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9)
- 2023(14392)
- 2022(12662)
- 2021(11934)
- 2020(10061)
- 2019(23299)
- 2018(22945)
- 2017(44572)
- 2016(24093)
- 2015(27112)
- 2014(27144)
- 2013(26469)
- 2012(23963)
- 2011(21533)
- 2010(21170)
- 2009(19233)
- 2008(18507)
- 2007(15722)
- 2006(13488)
- 2005(11499)
- 学科
- 济(94177)
- 经济(94049)
- 管理(71354)
- 业(64158)
- 企(53594)
- 企业(53594)
- 方法(46130)
- 数学(40512)
- 数学方法(39902)
- 农(25501)
- 财(23883)
- 学(22700)
- 中国(22413)
- 业经(20401)
- 地方(18368)
- 环境(17646)
- 农业(16979)
- 制(16545)
- 和(15889)
- 理论(15443)
- 务(15213)
- 财务(15136)
- 贸(15118)
- 贸易(15113)
- 财务管理(15103)
- 技术(14687)
- 易(14672)
- 企业财务(14268)
- 划(14130)
- 银(12483)
- 机构
- 大学(336443)
- 学院(334416)
- 管理(136356)
- 济(128202)
- 经济(125364)
- 理学(119150)
- 理学院(117843)
- 管理学(115553)
- 管理学院(114963)
- 研究(107760)
- 中国(78724)
- 京(71161)
- 科学(69625)
- 财(57739)
- 农(54917)
- 业大(53104)
- 所(53026)
- 中心(49936)
- 研究所(48886)
- 财经(47338)
- 江(46814)
- 北京(44241)
- 范(44210)
- 师范(43788)
- 经(43193)
- 农业(43015)
- 院(40059)
- 州(38215)
- 经济学(37961)
- 师范大学(35644)
- 基金
- 项目(241237)
- 科学(189155)
- 基金(174967)
- 研究(174319)
- 家(153124)
- 国家(151910)
- 科学基金(130600)
- 社会(109093)
- 社会科(103256)
- 社会科学(103229)
- 省(93817)
- 基金项目(93668)
- 自然(86435)
- 自然科(84348)
- 自然科学(84328)
- 自然科学基金(82755)
- 教育(79822)
- 划(79587)
- 资助(71684)
- 编号(71159)
- 成果(56002)
- 重点(54010)
- 部(52987)
- 发(50497)
- 创(49803)
- 课题(48060)
- 创新(46519)
- 科研(46481)
- 教育部(45117)
- 大学(44827)
- 期刊
- 济(133425)
- 经济(133425)
- 研究(90481)
- 中国(60537)
- 学报(54832)
- 科学(50426)
- 农(48843)
- 管理(47278)
- 财(43420)
- 大学(41576)
- 学学(39132)
- 教育(34601)
- 农业(34467)
- 技术(29520)
- 业经(22956)
- 融(22770)
- 金融(22770)
- 财经(22104)
- 经济研究(20032)
- 经(18742)
- 图书(18560)
- 业(17690)
- 问题(17626)
- 资源(17351)
- 科技(16744)
- 版(16084)
- 技术经济(15834)
- 理论(15732)
- 实践(14605)
- 践(14605)
共检索到465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庆日 谭永忠 薛继斌 余振国
研究目的: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西藏7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研究方法:优度评价法,可拓理论。研究结果: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总体程度不高,所有地(市)表现出基本安全或不安全状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一江两河"中部地区最好,藏北和藏西北地区最差,其他地区居中。研究结论:优度评价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红丹 郭海峰 任家强 李双异 汪景宽
山区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是对山区采取生态友善化的开发利用方式和措施,是山区高起点发展的切入点之一。本文在建立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对辽东山区桓仁县2000-2008年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桓仁县的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桓仁县独特和优越的环境、资源优势得到充分保护,土地利用方式日趋合理,有效的解决了桓仁县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关键词:
土地利用评价 生态友好型 熵值法 山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蒙吉军 赵春红 刘明达
在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作为案例区,以G IS和SPSS软件为平台,通过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标准阈值的确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对研究区1988、2000及2008年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 a来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与2000年后"退耕还林还草"、"禁牧和休牧"政策的实施直接相关;②高覆盖度草地是最安全的土地利用方式,其次是中覆盖度草地,林地的生态安全水平非常稳定,水域和低覆盖度草地的生态安全多处于"临界安全"水平,相比之下,耕...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变化 鄂尔多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群 喻光明 张文波 车懿 林小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包括对传统环境影响评价要素的影响及对区域人—地系统的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刚性方案与弹性方案的环境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使得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变得更为复杂。鉴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一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特殊性,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生态满意度评价的方法。根据仙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识别了各种污染源。在MAPGIS支持下进行了面域分析与空间统计处理,预测了规划实施后主要环境指标的变化;根据预测的规划实施后的生态指标变化,进行生态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规划区预测生态满意度值为74.85,生态环境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但水污染还比较严重,应该加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类淑霞 郝晋珉 尚韬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构建评价体系,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1~2008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等高景观生态功能用地都有不同比例的减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土地生态安全性的降低,并且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的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近年来朝阳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安全 动态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晓 高吉喜 王雪军 罗遵兰
本文运用吉林省1999年与2004年两期遥感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获取该省土地覆盖类型动态转移数据矩阵,通过构建生态状况动态变化评价模型,评价该省在1999年至2004年间生态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该省土地覆盖格局和生态状况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吉林省1999年的综合生态贡献指数值为54.48;2004年为57.31,△E值为2.83,变化率R为5.19%,说明在1999年至2004年期间,吉林省综合生态状况指数在逐渐上升,生态状况质量明显好转;(2)吉林省未来土地覆盖类型分布的总体特征和生态状况的发展趋势是林地面积逐渐增加,而疏林地...
关键词:
土地覆盖 遥感判读 马尔柯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金龙 王金叶 郑文俊 滕明君 罗楠
基于桂林市区1986和2006年TM影像,提取2个时相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构建综合生态风险指数;通过系统采样和普通克吕格插值,编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定量评价桂林市区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年间,桂林市区生态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高及较高生态风险区范围不断扩大,较低和中生态风险区域持续减少;生态风险的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北高南低、中间高四周低,高风险区由零散分布趋向于集中连片分布的格局特点;林地、草地和水域分布的区域以低生态风险和较低生态风险为主,耕地以中生态风险为主,建设用地以较高生态风险和高生态风险为主,其中林地的生态风险等级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桂林市区环境管理和生态风险决策提供科...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空间分析 桂林市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源 黄成敏
以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对风险模型(Relative Risk Model,RRM),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规划执行期间,全市生态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上却具有不平衡性,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会出现波动甚至恶化;作物种植、交通运输和人口负荷是规划生态风险的3个最主要来源;而林地和牧草地在所有生境类型中所受到的生态压力最大;对于生态风险结果,主要表现为区域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在功能与结构上的损害。研究结果能够为乐山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成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具有开展区域生态风险防控与管理的参考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洁 摆万奇 田国行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在土地利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评价。在梳理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评价模型、生态风险空间表达和不确定性分析三个方面,总结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方法的进展,阐述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管理在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不统一;(2)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3)生态风险管理环节研究薄弱。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1)关注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2)重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中的作用;(3)加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管理研究;(4)建立并完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的数据管理平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郭永奇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互为因果关系,且相互影响。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模型,利用新疆兵团2001—2011年统计数据对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兵团在此期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以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为主,总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发展类土地利用滞后型到初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随后为中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到最后的良好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的演化过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最后对土地利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协调度 新疆兵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金发 尤联元 陈浩 周金星 陆中臣
近几十年来,锡林浩特市土地沙化和草场退化严重,是首都北京沙尘暴的主要沙源之一。该文从起沙角度出发,借鉴风蚀理论,建立了本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包括土壤粒径组成,有机质含量,植被覆盖度及水分条件。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的基础上,按地块采集各指标数据,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数据库,并利用44个样地数据,运用模糊关联法,估算出各指标与生态安全的关联度,进而计算了各地块生态安全系数。最后,利用GIS技术,参照已知样地,运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全部地块生态安全等级评定,编制完成了研究区生态安全评价图。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市生态不安全区面积约798 39km2,较不安全区面积3340 81km2,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5...
关键词:
锡林浩特 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世燕 杨俊孝
[目的]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既是农地保护的重要承担者,也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单元。文章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角度出发,以期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业生态保护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以昌吉州奇台县38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基于P-S-R模型对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45,农业生态环境处于一般安全的状态。[结论]农业生态环境受翻耕深度、农药使用量、森林覆盖率、化肥使用量等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荣 齐伟 徐艳 薛永森
本文讨论了构建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管理系统进行持续性评价的方法。虽然可以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来选取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但限于土地利用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目前最有效的选取方法是根据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均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卞凤鸣 刘彦彤 赵玲
研究目的:评价吉林省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可以正确理解吉林省目前土地使用状态,为制定准确的土地利用制度与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极值标准化方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吉林省土地利用9市(州)中,长春市、辽源市、吉林市处于开发过度状态,四平市、松原市、白城市为相对均衡状态,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为发展不足状态。研究结论:区域土地空间均衡是区域开发规模和强度与空间实际供给能力的相对协调;吉林省区域土地供给能力为东南部最大,东北地区最低;开发的强度表现为中—西—东的区域开发递减;区域土地空间均衡度为中—西—东部地区呈现过度开发—相对均衡—开发不足的规律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顺宝 李泽辉
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1999年全国市县统计人口数据与各市县土地利用类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各市县各类土地利用指数的复相关系数为0.82,在西藏、青海和海南3省区,复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市县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指数及数字高程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并计算出西藏自治区1km×1km分辨率的栅格人口数据。在被选作验证区的3县37个乡镇中,用模型计算出的各乡镇人口密度与各乡镇的实际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88。因此,土地利用信息是进行市县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重要参数,利用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之...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口数据 空间化 西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