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5)
- 2023(11521)
- 2022(9942)
- 2021(9467)
- 2020(8242)
- 2019(19361)
- 2018(19270)
- 2017(37198)
- 2016(20397)
- 2015(23417)
- 2014(23491)
- 2013(23185)
- 2012(21172)
- 2011(19035)
- 2010(19163)
- 2009(17457)
- 2008(17182)
- 2007(15284)
- 2006(12760)
- 2005(11013)
- 学科
- 济(81928)
- 经济(81851)
- 管理(57324)
- 业(55507)
- 企(46123)
- 企业(46123)
- 方法(44417)
- 数学(40087)
- 数学方法(39367)
- 农(21596)
- 财(21085)
- 中国(19384)
- 学(16694)
- 业经(16290)
- 贸(15155)
- 贸易(15149)
- 制(15032)
- 地方(14915)
- 易(14720)
- 理论(14196)
- 农业(14020)
- 务(13974)
- 财务(13897)
- 财务管理(13865)
- 企业财务(13068)
- 和(12751)
- 技术(12194)
- 银(11311)
- 银行(11270)
- 环境(11210)
- 机构
- 大学(290477)
- 学院(290428)
- 管理(113923)
- 济(113917)
- 经济(111315)
- 理学(99332)
- 理学院(98251)
- 管理学(96067)
- 管理学院(95528)
- 研究(92895)
- 中国(67586)
- 京(60287)
- 科学(59302)
- 农(51041)
- 财(50529)
- 所(46826)
- 业大(46654)
- 中心(43871)
- 江(43303)
- 研究所(42839)
- 财经(41145)
- 农业(40357)
- 经(37342)
- 北京(37177)
- 范(36985)
- 师范(36544)
- 经济学(34652)
- 州(34324)
- 院(33750)
- 技术(32736)
- 基金
- 项目(200791)
- 科学(156881)
- 基金(144643)
- 研究(142589)
- 家(126811)
- 国家(125773)
- 科学基金(108112)
- 社会(87703)
- 社会科(83167)
- 社会科学(83140)
- 省(80476)
- 基金项目(76428)
- 自然(72935)
- 自然科(71305)
- 自然科学(71283)
- 自然科学基金(69974)
- 教育(68665)
- 划(67684)
- 资助(61093)
- 编号(58726)
- 成果(46374)
- 重点(45461)
- 部(44182)
- 发(42234)
- 创(42122)
- 课题(40445)
- 科研(39507)
- 创新(39334)
- 计划(38084)
- 大学(37915)
- 期刊
- 济(117154)
- 经济(117154)
- 研究(77076)
- 中国(54094)
- 学报(47920)
- 农(44716)
- 科学(42663)
- 财(40725)
- 管理(40047)
- 大学(36215)
- 学学(34141)
- 教育(33467)
- 农业(30470)
- 技术(28679)
- 融(21502)
- 金融(21502)
- 财经(19679)
- 业经(19539)
- 经济研究(18667)
- 业(17103)
- 经(16825)
- 统计(16297)
- 问题(15362)
- 技术经济(14804)
- 策(14744)
- 版(14728)
- 图书(13723)
- 决策(13474)
- 科技(13251)
- 商业(13118)
共检索到407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文峰 叶兴状 文国卫 施晨阳 张伟皓 叶利奇 张国防
利用MaxEnt模型(基于R平台ENMeval语言包优化)推测远古时期(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代(1960—1990年)、2050年与2070年(RCP2.6、RCP8.5)气候情景下桃儿七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当代气候背景下AUC〉0.9,模拟精度高,海拔、年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是制约当代桃儿七分布的主要因子,桃儿七中、高适生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04%,主要集中在陕西南部、宁夏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部、西藏东部、四川中西部、云南北部;末次盛冰期时,桃儿七迁移至东喜马拉雅和横断山脉地区进行避难;全新世中期分布范围和当代近似;未来桃儿七中、高适生范围将向高海拔地区延伸.本世纪末,随着气候逐渐变暖,桃儿七适生度较高的地域面积相比于当代有所下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斯垚 周维 叶生晶 李朝阳
【目的】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珠海市是中国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城市,其红树林资源作为亚热带南缘地区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探讨限制红树林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分析红树林适宜生境,可为今后珠海市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行动与规划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axEnt模型,根据珠海市红树林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预测珠海市红树林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分析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结果】MaxEnt模型平均AUC值为0.825,能够较好地预测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结果分析得出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面积为521.11 hm2,主要分布在鹤洲东侧、二井湾湿地公园、淇澳岛西侧、鸡啼门大桥南鸡啼门水道西侧、淇澳岛北部等地。分析得出了各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度和重要性,结果表明在气象、植被、土地、地形、生境5组变量中,影响珠海市红树林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为水体盐度、土地利用类型、底质类型、水源地距离和高程。【结论】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分布在斗门区、金湾区、香洲区。适宜生境的限制因子为水体盐度、土地利用类型、底质类型、水源地距离和高程。适宜生境关键环境变量的最佳适生区间为:水体盐度适宜值为25%~28%,水源地距离100 m以内为宜,高程适宜值为-10~50 m,最适值为0 m,最低温度高于20℃为宜,最高温度低于25.5℃为宜,平均温度适宜值为22.5~23.5℃,降水量适宜值为1 750~1 910 m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厉静文 郭浩 王雨生 辛智鸣 吕永军
【目的】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预测胡杨潜在分布区,以期确定胡杨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为其合理引种栽培、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找、数据库检索、实地调查等,获取我国胡杨的分布点。根据胡杨生长区的环境特点和其自身生长特性,确定各分布点的气候、土壤、地形等29个环境因子,并将环境因子进行多重组合,筛选出影响胡杨潜在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确定相关阈值并据此预测胡杨的潜在分布范围,同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模型精度。【结果】从本研究涉及指标来看,我国胡杨潜在分布的适宜区为132. 83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8%;潜在分布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最适宜区为新疆中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总面积为23. 12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 4%;其中新疆的最适宜区面积为22. 42万km2,占全国最适宜区面积的96%;影响胡杨潜在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最湿月降水量、海拔、年降水量、年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和气温季节差,其中最湿月降水量是最重要因子。【结论】胡杨最适宜分布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气温9. 4~11℃、极端最高气温39. 2~44℃、极端最低气温-17~-25℃、年降水量32. 9~43. 7 mm,土壤pH值为7. 9~8. 5,海拔约1 000 m。研究结果利于合理规划胡杨的引种栽培区,避免盲目引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可为我国未来胡杨引种栽植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薄淑文 喻红稠 韩长志
[目的]根据核桃炭疽病的已知分布情况,对它在中国范围内和云南省范围内的适生区分别进行预测分析,明确核桃炭疽病在我国潜在的分布区范围,有助于生产上采取科学高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降低潜在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方法]利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通过筛选生物气候变量和优化模型参数构建表现最佳的模型,进而应用于核桃炭疽病在中国和云南省范围内的适生区的预测。利用ArcGIS软件对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和面积统计,并利用模型的结果对影响核桃炭疽病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MaxEnt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影响核桃炭疽病适生性的主导环境因子主要有年降雨量、最干月份降雨量、温度季节性、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等温性、平均日较差和最暖季度平均降雨量等。核桃炭疽病在中国生态适宜区总面积约为317.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3.03%,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中、华东、华南的全部地区以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和“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少部分地区;核桃炭疽病在云南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滇西地区,约为22.64万平方公里,占省总面积的57.44%。[结论]核桃炭疽病在中国有着较为广泛的适生区域,尤以云南省核桃炭疽病发生点数量最多和高度适生区分布区域最广泛,预测适生区与已经获取核桃炭疽病分布点结果相一致,未来应结合当地核桃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征和实地分布情况进一步加强核桃炭疽病的预测和防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良 徐正刚 张婉 丁一 唐永成 赵运林
构树是桑科构树属植物,基于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2015年构树被确定为国家精准扶贫树种,构树扶贫成为国家战略,为了解构树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ArcGIS技术对构树在国内的潜在适生分布区域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预测结果的精度采用ROC曲线法检测,结果显示数据精度为0.935,预测结果极准确,获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2)模型预测认为构树适生区域面积为307.104万km~2,适生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为31.99%;高适生区和极高适生区面积为178.752万km~2,占比为18.62%,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为高适生区域。(3)降水和温度是影响构树潜在分布的气象要素。构树潜在适生区的研究对了解构树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合理制定构树扶贫开发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构树 适生分布 MaxEnt模型 扶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玮 任雪燕 梁英梅
【目的】依据气候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松针红斑病分布的影响,预测中国松针红斑病的潜在分布区。【方法】根据松针红斑病已知分布区域和相关气候数据,结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针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发布的CCSM4气候模式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松针红斑病的潜在分布区。【结果】松针红斑病最适宜分布区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和云南省。经刀切法分析(Jackknife)表明,6月降水量、11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最冷季度降水量等主要影响松针红斑病的潜在分布区。在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总适宜区面积呈上升趋势,增加幅度为15. 66%~18. 29%。山东北部、河北、山西的大部分地区、陕西中部和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和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各等级适宜区面积增加,适宜等级上升。【结论】MaxEnt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能够反映松针红斑病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随着未来气候变化,云南、四川交界地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最适宜分布区呈现破碎化的趋势。松针红斑病适生区质心有由东北向华北、西北扩散的趋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景宁 康晋 张耀宏 康永祥
以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成熟种胚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噻苯隆TDZ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生长素(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对桃儿七愈合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及无菌苗生根的影响,建立了完整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添加0.5 mg·L-1TDZ+500 mg·L-1水解酪蛋白(CH)的MS(Murashige和Skoog)培养基中,成熟种胚愈合诱导率最高,为97.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添加0.5 mg·L-1TDZ的继代培养基中,出现球形胚和心形胚,但继代培养褐化严重,添加谷胱甘肽160 mg·L-1能显著抑制褐化现象。在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飞龙 徐刚标 卢孟柱 孟艺宏 袁承志 郭恺琦
【目的】胡杨是干旱区的主要建群种,对维持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限制胡杨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可为胡杨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球胡杨226个现有居群分布地理信息以及4类综合环境变量(气候、地形、土壤、水文),采用MaxEnt模型,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综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刀切法、环境变量贡献率及置换重要值,分析MaxEnt模型可信度,比较采用单一气候变量与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制约胡杨地理分布的环境变量。【结果】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显示,基于气候变量与4类综合环境变量的MaxEnt模型训练集分别为0. 983±0. 002、0. 982±0. 001,验证集分别为0. 980±0. 006、0. 967±0. 009,表明2种不同变量参数的数据集对AUC值影响较小,模拟效果好,可信度高。2)基于环境变量贡献率、置换重要值以及刀切法检验的结果,采用4类综合环境变量进行MaxEnt模型模拟,可挖掘影响胡杨分布的更多有效环境变量,胡杨地理分布主要受最干月份降水量、最热季节降水量、10~40 cm土壤含水量、根部土壤湿度、土壤水分蒸发量等4类综合环境变量影响; 3)基于气候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面积是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结果的4. 33倍,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区能够体现胡杨沿河岸分布的细节特征。4)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面积远大于胡杨的实际分布面积,暗示着胡杨人工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结论】胡杨地理分布受多种环境变量影响,仅以气候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区与实际分布范围存在较大偏差。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的结果,更能反映胡杨现实居群的分布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退化的胡杨林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胡杨 MaxEnt 环境变量 适宜分布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君 高泰 石娟
【目的】舞毒蛾是一种食叶性的国际性检疫害虫,给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研究筛选出限制舞毒蛾分布的环境变量,利用MaxEnt软件预测舞毒蛾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的全球适生区范围,明确舞毒蛾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变化。【方法】利用ArcGIS软件设置缓冲区筛选舞毒蛾在全球的分布点数据;利用MaxEnt、SPSS和ArcGIS软件根据环境变量贡献率、刀切法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生物气候变量、月总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4种环境变量进行筛选;利用R软件计算调控倍频和特征组合等因子调整MaxEnt模型参数;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当前和未来不同情境条件下舞毒蛾全球适生区的分布范围。【结果】经过缓冲区筛选得到734个舞毒蛾的分布点数据;MaxEnt模型结果中,测试遗漏率与理论遗漏率吻合度高,而且模型AUC值为0.940;MaxEnt模型预测当前条件下舞毒蛾在全球的高、中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北美洲中东部,亚洲的东西部,而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分布较少。此外,舞毒蛾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北半球适生区的边界向北偏移,北美洲以及欧亚大陆的高、中度适生区的面积扩增明显。【结论】舞毒蛾的分布受多种环境变量影响,并且温度和降水与舞毒蛾的特定发育阶段相吻合。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够反映舞毒蛾在全球的分布特征。该研究可为防治舞毒蛾和制定相关检疫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璇 李垚 方炎明
【目的】采用优化Maxent模型对白栎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了解气候因子对白栎分布的影响,同时结合植物耐寒性区域地图(PHZM)探讨白栎的栽培区划和引种区划,为白栎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Maxent模型,利用AICc指标对特征参数(feature)和正规化参数(β)进行筛选,建立最优模型。基于484条分布记录和10个环境变量模拟白栎在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现代和2070年的潜在分布区。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百分比贡献率、限制环境因子,探讨影响白栎适生分布区的环境因子。【结果】1)最优模型的参数设置为:feature为LQP和β乘数为1.5。2)jackknife检验表明:年均温、最干月降雨量、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为关键因子;百分比贡献率排前3名的环境变量依次为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年均温;置换重要值排前3名的为年均温、温度年较差和等温性。影响现代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年降雨量和最干月降雨量;影响未来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极端最高温和最干月降雨量。3)白栎的现代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重庆、贵州局部地区、湖南、湖北南部、江西、安徽南部、福建北部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末次盛冰期时白栎的高度适生区在湖南和江西零星地区,较现代分布区面积减少28.28%;全新世中期高度适生区范围与现代相似,较现代高度适生区面积增加6.44%,面积达到最大;在进行未来适生区的预测时,原本不具有适生区的辽宁出现少部分低度适生区,2070年温度可能升高,适宜分布区向北扩张,高度适生区面积减少6.44%。【结论】年均温、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和最干月降水量是制约白栎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影响白栎的现代最适宜分布区和未来的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年降雨量、最干月降雨量和极端最高温。末次盛冰期白栎的高度适生区集中在华中地区,随气候的转暖逐渐向北移动。全新世中期时,高度适生区面积扩张达到最大。未来气温升高,白栎适生区可能发生向北扩张的趋势,高海拔地区分布的白栎更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根据Maxent预测的白栎分布区结合中国耐寒性区域地图进行白栎的栽培区划和引种区划,新疆、北京、天津可能适合白栎的引种栽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燕 赵儒楠 任钢 曹福亮 祝遵凌
【目的】中华枸杞在我国大多地区处于野生状态,应用方式较为局限。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测中华枸杞当前及未来适宜分布区对其种质资源保护、合理引种栽培以及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ArcGIS与MaxEnt模型,利用124条中华枸杞分布数据和8个气候变量,评估了制约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探讨了其在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当前中华枸杞的总适生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6.73%,水平分布区间约为18°~45°N、90°~123°E。其中核心适宜区主要位于秦岭、太行山以及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苏、安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及其各自的邻近区域。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度、最湿月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最暖月最高温度。随着未来气候变暖,中华枸杞总适生区面积与当前相比相差不大,但其主要核心适宜区有向"高海拔地区扩张"、"沿海地区迁移"及"中部聚集"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陕西、甘肃等秦岭地区向高海拔地区扩张,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形成狭条带状核心适宜区,中部湖南、湖北等地区逐渐形成大面积片状核心适宜区。【结论】中华枸杞的适生区主要呈现广域和连续特点,而核心适宜区呈狭域、间断分布。影响其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为温度和降雨,其中最冷月最低温度是限制其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未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别山地区,中部秦岭、大巴山等地区,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等地及其邻近区域适合进行枸杞的引种、栽培及推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益明 刘洪霞
选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综合分析影响锈色棕榈象Rhychophorus ferrugineus(Olvier)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结合寄主分布特征,直观定量地获得了锈色棕榈象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区,计算结果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58(非常接近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学高 刘欢 张婧 程炜 丁鹏 贾丰铭 李卿 刘超
【目的】预测祁连圆柏在青海省的潜在分布区,为祁连圆柏林的经营管理和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气候、地形、土壤、生态系统类型和人类活动强度5类环境变量,基于R语言Kuenm程序包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祁连圆柏在青海的潜在分布区,并探讨影响祁连圆柏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适宜区间,同时应用2018—2020年青海省祁连圆柏林现地调查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预测的祁连圆柏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东北部和北部,适生区面积为3.20万km~2,用于验证的现地调查小班均落入预测的适生区。祁连圆柏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气候(最热月份最高温15~22℃、最冷月最低温-23~-15℃、年平均降水量300~600 mm、等温性<39%、降水季节性变异系数88~103),地形(海拔2 800~3 950 m、坡度12°~18°、坡向(阳坡、半阳坡及半阴坡)),土壤(土壤有效水含量> 0.4 mm/m、0~30 cm土层硫酸盐含量<0.2%),生态系统类型(农田、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祁连圆柏适宜分布区人类足迹指数> 10。【结论】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可准确反映祁连圆柏的潜在适宜区分布情况。祁连圆柏地理分布是由地形、气温、降水、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海拔是影响祁连圆柏在青海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圆柏造林适宜空间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向,同时,分布区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可为祁连圆柏林的经营管理和保护修复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宝贤 李国梁 姚海芹 申欣 鲁晓萍 梁洲瑞 刘福利 张朋艳 汪文俊
发展新养殖对象及异地栽培需首先掌握物种的生态适应性。有关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在我国海区适应性的研究甚少,海区养殖效果不理想,我国巨藻养殖业发展欠佳。本研究采用MaxEnt构建了巨藻的物种分布模型,当特征组合为乘积型特征(product features)、二次型特征(quadratic features)和片段化特征(hinge features),正则化参数为0.8时,模型预测性能最佳;综合考虑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对模型的贡献率,筛选出6项环境因子用于模型构建,其中,光强与温度对巨藻自然分布的影响最大,在光强不低于2 μmol/(m~(2)·s)、年均温度范围10.5℃~17℃条件下,巨藻的适生概率较高。采用所构模型结合ArcGIS预测巨藻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黄渤海,约占该海域面积的13.17%,其中,边缘适生区为5.46%,低适生区为2.85%,中适生区为1.20%,高适生区为3.66%,表明辽东湾、渤海湾是巨藻引种养殖和藻场建设的适宜海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