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5)
- 2023(11112)
- 2022(9494)
- 2021(8704)
- 2020(7592)
- 2019(17652)
- 2018(17479)
- 2017(33603)
- 2016(18304)
- 2015(20713)
- 2014(20693)
- 2013(20457)
- 2012(18949)
- 2011(17086)
- 2010(16581)
- 2009(15425)
- 2008(15044)
- 2007(13462)
- 2006(11225)
- 2005(9731)
- 学科
- 济(76368)
- 经济(76288)
- 管理(52221)
- 业(49640)
- 企(40770)
- 企业(40770)
- 方法(40241)
- 数学(36240)
- 数学方法(35774)
- 财(19929)
- 农(19705)
- 中国(17805)
- 学(17119)
- 业经(14833)
- 地方(14660)
- 贸(13881)
- 贸易(13879)
- 易(13491)
- 农业(13023)
- 环境(12920)
- 务(12863)
- 财务(12821)
- 财务管理(12787)
- 制(12240)
- 企业财务(12125)
- 和(11577)
- 技术(11051)
- 理论(10990)
- 划(10436)
- 融(10375)
- 机构
- 大学(264287)
- 学院(263040)
- 济(105990)
- 经济(103886)
- 管理(101693)
- 理学(88891)
- 理学院(87918)
- 研究(87598)
- 管理学(86153)
- 管理学院(85697)
- 中国(64083)
- 科学(57674)
- 京(55108)
- 农(52229)
- 财(46298)
- 业大(45526)
- 所(45076)
- 农业(41925)
- 研究所(41615)
- 中心(41582)
- 江(38981)
- 财经(37862)
- 经(34429)
- 北京(33518)
- 经济学(32709)
- 范(32606)
- 师范(32093)
- 院(31734)
- 州(30503)
- 经济学院(29800)
- 基金
- 项目(186002)
- 科学(145334)
- 基金(135902)
- 研究(127733)
- 家(121122)
- 国家(120174)
- 科学基金(102304)
- 社会(80478)
- 社会科(76351)
- 社会科学(76324)
- 省(73970)
- 基金项目(72203)
- 自然(69807)
- 自然科(68225)
- 自然科学(68199)
- 自然科学基金(66960)
- 划(62541)
- 教育(59558)
- 资助(56489)
- 编号(50113)
- 重点(42586)
- 部(41062)
- 发(39820)
- 成果(39091)
- 创(38743)
- 科研(37381)
- 计划(36858)
- 创新(36361)
- 课题(34561)
- 教育部(34542)
- 期刊
- 济(106440)
- 经济(106440)
- 研究(67919)
- 学报(49182)
- 农(45476)
- 中国(45292)
- 科学(42528)
- 财(37144)
- 大学(36178)
- 管理(35331)
- 学学(34548)
- 农业(30881)
- 技术(23531)
- 教育(22597)
- 融(19681)
- 金融(19681)
- 财经(18429)
- 业经(17470)
- 经济研究(17437)
- 业(17015)
- 经(15781)
- 问题(14507)
- 版(14163)
- 统计(13701)
- 技术经济(13294)
- 业大(12947)
- 科技(12359)
- 策(12292)
- 理论(11943)
- 商业(11539)
共检索到366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卉 沈守云 廖秋林 朱宁华
于紫色花和白粉色花鹿角杜鹃开花过程中全绿期、露红期、初花期、盛开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鹿角杜鹃花瓣代谢物的含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与花色相关的关键代谢物,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关键代谢物与鹿角杜鹃花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鹿角杜鹃的花瓣中共检测到1057种代谢物,其中差异代谢物243种,差异代谢物在类黄酮和花青素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紫色花鹿角杜鹃花瓣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远高于白粉色花鹿角杜鹃的。推测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是鹿角杜鹃花瓣呈紫色的关键花青苷,二氢杨梅素和没食子儿茶素可能通过类黄酮合成通路影响鹿角杜鹃花青素的合成,进而影响鹿角杜鹃的花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卉 沈守云 廖秋林 朱宁华
于紫色花和白粉色花鹿角杜鹃开花过程中全绿期、露红期、初花期、盛开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鹿角杜鹃花瓣代谢物的含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与花色相关的关键代谢物,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关键代谢物与鹿角杜鹃花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鹿角杜鹃的花瓣中共检测到1057种代谢物,其中差异代谢物243种,差异代谢物在类黄酮和花青素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紫色花鹿角杜鹃花瓣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远高于白粉色花鹿角杜鹃的。推测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是鹿角杜鹃花瓣呈紫色的关键花青苷,二氢杨梅素和没食子儿茶素可能通过类黄酮合成通路影响鹿角杜鹃花青素的合成,进而影响鹿角杜鹃的花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荣琨 董宁光 农惠兰 王菡 滕维超 孟佳欣
【目的】探究黄色山楂和红色山楂成熟过程中果皮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模式,增加对山楂果皮呈色机理的认识,为果皮色泽定向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山楂‘金如意’(Crataegus pinnatifida Jinruyi)和红山楂‘软籽’(Crataegus pinnatifida Ruanzi)的果皮为试材,利用靶向代谢组学对2个品种5个生长时期果皮中的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进行定性定量研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对不同果色品种果皮中积累的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代谢物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两个山楂品种果皮中共检测出130种类黄酮代谢物和49种类胡萝卜素代谢物,这些物质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内的山楂果皮中存在显著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软籽’山楂果皮中花青素含量远高于‘金如意’山楂果皮,成熟期(S5)花青素化合物在红色山楂和黄色山楂果皮中的总含量分别为930.04和2.32μg·g-1,两个品种山楂果皮中花青素含量相差约400倍。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是最主要的花青素成分,其在花青素代谢物总含量中占比高达95%以上。类胡萝卜素代谢分析显示,‘软籽’和‘金如意’S1—S3时期果皮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主要积累的类胡萝卜素成分均为叶黄素。S4—S5时期,两种山楂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逐渐扩大,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新黄质、α-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在‘金如意’果皮中大量积累,其含量高于‘软籽’山楂。【结论】花青素积累是导致‘软籽’山楂果皮在成熟期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是‘金如意’山楂发育后期黄色加深的主要原因,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差异性积累是造成山楂果皮颜色差异的关键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乐华 王书胜 单文 李晓花 王凯红 王兆宏
以鹿角杜鹃当年生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采用基质、激素种类及其浓度三因素析因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鹿角杜鹃扦插育苗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中,激素种类对育苗效果影响最大,激素浓度其次,两者对绝大部分育苗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扦插基质影响相对较小,仅对愈伤率、生根率及扦插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两因素交互效应中,激素种类×浓度的交互效应最大,对除新梢数、新梢长外的所有指标有极显著影响;基质×激素浓度互作主要显著影响插穗生根指标;基质×激素种类效应最小,仅对愈伤率、新梢率有显著影响。三因素交互效应对部分生根指标也有显著影响。隶属函数...
关键词:
鹿角杜鹃 扦插繁殖 基质 激素 育苗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怡君 杨梅 王懿璞 胡薇
[目的]分离和鉴定梅花鹿鹿角盘活性肽,并研究其抑菌活性,为其制备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酸提醇沉法从梅花鹿鹿角盘粉末中提取总蛋白,过0.45μm滤器后,用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方法,从鹿角盘总蛋白中分离、纯化天然活性肽,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通过二倍稀释法分析天然活性肽对大肠杆菌(Esch erich 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在此基础上,以不添加活性肽的菌悬液为对照,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天然活性肽处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菌液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和电导率,分析天然活性肽对病原菌菌体生长曲线以及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从梅花鹿鹿角盘总蛋白中成功分离出纯度为93.70%的天然活性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 543.14,序列与抗菌肽(UNIPORT:A8QJ91)相似,并将其命名为梅花鹿鹿角盘活性肽(sika antler plate bioactive peptide,SAPBP)。SAPBP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5和1 mg/mL,对以上2种病原菌的生长曲线有明显影响。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SAPBP作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菌液电导率均明显上升,可知SAPBP对病原菌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2 MIC SAPBP对病原菌的破坏作用最为明显。[结论]从梅花鹿鹿角盘总蛋白中分离纯化出了天然活性肽,该活性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立江 牛娜 马守才 王强 宋亚珍 张改生 王军卫
通过对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 Bi 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中,为获得耐低磷胁迫能力增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种质基因。以双角山羊草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中的PAP1基因和二穗短柄草的PAP1基因设计兼并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c 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Ae Bi PAP1,该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长1.124 kb,共编码335个氨基酸,相应的氨基酸分子量为38.131 k Da,等电点为5.77。与小麦中的PAP1基因相比,双角山羊草PAP1的c DNA...
关键词:
双角山羊草 紫色酸性磷酸酶 耐低磷基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蓓芬
对云锦杜鹃Rhododendronfortunei不同大小级和不同营养器官的鞣质、生物碱、皂甙、木质素、绿原酸和大黄素等6种次生代谢产物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6种次生代谢产物在云锦杜鹃不同营养器官中的质量分数具有一定的差异,总质量分数以茎最高,中树、小树、幼树分别为447 5g·kg-1,319 3g·kg-1和247 5g·kg-1;小树和幼树中叶片次之,分别为256 4g·kg-1和207 7g·kg-1,根最低,分别为234 8g·kg-1和174 7g·kg-1;中树中根次之,为344 5g·kg-1,叶最低,为317 0g·kg-1。6种次生代谢产物中,木质素的质量分数...
关键词:
云锦杜鹃 次生代谢产物 营养器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卓男 李欣彤 张新军 马恬恬 李傲 赵金月 王瑞红 魏雨泉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在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分解动态,以西藏色季拉山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设置3 500、3 700、3 900、4 100 m等4个梯度海拔以及西北坡(阴坡)和东南坡(阳坡)2个坡向,开展为期2年的凋落物掩埋试验,采用Olson模型明晰凋落物的降解规律,并结合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和土壤理化性质探究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坡向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均随分解时间增加而下降,分解2年后不同海拔的质量残留率为36.65%~75.99%;凋落物分解速度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其中海拔3 700 m阳坡处分解速度最快、半衰期和周转期最短;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也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且木质素分解程度最大,对凋落物质量损失的贡献超过50%;土壤中碳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主要受坡向和凋落物分解时间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较小;海拔、坡向、分解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影响(P<0.01),土壤含水率和碳氮比也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为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规律及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拔 坡向 凋落物 分解 高寒森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蔷薇 楼雄珍 杨彬 林二培 童再康
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具有很高的园艺观赏价值。由于缺乏相关的遗传信息,云锦杜鹃的多样性、分子辅助育种等工作进展较为缓慢。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对云锦杜鹃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通过测序拼接和去冗余共获得84 633条单基因簇(unigene)序列,平均长度为691.4 bp。通过与公共数据库比对成功注释到了35 526条单基因簇,其中与葡萄Vitis vinifera基因相似的序列最多。根据基因本体论数据库(GO)可将23 215个单基因簇归类于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等三大类的55个功能组;真核直系同源基因数据库(KOG)将11 085条单基因簇分为26个功能分类,涉及一般功能预测的单基因簇最多,多达1 970条;以京都基因与基金组百科全书(KEGG)作为参考,依据代谢途径可将9 887个单基因簇定位到272个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基因注释结果,挖掘获得24个编码MADS-box基因的单基因簇分属于10个不同亚家族。此外,检测到了21 900个简单序列重复(SSR)位点,可用于SSR标记开发。图4表5参2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黎琼 段玉云 孙一丁 殷富有 钟巧芳 程在全 胡强 黄兴奇
本文综述了水稻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紫色基因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此类相关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紫色性状 水稻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葆 原红军
【目的】探究白粉病胁迫对青稞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开放性的影响及青稞白粉病胁迫响应分子机制。【方法】对青稞白粉病高抗品种GND7和高感品种ZQ13进行白粉菌侵染和空白处理(利用水替代侵染),收集青稞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染色质开放性测序,筛选差异表达与差异开放性基因。【结果】ZQ13样本白粉菌侵染前后得到1647个差异基因,其中980个基因在侵染过程中上调表达,667个基因在侵染过程中下调表达。针对白粉菌侵染过程中染色质开放性研究发现,ZQ13样本侵染前后共获得7310个差异开放性区域,其中424个区域开放性上调,6886个区域开放性下调。GND7样本白粉菌侵染前后得到1119个差异基因,其中657个基因在侵染过程中上调表达,462个基因在侵染过程中下调表达。针对白粉菌侵染过程中染色质开放性研究发现,GND7侵染前后共获得2573个差异开放性区域,其中1343个区域开放性上调,1230个区域开放性上调。通过转录组和染色质开放性联合分析,筛选出AP2/ERF转录因子(HOVUSG2735700)、MYB1R1转录因子(HOVUSG4226000)等。【结论】青稞在白粉菌侵染过程中基因表达量与染色质开放性发生了较大变化,AP2/ERF转录因子(HOVUSG2735700)、MYB1R1转录因子(HOVUSG4226000)等可能在青稞响应白粉病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青稞 白粉病 基因表达 染色质开放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欧静 刘仁阳 张仁嫒 谌端玉 王丽娟 陈训
研究12株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菌株对2年生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幼苗生长及矿质元素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ERM真菌的植株根系均被有效地感染,不同菌株促生效应显著,接种ERM真菌显著增加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ERM菌株接种后,显著提高了接种幼苗氮质量分数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且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苗根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2.0%~40.3%,叶部提高了2.8%~50.6%。接种苗根部硝酸还原酶活性除菌株TY41外,其余处理高于对照0.9%~29.3%,叶部除菌株TY41和菌株TY24外,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晓波 郭臻昊 李畅 周惠民 刘晓青 苏家乐
为解析杜鹃品种大鸳鸯锦花瓣粉色条纹形成的分子机制,挖掘与粉色条纹形成相关的关键基因,选取大鸳鸯锦盛花期花瓣,对花瓣白色区域与粉色条纹区域的色素分别进行测定,同时,利用Illumina HiSeq~(TM)测序平台对它们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鸳鸯锦花瓣粉色条纹的形成是由花色苷积累引起的。花瓣粉色条纹区域与白色区域共鉴定出7 08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 802个,下调表达基因3 284个。与花色苷形成相关的花青素生物合成、苯丙素生物合成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在花瓣粉色条纹区域中更为活跃。根据DEGs的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从与花色苷生物合成代谢相关及其调控途径共筛选出31个DEGs,其中26个为花青素合成代谢结构基因,5个为转录调控基因(3个MYB和2个bHLH);26个花青素合成代谢结构基因共编码9种酶,其中20个基因在花瓣粉色条纹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白色花瓣组织;通过NCBI同源搜索发现2个R2R3-MYB和1个bHLH与已知调控果实或叶片中花青素合成有关的同源基因相似,它们在花瓣粉色条纹区域中的表达水平也均明显高于白色区域。选取10个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经qRT-PCR验证,发现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汤薇 于雪丹 张川红 叶学敏 付其迪 郑勇奇
[目的]探讨河北驼梁山自然风景区内形态介于花楸树和北京花楸之间的粉色果实花楸的起源。[方法]本研究调查了花楸树、北京花楸和粉色果实花楸的海拔分布格局及生长状况,并通过叶绿体DNA序列分析3个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北京花楸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 2 000 m,花楸树分布于1 500 2 200 m,粉果花楸出现在两者重叠分布区内;粉果花楸叶绿体单倍型有70%与北京花楸相同,10%与花楸树相同,其余20%为其特有。[结论]表明:粉色果实花楸是花楸树和北京花楸之间的天然杂交种,是多起源的类群,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应作为独立的种来处理;花楸树和北京花楸均可作为母本。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鹭 芦晶 王莹 逄晓阳 许嫚 张书文 吕加平
【目的】对紫色杆菌素作用后的结肠癌细胞HT29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探究其影响的代谢通路,揭示其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不同剂量的紫色杆菌素处理HT29 24、48、72 h,通过MTT试验以及透射电镜分析其对结肠癌细胞的有效抑制剂量及抑制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提取的3个处理组的蛋白进行同位素标记,利用反相液相色谱(RP-LC)联用串联质谱(AB SCIEX Triple TOF5600)获得样品中的多肽及其相对丰度信息,通过数据库(NCBI.Human.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