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53)
2023(19737)
2022(16843)
2021(15811)
2020(13324)
2019(30403)
2018(30029)
2017(57046)
2016(31442)
2015(35505)
2014(35136)
2013(33958)
2012(30733)
2011(27379)
2010(27480)
2009(25572)
2008(24988)
2007(22117)
2006(19336)
2005(17087)
作者
(87246)
(72294)
(72117)
(68612)
(46100)
(34585)
(32745)
(28326)
(27603)
(25897)
(24587)
(24417)
(22869)
(22826)
(22266)
(22097)
(21724)
(21586)
(20808)
(20800)
(17881)
(17812)
(17475)
(16613)
(16357)
(16155)
(16091)
(16089)
(14566)
(14246)
学科
(119987)
经济(119815)
(107611)
管理(102673)
(95248)
企业(95248)
方法(54937)
数学(44854)
数学方法(44202)
(38507)
(37893)
业经(35679)
中国(32848)
(26907)
财务(26824)
(26812)
财务管理(26780)
农业(26112)
企业财务(25398)
理论(24801)
技术(22807)
(22519)
地方(21441)
(21244)
(21055)
贸易(21041)
(20458)
(19984)
(19930)
(18857)
机构
学院(436376)
大学(434649)
管理(173031)
(170149)
经济(166431)
理学(149259)
理学院(147656)
管理学(144973)
管理学院(144170)
研究(137605)
中国(103874)
(91544)
科学(84319)
(82499)
(70716)
(67582)
(65801)
财经(65332)
业大(64436)
中心(63005)
研究所(61027)
(59376)
(57549)
北京(57315)
师范(57013)
农业(55272)
(52399)
经济学(50722)
(50531)
财经大学(48401)
基金
项目(294021)
科学(232276)
研究(219204)
基金(211944)
(182896)
国家(181262)
科学基金(157586)
社会(137200)
社会科(129898)
社会科学(129867)
(116878)
基金项目(112026)
教育(103461)
自然(101951)
自然科(99622)
自然科学(99597)
自然科学基金(97786)
(97075)
编号(91075)
资助(86819)
成果(73765)
重点(65613)
(64791)
课题(62944)
(62810)
(61841)
创新(58075)
大学(56686)
项目编号(56341)
(56340)
期刊
(189224)
经济(189224)
研究(128896)
中国(87965)
管理(67743)
(67582)
学报(65852)
(65580)
科学(60485)
教育(60197)
大学(52186)
学学(48173)
农业(45426)
技术(41573)
(35639)
金融(35639)
业经(33778)
财经(32350)
经济研究(29191)
(27781)
(25306)
问题(24465)
技术经济(21624)
图书(20872)
(20667)
科技(20488)
财会(20156)
现代(20087)
理论(19434)
商业(19432)
共检索到644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绍让  
大学生就业力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匹配是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对当前企业用人标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品质维度等相统一的"KMC立体化"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机制,以期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明钦  
当代企业用人标准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就业素质与之匹配。大学生自身在就业方面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提高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进  陈馥强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现状,构建两者协调统一的匹配机制,能够为缓解"供需"矛盾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本文从就业匹配度出发,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搜集数据,采用自评估法、岗位分析法和统计测量法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进行了测量,以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结果发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高能低配,人力资本浪费、所学非所用、高能低配等情况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三方协作,建立高质量就业匹配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辑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承  范皑皑  张恬  
利用"2012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从毕业去向、就业地点和行业三个方面定量分析大学生就业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就业预期匹配程度并不高;女大学生和曾在重点高中就读学生的匹配度相对较低;学生干部的经历与行业匹配正相关;有着较好在校表现的学生实现三种匹配的可能性反而较低,但同时具备较好在校成绩和具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均最有可能实现就业预期的匹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颖云  
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即大学生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无法有效匹配。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创造性人才,迫切要求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为此,只有建立大学生就业力的创业教育驱动机制,通过创业意识、精神、知识、技能、实习、实战等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杨伟国  
文章从就业匹配的3个角度出发,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匹配现状,并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存在高能低配的情况。其中,教育匹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于毕业生学历水平、成绩、学校的声誉、职业类型和单位规模等;专业本身、学校就业指导课、学校招聘信息渠道则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匹配程度;性别、学历、社会实践、找工作渠道会影响大学生能力匹配。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文章从毕业生和高校角度分别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生玉  
本文基于对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双方在金融危机下对就业形势的不同感知、对就业力的不同认识、在就业信息发布和获得途径及就业期望上的不同看法,提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苟朝莉  
市场经济时代,职业需求正在从长期稳定的关系型计划就业模式转变到短期动态的交易型心理契约模式。从注重职业忠诚转到强调就业能力,这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新挑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能力不足。大学应以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在学生就业源动力的激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规划引导等方面实现培育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晖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各方都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从组织的人力资本角度和个人的终身学习角度进行分析,交易型的心理契约模式能够促进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认识和理解,有助干高校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燕子  韩晶晶  
企业非常关注人才所具备的"软实力",高职毕业生的"软实力"对其成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软实力"需求主要体现在社会技能、方法技能和参与技能。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及企业的实证调研,发现高职毕业生就业"软实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均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软实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高职毕业生"软实力"的培育与掌握需要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协调作用,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现实需求有效对接、尊重企业的合作地位,另外还需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发展意识。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庄方  周定晖  
心理资本包括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因素,它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密切相关。农村大学生就业心理有其自身特征,对此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积极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角度,提出增强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