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5)
- 2023(9143)
- 2022(7967)
- 2021(7502)
- 2020(6681)
- 2019(15589)
- 2018(15611)
- 2017(30265)
- 2016(16453)
- 2015(18818)
- 2014(18821)
- 2013(18489)
- 2012(16982)
- 2011(15224)
- 2010(14791)
- 2009(13679)
- 2008(13366)
- 2007(11779)
- 2006(9598)
- 2005(8171)
- 学科
- 济(67659)
- 经济(67595)
- 管理(45715)
- 业(44788)
- 方法(37506)
- 企(36685)
- 企业(36685)
- 数学(34027)
- 数学方法(33602)
- 财(17915)
- 农(17745)
- 中国(14927)
- 学(14360)
- 业经(12880)
- 贸(12690)
- 贸易(12689)
- 易(12349)
- 务(11973)
- 财务(11932)
- 地方(11918)
- 财务管理(11902)
- 农业(11629)
- 企业财务(11272)
- 制(10623)
- 和(10160)
- 环境(9782)
- 技术(9707)
- 理论(9690)
- 银(8825)
- 银行(8786)
- 机构
- 学院(233990)
- 大学(233984)
- 济(94119)
- 管理(92298)
- 经济(92298)
- 理学(81047)
- 理学院(80166)
- 管理学(78623)
- 管理学院(78191)
- 研究(74419)
- 中国(55017)
- 科学(49005)
- 京(48246)
- 农(43794)
- 财(41145)
- 业大(39397)
- 所(37864)
- 中心(35929)
- 农业(35146)
- 研究所(35041)
- 财经(34018)
- 江(33534)
- 经(30958)
- 北京(29150)
- 经济学(29089)
- 范(28880)
- 师范(28487)
- 院(26798)
- 经济学院(26611)
- 州(26306)
- 基金
- 项目(166264)
- 科学(130340)
- 基金(121633)
- 研究(115610)
- 家(107524)
- 国家(106692)
- 科学基金(91424)
- 社会(72307)
- 社会科(68603)
- 社会科学(68582)
- 省(65530)
- 基金项目(65202)
- 自然(62320)
- 自然科(60910)
- 自然科学(60892)
- 自然科学基金(59783)
- 划(55717)
- 教育(54135)
- 资助(50341)
- 编号(46413)
- 重点(37896)
- 部(36861)
- 成果(35868)
- 发(35165)
- 创(34620)
- 科研(33275)
- 创新(32466)
- 计划(32405)
- 教育部(31208)
- 课题(31113)
共检索到316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雅慧 刘晓宏 雍明丽 熊爱生 苏小俊
【目的】褐变是影响丝瓜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酚酸类物质代谢是导致褐变的主要原因。研究丝瓜褐变过程酚酸类物质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丝瓜褐变的生理机制,为丝瓜的贮藏和加工、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耐褐变丝瓜品种‘2D-2’和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为试验材料,测定其鲜切后放置不同时间的褐变程度、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的方法对沸水浴褐变前后的丝瓜果肉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鲜切褐变处理后,2个品种丝瓜果肉中的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与‘2D-2’相比,丝瓜品种‘35D-7’的褐变程度较重,放置24 h后的总酚含量约为‘2D-2’的3倍以上;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放置12 h时最高,达174.23 U·g~(-1)·min~(-1)。通过代谢组学对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酶促褐变反应底物及褐变前后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经检测共获得420种代谢物,其中229种为差异代谢物。经褐变处理后,140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下降,89种升高。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苯丙素类生物合成、脯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中的代谢物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代谢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供试样品丝瓜果肉中鉴定出的酚酸类物质中对香豆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松柏苷和龙胆酸。经褐变处理后,共有35种差异代谢物被鉴定为酚酸类代谢物。其中,松柏醛、3-氨基水杨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的含量下降最明显。相反地,紫丁香苷、2,5-二羟基苯甲酸O-己糖苷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显著提高,log2变化倍数达10以上。【结论】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果肉中的主要酚类物质为对香豆酸,参与丝瓜‘35D-7’果肉褐变过程的主要酚酸类代谢物有松柏醛、紫丁香苷和异绿原酸A等。
关键词:
丝瓜 果肉 酶促褐变 代谢组 酚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昂 苗玉乐 孟君仁 牛良 潘磊 鲁振华 崔国朝 王志强 曾文芳
【目的】比较溶质型和硬质型桃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肽段和前体蛋白的差异,为挖掘决定或调控成熟过程的关键多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肽组学的方法,对溶质型(‘CN13’)和硬质型(‘CN16’)桃内源性多肽特征以及前体蛋白功能进行分析,对比两种肉质桃果实在成熟衰老过程中前体蛋白和多肽的相对含量,并对差异肽段前体蛋白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分别提取了‘CN13’和‘CN16’两个时期(S3和S4Ⅲ)的内源性肽样品进行质谱检测,共鉴定到473个前体蛋白,包含特异性肽段序列2 580条。对肽段的分子量、等电点以及剪切位点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内源性肽段所对应的高丰度前体蛋白进行COG功能注释和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前体蛋白主要参与一般功能预测、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能量产生和转换以及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等过程。差异肽段前体蛋白的富集分析表明,‘CN13’在成熟过程中差异肽段前体蛋白与氧化还原、活性氧代谢和电子传递链等生物学过程相关,主要参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和RNA转运等途径;而‘CN16’差异肽段前体蛋白是与金属离子反应、无机物反应和镉离子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相关,主要参与多种环境下微生物新陈代谢、剪接体和RNA转运等途径;同处在S4Ⅲ时期的‘CN16’和‘CN13’差异肽段前体蛋白与基因表达、翻译和细胞大分子生物学过程相关,主要参与RNA降解、RNA转运和剪接体等途径。【结论】‘CN13’和‘CN16’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多肽差异显著,差异肽段前体蛋白主要涉及淀粉/蔗糖代谢、糖酵解和核糖体合成等途径,暗示这些代谢途径与桃果实成熟衰老关系密切,为进一步挖掘调控桃果实成熟衰老过程的关键多肽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桃 溶质 硬质 果实成熟 多肽组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王怀松 付秋实 朱慧芹
β-胡萝卜素的QTL定位为开展相关基因克隆,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培育高品质甜瓜品种奠定基础。应用2种果肉颜色差异较大的甜瓜品种200930与200932杂交得到的F2群体构建富含β-胡萝卜素含量特征的遗传图谱。构建的基因图包含154对SSR标记,其中77对标记是由EST序列新开发的EST-SSR引物。该图谱包括17条连锁群,覆盖基因组长度1 663.5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0.8 cM。定位到3个与β-胡萝卜素含量有关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4(Chr4),7(Chr7)连锁群上,2个QTL贡献率超过15%。位于第1连锁群的QTLβ-car1贡献率最大,为26.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裘波音 郑旋 李大忠 林珲 张前荣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目的】开展苦瓜不同种质果肉厚度统计分析以及转录组测序分析,为后续研究苦瓜果实发育及相关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70份苦瓜种质为对象,测定分析果肉厚度,并对差异显著材料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①70份苦瓜材料果肉厚度存在品系间差异,其中LX1-3和ZK54差异显著,将前者作为厚肉型后者作为薄肉型材料用于转录组分析;②经转录组测序统计,LX1-3共得到得到234 825 400条干净序列,平均Q30值为92.74%,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序列占总序列数的88.07%,其中,单一比对序列34 027 357条,占比86.98%,GC含量为46.54%;ZK54共得到241 318 020条干净序列,平均Q30值为92.26%;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序列占总序列数的87.23%,其中,单一比对序列34 607 181条,占比86.06%,GC含量为46.75%;③2份种质中共发现差异基因1492个,预测到598个转录因子,GO数据库比对共得到616个注释,包括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参与生物过程的最多。KEGG代谢通路共富集到30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中富集因子最高的为“卟啉和叶绿素代谢”途径,富集差异基因数目最多的途径为“核糖体”;下调基因中富集因子最高和富集下调差异基因最多的通路均为“苯丙素生物合成”。【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结果推测苦瓜果肉发育可能受上调基因表达调控影响较大,这将有利于从分子水平对苦瓜发育调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苦瓜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苦瓜 果肉厚度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印芳 葛红 彭克勤 赵伶俐 周玉杰 李秋香
【目的】寻找与蝴蝶兰褐变相关的主要酚酸,并了解与总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个褐变程度不同的蝴蝶兰品种P.‘China Best Girl’(A1)、P.amabilis BL.‘Jude Butterfly’(B3)和Dtps.King Shiang’sRose×Jetgreen Firbird(R4)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进行了9种酚酸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在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过程中,研究了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动态变化。【结果】初步证明绿原酸、邻苯二酚、儿茶酚、咖啡酸及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可能与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娟芳 刘盛雨 芦旺 席万鹏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桃果肉中酚类物质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桃的品质育种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蜜桃、蟠桃和油桃3种类型共15个品种的桃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品种中的酚类物质,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圆 齐红岩 王宝驹 郭亮 苏欣
研究不同甜瓜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不同品种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测定分析。4个甜瓜品种在花后25 d(未成熟时期)的芳香物质以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花后30 d的果实是一个醛类和醇类物质向酯类物质转化的时期。花后35d是甜瓜果实的成熟期,香气成分以酯类物质为主,仅有少量的醛类和醇类物质。4个甜瓜品种在果实成熟期共有的芳香物质有6种,均为酯类物质,分别是乙酸己酯、乙酸苯甲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丁酯、2,3-丁二醇双乙酸酯和十四酸异丙酯;它们特有的香气物质以及特征性酯类种类和含量均不...
关键词:
甜瓜 芳香物质 品种 成熟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炎 李文嘉 王益奎 韦丽英 龙明华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丝瓜络的水和乙醇浸提物进行化学成分定性检验,石油醚浸提物进行GC-MS分析,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对丝瓜络中13种微量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初步推断丝瓜络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甙类(皂甙,强心甙)、有机酸、蒽醌类、酚类、鞣质、黄酮、香豆素、萜内酯及生物碱;可能含有甾体、三萜类化合物;不含挥发油、油脂。丝瓜络石油醚提取物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为酸、酯、烷类化合物,其中酸类11种,酯类7种,烷类9种,分别占检出化合物总含量的52.27%、13.34%和5.23%。各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28.33%),其次依次为十...
关键词:
丝瓜络 浸提物 化学成分 微量元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文军 樊治成 吕玉泽
通过遗传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份分析对丝瓜 7个早熟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座果率、商品瓜的日增克数为最重要性状 ,其次为单株叶片数的增长速度、单株雌花数、单瓜重。第一雌花节位与丝瓜早熟性也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丝瓜 早熟性状 育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小俊 徐海 陈龙正 宋波 袁希汉 陈劲枫
利用ISSR标记,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丝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9个引物,对43份丝瓜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6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8.3%。丝瓜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37~0.98之间,暗示了丝瓜栽培种内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43份丝瓜种质被划分为6个类群,类群的划分与形态学性状较吻合,而且与地理来源也有较高的相关性。
关键词:
丝瓜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ISS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肯 张伟 武云鹏 潘静怡 彭冬秀 张若纬
为提高不同果肉硬度类型甜瓜材料的选择效率,加速良种培育,以脆肉甜瓜材料19A21、19A75和软肉甜瓜材料N84、20S66为亲本,分别构建F_2与BC_1F_1群体,采用感官测试统计,脆肉材料与软肉材料符合3∶1与1∶1理论值,说明甜瓜果肉硬度性状为单基因遗传,且脆肉相对于软肉为显性;以4份甜瓜亲本为供试材料,分析不同硬度类型果实的ACO活性变化及CmACO1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软肉甜瓜果实发育中ACO活性出现峰值,而脆肉甜瓜未出现,软肉甜瓜CmACO1表达量显著高于脆肉材料,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甜瓜果肉硬度。根据CmACO1在不同材料中的插入缺失位点(Insert/Deletion)差异,开发InDel-Pf标记,利用该InDel标记对32份甜瓜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其中脆肉甜瓜表现为缺失带型,软肉甜瓜表现为非缺失带型,标记多态性与果肉硬度共分离。利用2个F_2群体对InDel-Pf标记进行验证,分子标记鉴定与表型鉴定符合率达到95.3%,98.1%。研究结果表明,InDel-Pf标记对甜瓜果肉硬度的实际鉴定有较高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育种选择效率,缩短良种培育周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龙 邓媛元 张名位 张雁 魏振承 张瑞芬 唐小俊
【目的】比较不同苦瓜品种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方法】选用14个代表性的苦瓜品种,分析其果肉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含量及其单体酚类的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DPPH(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和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自由基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差...
关键词:
苦瓜 多酚 抗氧化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守如 杨子琴 张菊平 翟庆慧 陈解放 巩振辉
【目的】揭示南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红香栗"、"黄狼"、"蜜本"3个南瓜品种为试材,对花后1~8周果实内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等营养成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果实的迅速成熟,"黄狼"和"蜜本"的己糖总量持续下降,收获前才略有升高,"红香栗"的已糖含量在花后第3周之前有一段上升过程,随后迅速下降,果实成熟时3个品种的己糖含量相差不大。"黄狼"中中性转化酶活性呈单峰变化,"红香栗"和"蜜本"为双峰变化。"黄狼"和"蜜本"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都有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授粉后的第4周和第6周,第6周后逐渐降低。"红香栗"淀粉磷酸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凤芝 黄彩红 赵凤艳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苯丙烯酸为代表性酚酸类物质 ,研究其对黄瓜幼苗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 2种酚酸物质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鲜重、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减小 ,随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苯丙烯酸比对羟基苯甲酸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与对照 (CK)相比 ,2种酚酸物质对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影响呈现出先升高、然后下降 ,最后低浓度处理有回升趋势而高浓度无回升趋势 ;对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则呈现出低浓度处理其活性先升高、然后下降、最后回升的变化趋势 ,高浓度处理首先表现为活性降低、然后略有升高、最后下降而无回升趋势 ;对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
关键词:
黄瓜 幼苗 对羟基苯甲酸 苯丙烯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