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2)
- 2023(14481)
- 2022(12161)
- 2021(11150)
- 2020(9385)
- 2019(21570)
- 2018(21437)
- 2017(42117)
- 2016(22483)
- 2015(25611)
- 2014(25657)
- 2013(25538)
- 2012(23815)
- 2011(21732)
- 2010(21838)
- 2009(20450)
- 2008(19772)
- 2007(17621)
- 2006(15510)
- 2005(13980)
- 学科
- 济(113556)
- 经济(113454)
- 管理(64189)
- 业(58973)
- 方法(47500)
- 企(46895)
- 企业(46895)
- 数学(42335)
- 数学方法(41849)
- 中国(27889)
- 农(26538)
- 财(24786)
- 地方(23334)
- 业经(21437)
- 学(21005)
- 贸(20138)
- 贸易(20129)
- 易(19565)
- 制(19296)
- 环境(18135)
- 农业(17521)
- 融(16929)
- 金融(16925)
- 银(16751)
- 银行(16723)
- 行(16023)
- 和(15527)
- 务(14566)
- 财务(14520)
- 地方经济(14512)
- 机构
- 学院(333369)
- 大学(332909)
- 济(150356)
- 经济(147481)
- 管理(128056)
- 研究(112234)
- 理学(109980)
- 理学院(108852)
- 管理学(107096)
- 管理学院(106478)
- 中国(85824)
- 京(68742)
- 财(68168)
- 科学(65072)
- 所(55862)
- 财经(54611)
- 中心(51502)
- 研究所(50468)
- 农(50458)
- 经(49391)
- 江(48668)
- 经济学(47598)
- 业大(46277)
- 北京(43385)
- 经济学院(42831)
- 范(41556)
- 师范(41163)
- 财经大学(40341)
- 院(40184)
- 农业(39638)
- 基金
- 项目(215829)
- 科学(170246)
- 研究(159168)
- 基金(157229)
- 家(135741)
- 国家(134673)
- 科学基金(115570)
- 社会(102624)
- 社会科(97438)
- 社会科学(97413)
- 省(84018)
- 基金项目(82664)
- 教育(73365)
- 自然(72822)
- 自然科(71046)
- 自然科学(71026)
- 划(70544)
- 自然科学基金(69731)
- 资助(64794)
- 编号(64707)
- 成果(52170)
- 重点(48842)
- 部(48660)
- 发(47997)
- 创(44654)
- 课题(44339)
- 国家社会(42767)
- 教育部(42111)
- 创新(41871)
- 科研(41454)
- 期刊
- 济(167289)
- 经济(167289)
- 研究(99908)
- 中国(57360)
- 财(52094)
- 学报(46977)
- 管理(46793)
- 农(45345)
- 科学(44177)
- 大学(36257)
- 学学(34477)
- 融(32298)
- 金融(32298)
- 农业(30735)
- 技术(30476)
- 教育(29110)
- 经济研究(27972)
- 财经(27487)
- 业经(25809)
- 经(23733)
- 问题(22670)
- 贸(19787)
- 统计(18420)
- 技术经济(18368)
- 国际(17876)
- 理论(16361)
- 商业(16077)
- 策(16026)
- 业(15592)
- 世界(14985)
共检索到493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青 潘玲
在低碳国际秩序下,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碳技术利用市场。由于发达国家在碳利用技术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我国采取出口制成品以换取发达国家的低碳利用技术,则其经济发展将陷于发达国家所设置的低碳贸易分工格局。事实上,低碳贸易分工格局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是长期存在的。本文的福利均衡分析表明,我国将遭受长期的净国民福利损失。因此,为了化解低碳国际秩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对重新构造经济平衡的路径进行了具体设计。
关键词:
低碳 贸易秩序 经济影响 再平衡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殿伟 文桂江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该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的原因,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低碳经济创新的两个支撑点,从政府、企业、产业链和区域4个层面论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方式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扬·拉扎里·卡西姆 伊林甸甸
习马会在新加坡正式召开之前,相关信息严格保密。当这次史诗级的会面终于在2015年11月7日发生时,其效果是空前的。这不仅仅是一次发生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一次史无前例的双边会谈,更是在传达着一个信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有意整合亚洲,甚至怀有影响全球秩序的雄心壮志。这一切将从中国自己的后院——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亚太地区,开始进行。北京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已经激起了区域内广泛的不安。通过融合台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孔 瑞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反全球化”浪潮和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呼声表明,由发达国家强势资本主导的现存的国际经济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国际制度安排,而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国际制度的载体,实质上已经沦为强势资本的代言人,支撑着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公正合理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必须有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而利用好外来的跨国公司并同时发展洲际合作性跨国公司,将是打破少数强势资本主导国际经济制度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蒲清泉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人类面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自我反省,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都以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低碳经济提出时间比循环经济晚,但二者并不是相互替代关系,发展中有着各自重点,存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协调发展 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先良
本文着重围绕欧盟和美国所提出的碳关税和低碳经济概念引发的国际政治经济利益角逐以及带来的全球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和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已经失去削减碳排放的意义,在理论上缺乏支持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上难以实现。文章最后提出,中国要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碳减排协议谈判,坚持《京都议定书》和WTO基本原则,维护自身利益,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碳关税,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这对我们研究和指导低碳经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小坤
文章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考察了我国目前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体系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税收体系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增加作用,而财政支出和作为特殊税种的资源税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数量,推动传统的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从财税视角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关键词:
财税体系 低碳经济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斌 吴频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三次大的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国际治理领域的新话题,二十国集团(G20)围绕再平衡的量化指标已进行了几轮角力。我们认为,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家顺 朱轶斌 朱洪瑞
采用一般动态均衡的分析方法,基于微观视角,构建了两部门经济体低碳运行的经济模型,研究了低碳运行模式长期均衡的决定及发展路径,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和改进措施。首先先,只消耗资本和清洁空气的两部门经济体运行的长期均衡路径是存在的的,它是由微观主体最优化选择导出和决定的。其次,低排放运行模式长期均衡的条件是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资本折旧率与效用函数贴现率之和,以及碳排放的边际产出等于空气损失率与效用函数贴现率之和,两者缺一不可。第三,低排放运行模式的长期均衡发展路径主要是由资本和碳排放同向变动的互动机制所决定的的,并且使经济体必然朝向稳态均衡收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卫平 钟表
笔者从全球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近期加剧与次贷危机爆发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全球经济失衡与平衡、再平衡的进程进行了探讨。世界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使之从反映南北经济关系演化为经常账户的不可持续,本次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次贷危机的爆发集中体现了美国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全球金融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全球经济失衡实质。次贷危机既是对此前全球经济失衡过度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反映,也是对过度失衡进行的破坏性调整和再平衡。平衡的实质是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再平衡的实质是对原有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模式进行调整,前者是质变,后者是量的调整而不是质的改变。人民币汇率不是再平衡的工具,对美元大幅升值单方...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次贷危机 平衡 再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陈婷婷
文章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对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实施效果研究。以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融合不同测度方法的互补优势,构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EIDI)、Theil-L指数和Zenga指数分别测算了2004—2019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发现三大地区和全国的经济不平衡呈现先减少后扩大的演变态势,证实了2004—2016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的研究结论。对Theil-L指数进行分解,发现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总不平衡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次之。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是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最优路径,且不平衡程度平均可减少8.24%;缩小区域内差异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潜在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锡进 吕永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战胜危机,实现可持续和均衡增长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实现的过程,而将充满博弈与挑战。对于中国来说,既要警惕"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挑战,也要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失衡 均衡增长 国际分工 战略调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基伟
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尤其是中美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本文从美国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及可能的政策出发,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剖析其对主要经济体特别是对中国的影响,以期在大国经济政策博弈的条件下寻求一条能够兼顾各国共同发展的路径。本文认为:发达国家取消高新技术出口限制、推动自由贸易是经济再平衡的最有效办法,意识形态偏见是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美联储量化宽松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文末也给出了几条中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世界经济再平衡 技术贸易 货币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传胜 徐欣 侯文甜 许凤茹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是开拓新型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的有利契机,需要建立评价机制来辅佐相关政策的制定。模糊粗糙集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处理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数学理论,可以仅利用数据本身的信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约简,在处理决策信息系统的离散属性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为此,本文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理论,建立了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并用实例佐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进而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综合评价 模糊粗糙集 发展路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于小强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低碳消费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因而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低碳消费方式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方式的现状提出了实现低碳消费方式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消费方式 碳足迹 消费习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