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6)
- 2023(16010)
- 2022(13949)
- 2021(13158)
- 2020(11107)
- 2019(25495)
- 2018(25196)
- 2017(48480)
- 2016(26442)
- 2015(29943)
- 2014(29720)
- 2013(28982)
- 2012(26588)
- 2011(23813)
- 2010(23542)
- 2009(21730)
- 2008(21259)
- 2007(18649)
- 2006(16112)
- 2005(14062)
- 学科
- 济(100740)
- 经济(100596)
- 管理(79572)
- 业(72873)
- 企(62311)
- 企业(62311)
- 方法(48036)
- 数学(41525)
- 数学方法(40874)
- 财(28987)
- 农(26288)
- 学(26117)
- 中国(25396)
- 业经(22670)
- 制(22092)
- 务(18531)
- 财务(18449)
- 财务管理(18406)
- 地方(18396)
- 理论(18213)
- 企业财务(17444)
- 贸(17397)
- 贸易(17388)
- 农业(17113)
- 易(16852)
- 和(16256)
- 技术(16243)
- 环境(15998)
- 银(15510)
- 体(15466)
- 机构
- 大学(375843)
- 学院(371608)
- 管理(145629)
- 济(142673)
- 经济(139472)
- 理学(126541)
- 理学院(125095)
- 管理学(122606)
- 管理学院(121919)
- 研究(121699)
- 中国(89279)
- 京(79242)
- 科学(78045)
- 财(67975)
- 农(62211)
- 所(60760)
- 业大(58258)
- 中心(55830)
- 研究所(55512)
- 财经(54444)
- 江(54037)
- 经(49484)
- 北京(49188)
- 农业(48903)
- 范(48862)
- 师范(48266)
- 院(44462)
- 州(43505)
- 经济学(43333)
- 财经大学(40697)
- 基金
- 项目(259133)
- 科学(203115)
- 基金(188400)
- 研究(186309)
- 家(164881)
- 国家(163541)
- 科学基金(140595)
- 社会(116078)
- 社会科(109876)
- 社会科学(109847)
- 省(101360)
- 基金项目(99882)
- 自然(93352)
- 自然科(91191)
- 自然科学(91164)
- 自然科学基金(89494)
- 教育(86593)
- 划(85248)
- 资助(77590)
- 编号(75577)
- 成果(61334)
- 重点(58068)
- 部(56805)
- 发(53809)
- 创(53805)
- 课题(51771)
- 创新(50314)
- 科研(50136)
- 大学(48835)
- 教育部(48678)
- 期刊
- 济(153500)
- 经济(153500)
- 研究(106081)
- 中国(69433)
- 学报(64982)
- 科学(57036)
- 农(56504)
- 管理(53799)
- 财(53743)
- 大学(49467)
- 学学(46603)
- 教育(42061)
- 农业(38895)
- 技术(32816)
- 融(29046)
- 金融(29046)
- 财经(26870)
- 业经(24495)
- 经济研究(23725)
- 经(22923)
- 图书(19771)
- 问题(19748)
- 业(19488)
- 版(19200)
- 科技(18360)
- 理论(18034)
- 业大(17161)
- 技术经济(17113)
- 实践(16531)
- 践(16531)
共检索到535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贵军 谌颖莲 曾德军 竭航 张承露 吴佳勇 封孝兰
【目的】构建麝鼠香腺上皮细胞的睾酮体外诱导模型,测定分析睾酮诱导培养的香腺上皮细胞代谢物差异表达情况,探究诱导刺激模型下环碳分子架构的生物合成过程,解析麝鼠香腺上皮细胞中降麝香酮生物合成机制。【方法】取9只12~18月龄繁殖期雄性麝鼠,将其香腺组织分离后,通过组织块培养获取离体香腺上皮细胞,使用睾酮诱导培养,以繁殖期麝鼠的香腺和肝组织样本为对照,采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测定其代谢物表达情况,再对过滤后的高质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睾酮诱导离体培养香腺上皮细胞48 h后,在TP诱导组细胞培养液中能够检测出大量雄性激素类似物(睾酮、睾酮β-D-葡糖苷酸、甲羟孕酮、前列腺素等)的高表达,以及甲氧麻黄酮、犬尿酸、N-乙酰-L-谷氨酸和黄曲霉素G1类分子的低表达;色氨酸、精氨酸和长链脂肪酸代谢物呈显著高表达,提示睾酮诱导能够促进麝香上皮细胞的脂肪酸碳链和部分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分析繁殖期麝鼠香腺和肝脏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相对于肝脏组织,肌苷、乙酰肉碱、苏氨酸等代谢物在香腺中高表达,进一步提示降麝香酮的生物合成涉及氨基酸和长链脂肪酸代谢。【结论】睾酮诱导离体培养麝鼠香腺上皮细胞后,其色氨酸、精氨酸和长链脂肪酸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繁殖期麝鼠香腺组织中肌苷、乙酰肉碱、苏氨酸等代谢物含量较肝脏中高,提示麝鼠中降麝香酮生物合成涉及氨基酸和长链脂肪酸代谢,为解析麝鼠香的生物合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新研究方向。
关键词:
麝鼠 代谢组学 睾酮 降麝香酮 香腺组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金彤 韩开顺 明珂 陈云 杜红旭 胡元亮 王德云 武毅 刘家国
[目的]广谱抗菌剂三氯卡班(TCC)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被频繁检出。为了研究TCC对动物的危害,观察了TCC对正常小鼠乳腺上皮细胞(Ep H4-Ev)的急慢性损伤作用,评价其对乳腺上皮细胞的诱癌作用,为防止TCC在动物用品中的滥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确定TCC的最佳工作浓度后,作用于Ep H4-Ev细胞,以48 h为1个药物作用循环,分别作用3和6个循环(命名为T3和T6细胞)后,使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彩霞 杨敏 王根林 李亚南 雷智琦 李莲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HC-11细胞)并分为四个处理组,对照组(Ctrl),TNF-α组(T),TNF-α+CHX(环己酰亚胺)组(TC),TNF-α+CHX+Z-VAD-FMK(广谱caspase家族抑制剂)组(TCZ);细胞加药浓度为TNF-α:(20、50、100 ng·mL~(-1))、CHX: 4 μmol·L~(-1)、Z-VAD-FMK: 20 mmol·L~(-1)。[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 ng·mL~(-1) TNF-α(T-100)处理12 h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而TCZ组caspase-8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01),但只有TCZ组程序性坏死标志蛋白RIP3、MLKL和p-MLKL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01),TCZ组的PGAM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TC组和TCZ组的Dr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
关键词:
小鼠 乳腺上皮细胞 凋亡 程序性坏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梓峰 李巧 徐红梅 李悦悦 殷实 何翃闳 熊燕 兰道亮 李键 熊显荣 付伟
旨在探索不同浓度玉米赤霉烯酮(ZE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首先,用不同剂量ZEN处理MAC-T细胞36 h,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染色并分析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筛选ZEN添加的合适剂量;接着,试剂盒检测ZEN对MAC-T细胞中活性氧(ROS)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ZEN对MAC-T细胞增殖、凋亡、氧化应激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ZEN(0.01~1.00μmol/L)有促进MAC-T生长的趋势,而高剂量ZEN(5.00~10.00μmol/L)显著降低MAC-T细胞数量;0.10μmol/L ZEN对MAC-T中ROS和线粒体数量无明显影响,但10.00μmol/L ZEN显著增加了MAC-T中ROS水平,降低了线粒体数量;RT-qPCR结果表明,0.10μmol/L ZEN显著促进增殖基因(CDK1、CCND2)、抗氧化基因(DHODH、GPX4)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但同时提高了凋亡基因(CAS-3、BAX)表达量;10.00μmol/L ZEN显著抑制增殖基因(PCNA、CDK1、CCND2)、抗氧化基因(DHODH、GPX4、AIFM2)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但显著促进凋亡基因(CAS-3、BAX)表达;值得注意的是,0.10μmol/L ZEN显著促进了乳脂合成相关基因(PPARγ、FASN、JAK-2),但10.00μmol/L ZEN显著抑制了这些基因表达。上述结果提示,不同浓度ZEN对MAC-T细胞的作用存在差异:0.10μmol/L ZEN可以促进MAC-T细胞生长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同时,也会诱导凋亡基因表达;10.00μmol/L ZEN会诱导MAC-T细胞氧化应激、降低线粒体数量,抑制增殖、抗氧化、抗凋亡和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同时促进凋亡基因表达,导致细胞死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月茂 彭新荣 徐永平 石玉强 张涌
通过有效的细胞培养方法获得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对这些细胞形态进行光镜观察,结果发现,细胞可形成闭合型和开放型细胞群,闭合型细胞群边界清晰,细胞之间结合紧密;开放型细胞群边界不清,细胞相互分散存在于一局限的范围内。乳腺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混生时分区生长,界线明显;细胞之间形成许多腔状结构。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单细胞悬浮后传代,部分细胞形成岛屿状聚集,部分细胞以贴壁的自由单个细胞散在形式存在。上皮细胞增殖可形成圆顶型结构,呈乳头状(称之为乳球体);乳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并分泌乳汁,分泌到细胞外的乳汁流动形成网状结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含不同的细胞类型,大多数上皮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细胞之间紧密相靠...
关键词:
体外培养 山羊 乳腺上皮细胞 细胞形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新荣 郑月茂 张涌
通过有效的细胞培养方法获得了牛乳腺上皮细胞系,并系统观察了乳腺上皮细胞的长出、贴壁、聚集、迁移、分裂、分化、凋亡等一系列形态变化。结果发现,原代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大多数呈卵圆形,细胞之间连接成片,单层生长,如鹅卵石铺过路面,乳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混生时分区生长,界线明显。传代的乳腺上皮细胞呈岛屿状聚集生长,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2~4枚;在含雌激素的培养液中,细胞出现双核或多核现象,但仍表现一定的接触抑制现象。多次传代后的乳腺上皮细胞含不同的细胞类型,通过光镜观察,部分细胞仍保持较快的分裂增殖能力;部分细胞渐渐分化,出现长形细胞、三角形细胞。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可形成圆顶型结构,乳腺上皮细...
关键词:
体外培养 牛 乳腺上皮细胞 细胞形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希春 周凡 冯士彬 孟庆娟 李玉 刘芳芳 吴金节
【目的】研究中草药单味及复方提取物对原代培养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旨在为探明中草药治疗奶牛乳腺疾病机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培养3月龄、分娩后3~5 d的昆明种远交系小白鼠的乳腺组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相对纯化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并运用SDS-PAGE法进行鉴定。制备5味中草药(重楼、紫花地丁、木芙蓉、半枝莲、泽兰叶)及治疗奶牛乳房炎用中草药复方提取物,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上皮细胞5 d,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分析细胞活力。【结果】将通过组织块种植法与胰蛋白酶消化法相结合,可得到纯化的有酪蛋白分泌功能的乳腺上皮细胞;中草药重楼、紫花地丁、木芙蓉、半枝莲...
关键词:
中草药 小鼠乳腺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增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劲晔 顾蓓蓓 卢炜 刘静
[目的]阐明雷帕霉素(Rapa)对大肠杆菌诱发的乳腺感染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寻找乳腺炎防控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乳腺上皮细胞,待细胞贴壁后,试验组采用100 nmol·L~(-1)的Rapa处理4 h后,细胞经感染比(MOI)为10的大肠杆菌处理2 h后用细胞刮刀刮取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用于Toll样受体4(TLR-4)及髓样分化因子(MyD88)蛋白、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活性氧(ROS)释放检测。[结果]大肠杆菌刺激原代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后,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Rapa预处理可降低MyD88蛋白表达;同时,大肠杆菌刺激后,乳腺上皮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ROS的释放均显著升高。雷帕霉素能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显著降低ROS的释放量。[结论]Rapa抑制MyD88信号通路后可减轻大肠杆菌诱导的大鼠乳腺炎症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君 李庆章 高学军
【目的】以王不留行为试验材料,寻找王不留行促进泌乳的有效成分,为中药催乳针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王不留行3类主要成分(皂甙类、黄酮甙类及香豆素类)进行提取,并用化学方法及薄层层析方法予以鉴定。将3种成分分别以不同浓度添加到细胞培养液,采用MTT法检测3类成分对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运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细胞中β-酪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细胞信号通路中磷酸化stat5因子的表达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成分的作用。【结果】王不留行皂甙类成分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红英 沈子龙 王伟强 张弈华 陈虹
用剪切及剪切加胰蛋白酶法消化兔泪腺组织,获取兔泪腺上皮细胞,设计相应的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原代培养或混合消化原代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表明,组织块在体外培养10 d,可见上皮样细胞从植块边缘长出,2周后泪腺上皮细胞在培养瓶底部铺成单层,经传代3次,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纯度达90%以上;用混合消化法接种的细胞生长相对较慢。结果提示:用剪切组织块进行培养的方法简便易行,易获得符合要求的兔泪腺上皮细胞。
关键词:
兔 泪腺 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子建 孙娜 郝志立 孙盼盼 张华 范阔海 尹伟 杨惠珍 钟佳 张振彪 王建中 孙耀贵 李宏全
为建立一种快速分离犬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案,本研究旨在从健康泌乳金毛犬的乳汁中分离原代乳腺上皮细胞,接种于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后传代培养,探讨不同培养基下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提供犬乳腺上皮细胞简单便捷的分离措施及适宜的培养方法。选取泌乳一周的金毛犬在无菌条件下收集乳汁,离心处理后得到乳腺上皮细胞,分别用完全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接种培养,经形态学对比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角蛋白8(Cytokeratin 8)表达情况,绘制两种培养基培养下的第3代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曲线;探讨完全培养基培养的第6代乳腺上皮细胞的冻存复苏活力。结果表明:1)乳汁分离可得到大量细胞团块,分别接种两种培养基后都会出现“煎蛋样”贴壁细胞,消化传代后两者均有Cytokeratin 8的高度表达;2)接种于基础培养基的细胞前期以聚集在一起的圆形单克隆细胞团块为主,传至第4代仅有少量细胞存活,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增加而状态变差,死亡细胞增多;接种于完全培养基的细胞整体呈“鹅卵石铺路样”成片生长,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细胞状态稳定,细胞生长曲线呈现“S”形;3)完全培养基培养的第6代乳腺上皮细胞冻存复苏后能快速贴壁并分裂增殖。综上,乳汁分离法成功分离犬乳腺上皮细胞,且与基础培养基相比,完全培养基可以更好地维持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增殖分裂,且不影响细胞冻存后复苏的活力,为后期快速分离犬乳腺上皮细胞提供较优的培养方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秀梅 程帆 刘维 孙涛 薛秀恒 李培英 王菊花
【目的】比较4种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建立小鼠IECs的有效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小鼠IECs原代细胞,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以及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共4种方法分离小鼠IECs并培养,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IECs进行细胞特异性鉴定,比较4种方法的分离效果。【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所获IECs活力好,增殖能力强,但成纤维细胞污染较严重,细胞纯度低;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分离法获得的IECs数量少且细胞增殖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海静 蒋临正 常伟伟 杨彩霞 陈坤琳 王慧利 仲跻峰 徐银学 邢光东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方法]采集健康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炎性相关因子基因(IL-1β、IL-6、TNF-α)和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RIPK3、RIPK1)、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基因(MLKL)和Caspase8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LKL和磷酸化MLKL蛋白(p-MLKL)表达。[结果]程序性坏死标记蛋白MLKL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表达;IL-1β、IL-6、TNF-α和RIPK1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5),但p-MLKL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根据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可以推断出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晋鹏 罗仍卓么 李彦霞 冯芬 王正兴 潘传英 蓝贤勇 王兴平
【背景】奶牛乳腺炎是奶牛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乳品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已有研究表明,lncRNAs广泛参与人和动物的炎症和免疫调节。lncRNA RRAS2-AS1是我们在前期研究中新发现的差异表达lncRNA,其表达模式和功能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探究lncRNA RRAS2-AS1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bMEC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为奶牛乳腺炎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和抗乳腺炎分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和RACE等技术进行了lncRNA RRAS2-AS1的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lncRNA RRAS2-AS1的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富集分析;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bMECs,利用细胞核质分离及半定量PCR技术检测了lncRNA RRAS2-AS1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采用qRT-PCR检测了lncRNA RRAS2-AS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bMECs炎症反应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利用LPS诱导bMECs构建了炎症细胞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lncRNA超表达、qRT-PCR和ELISA等技术研究了lncRNA RRAS2-AS1对炎性bMECs内的促炎细胞因子基因、增殖相关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在mRNA和(或)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EdU、CCK-8和流式细胞术进一步验证了lncRNA RRAS2-AS1对bMECs增殖、活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lncRNA RRAS2-AS1基因的长度为363 bp,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RRAS2-AS1在LPS诱导炎症的bMECs和乳腺炎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lncRNA RRAS2-AS1超表达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RRAS2-AS1超表达组的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基因(TLR4和NF-κB1)、促炎细胞因子基因(IL-1β、IL-6和IL-8)、促凋亡基因(BAD、CASP3和BAX等)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而增殖标志基因(CDK2、CDK4和PC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此外,lncRNA RRAS2-AS1超表达组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5),而bMECs的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lncRNA RRAS2-AS1在LPS诱导bMECs的炎症反应和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均显著下调;超表达lncRNA RRAS2-AS1可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和IL-1β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并促进细胞活力和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LPS诱导的bMECs炎症反应,该结果可为解析奶牛乳腺炎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云云 孟江海 刘丹 曹斌 赵越雯 田燕涛 陈韬
选取不同浓度(0、10~4、10~5、10~6、10~7、10~8、10~9 cfu/mL)的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不同质量浓度(0.0、0.1、1.0、10.0μg/mL)的肽聚糖(PG)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通过q PCR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RegⅢ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RegⅢγ及P65、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等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究RegⅢγ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灭活S.aureus和PG对IPEC–J2的细胞活力均有抑制作用;与不添加灭活S.aureus处理相比,添加灭活S.aureus可增加RegⅢγ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当灭活S.aureus浓度达到10~9 cfu/mL时,RegⅢ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增加;同样PG也能诱导RegⅢγ蛋白的表达,与不添加PG的处理相比,添加1.0μg/mL PG时,RegⅢ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与不添加灭活S.aureus或PG的处理相比,添加10~9 cfu/mL灭活S.aureus或1.0μg/mL PG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IPEC–J2的P65、P38、JNK、ERK等蛋白的表达水平,表明RegⅢγ在IPEC–J2中的表达可能是由髓样分化初级应答蛋白(MyD88)下游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2条信号通路途径所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