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92)
- 2023(18383)
- 2022(15689)
- 2021(14640)
- 2020(11974)
- 2019(27753)
- 2018(27373)
- 2017(52226)
- 2016(28015)
- 2015(31759)
- 2014(31767)
- 2013(31447)
- 2012(29052)
- 2011(26348)
- 2010(26249)
- 2009(24033)
- 2008(23241)
- 2007(20314)
- 2006(18129)
- 2005(15859)
- 学科
- 济(131950)
- 经济(131815)
- 管理(81743)
- 业(72333)
- 企(59035)
- 企业(59035)
- 方法(53812)
- 数学(47232)
- 数学方法(46617)
- 中国(36109)
- 农(31934)
- 地方(28850)
- 财(28264)
- 学(26787)
- 业经(26563)
- 环境(22533)
- 贸(22113)
- 贸易(22101)
- 易(21431)
- 制(21227)
- 农业(21195)
- 和(19323)
- 理论(18518)
- 银(17827)
- 银行(17789)
- 融(17510)
- 金融(17508)
- 划(17096)
- 行(17013)
- 技术(16952)
- 机构
- 大学(404225)
- 学院(401649)
- 济(172341)
- 经济(168793)
- 管理(157980)
- 研究(139798)
- 理学(136232)
- 理学院(134730)
- 管理学(132357)
- 管理学院(131636)
- 中国(105359)
- 京(86705)
- 科学(83792)
- 财(75928)
- 所(69070)
- 中心(63018)
- 研究所(62699)
- 农(61007)
- 财经(60963)
- 江(57726)
- 业大(57472)
- 经(55552)
- 北京(55290)
- 经济学(53053)
- 范(53020)
- 师范(52564)
- 院(51190)
- 经济学院(47529)
- 农业(47326)
- 州(46685)
- 基金
- 项目(273305)
- 科学(215810)
- 研究(200554)
- 基金(199607)
- 家(173461)
- 国家(172072)
- 科学基金(148403)
- 社会(128666)
- 社会科(121989)
- 社会科学(121956)
- 基金项目(105430)
- 省(104321)
- 自然(95411)
- 自然科(93178)
- 自然科学(93157)
- 教育(91744)
- 自然科学基金(91434)
- 划(88096)
- 资助(82531)
- 编号(80517)
- 成果(64900)
- 重点(61139)
- 部(60855)
- 发(58873)
- 创(56040)
- 课题(55566)
- 国家社会(53589)
- 教育部(52658)
- 创新(52469)
- 科研(51885)
- 期刊
- 济(191804)
- 经济(191804)
- 研究(123398)
- 中国(75811)
- 学报(60196)
- 管理(58978)
- 财(56988)
- 科学(56824)
- 农(55383)
- 大学(46579)
- 学学(43614)
- 教育(42535)
- 农业(38436)
- 技术(36561)
- 融(34337)
- 金融(34337)
- 经济研究(31056)
- 财经(30324)
- 业经(29017)
- 经(26128)
- 问题(26074)
- 图书(20975)
- 技术经济(20691)
- 贸(19823)
- 业(19765)
- 统计(18714)
- 理论(18661)
- 世界(18491)
- 科技(18015)
- 资源(17959)
共检索到599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剑玲
以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围绕低碳绿色经济、城市建设以及低碳绿色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城市建设目标分解的基础上,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中国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SWOT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于"三生"共赢理论,分析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分析中国城市建设的战略问题,依据PEST分析法,统筹经济、环境、社会、科技和节能减排,从理念、政策、体制、人才、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探索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适合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低碳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低碳 绿色经济 城市建设 发展战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龚星宇 姜凌 余进韬
准确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实现绿色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建成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2个城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全面考察三批低碳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成立;(2)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低碳城市建设发挥政策效应的重要渠道;(3)低碳城市建设的绿色促进效应在东中部城市、中心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高排放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外围城市、资源型城市和低排放城市;(4)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促进了试点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还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辐射带动了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未来政策上应扩大低碳城市的覆盖范围、提供财政支持、引进相关人才,并形成区域间绿色协同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费衍慧 林震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低碳"概念开始风靡全球,与此同时,"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开始为各方所推崇。建筑作为城市赖以存在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关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贯彻可持续理念的绿色建筑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营造低碳生活两大方面。通过对这些作用的分析,结合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只有抓住目前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契机,通过对低碳化指标的深入研究、低碳政策的创新、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低碳知识的宣传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进一步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低碳 低碳城市 绿色建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登国 高原
本文利用我国2006年74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个城市一个标准家庭的碳排放进行了有效估算并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在以标准家庭碳排放为唯一衡量指标时,淮安和宿迁是最"绿色"的城市,大庆和牡丹江是最"灰色"的城市;即使在最"灰色"的城市大庆,一个标准家庭产生的碳排放量仅是美国最"绿色"城市圣地亚哥的1/5;城市人口规模、人口增长、收入、气温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等因素对碳排放均有影响,家庭碳排放量与一月份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碳排放 标准家庭 气温 绿色城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兰梓睿
基于2005-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全要素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从考虑低碳试点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减排效应入手,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对低碳试点政策作用于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水平;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在激发地区绿色发展潜力的过程中,能驱动产生技术创新、要素积累、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效应,进而通过这四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目标实现;异质性的分析体现了不同地区和城市规模的差异下,政策的作用效果也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厉斌斌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包括发展中国家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明确提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晓 赵海清 嵇彩凤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绿道网络基于其绿色、生态、健康的本质,与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相契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在深入研究了低碳经济与绿道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经济水平、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绿道建设在内的南京低碳经济型城市的指标衡量体系。研究了各个指标在2000—2014年的增减变化以及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低碳经济型城市的对策,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加强低碳技术等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城市碳排放,尤其是将绿道网络融入城市的低碳建设当中,以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道网络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晓 赵海清 嵇彩凤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绿道网络基于其绿色、生态、健康的本质,与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相契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在深入研究了低碳经济与绿道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经济水平、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绿道建设在内的南京低碳经济型城市的指标衡量体系。研究了各个指标在2000—2014年的增减变化以及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低碳经济型城市的对策,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加强低碳技术等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城市碳排放,尤其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道网络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龙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04年至2015年工业层面数据,借鉴生态效率和生产效率概念使用VRS_DEA模型分别测度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继而运用耦合度公式将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耦合成绿色经济效率,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市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均较低,其中经济效率大于绿色效率,重"金山银山"轻"绿水青山",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拥有较高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大城市相对小城市具有更强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双重优势;第二,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存在改善迹象和提高趋势,大城市以及位于发达地区城市相对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具有较高的绿色经济效率;第三,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通道,资本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信息化、经济集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尚未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则阻碍了绿色经济效率改善;第四,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需要加强联防联控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解决绿色发展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丽莉 侯宇琦
研究目标:检验数字经济对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差异。研究方法:运用效率分析、熵值法测度2011~2018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并采取面板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研究期间我国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存在时滞性和异质性。研究创新:基于上市公司企业数据库,筛选建立全国数字经济企业数据集与城市层面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对地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价值:从数字经济发展角度,为我国绿色发展转型路径的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金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不仅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也有力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进而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探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监控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先涛 石俊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目标和内容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大趋势。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人"这一基本要素的管理,为企业创造绿色、低碳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外环境,从而推动企业宏观管理走向"绿色""低碳""和谐",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仕允 卫晓君
基于2012—2020年全国21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低碳城市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增长的影响,并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低碳增长,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东北和西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建设影响包容性低碳增长中具有中介作用,市场化水平在低碳城市建设与包容性低碳增长之间发挥了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对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与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对包容性低碳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以低碳城市建设释放包容性低碳增长动能,以绿色技术创新筑牢绿色低碳增长基底,以市场化手段增强低碳城市建设成效等建议,以更好实现包容性低碳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庄贵阳
以"绿色之城——深圳建设低碳示范城市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第二届深圳学术年会,日前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建设低碳城市是城市的基本问题,如何实施看得见的措施建设低碳城市等,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本刊摘编了几位专家的演讲内容,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