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4)
- 2023(16825)
- 2022(14562)
- 2021(13728)
- 2020(11534)
- 2019(26542)
- 2018(26506)
- 2017(50850)
- 2016(27464)
- 2015(30912)
- 2014(30729)
- 2013(29713)
- 2012(26736)
- 2011(23963)
- 2010(23768)
- 2009(21870)
- 2008(21384)
- 2007(18251)
- 2006(15971)
- 2005(13916)
- 学科
- 济(104455)
- 经济(104309)
- 管理(83251)
- 业(77061)
- 企(66383)
- 企业(66383)
- 方法(49003)
- 数学(42504)
- 数学方法(41886)
- 财(30706)
- 农(28003)
- 中国(27890)
- 业经(24858)
- 制(24372)
- 学(21249)
- 地方(19724)
- 理论(19560)
- 务(19297)
- 财务(19219)
- 财务管理(19175)
- 农业(18478)
- 技术(18373)
- 企业财务(18187)
- 体(17369)
- 贸(17291)
- 贸易(17284)
- 和(17090)
- 银(16906)
- 银行(16867)
- 易(16784)
- 机构
- 大学(379510)
- 学院(377715)
- 管理(151828)
- 济(148482)
- 经济(145205)
- 理学(131959)
- 理学院(130545)
- 管理学(128226)
- 管理学院(127509)
- 研究(122019)
- 中国(90158)
- 京(79898)
- 科学(74811)
- 财(71440)
- 所(59095)
- 财经(56711)
- 农(56289)
- 中心(55857)
- 业大(55017)
- 江(54539)
- 研究所(53733)
- 经(51592)
- 范(50363)
- 北京(50133)
- 师范(49929)
- 院(45099)
- 经济学(44697)
- 州(43879)
- 农业(43553)
- 财经大学(42357)
- 基金
- 项目(262877)
- 科学(207621)
- 研究(195642)
- 基金(190115)
- 家(164395)
- 国家(163029)
- 科学基金(141349)
- 社会(122977)
- 社会科(116448)
- 社会科学(116419)
- 省(103091)
- 基金项目(100950)
- 教育(91499)
- 自然(91155)
- 自然科(89020)
- 自然科学(88998)
- 自然科学基金(87359)
- 划(86413)
- 编号(80437)
- 资助(77581)
- 成果(65171)
- 重点(58797)
- 部(58559)
- 课题(55456)
- 创(55307)
- 发(55259)
- 创新(51535)
- 制(51025)
- 教育部(50829)
- 国家社会(50359)
- 期刊
- 济(159346)
- 经济(159346)
- 研究(111495)
- 中国(74114)
- 学报(56608)
- 财(56601)
- 管理(55902)
- 科学(52759)
- 农(50141)
- 教育(48537)
- 大学(44457)
- 学学(41481)
- 技术(35254)
- 农业(34549)
- 融(30670)
- 金融(30670)
- 财经(27679)
- 业经(26543)
- 经济研究(25030)
- 经(23597)
- 问题(20285)
- 科技(19382)
- 图书(18641)
- 理论(18197)
- 技术经济(17989)
- 业(17614)
- 版(17388)
- 实践(16653)
- 践(16653)
- 现代(16377)
共检索到545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辉 梁洪力
科技人才评价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反映了国家的价值认知。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对科技创新的价值认知已发生变化,新的价值导向集中体现为“四个面向”。当前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转变价值导向方面尚未破题。改革的深层逻辑是建立以新的创新价值认知为基础的评价价值导向,这不仅是评价方式方法上的优化或评价内容的调整,而是一次系统性的变革。同时,研究提出科技创新价值传导的两条路径,即基于政策制定落实的直接路径和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的间接路径,分析从国家科技创新价值认知到科技项目、机构、人才计划和奖励、基地平台、学科学位等评估评价评审工作,再到科技人才微观评价的价值传导逻辑与转化机制。最后,从构建一个开放多元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角度,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围绕“改政府”“放主体”“强社会”“立文化”展开的“四元”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军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这些要求中"择"的过程、成才的"通道"、"优秀"的判断,都是人才评价的问题。可以看出,人才的评价已经成为人才制度设计的核心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志远
产业发展和城市水平是“产城教”融合的基础条件,教育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出发点、连接点和落脚点,三者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提升、人才的储备与创新,推动城镇产业整体的升级与完善。职业院校作为供给侧,提供人才、技术,以实现自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企业作为需求侧,通过使用人才、技术,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两者形成以人才、技术为主要媒介的供需关系。实现“产城教”融合的三螺旋结构,需要三方的分工与协作,最终达到知识空间、共识空间和创新空间的融合,实现跨越式区域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探索出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会 徐文燕
科技人才是实现区域创新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分类评价视角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三个类别,从创新主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科技人才类别与区域创新差异的分析框架,并以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开展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三类科技人才驱动区域创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主要基于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立足于创新个体的基本素质、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创业类科技人才侧重创新个体的影响力和创新环境。(2)三类科技人才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呈现九种组态路径。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组织—环境共同主导型,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个体—组织共同主导型、个体—组织—环境均衡发展型,创新创业类人才为个体驱动型、环境主导型。(3)三类科技人才既有环境主导型这一通用性驱动路径,也有各自不同的专用性驱动路径;不同组态路径的替代关系中创新环境“硬条件”支持尤其重要。最后,本文基于三类科技人才个体、组织和环境的要素组合,为驱动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人才 区域创新 分类评价 组态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飒 吴康敏 张虹鸥
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视角分析表明,中国创新范式的发展和转变直接并从根本上影响着科技人才评价理念。中国的创新范式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将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科技人才评价划分为探索期(1949年至1976年)、起步期(1977年至1994年)、发展推进期(1995年至2005年)、创新突破期(2006年至今)4个阶段,分析总结不同阶段的评价政策及其侧重点。在创新范式转型中,国家(政府)、科技人才和产业界等不同主体分别从制度创新层面、知识创新层面和技术创新层面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的转向,同时公众参与和监督也积极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的社会转向。最后,从优化评价政策制定模式、加强国际对话及与国内实践应用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在国家层面建立同行评价专家数据库和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等五方面,提出促进中国科技人才评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建文 黄筱玲 吴丽萍
针对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期刊论文引用次数存在严重的泡沫现象,文章从客观公正评价科技人才的视角入手,分析了论文引用泡沫的种种形式,并讨论了去除论文引用泡沫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学术论文 引用 人才评价 学术评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德方
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科技人才评价的动态性特点,利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构建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于科研管理是十分有价值的。本文以知识管理的高级形态知识网络的理论为基础,以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中的科技人才评价数据信息资源平台为案例,对科技人才评价模式进行了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柳
基于西部地区的独特实际情况,运用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了西部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投入应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及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公丕明
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和实质成效。但是,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在标准、方法、主体、结果、政策落地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使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更加有效精准,实施效果更加明显,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提升用人单位评价能力,科学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最大限度释放科技人才的发展活力。
关键词:
科技人才 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兴国 吕建秋 黄俊彦 程雄 叶李 蒋艳萍 孙雄松
基于全国61所高校5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高校教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认知情况,并对比不同特征下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意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提高收入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亟待解决的最现实需求,科研激励是影响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晋升是激励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最有效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科技项目资助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大力加大对高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峥 梁力军 张梦婉
为深入探究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演进机理和提升机制,本文基于国内科研机构的实际科研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VENSIM仿真建模工具等,构建了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演进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和敏感性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演进呈现出兼具内在创新与外显创新的全面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其中内在创新能力表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而外显创新能力在演进后期呈现更显著的增长趋势。(2)科研环境支撑能力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放大效应尤为显著,凸显了优化科研环境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科研环境支撑能力在演进后期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这得益于专业学术水平、自主研发水平、团队协助水平等多维变量的协同增强效应。(3)科研机构组织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揭示了科研机构在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潜在的不确定性。此外,尽管科研机构组织能力的提升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但表现出一定滞后性,这可能是因为科研机构组织管理和流程优化后的效应延迟所致。本文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仿真模型能够有效揭示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和演进规律,旨在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科研机构在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剑平 姚剑雄 冯日光
科技人才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通过对广东省1875份科技人才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广东省科技人才管理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创新氛围不浓厚、科技资源分配不均衡、人才评价不科学、激励成效不明显、流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重塑人才评价导向、做好科技人才"后勤保障"、破除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等措施。
关键词:
科技人才 管理机制 实证调查 广东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红锦 李胜会 许林
本文以2014年9月对中国9所211高校首次推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对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进一步研究政策效果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试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科技评价体系中"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人力资源效率和科研经费利用效率来促进科研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些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结论为中国高校全面持续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敏 苏帆
梳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布的158项科技人才政策,以重大事件为节点,采用内容分析法,把广东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历程划分为恢复调试阶段、确立发展阶段、积极推进阶段、大力发展阶段和全面优化阶段共五个阶段,总结分析每个阶段的时代背景、战略定位、政策要点、典型政策等。最后,回望历史,提出新时期推进广东人才政策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广东 科技人才政策 发展历程 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邢明强 王丽锟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机制成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总结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京津冀区域发展特点,从七大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科技人才供需关系,构建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框架,分析实现路径,以确保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顺利实现,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协同理论 京津冀 科技人才 共享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