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45)
2023(20508)
2022(17702)
2021(16351)
2020(13699)
2019(31164)
2018(30856)
2017(59039)
2016(31917)
2015(35999)
2014(35972)
2013(35525)
2012(33338)
2011(30179)
2010(30335)
2009(27933)
2008(27204)
2007(24163)
2006(21506)
2005(19125)
作者
(93019)
(77645)
(76973)
(73268)
(49643)
(37236)
(35008)
(30271)
(29660)
(27785)
(26374)
(26235)
(24716)
(24670)
(23994)
(23743)
(22923)
(22670)
(22203)
(22154)
(19408)
(19072)
(18865)
(17862)
(17527)
(17337)
(17020)
(16955)
(15703)
(15333)
学科
(147449)
经济(147302)
管理(89452)
(84586)
(68276)
企业(68276)
方法(59981)
数学(51930)
数学方法(51250)
中国(38988)
(38231)
地方(35890)
业经(31775)
(31687)
(29961)
农业(25848)
(25049)
(24087)
贸易(24070)
(23182)
理论(21931)
环境(21354)
(20984)
金融(20980)
(20922)
(20742)
银行(20697)
技术(20606)
(19817)
地方经济(19219)
机构
大学(456614)
学院(455306)
(189126)
经济(185034)
管理(176007)
研究(158515)
理学(151154)
理学院(149393)
管理学(146658)
管理学院(145829)
中国(119196)
(98617)
科学(96687)
(84852)
(79798)
(74103)
中心(72685)
研究所(72218)
(69283)
财经(67414)
业大(66532)
北京(62766)
(62231)
师范(61643)
(61181)
(57855)
农业(57472)
经济学(57430)
(55848)
经济学院(51467)
基金
项目(305863)
科学(240412)
研究(224003)
基金(220682)
(191894)
国家(190277)
科学基金(163560)
社会(141577)
社会科(134092)
社会科学(134055)
(119685)
基金项目(116468)
自然(105527)
教育(103205)
自然科(103074)
自然科学(103051)
自然科学基金(101190)
(100261)
资助(91630)
编号(91225)
成果(73914)
重点(68706)
(68126)
(67222)
课题(63532)
(62701)
创新(58576)
国家社会(58190)
科研(57893)
教育部(57730)
期刊
(216368)
经济(216368)
研究(138309)
中国(93537)
学报(70952)
(67460)
管理(66531)
科学(65753)
(64116)
大学(54424)
教育(53110)
学学(50993)
农业(46512)
技术(42567)
(42506)
金融(42506)
业经(34538)
经济研究(34407)
财经(33349)
(28765)
问题(27927)
图书(24598)
(24081)
技术经济(23507)
统计(22198)
资源(21430)
理论(21391)
(21303)
科技(21090)
(20873)
共检索到694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晓  胡爱君  
县域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由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规模及竞争力受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本文作者以此为研究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的秦巴山区陕南汉中为研究样本,结合该市目前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采用较为适合的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年汉中市及所属一区十县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测评,并得出相应结论。最后,作者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基于特色优势产业下提高汉中市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震  
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国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文章选取具有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典型特点的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为研究对象,根据调研情况和体会,提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想法和思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构建畅通便捷的物流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着力培育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切实加强技术创新;树立产品、技术保护意识、注重品牌建设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浩  
交通优势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表明,铁路对其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促进作用明显强于高等级公路;尽管不同交通线路的增长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但综合来看,河南省优越的交通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宝河  仵增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谷鹏  支玲  郭小年  臧良震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了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云南省近11年的数据和2011年西部12个省份的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出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西部地区的地位,并从林业资源循环利用、林业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分阶段评述了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分析了目前云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党晶晶  姚顺波  黄华  
县域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及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依据DPSIR概念框架构建了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志丹县为实证对象,对其1997-2010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志丹县生态指数、经济指数及社会指数均迅速增加,且生态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经济及社会指数增幅减缓并趋于稳定。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协调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者间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爱国  翟进进  杜云飞  张世胜  
本文首先分析了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农业特色产业创新的过程,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四种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并指出了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几点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卫红  刘冬蕾  胡建  白兰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制定相关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十分明显,选取8项经济统计指标,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保定市22个县(市)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并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小玉  
乡村两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困扰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级政府把清理化解乡村两级债权债务作为维护农村稳定、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清理,基本摸清了底子,提出了化解乡村两级债权债务的具体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熊欢  
基于DEA模型中的生产规模报酬可变(VRS)子模型BC2,以能源富集区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对其2013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榆林市经济发展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呈南北发展效率高、中部发展效率低的分布特征,并存在南北"DEA有效"的双中心结构;(2)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是榆林市经济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3)榆阳区、府谷县、横山县、米脂县存在生产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以横山县最为突出。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专业化、提高综合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来提高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效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书成  濮励杰  孟爱云  
以新兴边贸城市崇左市为研究对象,采用Theil系数法和量图分析法分析了1985年以来崇左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演变及空间差异现状。通过研究发现:(1)1985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985~1992年为差异逐渐增加且增加速度逐渐加快的阶段;1993~1997年为差异逐渐增加但增加速度有所降低的阶段;1998~2000为差异程度相对稳定阶段;但到2001年出现急剧增加达到整个研究期县域差异程度最大值后进入逐步降低阶段。(2)可以将崇左市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成3种类型。江州区、凭祥市和扶绥县属于先进类型,龙州县为中等类型,大新、天等和宁明县属于落后类型。最后根据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义加  宁钟  
建立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体系的前提是客观正确的评价。本研究以生态足迹模型理论为基础,以区域小流域层次作为研究目标对象,对农业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同时为区域生态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以金华江中游为例,分析比对该流域内各类型土地间的生态足迹供需情况,进而解释和评价该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金华江中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无法支撑此流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该流域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废弃物处理效率低,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靳文凭  华亮春  王娟娟  
根据湖南省交通和经济数据,利用交通优势度模型、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性模型,计算2005、2010和2015年湖南省交通优势度、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交通与经济协调度、交通与经济相对发展水平,从时序演变和区域比较两方面加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湖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逐渐提高,呈现以长株潭核心区为中心向外递减的空间格局;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长株潭核心区及各市州的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区域差异基本保持稳定;③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逐渐提高,中东部城区比西部山区协调性好,区域差异逐渐缩小;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2015年全部市县交通超前于经济发展,但交通相对经济的超前度日趋合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逐渐增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海玥  
“南有云南,北有凌源”,辽宁省凌源市花卉产业在国内享有盛名,凌源的鲜切花品质可以和云南的鲜切花媲美,目前,凌源的鲜切花已占据国内各主要市场。凌源鲜切花在全国花卉博览会中争金夺银,声望显赫。在2021年全国花卉博览会中夺得金牌5块,银牌12块,铜牌45块,优秀奖6个。名列全国的前茅。蓬勃发展的凌源花卉产业,在助推乡村经济振兴中异军突起,其经营理念新,生产模式新,技术应用新,引领辽宁花卉产业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薄锡年  
河北省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通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分析特色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以推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