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7)
- 2023(12515)
- 2022(10300)
- 2021(9572)
- 2020(8117)
- 2019(18481)
- 2018(18037)
- 2017(34761)
- 2016(18727)
- 2015(21462)
- 2014(21273)
- 2013(20181)
- 2012(17995)
- 2011(15524)
- 2010(15493)
- 2009(13702)
- 2008(13201)
- 2007(11783)
- 2006(9861)
- 2005(8390)
- 学科
- 业(83582)
- 济(78600)
- 经济(78520)
- 企(77280)
- 企业(77280)
- 管理(69925)
- 方法(37516)
- 数学(29516)
- 数学方法(29118)
- 业经(28845)
- 财(26810)
- 农(26560)
- 务(20925)
- 财务(20881)
- 财务管理(20861)
- 中国(20146)
- 企业财务(19731)
- 农业(19335)
- 技术(19247)
- 理论(16517)
- 和(14825)
- 划(14681)
- 策(14593)
- 制(14152)
- 地方(13246)
- 企业经济(12611)
- 经营(12105)
- 贸(11974)
- 贸易(11966)
- 体(11680)
- 机构
- 学院(256665)
- 大学(242763)
- 管理(107177)
- 济(105479)
- 经济(103615)
- 理学(92936)
- 理学院(92119)
- 管理学(90698)
- 管理学院(90231)
- 研究(68971)
- 中国(54792)
- 财(49150)
- 京(48902)
- 财经(39601)
- 科学(39009)
- 江(38979)
- 农(36503)
- 经(36193)
- 中心(34272)
- 业大(34208)
- 经济学(31547)
- 技术(31243)
- 所(31023)
- 州(30758)
- 范(29916)
- 商学(29761)
- 师范(29651)
- 商学院(29523)
- 北京(29429)
- 财经大学(29184)
- 基金
- 项目(172569)
- 科学(139811)
- 研究(134731)
- 基金(124894)
- 家(104954)
- 国家(103898)
- 科学基金(93936)
- 社会(86270)
- 社会科(81699)
- 社会科学(81682)
- 省(71379)
- 基金项目(66869)
- 教育(65375)
- 自然(59337)
- 自然科(58060)
- 自然科学(58049)
- 划(57256)
- 自然科学基金(57056)
- 编号(56912)
- 资助(49513)
- 成果(43131)
- 创(39990)
- 课题(39114)
- 部(38693)
- 重点(38264)
- 发(37206)
- 业(37016)
- 创新(36395)
- 制(35170)
- 国家社会(34990)
- 期刊
- 济(114714)
- 经济(114714)
- 研究(68458)
- 中国(50994)
- 管理(44516)
- 财(42610)
- 教育(35821)
- 农(33824)
- 技术(30983)
- 科学(29634)
- 学报(27936)
- 大学(24143)
- 农业(23883)
- 学学(22642)
- 业经(21973)
- 财经(19907)
- 融(19399)
- 金融(19399)
- 经(17287)
- 经济研究(17079)
- 职业(15368)
- 问题(15072)
- 业(15026)
- 技术经济(14954)
- 财会(13998)
- 现代(12516)
- 商业(11955)
- 会计(11340)
- 坛(10997)
- 论坛(10997)
共检索到367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贻杰 雷世平
解决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就业能力。企业作为吸纳毕业生的主要载体,有责任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企业要参与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接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配合做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摒弃就业歧视等。
关键词:
高职 学生 就业能力 政府 企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翔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生就业之前了解企业、体验岗位的重要窗口,其工作目标决定了它应当具有学校教学和企业运营的双重属性。所以实训基地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实训任务的同时,应当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化运作,并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有利于高职实训基地实现资金积累和自我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束梅玲
职业院校就业能力的培养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IT类学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针对高职院校IT类学生就业能力综合测试数据,分析就业能力纵纬度因素与横纬度因素,构建IT类学生就业能力模型,从而廓清了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给出了将IT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本方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全方位提升就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 IT学生 就业能力模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桥 刘敏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功能和内容、方法与形式及课程效果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与企业合作开发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就业指导 课程模式 与企业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长世 温贻芳
当前,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创业教育在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呈现出整体推进、形式多样的特色。创业教育在承担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如何衡量创业教育在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与提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个亟待研究问题。本文根据麦克里兰博士的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了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教学模型,确定了创业就业能力评价的权重,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为创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相关院校研究提供了范式。
关键词:
能力素质模型 就业与创业能力 评价研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其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就业能力是包括了求职动机、工作态度、适应能力及生存能力等多维度、基础的职业素质。为进一步了解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能力,探索企业培养和使用大学毕业生的特色机制,提升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本刊记者专访了三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陈培中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周忠科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邢杰华中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小将 吴波虹
针对国内外文献关于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设计问卷,并对江苏省589家聘用高职毕业生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SPSS18.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企业人才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主要由学习能力、个人特质能力、职业能力及专业能力等四种能力构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志良 刘燕 孙静华
近年来,就业导向、能力发展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最强音,结合行业性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以及发展的特殊要求,专业建设过程中更加需要侧重的是学生就业岗位的针对性,注重的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发展,包括岗位晋升的能力以及领域内转岗的能力。本文根据目前行业性高职院校还没有切实将学生的就业能力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这一现状,结合能力发展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契合点,从专业建设的目标、过程以及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其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可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行业性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静华 刘燕 黄志良
就业能力培养是一个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的概念,涉及的问题很多,需要高等教育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全面参与。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及行业性高职院校特点,行业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明确自身的责任,并以此为基点,多方协作,共建育能机制。
关键词:
行业性高职院校 就业能力 利益相关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辑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秀 庄西真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就业能力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值得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之一。文章基于CareerEDGE模型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启付
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是仅靠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就能完成的,还要重视其个性发展、情操陶冶、文化熏陶等。本文基于人文素养探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解析人文素养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从就业能力的教育过程和环境熏陶过程,寻找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人文素养 高职 就业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艳丽 刘晓莉
"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质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直接关乎到高职院校充分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模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之东 张雪荣
现阶段,我国企业正进行着新一轮调整变革,企业的发展变化必定会引起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素质内涵的拓展与重新界定。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人才需求。高职教育应尽量做到培养目标、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相吻合,应把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放到首位。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就业能力 职业技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季俊杰
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受到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择业动机与心理、身体素质、家庭社会资本、学校品牌与就业支持等9项因素的影响。它们又可分为个体因素、个人环境、外部环境三类。其中,个人因素对就业能力所占总权重最高(55%),个人环境次之(29%),外部环境最低(16%)。藉此可以对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社会支持体系进行改革。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影响因素 权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