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80)
- 2023(20132)
- 2022(17079)
- 2021(15969)
- 2020(13545)
- 2019(31144)
- 2018(30914)
- 2017(59302)
- 2016(32133)
- 2015(36174)
- 2014(36208)
- 2013(35601)
- 2012(32797)
- 2011(29248)
- 2010(29477)
- 2009(27347)
- 2008(27115)
- 2007(24576)
- 2006(21729)
- 2005(19206)
- 学科
- 济(130399)
- 经济(130234)
- 业(112654)
- 管理(102024)
- 企(94088)
- 企业(94088)
- 方法(59251)
- 农(50556)
- 数学(48871)
- 数学方法(48210)
- 财(39676)
- 业经(37687)
- 中国(34638)
- 农业(33538)
- 制(29708)
- 务(26874)
- 财务(26779)
- 财务管理(26721)
- 企业财务(25337)
- 学(25334)
- 地方(25099)
- 理论(23868)
- 技术(23111)
- 贸(22927)
- 贸易(22916)
- 易(22251)
- 体(22073)
- 和(21959)
- 银(21886)
- 银行(21834)
- 机构
- 学院(455268)
- 大学(451353)
- 管理(182466)
- 济(181572)
- 经济(177499)
- 理学(156066)
- 理学院(154469)
- 管理学(151767)
- 管理学院(150944)
- 研究(147120)
- 中国(116604)
- 京(96415)
- 科学(90179)
- 财(86864)
- 农(84117)
- 所(73701)
- 江(70705)
- 业大(70515)
- 中心(69179)
- 财经(68233)
- 研究所(66306)
- 农业(64815)
- 经(62042)
- 北京(60602)
- 范(57581)
- 师范(57013)
- 州(56509)
- 院(53851)
- 经济学(53498)
- 财经大学(50285)
- 基金
- 项目(304036)
- 科学(239060)
- 研究(224435)
- 基金(219489)
- 家(190557)
- 国家(188832)
- 科学基金(163240)
- 社会(140697)
- 社会科(132979)
- 社会科学(132942)
- 省(120199)
- 基金项目(115853)
- 自然(105944)
- 自然科(103527)
- 自然科学(103502)
- 教育(103496)
- 自然科学基金(101662)
- 划(99648)
- 编号(92792)
- 资助(90781)
- 成果(75084)
- 重点(67387)
- 部(67004)
- 发(64399)
- 创(64059)
- 课题(63809)
- 创新(59365)
- 科研(57959)
- 国家社会(57494)
- 教育部(57418)
- 期刊
- 济(208398)
- 经济(208398)
- 研究(132713)
- 中国(92060)
- 农(80826)
- 学报(71268)
- 财(70223)
- 管理(69769)
- 科学(65422)
- 大学(55502)
- 农业(54487)
- 学学(52265)
- 教育(51620)
- 融(45164)
- 金融(45164)
- 技术(43021)
- 业经(38427)
- 财经(33697)
- 经济研究(30500)
- 经(28882)
- 业(28602)
- 问题(27389)
- 技术经济(23476)
- 版(22661)
- 图书(22520)
- 理论(21178)
- 科技(21158)
- 统计(20889)
- 现代(20770)
- 商业(20215)
共检索到688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剑波 张野田 毛世平 孙荣 谢玲红 严昌宇 王志丹 苏晓
随着国家农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建设项目的承担主体已由原来以事业单位为主向事业单位和企业并重转变。本文基于企业作为农业建设项目主体的视角,以2007—2011年畜禽良种工程项目为研究样本,首先考察了企业在农业项目建设中的作用以及目前企业在承担农业项目建设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项目监管体系、监管方式、监管制度、监管手段、监管机制等方面探究了企业承担农业建设项目的监管重点。并从严格审核项目建设主体的准入和专业监管机构的准入条件、降低地方配套资金、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吉利 邓博夫 毛洪涛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工程项目造价及成本预算机制,探讨和检验了地方政府干预对工程项目间接成本的影响,为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经验证据。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某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实务人员的深度访谈,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成功获取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客观数据,基于177个工程项目成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研究表明,体现工程项目实体性消耗的直接成本构成对工程项目间接成本的预算约束,但超预算间接成本仍然存在,且受到地方政府干预及项目性质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倩华 罗党论 王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及处罚,媒体对企业污染事故的曝光力度亦显著加强。对那些有环境污染的公司,环保监管是否会影响企业价值以及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这种监督力量的推行?本文以2010~2012年国内上市公司发生的88起环境污染事故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事故对公司股票收益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使企业价值受损,但当上市公司存在政治关联时,政府的环境监管效果会削弱,使有环境污染的公司"有恃无恐"。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市场反应 政治关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保持国有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5—2021年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民营企业而言,资管新规实施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降低金融化水平,减少银行借款,进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央企业以及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却削弱了资管新规的实施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会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进而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和每股经济增加值。上述研究结果不但为治理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还对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资管新规 国有企业 过度负债 影子银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妮 张宗益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对高管在职消费的监管是难点之一,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为其提供了支持。在中国,在职消费被认为是企业高管的一种重要替代激励,但其激励效应究竟怎样?为什么要加强监管?本文从契约的非正式履约机制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职消费是高管通过与所有者达成关系契约而形成的一种非正式激励,关系契约的自我履约性和不能被第三方证实的特点导致其激励水平高但激励效应弱。随后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针对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CMM),验证了在职消费的这种弱激励效应。
关键词:
在职消费 关系契约 系统广义矩估计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锦余 黄纪晨 李向莉 李玥萤
如何优化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以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非行政处罚性监管角度探讨年报问询函及其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发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问询力度越强,即问题数量越多、问询次数越频繁、问询语调越负面,越有助于发挥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法治水平、投资者关注和媒体负面报道会强化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正向影响,而政治关联会削弱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上述结论既为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提供了经验启示,又为我国非行政处罚性监管的有效性增添了新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和军 张依
推动国资监管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是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关键方向。本文基于沪深A股数据,以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的组建为切入点,以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机制分析表明,其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过度投资抑制机制、“脱实向虚”纠正机制间接提升了国企抗风险能力。异质性分析显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效应还受行业、区域、公司治理因素影响。行业维度,垄断性、高技术行业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区域维度,央企与东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公司治理维度,具有较高混改程度、内部控制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股权激励程度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如桢
治理理念下的柔性监管是一种与命令控制色彩浓厚的传统监管相对应的新型监管,体现了治理理念中的权力中心多元、重协调与互动、重过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短期业绩角度探究了交易所问询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易所问询后企业短期业绩显著下降;年报问询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高管变更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交易所问询对盈余质量更差、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以及管理层能力较弱的企业财务业绩负面影响更大。研究丰富了监管问询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对监管机构创新监管方式、缓解监管问询的处罚效应以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也具有增量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亚飞 李园园
以2015—2018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营销战略角度检验证券交易所发布的问询函的市场监管效果。研究发现,问询函可以显著抑制企业激进的营销战略,且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实现的,上述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解决、替换核心变量测量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低产品市场竞争以及高股票波动率的情况下,问询函对企业营销战略的抑制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问询函 营销战略 融资约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世尧 王树进
本文利用江苏省个体微观数据考察地理对于休闲农业项目市场潜力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休闲农业项目离中心城市的距离呈现"∽"型的三次曲线关系。这意味着距中心城市距离由近及远,休闲农业项目的市场潜力先变小、到达一定的距离再呈现增加的趋势、最后市场潜力不断降低。与之相比,工业项目到中心城市的距离也存在"∽"关系,但是第二波峰并不明显,说明工业项目受城市的吸纳效应影响较大、分离效应较小,从而验证了休闲农业项目地理影响的"∽"假说。含义是地理因素对于休闲农业项目很重要,在城市吸纳效应和分离效应的共同影响下,休闲农业项目比工业项目对中心城市有较弱的依赖性,并远离城市从而向城市周边聚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冉
良种对中国畜产品生产发展至关重要,世界畜产品生产强国都非常重视良种的繁育和推广。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情况,总结了其畜禽良种繁育生产发展经验,通过比较分析了中国畜禽良种繁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涛 王淳 刘亿
政治风险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备受业界与学界关注。笔者以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美国传统基金会"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及专业权威新闻财经网站资讯文本进行编码,建立我国大型对外直接投资问题项目(Troubled Transactions)数据库,探究对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的规律与逻辑,探索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案头案例研究范式。基于"产业类别-政治风险"矩阵的分析表明,我国大型对外直接投资问题项目的政治风险主要有九类,战争与内部动乱风险和东道国政府反对风险占比最高,风险呈现明显的产业及区域特征。研究还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降低了对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但需要警惕地缘政治演变带来新风险的可能性。本文为中国企业高质量海外投资提供决策依据与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轩宇 马丽伟 王艳 谢志华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攻方向。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及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背景,探讨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一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对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政府偏好转嫁导致的国有企业资本过度投资倾向,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强度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提高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2)异质性检验发现,当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劳动者议价能力较弱时,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主要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但对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4)排除了“负向盈余管理”以及“工资侵蚀利润”替代性假说对研究结论的干扰。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丽蓉 李红 杨久利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而监事会则是基于此目的而产生的。监事会的基本职责是"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汤晟 饶品贵 李晓溪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金融市场保持效率和活力的基础,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本文基于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金融强监管是否会促使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动态调整进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资产配置程度较高的企业集团,其子公司现金持有比率显著下降,这表明资管新规促进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再配置。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通过降低金融投资活动利润率、减少金融资产配置作用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面对资管新规的实施,集团母公司通过影响子公司分红决策来降低子公司持有现金比率。本文从集团管控动机和管控能力两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管控动机越强(母子公司代理成本更高、母公司投资机会更大、企业集团行业竞争程度更激烈)、管控能力越大(母子公司地理距离越近、母公司对子公司平均持股比例更大)的集团,上述效果更明显。经济后果方面,资管新规促使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动态调整这一行为最终提高了企业集团价值与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目标。本文不仅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角度为金融监管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也对处理好金融监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强监管的实体经济效应——来自资管新规的经验证据
外商投资、环境监管与环境效率——理论拓展与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信息公开、环境监管与环境治理绩效——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迎合监管与公允价值会计运用——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
保险业的审慎监管与会计稳健性——来自国际非寿险公司的经验证据
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多主体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来自广西高校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项目的经验证据
承销商评级与债券信用利差——来自《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经验证据
中国国情下的保险费率监管模式选择及影响分析——来自车险市场的经验证据
询价监管与承销商分析师市场影响力——来自科创板IPO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