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6)
- 2023(11611)
- 2022(9670)
- 2021(9263)
- 2020(7885)
- 2019(18341)
- 2018(17798)
- 2017(34314)
- 2016(18002)
- 2015(20298)
- 2014(19735)
- 2013(19505)
- 2012(17774)
- 2011(15823)
- 2010(15230)
- 2009(14108)
- 2008(13694)
- 2007(11387)
- 2006(9613)
- 2005(8579)
- 学科
- 济(79389)
- 经济(79313)
- 业(53087)
- 管理(52233)
- 企(42407)
- 企业(42407)
- 方法(41263)
- 数学(37925)
- 数学方法(37547)
- 中国(23183)
- 财(21631)
- 农(19863)
- 贸(16265)
- 贸易(16258)
- 易(15952)
- 制(15214)
- 务(15005)
- 财务(14973)
- 业经(14968)
- 财务管理(14946)
- 企业财务(14345)
- 银(13216)
- 银行(13213)
- 行(12547)
- 融(12395)
- 金融(12394)
- 农业(12379)
- 地方(12145)
- 环境(11720)
- 学(11375)
- 机构
- 大学(249638)
- 学院(247015)
- 济(114781)
- 经济(113001)
- 管理(102931)
- 理学(89450)
- 理学院(88615)
- 管理学(87328)
- 管理学院(86863)
- 研究(79521)
- 中国(67644)
- 财(52747)
- 京(51784)
- 科学(43316)
- 财经(43311)
- 经(40040)
- 中心(38720)
- 经济学(37069)
- 所(36489)
- 经济学院(33626)
- 研究所(33167)
- 财经大学(33075)
- 农(32915)
- 北京(32839)
- 江(32756)
- 业大(32190)
- 院(28991)
- 范(28587)
- 师范(28352)
- 商学(27842)
- 基金
- 项目(171365)
- 科学(138674)
- 基金(131723)
- 研究(125121)
- 家(113448)
- 国家(112612)
- 科学基金(99477)
- 社会(84874)
- 社会科(80735)
- 社会科学(80712)
- 基金项目(69363)
- 自然(64100)
- 自然科(62717)
- 自然科学(62699)
- 自然科学基金(61633)
- 省(61044)
- 教育(57028)
- 资助(54711)
- 划(53072)
- 编号(48147)
- 部(40392)
- 重点(37788)
- 国家社会(37018)
- 成果(36748)
- 创(35838)
- 教育部(35767)
- 发(35528)
- 人文(34669)
- 创新(33624)
- 科研(33413)
- 期刊
- 济(112371)
- 经济(112371)
- 研究(73414)
- 中国(42945)
- 财(41047)
- 管理(36710)
- 科学(32475)
- 学报(30805)
- 融(27584)
- 金融(27584)
- 农(27444)
- 大学(25412)
- 学学(24347)
- 财经(21489)
- 技术(21184)
- 经济研究(19581)
- 农业(19176)
- 经(18352)
- 教育(16759)
- 业经(15992)
- 问题(15317)
- 理论(14394)
- 贸(14014)
- 统计(13396)
- 实践(12920)
- 践(12920)
- 技术经济(12715)
- 世界(12573)
- 国际(12184)
- 策(11787)
共检索到356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鲁万波 王卫东
基于高频数据度量日内交易活动的风险是目前日内金融数据与风险管理中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实时交易的角度,使用中国股市分笔交易数据,基于价格持续时间的自回归条件持续时间(ACD)模型,研究日内不规则交易数据的风险测度,利用日内不等间隔波动模型估计了日内交易的即时条件波动率,对日内不等间隔风险价值进行了预测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日内不等间隔风险价值模型能够比较好的刻画日内交易风险,股票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可以基于该工具对日内风险做出合理的预测,达到止损避险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丽珍 孔东民
本文从日内收益的持续和反转入手,对上证综指的日交易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了一个具有联立特征的多元回归对隔夜收益和昨日收益、市场升降以及是否处于周一或周五纳入模型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整体而言,中国股市的日内特征表现为反转。依赖于不同市场状态以及是否处于周五,惯性特征也同时存在。(2)昨日收益与隔夜收益对随后市场的日内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最后基于out-of-sample效率检验则说明本文的收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Mincer-Zarnowitz效率,并且在交易期间市场存在特定的结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增业 余欣佳
投资者投资于风险股市,必然要求获得风险补偿,这种超出无风险收益的股市投资回报就是股市的风险升水,其大小衡量的是股市的风险价格。本文统计发现,我国沪深股市的风险升水并不相同,我国股市的交易费用过高,剔除交易费用后,两市的平均风险升水则分别降为8.56%和5.33%。夏普比率即单位风险价格显示,上海市场比深圳更具有投资价值,但上海30指数则几乎不具有投资价值。两市的投资价值均低于同时期的美国股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西村友作 门明
本文以中国股市的已实现波动率(RV)与已实现极差波动率(RRV)为研究对象,采用LR检验与动态分位数检验对三种长记忆模型(ARFIMA、ARFIMAX、HAR)进行了VaR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主要结论为:长记忆模型的VaR预测能力显著优于基于日收益率的GARCH模型,其中以在偏t分布下的ARFIMAX模型的表现为最佳;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在偏t分布下计算得到的VaR值更能准确反映中国股市真实的VaR;中国股市的RV与RRV均具有长记忆性、波动非对称性等特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鲁万波 刘健 柯睿 于翠婷
运用简单线性、对数和半参数单指数自回归条件持续时间模型,基于超额成交量持续时间等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变量的日内分笔高频交易数据全面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买卖价差假设、收益率假设和深度假设被证实,说明市场买卖价差、市场收益率和市场深度会影响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风险;2)绝对成交价格假设和波动率假设没有得到支持,说明市场绝对成交价格价差和市场收益率的波动性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没有影响;3)成交价格假设仅在半参数单指数自回归条件持续时间模型的估计结果中得到支持,说明坏消息对市场的价格和波动的非线性影响比好消息对市场的影响要大得多。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鲁万波 亢晶浩 夏少锋 王彦锋
本要基于预平均思想和Andersen等(2010)~([1])日内跳跃检验思路提出一种预用于超高频金用数据的日内跳跃行为检验方法和步骤,结合宏观经济信息和流动性冲击信息及跳后信息,分别从个股数据视角和混合数据视角出发,建立跳跃行为日发机提动态模型,利用于态50指数及验成分股超高频数据对中国股票跃场资产价格的跳跃行为进行平究。平究表明,中国股跃单个交易日跳跃行为呈引多次跳跃易思负跳跃分布不对称,跳跃一度视各行业间变化较大的指数;宏观经济信息发布、流动性冲击与跳跃行为发与同步性较一,易流动性冲击日业跳跃机会更多。
关键词:
日内跳跃行为检验 分布指数 日发机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文豪 陈梅倩 周礼刚 孟晓旭
文章利用穿透率和回溯测试,考察中国股市(以香港恒生和上证综指为例)从2000年1月4日至2017年12月22日期间历史模拟法、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共15个VaR预测模型基于滚动窗口预测机制向前一步的预测能力。采取了风险值(VaR)的概念,具体针对GARCH模型族等VaR预测模型进行估计和预测。应用UC检验、CC检验和DQ检验对预测模型进行比较评估。最终实证结果表明正负收益非对称的非正态肥尾模型更能捕捉香港恒生和上证综指的风险特征,使VaR预测值更精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宝宪 潘丽娜
考察中国股市分散投资的降险效果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在国内外有关研究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的支持下,运用中国股市1993年~2001年的数据,采取随机重复抽取50次样本的方式,构造出分别包括1R~50只股票的50个投资组合,分不同的时段计算它们的收益率、收益率的标准差,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股市分散投资降险效果的状况、原因及前景。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应同时持有10只股票,可降低40%左右的风险,并认为中国股市正处于逐步规范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西村友作 孙便霞
现有研究文献表明,中日市场之间存在由中国股市到日本股市的信息传递。本文则从日内收益与波动溢出的角度,研究了信息从中国市场向日本市场进行传递的渠道。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社(Nikkei)对日本市场上中国关联股的定义,我们利用日内分笔数据编制了中国关联股价格指数,并比较分析了该指数与东证股价指数对上证综合指数变化的反应程度。结果表明,日本股市的确受到中国股市的显著影响,且中国关联股的反应程度显著大于市场平均水平,说明中日股市之间的日内信息传递是经由中国关联股这一渠道发生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雪 王新超 胡俞越
基于非参数方法识别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日内价格跳跃行为,改进HAR-CJ波动模型分析期货开盘跳跃行为的内在机制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股指期货交易日内开盘跳跃行为包括隔夜不确定性收益及其在日内波动延续;股指期货日内开盘的一般性跳跃行为可由反映市场预期的价格波动行为解释;股指期货开盘跳跃相较盘中密集分布跳跃行为融入市场速度更快;股指期货开盘跳跃行为对交易日价格波动和股票现货市场的溢出效应明显。在此基础上,就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力 刘春旭 李维刚 赵瑜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小平,杨群
本文从沪、深股指收益率的基本统计特征入手,用GARCH-GED模型和核估计模型分别估计了其VaR值,并对模型本身及其估计的VaR进行了较为严格的检验。结论显示:GARCH-GED模型能够反应股市的短期动态特征,而核估计模型估计的VaR反应了股市风险的长期特征,两个模型相互补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立立 陈才泉
文章利用1998~2008年我国股市中全部股票的日收益数据来计算我国股市的特质风险,发现自1998年以来,我国流通市值加总的大盘、行业以及公司特质风险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我国证券市场中个股收益率的波动主要来自于整体股市以及个股所在行业的特质波动,个股的特质风险对其本身收益率的波动影响很小。同时,我国股市的特质风险不具备对GDP增长的预测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亮 王银枝
低风险异象指的是高Beta证券的Alpha往往偏低,是由于大量投资者受到融资约束而只能投资于高Beta证券所造成的。采用A股上市公司2002年至2018年的收益率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我国股市存在着显著的低风险异象,通过BAB因子(Beta套利因子)可以检验低风险异象的大小;该因子在我国股市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在控制了风险因子后仍然能够获得显著的正Alpha收益;市场流动性风险增加时,会导致个股Beta的横截面差异变小,且BAB因子的市场敏感性会提高。综合来看,我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低风险异象,且市场流动性对低风险异象有着显著的影响,这对于扩展我国资产定价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瑞祺 张兵 薛冰
T+1交易制度限制卖出权利造成股票折价。本文利用期权分解出T+1折价对收益率的边际影响,指出其引致隔夜日内反转的补偿效应,进而使得日内波动加剧。T+1折价越大,补偿效应越强,日内波动越大。利用高频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T+1交易制度会引发补偿效应、造成日内波动增加,T+1折价越大日内波动越大,且在牛熊市下、控制隔夜新闻和投资者情绪后依然稳健;在卖空约束更强、异质信念更强、振幅更大时,上述关系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