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2)
2023(9041)
2022(7626)
2021(7137)
2020(6184)
2019(14083)
2018(13753)
2017(25939)
2016(13966)
2015(15796)
2014(15273)
2013(14500)
2012(12667)
2011(10881)
2010(10564)
2009(9073)
2008(8922)
2007(7026)
2006(5457)
2005(4311)
作者
(35091)
(29377)
(29156)
(27976)
(18676)
(14069)
(13384)
(11643)
(11313)
(10274)
(10197)
(9851)
(9150)
(8986)
(8936)
(8914)
(8830)
(8696)
(8455)
(8289)
(7295)
(7100)
(7042)
(6796)
(6612)
(6593)
(6328)
(6322)
(5882)
(5714)
学科
(48123)
经济(48078)
管理(40394)
(38603)
(33285)
企业(33285)
方法(27207)
数学(24378)
数学方法(24015)
(17123)
(13173)
财务(13143)
财务管理(13121)
企业财务(12331)
(12166)
中国(11631)
(10649)
业经(10388)
理论(10232)
技术(8327)
(8278)
贸易(8275)
农业(8100)
(8079)
地方(7541)
环境(7534)
(7428)
教学(7184)
(7127)
(6596)
机构
学院(179060)
大学(176284)
管理(72453)
(68636)
经济(67280)
理学(64198)
理学院(63586)
管理学(62397)
管理学院(62074)
研究(50862)
中国(37587)
(34851)
(34467)
科学(31253)
财经(28065)
业大(26037)
(25677)
(25634)
中心(25443)
(25016)
(23342)
(23130)
师范(22876)
经济学(21283)
研究所(21136)
财经大学(21019)
北京(20207)
技术(20107)
商学(19884)
商学院(19732)
基金
项目(132134)
科学(105613)
研究(97631)
基金(96930)
(84148)
国家(83455)
科学基金(73611)
社会(61969)
社会科(58788)
社会科学(58774)
(52636)
基金项目(52298)
自然(48634)
教育(47690)
自然科(47561)
自然科学(47551)
自然科学基金(46677)
(44224)
编号(39932)
资助(38417)
重点(30399)
成果(30255)
(29758)
(28850)
(27555)
课题(26919)
创新(26829)
科研(26384)
教育部(26157)
国家社会(25897)
期刊
(62972)
经济(62972)
研究(45871)
(32157)
中国(31584)
学报(25899)
管理(24923)
科学(23830)
教育(23103)
大学(20738)
(20154)
学学(19711)
技术(18055)
农业(14258)
会计(14080)
财经(13549)
财会(12421)
(11472)
业经(10752)
(10377)
金融(10377)
经济研究(10171)
(9170)
问题(8505)
资源(8447)
通讯(8429)
会通(8396)
(8276)
技术经济(8045)
科技(7899)
共检索到241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丽雅  刘洁  
会计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岗位,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也对组织的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结构将对会计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合格的会计人才并非仅仅是依法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能够熟练运用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理论等专业知识进行账务处理的人员,而是指具备健全的职业素养,在重大交易和事项的判断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合理开展会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邹宏秋  
在日常用法中,相对于"道德"范畴而言,"伦理"更多地用于物和事,更具有客观、客体、社会、团体的意味。伦理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反映共同需要的规范经社会认可后的具体化。西方社会学交换理论代表者乔治o霍曼斯认为,所有生活于这个社会中的人,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鸎  
在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因自身建设原因,造成人才提供的质量和效率仍很难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问题。文章以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放入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价值共创的活动规律中,剖析价值共创视角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原理,进一步探讨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价值共创过程,从而证明两者之间的有效运作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率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琬冰  
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具有凸显人才资源优势、以信息技术为纽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等基本特点。新经济形势下高校会计人才供给结构失衡,且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课程体系设置滞后、教学培养模式落后、综合素质培养不足等主要问题。为此,高校应当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新经济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区域新经济形态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欧阳电平  王贤平  
本文分析了XBRL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其在不同应用层次上,对会计人员的不同知识结构的需求,认为会计人员要具有利用软件工具,对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能力;掌握XBRL的技术标准和分类标准,能够建立和维护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以及对XBRL相关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控制和风险管理。根据XBRL的应用需求,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和把握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挺  张碧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职高专教育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实践———理论"的第一次飞跃,进入新世纪,高职教育开始了新一轮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再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将出现第二次飞跃。据此,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主体和保障体系三个层面论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舒光伟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简称 FH)是德国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一类新型高等院校。本文阐述了德国 FH 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对照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特别是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现,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对我国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新建本科院校定位和发展问题的几点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广生  
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习明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三十年来,呈现出一些不同于过去传统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本文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育人理念、课程体系、培养途径等四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并得出六点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夏建国  
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了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新格局,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出发,对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作了全面阐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志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规格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范式。其具有系统性、稳定性、示范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为此,高职院校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遵循培养目标原则、质量保障原则、办学特色原则和专业差异原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杨玉婷  
积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培养顶尖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构建顶尖人才培养体系,要以制度创新打造顶尖人才协同培育机制,促进区域、院校、学科、专业和师资协调联动,建立网格化的多层次顶尖人才培养结构,畅通各类顶尖人才成长路径和衔接培养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凤莲  李卓宝  
纵观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高等教育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格局。正是在这一种独特高等教育结构和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指导下,美国高等教育培养出了大批适应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具特色的人才。本文着重研究其人才培养的特征,以供我们思考和借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世魁  赫凤彩  史航  郝星海  任继周  
山地农业养活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地农业伦理是山地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存环境发生功能关联的道德认知,进而探索农业行为对自然与社会系统的道德关联。中国的山地居民在漫长的农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宜性、地宜性、有序度、法自然”特征的山地农业伦理观,对山地乃至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充分吸收山地农业伦理观的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技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以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原则,合理组织山地农业生产,推动山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