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0)
- 2023(13315)
- 2022(10615)
- 2021(9732)
- 2020(7803)
- 2019(17939)
- 2018(17676)
- 2017(33925)
- 2016(18065)
- 2015(20110)
- 2014(19831)
- 2013(19103)
- 2012(17046)
- 2011(14839)
- 2010(14108)
- 2009(12117)
- 2008(11014)
- 2007(9211)
- 2006(7694)
- 2005(6384)
- 学科
- 济(75161)
- 经济(75091)
- 管理(50206)
- 业(46321)
- 企(35969)
- 企业(35969)
- 方法(32202)
- 数学(28979)
- 数学方法(28589)
- 农(24184)
- 中国(19870)
- 地方(19747)
- 业经(18125)
- 农业(16884)
- 财(16817)
- 环境(15693)
- 学(14110)
- 贸(11732)
- 贸易(11725)
- 易(11319)
- 制(11268)
- 和(11048)
- 发(10697)
- 划(10678)
- 技术(10658)
- 务(10583)
- 财务(10541)
- 财务管理(10521)
- 理论(9903)
- 企业财务(9883)
- 机构
- 学院(236737)
- 大学(235084)
- 济(96629)
- 管理(95017)
- 经济(94841)
- 理学(83206)
- 理学院(82335)
- 管理学(80807)
- 管理学院(80379)
- 研究(75240)
- 中国(56033)
- 京(48914)
- 科学(46346)
- 财(41342)
- 中心(37248)
- 农(37174)
- 业大(36633)
- 所(34507)
- 财经(34182)
- 江(33981)
- 研究所(31919)
- 范(31897)
- 师范(31588)
- 经(31308)
- 经济学(30158)
- 北京(29662)
- 院(28982)
- 农业(28383)
- 经济学院(27473)
- 州(27271)
- 基金
- 项目(177088)
- 科学(141196)
- 研究(130921)
- 基金(129740)
- 家(113094)
- 国家(112197)
- 科学基金(98050)
- 社会(84835)
- 社会科(80403)
- 社会科学(80384)
- 基金项目(70211)
- 省(69389)
- 自然(63186)
- 自然科(61705)
- 自然科学(61694)
- 自然科学基金(60529)
- 教育(59567)
- 划(58345)
- 编号(52646)
- 资助(50402)
- 重点(39961)
- 成果(39762)
- 发(39476)
- 部(38644)
- 创(37456)
- 国家社会(35748)
- 课题(35302)
- 创新(35037)
- 科研(34480)
- 教育部(33713)
- 期刊
- 济(100085)
- 经济(100085)
- 研究(63005)
- 中国(41277)
- 学报(35045)
- 科学(34324)
- 农(33873)
- 管理(32521)
- 财(31817)
- 大学(28254)
- 学学(26767)
- 农业(23254)
- 教育(23221)
- 技术(21879)
- 业经(19230)
- 融(18531)
- 金融(18531)
- 财经(15647)
- 经济研究(15270)
- 问题(14541)
- 经(13568)
- 资源(12973)
- 业(12054)
- 科技(11571)
- 版(11455)
- 图书(10640)
- 技术经济(10622)
- 发(10475)
- 现代(10418)
- 理论(10162)
共检索到329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守先 庄贵阳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论文以东北地区振兴为背景,探讨吉林市产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提出吉林市实现低碳发展的政策与建议。吉林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工业重镇,已形成了以石化、汽车、冶金、电力为龙头的产业格局。实现吉林市产业升级和现代化改造,低碳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吉林市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在本地自然资源条件和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采取尽可能大的努力,实现较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体现在:将吉林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到一个低能耗、高效率的状态;通过多种激励政策和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普及先进高效技术、以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核电技术;促进低碳...
关键词:
低碳化 吉林市 东北地区 振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郎宇 王桂霞 吴清秀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之一,研究大豆的成本收益,是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振兴计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要求。从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概况出发,在整合生产成本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大豆、玉米和水稻的生产成本构成及收益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加大大豆科研投入力度、培育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构建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新格局、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建设生产基地等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菊 刘继秀 房春生
温室气体减排已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工作目标之一。东北地区是我国高碳排放区,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较大。以2005年和2010年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数据为依据,分析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及主要排放来源,提出控制能源产业碳排放量过快增长、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和碳汇项目等节能减排的经济对策。
关键词:
温室气体减排 东北地区 吉林省 绿色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少琦 房艳刚 邹存铭
为揭示东北半干旱脱贫地区乡村类型的特殊性并服务于增强其发展动力和乡村振兴,论文以原国家级贫困县吉林通榆县为例,运用熵值法、Getis-Ord Gi*指数、地理探测器分析村域尺度乡村多维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对乡村主要优势条件和短板的分析,以乡村现有发展特点和未来主导战略命名乡村类型,并提出主次结合、多维协同的类型化乡村振兴战略。结果表明:(1)通榆县乡村不同维度发展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集聚特征。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村落环境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地区;靠近县域经济中心或靠近乡镇政府与交通干线的村庄区位交通和经济基础较好,易形成热点区,边缘或偏远地区的村庄形成冷点区,呈现出以县域经济中心为圆心的圈层式结构;县域中部靠近镇政府驻地且有交通线经过的村庄,社会活力指数较高。(2)通榆县乡村综合发展受村落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交通、经济、社会维度对乡村发展具有交互增强作用。(3)综合发展型乡村要“聚合力”、勇争先;内外联动型、特色发展型、农牧结合型乡村要“扬优势”、显特色;交通虹吸型、巩固搬迁型乡村应“补短板”、强弱项;弱质型、防范返贫型乡村应“育新机”、辟新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越杰 霍灵光 王军
本文主要利用吉林省8个县(市)1994~2005年水稻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水稻生产的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获取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HMB指数及其分解的各指数的变动原因做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主要由于技术进步水平低、规模无效率的作用而呈现下降趋势,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等手段来改善生产效率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英
粮安天下,地肥粮丰。粮食总产量"八连增",东北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即便在国家粮食最困难的时候,全国只有两个省份能够调出粮食,吉林省就是其中之一。据初步预测,吉林省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650亿斤以上,再创历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聂洪光 陈永庆
基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背景,应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对2001—2015年吉林省能源消费变化进行了分解分析。吉林省能源消费的变化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效用是促使能源消费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用则是抑制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吉林省的产业结构效用表现为对能源消费的推动,这与发达国家和中国发达省份的情况相反,表明吉林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存在较大问题,不利于区域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进一步对2016—2025年不同产业结构情景下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情景分析,指出吉林省未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也考虑到吉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尹竹 全益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以东盟为轴心构建的轮轴—辐条体系,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中国东北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为此,推动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中国东北地区市场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对接,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地区振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陈明星
回顾了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针对东北地区出台的主要区域政策。财税和金融支持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外力,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是东北振兴的主体和关键。时间上政策出台年际波动性较大,空间上以面向全区政策为主。区域政策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效益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两类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力度不够、政策难以落实等;政策制定和执行后,包括政策的项目和国企指向等。未来东北地区区域政策的重点应强调四个方面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国企改革,省际区增长极与产业空间布局,社会和谐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关键词:
区域政策 评价 区域发展 东北地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洛林 魏后凯
本文针对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现行国家援助政策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具体建议。作者认为,现行国家援助政策偏重于项目投资,政策适用地域过于“泛化”,没有体现分类指导的思想。尽管国家实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初见成效,但目前东北地区经济仍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发展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为此,必须抓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再造信用东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龙 许凤杰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这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之后在“二会”期间又吹响了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号角。宗旨是以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 ,缩小地区之间差距 ,培养并形成新的增长极 ,实现东西互动 ,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发展战略 雁阵模式 知识经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儒煜 肖茜文
东北的经济痼疾在于产业体系的陈旧老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体制固化;体制固化又导致市场活力缺乏,使东北原本具有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优势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东北经济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站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高度,从市场需要出发推进主导产业创新,以第四次产业革命四大源技术领域作为构建产业链的主战场,以此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来替代传统的产业体系。在空间上,要集中力量建设适合创新的区域创新品质,重点发挥大型中心城市的作用,推进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动构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梅林 徐效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并要求相应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在健全市场机制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目前,以编制区域规划试点为契机,以促进区域合作机制为重点,传统的行政区经济逐步被打破,各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正在建立与完善。下面两篇文章立足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着力对区域合作机制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其中,很多观点颇具新意并引人深思。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史万兵 周茂林
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契机,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应该肩负起振兴地方经济的历史使命。为此,东北地区的大学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适应东北经济复兴之需要。在振兴地方经济的同时,大学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东北经济 振兴 大学 使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朱治昌
<正>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这20年对于东北大地来说影响深远,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对于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我们意义非凡。当今全球经济持续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金融摩擦、地缘冲突、意识形态对垒日益加深加剧,给本已非常脆弱的国际关系增添了诸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