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5)
2023(9350)
2022(8106)
2021(7637)
2020(6675)
2019(15412)
2018(15366)
2017(30759)
2016(16161)
2015(18336)
2014(18096)
2013(17726)
2012(16085)
2011(14329)
2010(14190)
2009(13201)
2008(12531)
2007(10894)
2006(9462)
2005(7960)
作者
(44287)
(36821)
(36690)
(34864)
(23176)
(17710)
(16860)
(14520)
(13872)
(12923)
(12644)
(12154)
(11528)
(11328)
(11197)
(11192)
(10882)
(10807)
(10726)
(10644)
(9001)
(8767)
(8744)
(8403)
(8390)
(8262)
(8077)
(7855)
(7315)
(7297)
学科
(67677)
经济(67613)
管理(46653)
(45549)
方法(37164)
(36592)
企业(36592)
数学(32526)
数学方法(32047)
(18102)
(18060)
中国(17534)
业经(13798)
(12499)
贸易(12492)
农业(12292)
(12236)
(12095)
(11542)
财务(11503)
财务管理(11475)
(11233)
企业财务(10883)
地方(10788)
理论(10527)
环境(10517)
(10323)
技术(10085)
(10082)
银行(10068)
机构
学院(231478)
大学(230492)
管理(95587)
(95179)
经济(93346)
理学(83327)
理学院(82511)
管理学(81110)
管理学院(80665)
研究(68358)
中国(52415)
(47196)
(45363)
科学(40674)
财经(37295)
(33853)
中心(32621)
(31830)
(31710)
业大(31462)
(30340)
(30299)
师范(30039)
经济学(29639)
北京(29353)
研究所(28950)
财经大学(27891)
经济学院(27064)
(25652)
(25268)
基金
项目(157979)
科学(126162)
基金(116630)
研究(116458)
(100254)
国家(99457)
科学基金(87046)
社会(75819)
社会科(72045)
社会科学(72025)
基金项目(62409)
(61291)
自然(56033)
自然科(54705)
自然科学(54691)
教育(54180)
自然科学基金(53678)
(51498)
资助(48396)
编号(47220)
成果(36564)
(35912)
重点(34993)
(33906)
(32795)
国家社会(31633)
教育部(31285)
人文(31229)
课题(31217)
科研(30782)
期刊
(96635)
经济(96635)
研究(62424)
中国(34588)
(34076)
管理(33249)
学报(29868)
科学(29840)
(25638)
大学(23892)
学学(22655)
技术(21585)
教育(20010)
农业(18146)
财经(17787)
(17759)
金融(17759)
业经(17247)
经济研究(15576)
(15214)
问题(14028)
统计(13493)
技术经济(12170)
(11824)
理论(11815)
商业(11458)
(11090)
决策(10882)
实践(10820)
(10820)
共检索到318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赵玲  王尔大  
鉴于目前我国在构建价值转移模型中存在的限制因素,本文采用基于Meta分析的价值转移方法并尝试利用国外游憩活动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结果,构建基于Meta分析的国际间价值函数转移模型,估算了我国10种游憩活动的日平均消费者剩余。通过将价值转移模型估算的游憩活动价值"转移值"与国内97个游憩价值评价的"真实值"做比较,对价值转移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统计检验,平均转移误差为18.74%。最后,总结了提高我国Meta回归价值转移模型的具体、可操作性方法及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玲  王尔大  
国外对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正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其中旅行成本法(TCM)和意愿评价法(CVM)等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游憩价值评价中。但由于受到时间、成本等约束条件的影响,不可能对每一种自然资源的游憩价值逐一进行评价。因此效益转移方法(Benefit Transfer Method )应运而生,并成为目前国外环境和资源价值评价领域关注的热点,而这种方法在我国的资源游憩价值评价中尚属空白。在总结国外效益转移方法产生的基础和背景的基础上,概括效益转移的方法分类、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分析效益转移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最后对效益转移法在我国环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佳佳  黄秀娟  丁振民  
基于CVM方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价,调查结果得出:2015年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为2.164亿元。游客对公园的满意度和旅游次数与游客的支付意愿呈显著正相关(p<0.05),游客的家庭人口数(p<0.01)、月收入(p<0.01)和职称(p<0.05)与游客的WTp值呈显著正相关。基于研究,景区应在生态环境、服务设施和质量上进一步挖掘公园潜在的游憩价值,并在游客森林游憩过程中,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利  马力  鲁小珍  顾叶  阮宏华  
风景区游憩价值的评估对景区经营管理及开发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笔者对条件价值法的创新,通过问卷设计和抽样调查,对凤阳山保护区游憩价值进行评估,计算出其2010年的总游憩价值2 031万元人民币。此项研究丰富了我国的环境价值评估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尔大  韦健华  周英  
伴随自然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家森林公园如何更好地发挥生态保护和游憩服务功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然而,就游憩产品属性而言,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的是一种包含多种环境和管理要素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产品(public composite product)。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游憩环境属性配置才能在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游憩服务需求,将是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以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试点,采用选择实验(CE)和条件评价问卷设计方法,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承载力、公园管理四个维度收集旅游者偏好信息。通过构建条件logit模型对当前景区游憩环境属性配置做出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应发  陈放鸣  
森林游憩的经济价值有两种: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其中非利用价值只包括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目前,世界上广为流行的森林游憩经济价值评沽方法有两种:旅行费用法(TCM)和随机评估法(CVM),其中TCM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利用价值,CVM则既可评价森林游憩的利用价值又可评价它的非利用价值。本文还祥细介绍了TCM和CVM的经济学基础和具体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将为国内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赟  龚宇翔  黄巧龙  杨立凡  陈如婷  陈钦  
基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龙岩市的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选择实验法和条件Logit模型分析影响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的因素,并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经济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溪水清澈度、人流量、知名度以及旅行花费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具有显著影响。虽然在目前状态下福建省森林自然保护区游客人均游憩价值处于较好的状态,但并未达到最佳水平,需要通过提高森林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溪水清澈度以及知名度,减少其人流量、旅行花费等方式提升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因此,应该保护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合理控制森林自然保护区的人流量,增大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进而提高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玲  王尔大  苗翠翠  
旅行费用法(TCM)是当今世界上普遍用来进行非市场资源,特别是对环境资源(包括旅游娱乐资源和各类游憩活动)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区域旅行费用法(ZTCM)和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这种在国外应用于资源价值评估的常规方法,在直接引入我国用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分析旅行费用法用于我国游憩资源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旅游者出行方式的特点,应用改进的ITCM模型测算大连星海公园的游憩价值。结果表明,2007年大连星海公园的游憩价值为16.085亿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军  胡晓曦  赵咪  
文章从生产者角度出发,运用边际机会成本法对森林游憩价值测算进行了研究,得出秦岭39个森林公园的游憩总价值约为216.3亿元,其中森林游憩的边际外部成本即森林本身的生态价值占总价值的74.12%,是游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娟娟  黄秀娟  
评价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对于了解森林公园经营效益、森林公园资源的资产化管理越来越重要。基于TCM方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进行了测评。共发放200份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90份。经过测算得出结论,游客人均旅行成本258.29元,人均消费者剩余为14.68元,2016年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年游憩价值为12.97亿元。另外,还分析了旅游成本与游客社会经济特征的关系,发现家庭收入对旅游成本起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亚萍  廖蓓  金建湘  
本文基于修正的区域旅行费用法对巴马盘阳河沿岸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价。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一是采用调查样本中询问获知的直接花费和旅游天数作为划分费用区间的基础,可以消除按地理区域划分游客圈所带来的平均价格偏差;二是对于长期滞留者即30天以上游客,改变计算机会成本为计算他们在当地的平均食宿费用,可消除长期滞留游客机会成本计算的偏差;三是在汇总游憩价值时,只统计专程到巴马游览或休闲的游客,可以解决由于计入多目的地游客所带来高估评估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依据所建立对数函数模型评价结果为:2009年巴马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至少是18.54亿元人民币;同时,根据消费者剩余估算模型以及旅行费用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秋旺  黄巧龙  于  林晓彦  陈如婷  俞维防  陈钦  
文章基于选择实验法,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目前、最佳、最差3种不同状态下的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测算不同状态下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研究结果发现,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主要受植被覆盖率、天然特色景观数量、人流量、知名度、服务设施数量和旅行花费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状态下,影响因素的类型和大小存在差异。其中,植被覆盖率对3种状态下的游憩资源价值均具有正向作用;天然特色景观数量在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目前状态和最差状态下则并不显著;人流量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负向作用,知名度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正向作用,人流量和知名度对于最差状态下的游憩资源价值影响最大,而在目前状态和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的影响相当;服务设施数量在目前状态和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提升具有负向作用;旅行花费在3种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均具有负向作用。游憩资源价值测算结果表明:在目前、最佳和最差3种状态下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人均游憩资源价值分别为242.667元、363.111元和186.765元。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开发空间较大,应当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尝试进一步开发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游憩资源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茵  蔡运龙  
自然游憩资源作为环境资源的一种,是最活跃的环境价值研究领域之一。条件估值法(CVM)是国际上用于游憩价值评估的两种经典方法之一,其评估结果受不同引导评估技术的影响。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选择了在统计有效性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支付卡梯级法和1.5边界二分法,来评估其游憩价值。结果表明,主要由于"胖尾"偏差的影响,1.5边界二分法获得的支付意愿(WTP)要高于支付卡梯级法;在进行了偏差校正后,二者所获得的估值结果相当接近,说明本研究的内部有效性检验较为理想。研究认为即使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CVM仍为一种富有前景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不过必须建立在对CVM调查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严谨实施和审慎分析的基础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益春  杨永昶  
运用要素价值理论将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游憩资源分为森林资源、湿地水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三类,并采用非参数估计的方法计算出森林资源游憩价值为63.824万元,湿地水域资源的游憩价值为51.808万元,野生动植物资源游憩价值为65.264万元。同时,用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影响受访者的平均支付意愿因素,并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展提出了有针对性意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先磊  高川雁  张淑辉  
从间接效用函数理论出发,构建基于条件价值法(CVM)的森林公园游憩服务价值评价框架模型,以山西省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为例,对游憩服务价值进行定量测算,并运用Logit模型和Oprobit模型对价值评估建构效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居民对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游憩服务的支付意愿概率和支付水平相对较低;价值评价结果的建构效度较好,居民对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游憩服务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均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与经济学理论基本一致;居民的支付意愿比居民的支付水平更易受到游憩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的频次、游客对其态度和评价对象特征的约束,反映出居民对生态服务产品消费存在明显的“搭便车”侥幸心理;随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可达性的增加,居民对森林公园游憩服务的支付金额降低。因此,从提高居民森林公园游憩服务的效用和社会福利水平看,未来还应该继续完善森林公园内部的基础设施,而政府可能成为森林公园及其基础设施供给的主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