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4)
2023(15187)
2022(12780)
2021(11887)
2020(9740)
2019(22553)
2018(22176)
2017(42976)
2016(22893)
2015(25374)
2014(25131)
2013(24317)
2012(22376)
2011(20185)
2010(20019)
2009(17994)
2008(17329)
2007(15052)
2006(12903)
2005(11641)
作者
(64685)
(53965)
(53547)
(50945)
(34222)
(25919)
(24374)
(20946)
(20532)
(19180)
(18312)
(18189)
(17187)
(16952)
(16714)
(16536)
(16107)
(15800)
(15568)
(15386)
(13416)
(13229)
(13079)
(12364)
(12152)
(12016)
(11872)
(11699)
(10956)
(10533)
学科
(100065)
经济(99978)
管理(62675)
(62225)
(50503)
企业(50503)
方法(44015)
数学(39107)
数学方法(38411)
中国(27704)
(26190)
地方(24836)
业经(22446)
(22360)
(19059)
农业(17654)
(17292)
(17279)
贸易(17266)
(16702)
理论(15771)
(15551)
银行(15524)
技术(15379)
(15248)
金融(15246)
(14944)
环境(14304)
(14301)
财务(14222)
机构
学院(318544)
大学(315550)
(129460)
经济(126813)
管理(124116)
理学(107624)
理学院(106364)
研究(105858)
管理学(104151)
管理学院(103557)
中国(79296)
(66400)
科学(66073)
(58224)
(52227)
(52033)
中心(49547)
研究所(47632)
业大(47224)
(47017)
财经(46805)
(42685)
(42679)
师范(42181)
北京(41347)
农业(40605)
经济学(39779)
(39057)
(38119)
经济学院(35853)
基金
项目(220775)
科学(175875)
基金(161580)
研究(158626)
(141472)
国家(140338)
科学基金(122115)
社会(101767)
社会科(96746)
社会科学(96725)
(87396)
基金项目(85331)
自然(80471)
自然科(78736)
自然科学(78719)
自然科学基金(77293)
教育(74107)
(73320)
资助(66581)
编号(63344)
(51015)
重点(50043)
成果(49563)
(48215)
(46535)
课题(43895)
创新(43499)
科研(42698)
国家社会(42498)
教育部(41549)
期刊
(139701)
经济(139701)
研究(89669)
中国(62676)
学报(48959)
管理(47237)
(47166)
科学(46491)
(44153)
大学(37857)
学学(35873)
教育(35266)
农业(32518)
技术(30952)
(28721)
金融(28721)
业经(24829)
经济研究(23482)
财经(22627)
(19495)
问题(18159)
(17352)
统计(16378)
技术经济(15970)
商业(15362)
(15296)
科技(15018)
图书(14952)
(14672)
资源(13963)
共检索到463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樱子  彭翀  王宝强  
传播模拟是基于动力学视角认知网络结构韧性的重要途径,探究网络结构差异与网络传播状态的关系对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和国土开发空间优化意义重大。构建最近邻网络、WS小世界网络、BA无标度网络和随机网络四类典型的城市网络模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SIS病毒传播模型,借助于MATLAB和Gephi进行传染病传播模拟,分析四类网络在网络形态、节点规模和度值数量差异下感染数量和感染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特征来看,网络的结构差异影响网络传播强度。非规则网络的异质度值分布、高度局部聚类和较短路径长度将扩大感染规模,缩短感染时间。(2)从分解特征来看,规模并非是影响网络传播的核心因素,而"度"才是,高"度"且呈幂律度分布的城市网络是区域和城市抑制消极传播的风险所在。(3)从时空特征来看,异质网络与规则网络存在鲁棒和脆弱的双重特性。应通过网络的平疫"切换"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异质网络在平时的优势和规则网络在疫时的优势。基于此,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提出国土开发空间网络结构韧性的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翀  陈思宇  王宝强  
中断模拟逐渐成为认知网络结构韧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间的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城市群客运网络,借助Python模拟和评估应对外界冲击下的城市群客运网络结构韧性变化特征,并分析影响其韧性水平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群客运网络结构具有一定脆弱性,总体韧性水平表现出对沪昆发展轴的依赖性,节点韧性水平呈现抗干预的差异性。②武汉、长沙、南昌等主导性节点的失效以及景德镇、抚州、吉安等脆弱性节点的出现是显著削弱网络结构韧性的关键因素。③针对主导性节点与脆弱性节点特征,从整体提升中心性、增强近域性联系、丰富跨区域连通、保障城市安全性四方面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汪永生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增强海洋经济韧性是积极应对内外部冲击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海洋经济韧性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探究中国海洋经济韧性发展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9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抵抗性发展较快,鲁棒性发展较慢,生态风险仍然较高;海洋经济韧性空间关联不断增强,形成以山东、上海、广东为核心的多层次网络空间结构,分别辐射或控制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地理空间邻近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等差异对海洋经济韧性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明珍  杨乃定  张延禄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将研发网络结构分为网络范围、网络密度与网络中心度三个维度,进一步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动荡性,引入环境动荡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动荡环境下研发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结构、风险传播及环境动荡性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网络范围与风险传播之间正相关,网络密度与风险传播呈倒U型关系,网络中心度与风险传播正相关。同时,技术动荡性正向调节网络范围、网络密度与风险传播之间的关系;市场动荡性正向调节网络范围、网络密度与风险传播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勤昌  王兆峰  
以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建构国土开发强度与经济韧性综合评估框架,继而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2000—2019年两者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最后结合PVAR模型验证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与经济韧性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与经济韧性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分别由期初的0.195、0.117增至期末的0.381、0.328,两者整体水平偏低且增幅和缓。(2)时序演化上,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经济韧性”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从期初的中度失调转为良好协调状态,且存在“俱乐部收敛”发展趋向;空间分布上,呈“重庆分片区>湖南分片区>湖北分片区>贵州分片区”的异质性格局,团簇状集聚分布特征明显。(3)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与经济韧性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国土开发强度与经济韧性对自身冲击效应大,而国土开发强度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强于经济韧性对国土开发强度的提升效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洪巍  周晶  郭锐  
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路径与传播规则是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共同决定文化传播的结果。在探讨工程文化传播路径与传播规则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通过改变工程组织主体之间文化沟通概率等条件,分析工程文化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工程组织主体之间的文化沟通、定期邀请高层决策者开展工程文化宣传、构建持久有效的交流方式与渠道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文化的形成与传播速度。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胡婉丽  
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采用无标度网络模拟现实的组织模型,并研究知识在这个模型中的传播演化问题。通过模拟发现:知识在组织内的传播,首先和知识传播成功的概率有关,成功传播的概率越高,知识越容易扩充到整个组织系统,但随着时间的延续,系统拥有知识的人趋近于某一确定值;其次知识在传播速度上明显表现出钟状形态,开始传播速度较低,然后传播速度逐渐加快,达到最大值,最后逐渐下降;第三组织规模对知识传播周期基本没有影响。第四当组织内存在拒绝学习知识者,则知识在系统内传播速度将大幅下降,所需周期增加明显;第五考虑知识拥有者因遗忘而退化和知识抗拒者因观念转变而进化的情景,发现遗忘对组织的传播速度的不利影响要超过进化...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书红  武亚俊  陈西芳  
为分析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应对攻击时的韧性变化特征,该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韧性城市理论,构建了考虑吸收能力、缓冲能力和可恢复能力3个维度的网络结构韧性评估模型,并通过空间向量模计算网络结构韧性值。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了城市群客运网络,并借助空间网络分析工具ArcGis和Ucinet探讨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拓扑特征;考虑节点位置及其与周边地区交通的联系,提出了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典型节点选取方法。结果表明:典型节点受到攻击后,网络的缓冲能力都处于较低状态,尤其是蔡家坡站点失效后,网络缓冲能力下降到0.388 9;节点度大的站点失效后,网络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差;普铁站和高铁站失效后对网络结构韧性的影响远大于公路客运站;结合典型节点特征和模拟结果,可针对性地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袁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空间集聚度也不断提高,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主导地位凸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川渝、中原、长江中游、哈大齐、关中十大城市群区域面积仅占全部国土的11.5%,而其GDP占全国比重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康伟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研究信息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整体结构和结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研究舆情网络传播结构对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影响问题。以突发事件"11·16"校车事故为实证研究对象,生成"11·16"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邻接矩阵数据对信息传播网络进行了整体网络结构、内部子结构和个体位置结构测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网络舆情引导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群勇  李月  薛彦  
本文在对接国内与国际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了双循环生产网络框架,提出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循环指标,识别部门冲击在双循环生产网络中的传播与衰减特征,并测度了中美经贸摩擦冲击的网络效应。研究发现,双循环生产网络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均呈现内循环占主导且动态提升态势;双循环生产网络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与产业异质性,且暴露出不同的风险点。区域风险表现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中间品和最终品供需的多重风险。产业风险表现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间品对外供给依存度、中间品对外需求依存度和最终品对外需求依存度都相对较高;纺织服装业、非金属矿物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等中间品对外供给依存度较高;石油加工等能源型产业则表现为中间品对外供给依存度偏高。内外循环生产网络的不对称性有所提升,少数部门逐步成为双循环生产网络中的关键部门,部门冲击对于总体波动愈发重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采用全局抽取法模拟了中美全产业断链、特定产业断链、供给侧和需求侧断链三种情景所造成的GDP损失。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构建区域—产业维度的生产网络风险精准防控体系、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网络的对称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春燕  邢丽霞  李亚民  冯大勇  
建立了一套国土开发适宜性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确定权重,选取基于ArcGIS的多因子加权叠加方法进行评价,将结果分为适宜开发、较适宜开发、较不适宜开发、不适宜开发四类区,其间引入"一票否决"原则,将特殊地区进行处理后直接划入不适宜开发区。选择河南省中原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指标体系评价成果可以反映该地区国土环境情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野  高欣  罗静  田玲玲  
以长江经济带71个机场城市为节点,构建有向加权的民航城市网络,从网络连接性、连通性、接续性和集聚性入手分析其空间复杂性,利用中断模拟的方式对其结构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网络联系存在“马太效应”,少数城市承担了主要航空联系,并表现出东西两大空间阵营的“鞍”形格局,“轴-辐”伺服结构尚未完全形成。(2)边缘城市航空连通性强于中部城市,并在云南形成局部航空网络,具有显著的超平面特征。(3)网络韧性总体较强,在节点遭受中断时表现出接续替代效应,存在级联失效风险,少数区域性机场城市具有较强的局部控制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庄蕙荥   姜奕冰   范哲玮  
[目的/意义] 在社交网络中回声室对重大突发事件下的社交网络舆情演进具有重要作用,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研究回声室网络结构可以为相关部门的舆情引导和管控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过程]基于网络结构理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情感分析方法,进行用户回声室网络结构识别以及用户回声室网络结构表征及网络同质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构建重大突发事件中回声室网络结构分析模型,并结合重大突发事件“3·12”东航客机事故中典型舆情话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回声室效应,由于微博评论与转发机制的不同,回声室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网络特征差异,且评论机制更有利于社交网络在重大突发事件下的情感分享,并可以凝聚群体观点和用户想法,从而促进意见领袖在群内和群外成员之间的互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邹晴晴  王勇  李广斌  
公共空间并非"存在即合理"。公共空间网络结构效率折射出社会网络的重构能力、社会资本的建构强度、社会秩序的重塑能力。新型集中社区作为近年大量涌现的新型居住形态,正面临社会关系重构的巨大压力。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网络分析法研究公共空间网络,并对苏州新型集中社区D的公共空间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为:公共空间网络的关联度为0.216、中心势0.358、小世界值1.978,表明空间网络整体关联度不足,呈现出破碎化的特征;商业空间整合效应的发挥受到业态配置的影响;居民社会属性对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造成一定影响。最后,基于"社会—空间"互动逻辑,以社会网络重构为导向,从集中安置模式、公共空间网络优化2个层面,提出新型集中社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当前及未来的集中社区规划建设和公共空间整体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