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9)
2023(9751)
2022(8173)
2021(7570)
2020(6273)
2019(14292)
2018(14161)
2017(27291)
2016(14531)
2015(16359)
2014(16241)
2013(15334)
2012(13826)
2011(12084)
2010(11485)
2009(10082)
2008(9291)
2007(7866)
2006(6194)
2005(4970)
作者
(38420)
(32327)
(32088)
(30518)
(20315)
(15312)
(14603)
(12801)
(12473)
(11149)
(11058)
(10842)
(10074)
(10019)
(9857)
(9821)
(9623)
(9528)
(9313)
(9169)
(7793)
(7777)
(7709)
(7502)
(7289)
(7076)
(6977)
(6886)
(6482)
(6467)
学科
(54552)
经济(54483)
管理(40567)
(36469)
(30154)
企业(30154)
方法(28591)
数学(25859)
数学方法(25488)
(15001)
(14544)
中国(13963)
业经(11333)
(10806)
(10637)
地方(9861)
农业(9502)
(9290)
财务(9241)
财务管理(9218)
理论(9151)
(8865)
贸易(8863)
(8752)
企业财务(8734)
技术(8640)
(8623)
(8528)
银行(8506)
(8249)
机构
学院(189652)
大学(188579)
管理(76478)
(76262)
经济(74798)
理学(67106)
理学院(66439)
管理学(65144)
管理学院(64796)
研究(58984)
中国(44532)
(37521)
科学(36378)
(34825)
(31080)
业大(29589)
中心(29384)
财经(28542)
(27470)
(26959)
(26283)
研究所(25435)
农业(24527)
经济学(23903)
(23744)
师范(23414)
(22487)
北京(22027)
经济学院(21768)
财经大学(21679)
基金
项目(141874)
科学(112805)
基金(104103)
研究(103203)
(91202)
国家(90462)
科学基金(78753)
社会(66702)
社会科(63291)
社会科学(63276)
(56129)
基金项目(55168)
自然(50954)
自然科(49838)
自然科学(49819)
自然科学基金(48900)
教育(48492)
(47124)
资助(41842)
编号(41264)
成果(31995)
重点(31833)
(31489)
(30335)
(29872)
国家社会(28362)
创新(28356)
课题(28110)
科研(27792)
教育部(27381)
期刊
(73540)
经济(73540)
研究(49241)
中国(34291)
学报(30835)
(27611)
管理(27329)
科学(27149)
(27085)
大学(24019)
学学(22948)
教育(20472)
技术(18615)
农业(18434)
(15995)
金融(15995)
财经(13582)
业经(12868)
经济研究(12450)
(11678)
问题(10026)
统计(9945)
(9503)
(9500)
(8956)
科技(8944)
理论(8759)
技术经济(8566)
财会(8241)
决策(8093)
共检索到262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万广华  蓝菁  刘震  
本文从五个维度(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及三个成分(即富裕、共同和可持续性)出发,构建基于人民幸福感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2012—2018年间数据,估算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共同富裕指数。结果显示,共同富裕指数排名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东南沿海省份靠前,西部省份靠后;从共同富裕成分看,东部地区和东南沿海省份的发展性(即富裕成分)和可持续性成分较好,南方比北方更具可持续性,而在共享性(即共同成分)方面中西部省份比东部排名靠前。此外,模型估算证实了本文所构建的共同富裕指数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并识别和分析了共同富裕的驱动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在界定共同富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富裕”和“共同”两个方面构建了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了中国2001—2019年的共同富裕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中国共同富裕水平虽然出现过小幅波动,但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共同富裕水平年均增长率为6.58%;同时,从内部构成来看,富裕水平和共同水平以及各分项水平总体均有提升,共同推动了共同富裕状况的改善;此外,从驱动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变化的主次因素来看,样本期内富裕水平的贡献率高达65.61%,远高于共同水平的34.39%,说明在研究期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有将近三分之二的贡献来自富裕水平的改善,且不同时期、不同分项指标的贡献率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植   刘烨   李晓壮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研究科学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加明确地回答共同富裕“是什么”“水平如何”“如何做”等问题。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从财富创造与积累、财富分配、均衡发展、宜居水平和精神富裕5个维度构建了包含32项指标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公开统计数据对我国30个省份2020年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显示:在区域特征方面,我国共同富裕水平从东向西整体得分呈下降趋势,但各区域共同富裕维度得分各具特点,浙江更符合共同富裕“优等生”画像。在维度特征方面,大部分省份的财富创造与积累低于全国平均线,财富创造与积累仍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财富创造与积累和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振宇   周智翔   孔新兵   林金官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准确测度共同富裕水平。本文强调整体思维、多维思维、长线思维和底线思维,系统梳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统计含义,构建由富裕性、共享性与托底性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政府统计部门宏观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在省级与区域层面测度2010—2018年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研究发现,从省级层面看,共同富裕指数持续向好,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共同富裕指数呈收敛趋势;从一级指标看,富裕性指数与托底性指数稳步提升,但共享性指数提升乏力;省际富裕性指数与共享性指数呈比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区域层面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南方与北方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的差距则呈加速扩大态势,但北方地区共享性维度的指数却一直高于南方地区。本文丰富了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共同富裕的测度细化到省级与区域层面,为刻画共同富裕指数的省际差异、区域差异与时序变动,找准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并优化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借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付应铎   王威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开拓适宜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宏伟蓝图,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线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厘清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又要构建完整的理论逻辑框架,阐明评价的目的、原则与标准。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包含目标、能力、潜力三个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深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相应建议。在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围绕共同富裕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表现与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昕昊  张彤  朱启才  
新发展格局要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标体系能够为提升经济发展格局和区域共同富裕提供指标参考。文章基于内循环效率、外循环深度和双循环协同能力构建双循环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半参数动态面板空间滞后模型对新发展格局与区域共同富裕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此作为评价标准形成了新发展格局指标体系。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格局中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系已经基本形成,内循环效率提升对促进区域共同富裕发挥主要作用,经济外循环水平较低和经济发展过度依靠外循环带动都不利于促进区域共同富裕,内外循环互促性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两个协同区间内均能促进区域共同富裕,当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内循环具有高效率、双循环高水平协同的新发展格局,提升新发展格局能够缩小区域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锡月   吴俊杰  
文章利用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正向推动共同富裕发展,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间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及高信息化程度地区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新基建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即伴随数字新基建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文宏  项军  刘飞  
再分配制度是国家发挥最直接和主导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集中体现在财政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上。21世纪以来,民生财政支出水平大幅提升,被称为中国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黄金时代”,这是否带来了民众幸福感的提升呢?基于2005和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研究发现,随着支出规模的迅速扩大,民生财政对各收入阶层群体幸福感都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从2005年的负效应或无效应转变为2015年的正效应,有力地解释了幸福感的变迁趋势。其中,教育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提升基层民众的幸福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文体传媒支出则主要提升了中高收入群体的幸福感。这些结果不仅拓展了幸福感的理论解释,也为政府制定民生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沈费伟  戴辰  
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从目标体系来看,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内涵由目标层、核心层和保障层构成,具有制度性、相对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在遵循指标的全面性与综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基础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体现为三大维度的测量指标,其中发展维度是测量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指标,设置产业发展、生活发展、区域均衡发展、文明发展4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分配维度是测量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指标,设置群体分配均衡、地区分配均衡、再分配均衡3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保障维度是测量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兜底性指标,也是体现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的基本指标,设置基本生存保障、生存质量保障、权益质量保障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应用指标体系助推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建设,应建立专班化工作机制、全面细化“三维一体”指标评价体系、用好指标体系、创新指标体系数字化管理模式、做好点线面结合,及时向全国复制推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兴祥  钟威  洪永淼  
国民幸福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终极目标。借鉴已有研究文献的幸福指数量表,本文构建了一套适合于测度我国国民幸福感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为了有效地选择重要变量和消除估计偏差,本文采用新近发展的重要统计方法LASSO筛选法,先从6个个人特征变量和40个维度变量中筛选重要变量,然后再进行回归系数估计与显著性检验。回归结果表明:①性别、婚否和学历水平3个个人特征变量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②9个维度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家庭生活满意度、自我价值评价、社会福利保障满意度和生活方式健康度评价对幸福感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男女、城乡、南北三个组别考察幸福感差异。最后,提出提高国民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雅丽  陈艳  杨立  
文章通过对已有的老年人口幸福指标体系的归纳,将影响老年人口的主体纬度总结为健康状况、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四个方面构建出指标体系,利用调研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模糊综合评价和测算了武汉市老年人口的幸福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海纳  侯俊军  
文章通过对已有的国民幸福指标体系的归纳,将影响国民幸福的主体要素总结为职业状况、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健康状况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构建出考量有助于微观国民幸福的参照指标体系,借助这一指标体系,根据2007~2011年相应指标的指标值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国民幸福指数进行了测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计领  陈功  
严格遵循共同富裕“总体概念”的定位,在融合发展视角下,本文认为残疾人共同富裕具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般内涵,将其定义为残疾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与全体人民平均水平差异不断缩小的过程。在理解和把握残疾人共同富裕内涵、特征和目标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残疾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指标设想。残疾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应坚持定量定性相结合、主观客观相结合、可比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基于以上认识和现有研究,本文提出共同富裕的四个一级指标:收入、消费、基本公共服务和幸福感,从富裕水平和共享程度两个维度提出了二级指标,并在2035年和2050年两个节点提出了二级指标的参考目标。最后,为加快残疾人共同富裕监测,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计领  陈功  
严格遵循共同富裕“总体概念”的定位,在融合发展视角下,本文认为残疾人共同富裕具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般内涵,将其定义为残疾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与全体人民平均水平差异不断缩小的过程。在理解和把握残疾人共同富裕内涵、特征和目标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残疾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指标设想。残疾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应坚持定量定性相结合、主观客观相结合、可比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基于以上认识和现有研究,本文提出共同富裕的四个一级指标:收入、消费、基本公共服务和幸福感,从富裕水平和共享程度两个维度提出了二级指标,并在2035年和2050年两个节点提出了二级指标的参考目标。最后,为加快残疾人共同富裕监测,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磊   张振继   杨慧玲  
基于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总结提炼,共同富裕可以具体化为发展充分性、发展平衡性、公平性和共享性四个子维度。通过四个子维度的进一步分析可以构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并以此对共同富裕指数进行具体化测度与分析。利用1992—2021年全国层面数据的测度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全国共同富裕指数不断增长,1992—2001年处于低水平增长,2002年之后加速增长;共同富裕四个子维度变化具有较大差异,发展充分性和共享性水平大幅提高,发展平衡性呈倒U型演变,公平性增长曲折且整体较缓,但共同富裕四个子维度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意味着四个子维度趋向于协同发展。利用2012—2021年省级层面数据的测度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发展的区域异质性显著,东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高于其他地区,发挥着引领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上述结论表明,进一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更加注重发展平衡性和公平性的建设,并维持共享性的提升和确保发展充分性的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