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48)
- 2023(19751)
- 2022(16785)
- 2021(15594)
- 2020(12912)
- 2019(29995)
- 2018(29769)
- 2017(57022)
- 2016(30855)
- 2015(34817)
- 2014(34707)
- 2013(33884)
- 2012(31132)
- 2011(28065)
- 2010(28166)
- 2009(25612)
- 2008(24822)
- 2007(21728)
- 2006(19139)
- 2005(16871)
- 学科
- 济(128600)
- 经济(128467)
- 管理(85040)
- 业(82009)
- 企(67040)
- 企业(67040)
- 方法(56292)
- 数学(47953)
- 数学方法(47145)
- 中国(36099)
- 农(35536)
- 地方(32112)
- 业经(29896)
- 财(29018)
- 学(27722)
- 农业(24245)
- 理论(23379)
- 贸(21577)
- 贸易(21560)
- 制(21337)
- 易(20797)
- 和(20365)
- 环境(20001)
- 技术(19808)
- 银(18447)
- 银行(18406)
- 融(18147)
- 金融(18143)
- 务(17839)
- 财务(17743)
- 机构
- 学院(431928)
- 大学(431559)
- 管理(169615)
- 济(168118)
- 经济(164272)
- 理学(146727)
- 理学院(144991)
- 研究(143964)
- 管理学(142046)
- 管理学院(141252)
- 中国(106933)
- 京(92773)
- 科学(90812)
- 财(76526)
- 所(71319)
- 农(68689)
- 江(66456)
- 中心(65998)
- 研究所(65100)
- 业大(63745)
- 范(61351)
- 财经(61142)
- 师范(60764)
- 北京(58456)
- 经(55492)
- 农业(53210)
- 院(53163)
- 州(52935)
- 经济学(50200)
- 师范大学(49127)
- 基金
- 项目(296419)
- 科学(233625)
- 研究(217342)
- 基金(213485)
- 家(185641)
- 国家(184069)
- 科学基金(159071)
- 社会(136276)
- 社会科(128940)
- 社会科学(128904)
- 省(117462)
- 基金项目(113315)
- 自然(103799)
- 自然科(101383)
- 自然科学(101359)
- 教育(101046)
- 自然科学基金(99474)
- 划(97945)
- 编号(89736)
- 资助(88033)
- 成果(71955)
- 重点(66520)
- 发(65597)
- 部(64405)
- 课题(62193)
- 创(61216)
- 创新(57012)
- 科研(56418)
- 国家社会(55462)
- 教育部(55302)
- 期刊
- 济(187605)
- 经济(187605)
- 研究(125093)
- 中国(86000)
- 学报(66620)
- 管理(62489)
- 科学(62433)
- 农(62155)
- 财(57711)
- 教育(54853)
- 大学(51112)
- 学学(47696)
- 农业(43202)
- 技术(40579)
- 融(35292)
- 金融(35292)
- 业经(32725)
- 经济研究(29446)
- 财经(28876)
- 图书(25267)
- 经(24694)
- 问题(24384)
- 业(22419)
- 资源(20888)
- 技术经济(20886)
- 科技(20500)
- 版(19999)
- 商业(19670)
- 统计(19569)
- 理论(19475)
共检索到636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易开刚 厉飞芹
旅游空间开发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对物理空间相对有限的特色小镇而言,创新、融合、拓展、提升旅游空间,对于破解区域空间资源瓶颈,实现"小空间大聚合"具有显著意义。在全域旅游视阈下,文章以价值网络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包含逻辑起点、作用过程、空间效果在内的旅游空间开发机理;并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旅游+内容"和"旅游+手段"为主要方向,提出了三类旅游空间开发模式,即存量空间提升模式、增量空间挖潜模式以及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要素挖潜、要素集聚、要素耦合的角度着重思考了旅游空间开发的具体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易开刚 厉飞芹
旅游空间开发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对物理空间相对有限的特色小镇而言,创新、融合、拓展、提升旅游空间,对于破解区域空间资源瓶颈,实现"小空间大聚合"具有显著意义。在全域旅游视阈下,文章以价值网络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包含逻辑起点、作用过程、空间效果在内的旅游空间开发机理;并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旅游+内容"和"旅游+手段"为主要方向,提出了三类旅游空间开发模式,即存量空间提升模式、增量空间挖潜模式以及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要素挖潜、要素集聚、要素耦合的角度着重思考了旅游空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茜 李冬梅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本文总结了"非镇非区"的发展空间平台和建制镇为基础的两种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异同点。研究发现,坚持科学规划、保证强有力领导、强化一二三产融合是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共有特征,而要素禀赋、领导主体、特色产业等差异是导致发展模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推动农业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环宙 周永广 魏蕙雅 黄超超
本文重点探讨内生式发展模式在乡村旅游的应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二:一为简要地梳理内生式发展理论的形成背景、现实意义及其内涵,及内生式发展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ANT)的主要内容和二者关系,并介绍ANT在乡村发展上的应用;二为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实地调研浙江浦江仙华山村,观察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形。最后讨论观察结果,得出启示及其展望。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内生式发展 行动者网络 转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坤 贺清云 朱翔
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关键节点,对推动城乡融合、助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浙江省为例,以县级单位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79个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的空间关系机理和现实特征。结果显示:(1)新时代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要素转换融合、设施沟通融合、产业重组融合、政策衔接融合、文化交互融合5个方面的空间关系机理,且两者之间存在“由点及面”的空间联通路径。(2)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属于集聚型,且集聚密度具有层级性;同时,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还呈现出北部县级单元多南部县级单元少的格局。(3)浙江省城乡融合较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市市辖区及其周边,低水平区主要在南部县域呈条带状分布。(4)浙江省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空间相互联系,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型、历史文化型和农旅融合型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有较高吻合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婷
[目的]特色小镇战略是浙江省城镇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特色小镇旅游业发展和升级。[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采用实例研究法对云制造小镇进行分析,通过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层次17个指标的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权重值最高,都是0. 331 7,而社会价值的权重值最低为0. 139 4。在各项具体指标中,山水布局情况的权重值最低为0. 024 7,物种多样性(0. 027 5)和活动空间的评价(0. 027 3)的权重值也较低,其综合得分情况与权重值具有一致的结果,说明在发展特色小镇旅游业的进程中,应注意保护物种多样性,合理安排小镇的结构布局。[结论]整体看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发挥较好,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色小镇的交通和活动空间布置有待提高,在发挥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中应该尽可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民众参与特色小镇的旅游建设。根据云制造小镇的实际情况来看,小镇地理位置优越,发展良好,但空间受限,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服务功能,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发挥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鲁芳
进入21世纪,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深度开发海洋旅游产品很有必要。本文在阐述今后海洋旅游产品深层次开发应把握的原则和预测未来海洋旅游产品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深度开发海洋旅游产品的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永广 江一帆 陈鼎文
本文深入分析中国山村旅游发展的困境,聚焦开发模式,探索对策。研究结合内生式发展(Endogenous Development)的理念,选取浙江省遂昌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四年的跟踪调查,从模式选择、路径探索、行动整合、发展成效四个方面解析遂昌"公社模式"的成功之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村旅游开发模式。
关键词:
山村旅游 内生式发展 公社模式 开发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郎富平
有效、公平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选择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基层组织引导、企业(景区)带动、社区主导三种典型社区参与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共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社区参与内容较为单一,参与层次浅;社区参与的程度依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社区受益主要源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教育机会的提供等。总体而言,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公平性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模式 有效性 公平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伟
本文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教师教育的新课题,针对教师网络培训、网络教研和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以浙江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的调查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提出教师网络学习的SIRT模型。该模型倡导对学习者、平台、资源和学习主题诸要素进行系统思考。认为教师与平台交互、与资源交互、与主题交互、以及教师间的交互产生教师网络学习的绩效。强调在组织教师网络学习过程中,要协调各种力量,发挥每一个要素的作用。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学习 模式建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举 崔大树
特色小镇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和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运用空间交易费用和产权配置相关理论,构建特色小镇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以杭州市"互联网+"特色小镇为例,应用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来分析特色小镇,得出特色小镇在降低空间交易费用等方面较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有着显著的效果,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特色小镇这种发展模式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为城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及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举 崔大树
特色小镇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和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运用空间交易费用和产权配置相关理论,构建特色小镇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以杭州市"互联网+"特色小镇为例,应用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来分析特色小镇,得出特色小镇在降低空间交易费用等方面较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有着显著的效果,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特色小镇这种发展模式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为城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友军 周国忠
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冲突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突出因素,由此可以影响到"农家乐"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方法,以旅游客流和社区居民的博弈分析为重点,分析安吉县报福镇"农家乐"发展中利益相关者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旅游项目选择,提出"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推动该类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彬 赵旭东 王宾梅 刘易文
在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资源价值、资源承载力、资源影响力、市场开发条件、市场需求条件等5个方面14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熵分析法,即由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再用熵技术进行修正。并建立了综合评价的线性加权函数模型。以浙江省象山县松兰山海滨度假区、中国渔村、石浦渔港古城和象山民俗文化村4个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处景区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值分别为5.842 4、7.006 5、8.223 2、7.135 6,开发潜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石浦渔港古城、象山民俗文化村、中国渔村、松兰山海滨度假区;所构建...
关键词:
渔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潜力评价 象山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彬 贺传阅 李瑞
以具有"中国渔文化之乡"美誉的浙江省象山县为例,对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象山渔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封闭性和兼容性、继承性和变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等特征。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归纳和梳理了象山县渔文化旅游资源,并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地理位置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客源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分析,最后提出了开发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渔文化 旅游资源 象山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