文献调研和业内专家访谈的基础之上,建立保障性住房项目全过程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指标量化方法,运用物元分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并对哈尔滨市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抽样调查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在立项决策、招标采购、运营维护阶段的绩效良好,在建设施工、分配管理阶段的绩效一般,在规划设计阶段的绩效较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