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0)
- 2023(11254)
- 2022(9474)
- 2021(8956)
- 2020(7674)
- 2019(17700)
- 2018(17488)
- 2017(34036)
- 2016(18353)
- 2015(20319)
- 2014(20175)
- 2013(19612)
- 2012(17681)
- 2011(15688)
- 2010(15880)
- 2009(14623)
- 2008(12942)
- 2007(10720)
- 2006(8782)
- 2005(7155)
- 学科
- 济(70986)
- 经济(70918)
- 管理(51994)
- 业(50383)
- 企(42691)
- 企业(42691)
- 方法(39318)
- 数学(35565)
- 数学方法(34874)
- 财(18385)
- 农(17533)
- 中国(16204)
- 学(14968)
- 业经(14689)
- 务(12647)
- 财务(12578)
- 财务管理(12553)
- 理论(12543)
- 地方(12178)
- 贸(12015)
- 贸易(12010)
- 技术(11969)
- 企业财务(11923)
- 易(11699)
- 农业(11666)
- 制(11554)
- 和(10963)
- 环境(10328)
- 融(10285)
- 金融(10283)
- 机构
- 学院(250299)
- 大学(248067)
- 管理(100091)
- 济(97414)
- 经济(95474)
- 理学(88257)
- 理学院(87346)
- 管理学(85335)
- 管理学院(84885)
- 研究(77944)
- 中国(56831)
- 科学(51309)
- 京(50457)
- 农(43322)
- 财(43112)
- 业大(41196)
- 所(38438)
- 中心(36898)
- 财经(35796)
- 研究所(35694)
- 江(34813)
- 农业(34220)
- 经(32869)
- 范(30513)
- 北京(30469)
- 师范(30117)
- 经济学(29937)
- 院(29032)
- 技术(28215)
- 州(27782)
- 基金
- 项目(184401)
- 科学(145642)
- 基金(134835)
- 研究(128672)
- 家(119430)
- 国家(118522)
- 科学基金(102605)
- 社会(81014)
- 社会科(76975)
- 社会科学(76953)
- 省(73426)
- 基金项目(71336)
- 自然(69899)
- 自然科(68382)
- 自然科学(68362)
- 自然科学基金(67104)
- 划(61899)
- 教育(61345)
- 资助(56448)
- 编号(50748)
- 重点(41994)
- 部(40419)
- 创(39040)
- 发(38582)
- 成果(38581)
- 创新(36492)
- 科研(36423)
- 计划(35533)
- 课题(35070)
- 教育部(34579)
共检索到336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惠子 林源 刘雄盛 蒋燚 杨继生 黄荣林 王仁杰 王勇
【目的】海南风吹楠为中国湿润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由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和人为破坏、盗伐而处于濒危状态。预测当代时期海南风吹楠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影响其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探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其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变化,可为海南风吹楠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海南风吹楠的37个种群分布点和11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经过R语言优化的MaxEnt模型以及GIS软件预测该物种的适生区的分布及未来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精度高,平均AUC值为0.960;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差、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海南风吹楠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适宜值范围为9.7~14.7 ℃,年平均温度差适宜值范围小于20.7 ℃,归一化植被指数适宜范围大于211;当代时期海南风吹楠的适生区分布于中国南部的广西、云南和海南3省区,总面积为20.71×10~3 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为8.63×10~3 km2,低适生区面积为12.08×10~3 km2;在未来3个时期4种情景下,海南风吹楠适宜生境面积呈整体扩大趋势,生境分布质心位置将向高纬度迁移,表现为向北部变化的趋势。【结论】优化的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海南风吹楠潜在适生区。海南风吹楠在当代时期仍有较大范围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受温度相关因子影响。随着气候变化,未来海南风吹楠适宜生境面积增大,适生区向北迁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义贵 何学高 胡云云 王含予 文妙霞 刘超 丁鹏
【目的】大果圆柏是我国特有树种,探讨限制大果圆柏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大果圆柏潜在适宜分布区,可为大果圆柏资源保护恢复和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ENMTools筛选得到大果圆柏122个分布点数据,应用MaxEnt模型比较采用单一气候变量(C),气候变量和地形变量(C+T),气候、地形和水文变量(C+T+H)及气候、地形、水文、土壤4类综合环境变量(C+T+H+S)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探讨限制大果圆柏地理分布的环境变量。【结果】基于单一气候变量、2类、3类和4类综合环境变量的MaxEnt模型AUC值训练集分别为0.976±0.001、0.976±0.001、0.979±0.001、0.978±0.001,验证集分别为0.972±0.012、0.968±0.010、0.969±0.010、0.967±0.008,表明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模型稳定性最好,可信度高。大果圆柏地理分布主要受气温(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近地表气温和温度季节变化)、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地形(海拔、坡向)、土壤(营养保留能力)等4类综合环境变量影响;基于单一气候变量(C)模拟的大果圆柏适宜分布面积到4类综合环境变量(C+T+H+S)模拟结果呈递减趋势;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的大果圆柏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在西藏(南部和东部)、四川(北部、西北部及西部)、青海南部、甘肃甘南地区、云南北部。【结论】地形、温度、降水、土壤多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着大果圆柏的地理分布格局。4类综合环境变量(C+T+H+S)模拟可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反映大果圆柏的地理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薄晓智 石晓宇 赵炯超 林倩 史梦霞 商蒙非 褚庆全
为探究中国裸燕麦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利用MaxEnt模型,基于1991—2017年全国707个标准气象站点数据,结合裸燕麦地理分布信息,分析影响裸燕麦分布的气候指标并对裸燕麦潜在适宜区进行划分。结果表明,从16个潜在气候因子中筛选出影响裸燕麦种植分布的4个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年降水量、年平均最低气温、日均温≥30℃日数和气温年较差;其最适宜阈值分别为302.7~462.8mm、-3.5~1.0℃、2.3~21.1d和29.2~37.4℃。MaxEnt模型模拟裸燕麦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与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86.37×103、780.72×103、2 593.53×103和5 894.10×10~3 km~2,分别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00%、8.09%、26.86%和61.05%。中国裸燕麦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多数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河北与山西两省的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南部以及青海省中东部,另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和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也有零星最适宜区分布。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的适宜区面积辽阔,发展裸燕麦规模种植的潜力较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书培 穆丽光 王晓玲 张静 刘波 孟和达来 鲍伟东
【目的】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斑羚是一个孤立的小种群,急需开展救护措施。通过分析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适宜生境,为保护区制定物种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基于GIS技术,结合该保护区内中华斑羚分布位点和生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斑羚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模型的评价结果达到优秀水平(AUC=0. 967),其中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月降水量、海拔、距护林站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斑羚的分布有重要影响;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中南部,适宜生境面积为4 891. 23hm2,占研究区域的4. 59%;不考虑干扰因子情况下,适宜区面积可增加12 685. 14 hm2。【结论】斑羚的生境选择可能与斑羚对觅食利益和捕食风险的权衡有关;斑羚对干扰因子具有回避效应,且干扰因子对斑羚适宜生境影响显著,建议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以降低人为干扰。模型预测结果初步明确了斑羚在保护区内的分布状况,对保护区制定斑羚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徐崇华 王发忠 郎学东 李智宏 李帅锋
[目的]探索藤枣生境及其种群数量、分布、结构及更新等特征。[方法]在藤枣主要分布地设置5块20 m×20m的调查样地,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植物的物种名称、高度、胸径、及样地的郁闭度、海拔、坡度、裸岩覆盖率、距河流距离、土壤等环境因子,同时在样地中调查藤枣种群特征,分析藤枣藤枣生境地的林分因子、群落特征、生境特征及种群数量与更新。[结果]表明:藤枣生境地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分别为11.98 m、15.13 cm、41.42 m2·hm-2和1 205株·hm-2
关键词:
林分因子 群落特征 生境特征 更新 藤枣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郎学东 张炜银 罗建 汪书丽
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生境地群落类型,分析生境地群落特征,探讨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划分为乔木群落和灌木群落。乔木群落中大花黄牡丹多度显著低于灌木群落,但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则与灌木群落无显著差异。群落特征与大花黄牡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花黄牡丹多度及平均胸径与群落总多度、灌木多度及乔木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大花黄牡丹多度与乔木多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与群落平均高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及平均高与藤本物种丰富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有相关性的变量之间可用不同的...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大花黄牡丹 生境 群落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洪果 陈达镇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迎红 项文化 何应会 蒋燚 林建勇 黄荣林
通过对广西分布区海南风吹楠野生资源的调查,从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乔木重要值等方面,分析了海南风吹楠种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风吹楠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偏态分布极为明显,种群结构大致趋于稳定型,但径级结构、幼苗库存在明显不均衡性。(2)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幼苗阶段的高死亡率是导致其种群濒危的重要原因,且光因素是该树种生长和种群发展的限制性环境因子。(3)海南风吹楠在5龄级以前,树高与胸径的增长几乎呈线性相关,此后开始变缓。(4)海南风吹楠在群落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迎红 项文化 蒋燚 何应会 林建勇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对广西5个海南风吹楠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6 100 m2样地中,维管束植物共261种,隶属于94科196属,其中热带分布的科、属均占绝对优势,海南风吹楠群落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海南风吹楠群落以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所占比例为38.3%,草本植物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与林分郁闭度和灌木植物覆盖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群落的层间植物种类丰富,占16.7%。乔木层以常绿树种占优势,优势科主要有大戟科、肉豆蔻科、梧桐科、云实科、桑科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科。
关键词:
海南风吹楠 群落特征 植物区系 濒危植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超 范韦莹 蔡晓斌 王学雷 张玉铭 李鹏飞
科学评价散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生境的适宜性,可为散养麋鹿生境改造及野化麋鹿栖息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开展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散养麋鹿的生境改造和有效管理,2019年5~8月,采用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查获取了围栏内散养麋鹿的分布位点数据,并基于Google Earth影像数据对麋鹿生境类型进行面向对象的解译分类,分析了散养麋鹿种群的分布与不同生境类型的关系,运用MaxEnt模型对围栏内散养麋鹿夏季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MaxEnt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了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10),裸地距离、泥滩地距离和林地距离是夏季麋鹿生境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综合贡献值分别为35.2%、34.5%和15.7%。生境因子的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距泥滩地距离、低草地距离、裸地距离的增加,生境适宜度逐渐降低,散养麋鹿的出现概率也逐渐降低;保护区核心区内麋鹿生境适宜区类型主要以低草地和泥滩地为主,适宜区面积为338.84hm~2,占核心区总面积的27.41%。夏季麋鹿在保护区内倾向于栖息在保护区核心区中南部的泥滩地、低草地和裸地等生境类型上,在该保护区有限环境容纳量的背景下,应加强保护区内部麋鹿适宜栖息地生境类型的营造,同时推动新的麋鹿迁地保护区建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梦晖 陈明 席晓桃
针对珍稀濒危植物形态特征、分类等级、濒危系数、保护措施等知识不明确的问题,设计了文本融合轻量级双向转换编码表示模型(Albert)的知识抽取模型框架,实现批量抽取珍稀濒危植物知识,从而构建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1)在现存一般性植物本体的基础上,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珍稀濒危植物本体,得到5个体系,即物种分类体系、生长形态特征体系、命名体系、保护现状体系和生态习性体系;2)采取Albert预训练模型来增强下游任务模型输入向量的珍稀濒危植物属性描述文本语义的表征能力;3)利用Bi LSTM–CRF模型和Bi GRU–Attention模型分别实现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在珍稀濒危植物数据测试集上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和关系抽取模型的召回率和准确率的调和平均值(F1)值分别达到98.07%和93.76%,将得到的大量的实体和关系所形成的三元组存储在图数据库Neo4j中,完成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展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The density effect of rare and endangered Tsuga longibracteata population was analyzed by the theore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whole density change process of plant population, i.e. N =exp( a ln 2S+b ln S+c) , where N and S represen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mean basal area of ...
关键词:
长苞铁杉 密度 密度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梦晖 陈明 席晓桃
针对珍稀濒危植物形态特征、分类等级、濒危系数、保护措施等知识不明确的问题,设计了文本融合轻量级双向转换编码表示模型(Albert)的知识抽取模型框架,实现批量抽取珍稀濒危植物知识,从而构建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1)在现存一般性植物本体的基础上,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珍稀濒危植物本体,得到5个体系,即物种分类体系、生长形态特征体系、命名体系、保护现状体系和生态习性体系;2)采取Albert预训练模型来增强下游任务模型输入向量的珍稀濒危植物属性描述文本语义的表征能力;3)利用Bi LSTM–CRF模型和Bi GRU–Attention模型分别实现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在珍稀濒危植物数据测试集上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和关系抽取模型的召回率和准确率的调和平均值(F1)值分别达到98.07%和93.76%,将得到的大量的实体和关系所形成的三元组存储在图数据库Neo4j中,完成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展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敬元 熊丹 梁宏伟 王玉兵 廖明尧 陈发菊
以采自湖北省神农架地区的14株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材料,提取其叶片基因组DNA,并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RAPD反应条件中的各个因子,包括模板DNA质量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DNA聚合酶浓度和Mg2+浓度。结果表明,香果树基因组DNA在以下条件有较好的扩增效果:25μL体系中,Taq酶1.33×10-3kat.L-1;随机引物0.5μmol.L-1;Mg2+2.6 mmol.L-1;dNTP 220μmol.L-1;DNA模板4.40 mg.L-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伟 李岩 丛欣欣
采用受威胁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保护现状系数和名录现状系数构成的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东北濒危植物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到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值并确定其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共有濒危植物60种,隶属于25科42属,优先保护值范围在0.853 8 0.318 4之间。依据优先保护值将濒危植物划分3级,一级保护有17种,隶属于11科15属,二级保护有18种,隶属于11科14属,三级保护有25种,隶属于13科17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