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5)
2023(7673)
2022(6583)
2021(6362)
2020(5501)
2019(12451)
2018(12216)
2017(23181)
2016(12425)
2015(13781)
2014(13367)
2013(12859)
2012(11570)
2011(10233)
2010(9566)
2009(8345)
2008(7603)
2007(5972)
2006(4597)
2005(3585)
作者
(34484)
(29163)
(29042)
(27481)
(18491)
(14184)
(13107)
(11524)
(11224)
(10006)
(9850)
(9821)
(9149)
(9039)
(8947)
(8892)
(8831)
(8720)
(8386)
(8197)
(7250)
(7198)
(7103)
(6634)
(6606)
(6567)
(6325)
(6235)
(5984)
(5866)
学科
(46868)
经济(46828)
管理(31731)
(30815)
方法(25921)
(25293)
企业(25293)
数学(23542)
数学方法(23203)
(14750)
(11735)
(11594)
中国(10166)
业经(9071)
(8404)
贸易(8402)
(8202)
(7924)
财务(7893)
财务管理(7876)
农业(7708)
企业财务(7489)
技术(7338)
地方(7307)
环境(7197)
理论(7166)
(7008)
(5999)
(5836)
(5171)
机构
大学(165037)
学院(164214)
管理(64273)
(63979)
经济(62950)
理学(57023)
理学院(56365)
管理学(55206)
管理学院(54898)
研究(53529)
中国(37267)
科学(37193)
(33201)
(32666)
业大(29753)
(26972)
(26786)
农业(26122)
研究所(25328)
中心(25226)
财经(22928)
(22059)
(21225)
经济学(20592)
(20372)
师范(20046)
(19933)
北京(19454)
经济学院(18671)
技术(18431)
基金
项目(127494)
科学(100358)
基金(94700)
研究(86233)
(85054)
国家(84449)
科学基金(72615)
社会(54567)
社会科(51749)
社会科学(51738)
基金项目(50640)
自然(50503)
(50168)
自然科(49375)
自然科学(49355)
自然科学基金(48452)
(42556)
教育(40159)
资助(38195)
编号(33018)
重点(29425)
(27736)
(27206)
(26801)
科研(25837)
计划(25819)
创新(25560)
成果(24404)
大学(23579)
教育部(23427)
期刊
(57910)
经济(57910)
研究(37947)
学报(34167)
科学(28431)
(27839)
大学(25176)
中国(24379)
学学(24200)
管理(21996)
(21478)
农业(19386)
技术(14599)
教育(12914)
财经(11093)
(10757)
业大(9607)
(9562)
经济研究(9425)
(9406)
业经(9382)
(9064)
金融(9064)
科技(8429)
资源(8393)
问题(8298)
农业大学(7868)
林业(7574)
图书(7237)
理论(7186)
共检索到214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宇樵  吕才有  何鲁南  易超  刘学艳  黄雯  陈加敏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的超高相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探究云南大叶种‘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发现影响晒青茶品质形成的标志性代谢物,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变化路径,为了解云南晒青茶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在制作‘云抗10号’晒青茶过程中,取‘云抗10号’鲜叶、揉捻叶、晒青叶各3组。样品经预处理后,运用LC-MS检测3组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利用质谱数据库对其定性。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3组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PLS-DA方法筛选差异显著的代谢物。【结果】建立了‘云抗10号’鲜叶、揉捻叶和晒青叶的代谢物谱的LC/MS分析方法,将代谢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将3组样品聚类区分。并用LC-MS技术对‘云抗10号’晒青茶及在制茶进行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在鲜叶、揉捻叶、晒青叶之间发现差异代谢物701种,揉捻叶与鲜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116种,晒青叶与鲜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158种,晒青叶与揉捻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48种。比对KEGG与MWDB数据库分析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代谢、多酚物质代谢等代谢途径有关。【结论】利用LC-MS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鲜叶组、揉捻叶组与晒青叶组进行区分,证明代谢组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晒青毛茶在加工过程中内含代谢物的化学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的晒青毛茶品质形成关键代谢物,可为晒青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淑桢  韩静雯  云泽  王金秋  徐娟  张红艳  邓秀新  程运江  
【目的】研究不同成熟阶段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Guoqing No.1)果实极性代谢物的变化,为客观评价柑橘果实成熟度和果实品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初步建立柑橘果实初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和分析方法,检测绿熟期、转色期和完熟期温州蜜柑果实有色层和果肉组织的极性代谢物,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代谢物37种。随温州蜜柑果实不断转黄,其有色层中的果糖、甘露糖和大部分氨基酸(尤其是GABA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在完熟期达最高。相反地,柠檬酸和一些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逐渐降低。与有色层相比,果肉中显著变化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淑珍   刘立山   周瑞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牛至精油对绵羊粪便代谢物的影响。选择体重接近[(20.00±1.27)kg]的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公羔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羊。分别为对照组、牛至精油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牛至精油组饲喂基础饲粮+7 g·d~(-1)·只~(-1)牛至精油。预试期10 d,正式期72 d。试验期结束后,采集直肠粪便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1)两组试验羊的粪便中正、负离子模式共筛选出甲基-2,3-O-二烯丙基-4,6-O-亚苄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二十二碳-4,7,10,13,16-五烯酸酯、甲基胍、腺嘌呤、18:1碳链溶血磷脂酰乙醇胺、N-乙酰-D-神经氨酸、环己烷羧酸、4-甲氧基苯乙酸、DL-多巴、胸腺嘧啶、去甲氧基姜黄素、5’-甲基硫代腺苷、间羟基苯甲酸等15种差异代谢物(∣LogFC∣>1,P<0.01,VIP>1),且与对照组相比,牛至精油组的差异代谢物全部上调。2)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到萜类和类固醇的合成,微生物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等6条通路(Impact>0.1),分别归属于脂质代谢,消化道微生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这表明,牛至精油可能参与育肥羊脂质代谢、有机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过调节代谢途径发挥其在羊养殖中的健康维护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莉  张艳霞  史玲玲  刘玉军  
植物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初生代谢派生.萜类、生物碱类、苯丙烷类为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主要类型,其代谢途径多以代谢频道形式存在,具有种属、生长发育期等特异性.该文从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分类、代谢途径及代谢调控基因工程等方面展开论述,介绍了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进行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全面认识植物代谢网络、合理定位次生代谢及其关键酶、促进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柏霞   闫建芳   肖敏   郑玮   李俞涛   夏国芳   张立恒   潘凤荣  
为了探究甜樱桃(Prunus avium)果园生草对土壤代谢物的影响,本研究以甜樱桃果园行间覆盖鼠茅草(Vulpia myuros)(S)的土壤和行间清耕的土壤(Q)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土壤中差异代谢产物。结果发现,两组样品中共检测出441种代谢物,其中405种为两者共有,S组样品检测出427种,Q组样品检测出419种。在鉴定出的代谢物中,脂类和类脂分子数量最多,占代谢物总数的33.33%,其次是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占代谢物总数的23.19%。两组土壤样品筛选得到差异代谢物203种(P <0.01),占共有代谢物的50.12%,其中上调2个,下调201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是脂肪酸及衍生物、氨基酸及衍生物、胺类、萜类、吲哚及衍生物、固醇类及其他物质。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34种差异代谢物富集到了20条代谢通路,其中显著富集(P <0.05)到色氨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通路之中。综上,樱桃果园生草对土壤代谢物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生草后土壤代谢物种类增加。与清耕对照相比,13个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分别富集到色氨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通路中。其中色氨酸代谢中的邻苯二甲酸下调显著。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通过参与各种生物过程,进而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种群。研究结果为樱桃果园生草种植模式影响果园土壤微生态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汤德良  
绿色植物利用基础代谢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氮转化为氨基酸,并且合成核酸、脂类和简单的有机酸,而这些基础代谢物又是合成次生代谢物的前体。毫无疑问,次生代谢物质局限于植物中,尽管在一些动物和微生物中也能分离到一些次生化合物,但目前所发现的次生代谢物大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伟  夏丽飞  宋维希  蔡丽  杨毅坚  李梅  杨方慧  陈林波  
【目的】筛选出云抗10号红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云抗10号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新工艺1和新工艺2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新工艺2鲜叶原料经萎凋、3次浪青、第二次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艺加工的红茶感官品质最佳,其水浸出物含量为44.50%,氨基酸含量为3.40%,咖啡碱含量为3.09%,茶多酚含量为16.80%,可溶性糖为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瑞寅   杨天乐   吴向   蓝军   黄凯祥   严锦申   姚平章   李红星   蔡一霞   王维  
【目的】探究广东不同地方晒黄烟化学成分、代谢物及其与感官质量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不同地方晒黄烟作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并通过LC-MS和GC-MS筛选出不同地方晒黄烟的关键代谢物。【结果】① 孔塘晒黄烟的糖类和总氮含量相对较低,烟碱、有机酸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南雄晒黄烟则与之相反,星子晒黄烟居于两者之间。② 孔塘晒黄烟感官质量最优,星子晒黄烟次之,南雄晒黄烟最差。③ 影响孔塘晒黄烟感官质量的关键代谢物为β-紫罗兰酮、二氢-α-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 (R)-樟脑醛、月桂醛、庚醛和茉莉酸甲酯;影响星子晒黄烟感官质量的特征代谢物为亚油酸、肉桂酸、α-石竹烯醇、氧化石竹烯和7-羟基香豆素;影响南雄晒黄烟感官质量的关键代谢物为异丁酸戊酯、丁酸香茅酯、γ-亚麻酸、蓖麻油酸和亚麻酸乙酯。【结论】感官质量与化学成分密切相关,随着糖类和总氮含量的降低及烟碱、有机酸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烟叶感官质量随之提升;代谢物类别和相对含量相互协调影响晒黄烟的感官质量,是形成广东不同地方晒黄烟的风味特征差异的主要物质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增斌  宋雪  王洋  李怡诺  鲁周民  
[目的]探明枇杷叶次生代谢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枇杷叶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枇杷夏梢为试验材料,从新叶停止伸长生长(7月4日)开始,每3个月采样1次,以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HPLC-MS),测定枇杷叶中的酚酸类、有机酸类、单宁类、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次生代谢成分,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枇杷叶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8类71种化合物,包括酚酸类8种,有机酸类5种,单宁类3种,黄酮类28种,萜类18种,生物碱类2种,香豆素类3种,其他类4种。酚酸类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和新绿原酸,黄酮类主要成分为儿茶素和2"-O-对香豆酰基牡荆素,萜类主要成分为积雪草酸、山楂酸和皂皮酸。在枇杷夏梢周年生长中,各类次生代谢物质的化合物数量和总含量呈现出规律变化:从化合物数量看,除单宁类、生物碱类和其他类次生代谢物数量基本不变外,其余5类次生代谢物的化合物数量均呈增加趋势,而且化合物数量增加都在生长初期的6个月内完成;从每类物质总含量看,萜类和其他类物质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酚酸、黄酮和香豆素3类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单宁类物质含量变化不大,有机酸类与生物碱类物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以萜类为利用目标原料时,应在枇杷叶老熟并即将掉落时采集;而以酚酸、黄酮类物质为利用目标原料时,应在1月份采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文华  王桂瑛  荀文  俞媛瑞  葛长荣  廖国周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热处理前后茶花鸡胸肌和腿肌中的生物标志物,旨在明确表征茶花鸡不同部位肌肉中特征风味的水溶性化合物,为建立优质地方鸡评价标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300日龄的云南茶花鸡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LC-Q-Exactive-MS)检测热处理前后胸肌和腿肌中的水溶性化合物,基于数据库Metlin进行全谱鉴定,以2-氯苯丙氨酸浓度计算各物质相对含量,并对检测出的物质进行分析,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建立代谢物表达量与样本组之间的关系模型,来实现对样品类别的预测,通过S-plot图初步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标志物,观察置换200次检验图的直线斜率判定模型是否存在过拟合现象,并且通过计算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判别各代谢物表达模式下对各组样本分类判别的影响强度和解释能力,达到辅助筛选标志物的目的;通过相对含量结果计算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结合感官评定结果评价茶花鸡肌肉的特征风味。【结果】茶花鸡肌肉在质谱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出106种和43种生物代谢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核苷类、有机酸类、脂肪酸类等,其中肌酸、肌肽、氨基酸和核苷酸为茶花鸡肌肉热处理前后存在的差异性水溶性化合物,可作为特征滋味贡献物质的生物标志物;TAV值结果中显示,胸肌中TAV值最大的是γ-氨基丁酸(TAV=23.00),其次是组氨酸(TAV=1.14);腿肌中TAV值最大的是γ-氨基丁酸(TAV=37.50),其次是甜菜碱(TAV=2.00);通过感官评定发现胸肌和腿肌整体滋味以甜鲜味为主。【结论】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得出茶花鸡特征滋味物质,并结合滋味理论值和感官评定值确定茶花鸡胸肌和腿肌的整体滋味以甜鲜肉香味为主,且腿肌优于胸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康健  王亚琴  马希汉  王蓝  张檀  
通过对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及其生态因素分析,对杜仲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遵义地区的京尼平甙、绿原酸、桃叶栅瑚甙、总黄酮含量最高,慈利地区的京尼平甙酸含量最高;洛阳地区的京尼平甙含量最低,宜昌地区的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总黄酮、京尼平甙酸含量最低,但杜仲胶含量最高,从而说明了生态因素也是调控次生代谢物的重要因素。对各生态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合成与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微量元素;土壤中微量元素( 有效态) 与杜仲( 叶) 中微量元素( 植物吸收) 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以两者为主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佳堃  戴伟东  颜涌泉  张悦  陈丹  董明花  吕美玲  林智  
【目的】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乌龙茶风味品质和内含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化合物定量分析、多元统计学等方法比较‘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永春佛手’乌龙茶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并探讨茶树品种对乌龙茶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永春佛手’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铁观音’和‘水仙’品种为对照,三者均加工制成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对不同品种乌龙茶的差异化合物进行鉴定和筛选,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MS)对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不同品种乌龙茶间差异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相比于同一香型的对照品种乌龙茶,‘永春佛手’具有相对较高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儿茶素类化合物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在清香型和浓香型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陈香型中均以‘永春佛手’乌龙茶含量最高,没食子酸含量在3种香型中均呈现‘水仙’>‘永春佛手’>‘铁观音’。代谢组学结合多变量统计表明,不同品种制成的乌龙茶化合物表型具有明显差异。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中,‘永春佛手’与对照品种乌龙茶间的差异化合物分别为50、59、47个,其中共同差异化合物有23个,包括14个黄酮(醇)糖苷、5个儿茶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1个脂类、1个生物碱、1个有机酸和1个氨基酸类化合物。进一步对茶叶中常见的20个黄酮(醇)糖苷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永春佛手’乌龙茶中14个黄酮(醇)糖苷组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乌龙茶,其含量是相同香型‘铁观音’品种乌龙茶的1.4—14.6倍,是‘水仙’品种乌龙茶的1.3—18.0倍。在定量的4类黄酮(醇)糖苷中,槲皮素糖苷均为主要的黄酮(醇)糖苷组分,含量高于山柰酚糖苷、杨梅素糖苷和芹菜素糖苷。感官审评分析表明较高含量的黄酮(醇)糖苷并未显著增强茶汤的涩味。【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进行化合物表征。‘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按照相同工艺制成的乌龙茶具有较为明显的化学成分差异,其中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差异最为显著,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醇)糖苷类成分是‘永春佛手’乌龙茶在化学成分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黄酮(醇)糖苷类成分有望作为判别指标用于乌龙茶制作品种的判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雅慧  刘晓宏  雍明丽  熊爱生  苏小俊  
【目的】褐变是影响丝瓜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酚酸类物质代谢是导致褐变的主要原因。研究丝瓜褐变过程酚酸类物质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丝瓜褐变的生理机制,为丝瓜的贮藏和加工、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耐褐变丝瓜品种‘2D-2’和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为试验材料,测定其鲜切后放置不同时间的褐变程度、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的方法对沸水浴褐变前后的丝瓜果肉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鲜切褐变处理后,2个品种丝瓜果肉中的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与‘2D-2’相比,丝瓜品种‘35D-7’的褐变程度较重,放置24 h后的总酚含量约为‘2D-2’的3倍以上;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放置12 h时最高,达174.23 U·g~(-1)·min~(-1)。通过代谢组学对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酶促褐变反应底物及褐变前后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经检测共获得420种代谢物,其中229种为差异代谢物。经褐变处理后,140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下降,89种升高。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苯丙素类生物合成、脯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中的代谢物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代谢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供试样品丝瓜果肉中鉴定出的酚酸类物质中对香豆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松柏苷和龙胆酸。经褐变处理后,共有35种差异代谢物被鉴定为酚酸类代谢物。其中,松柏醛、3-氨基水杨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的含量下降最明显。相反地,紫丁香苷、2,5-二羟基苯甲酸O-己糖苷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显著提高,log2变化倍数达10以上。【结论】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果肉中的主要酚类物质为对香豆酸,参与丝瓜‘35D-7’果肉褐变过程的主要酚酸类代谢物有松柏醛、紫丁香苷和异绿原酸A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胥宁  刘永涛  艾晓辉  赵凤  杨秋红  吕思阳  
为了确定甲苯咪唑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体内主要代谢产物,实验用1 mg/L甲苯咪唑水溶液浸泡团头鲂,分别在浸泡后1、2、4、8、12和24 h,分别采集肝脏、肌肉、胆汁和血液,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HPLC-MS-MS)定量和标准品比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甲苯咪唑(MBZ)在团头鲂体内所占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羟基甲苯咪唑(MBZ-OH)和氨基甲苯咪唑(MBZ-NH4)逐渐升高。MBZ-OH和MBZ-NH4百分比都占到总残留的10%以上,二者为主要代谢产物,应作为残留检测的主要监控目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波  尚旭兰  刘桂华  徐丹丹  方升佐  
青钱柳是近年来开发利用的我国特有药食同源珍稀植物,其叶中含有的活性次生代谢物对人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探索光照条件和收获季节等环境因子对主要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以及生长与次生代谢物积累间关系,有助于优化药用青钱柳人工林栽培条件。该文采用遮荫处理,研究不同遮荫水平下6—11月青钱柳叶中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积累、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青钱柳次生代谢与生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度遮荫促进了青钱柳苗的高生长,但随遮荫程度加大,地径生长不断下降。黄酮类化合物、总三萜和青钱柳甙Ⅰ的积累受到遮荫处理的抑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