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3)
- 2023(15859)
- 2022(13897)
- 2021(13183)
- 2020(10992)
- 2019(25428)
- 2018(25215)
- 2017(49508)
- 2016(26631)
- 2015(29648)
- 2014(29398)
- 2013(28644)
- 2012(26348)
- 2011(23698)
- 2010(23658)
- 2009(21446)
- 2008(20928)
- 2007(18247)
- 2006(16014)
- 2005(14018)
- 学科
- 济(106902)
- 经济(106784)
- 管理(82039)
- 业(77543)
- 企(66611)
- 企业(66611)
- 方法(50659)
- 数学(43292)
- 数学方法(42693)
- 农(28601)
- 财(28519)
- 中国(26656)
- 业经(24540)
- 学(23215)
- 地方(20931)
- 制(19572)
- 理论(19454)
- 贸(19171)
- 贸易(19163)
- 农业(18932)
- 易(18625)
- 务(18311)
- 财务(18236)
- 财务管理(18201)
- 技术(17828)
- 策(17401)
- 和(17366)
- 企业财务(17303)
- 划(16246)
- 环境(15885)
- 机构
- 大学(376638)
- 学院(375030)
- 管理(154117)
- 济(152053)
- 经济(148827)
- 理学(134514)
- 理学院(133072)
- 管理学(130810)
- 管理学院(130103)
- 研究(121222)
- 中国(89357)
- 京(78938)
- 科学(73743)
- 财(69826)
- 所(58712)
- 财经(56566)
- 农(55603)
- 中心(55050)
- 业大(54101)
- 江(53733)
- 研究所(53654)
- 经(51577)
- 范(49605)
- 北京(49214)
- 师范(49155)
- 经济学(45411)
- 院(44727)
- 州(43303)
- 农业(43299)
- 财经大学(42285)
- 基金
- 项目(258895)
- 科学(205438)
- 研究(191121)
- 基金(189620)
- 家(163878)
- 国家(162530)
- 科学基金(141456)
- 社会(120728)
- 社会科(114482)
- 社会科学(114454)
- 基金项目(100477)
- 省(99781)
- 自然(92384)
- 自然科(90257)
- 自然科学(90238)
- 自然科学基金(88642)
- 教育(88461)
- 划(84139)
- 编号(78318)
- 资助(78184)
- 成果(63264)
- 部(57755)
- 重点(57555)
- 发(54716)
- 创(53920)
- 课题(53097)
- 创新(50162)
- 教育部(50115)
- 国家社会(49375)
- 科研(49352)
- 期刊
- 济(162141)
- 经济(162141)
- 研究(109018)
- 中国(64326)
- 管理(57342)
- 学报(55489)
- 科学(52864)
- 财(52777)
- 农(49256)
- 大学(43205)
- 教育(41532)
- 学学(40621)
- 农业(34091)
- 技术(33303)
- 融(30624)
- 金融(30624)
- 财经(27528)
- 业经(27002)
- 经济研究(25855)
- 经(23516)
- 问题(21121)
- 图书(19640)
- 技术经济(18477)
- 理论(18102)
- 科技(17729)
- 业(17210)
- 现代(17186)
- 商业(16564)
- 实践(16486)
- 践(16486)
共检索到533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丹 施徐景 戴昌钧
知识工作的生产率来源于知识员工激励管理的成效。根据行为科学的研究,任何激励策略都必须作用于人的行为动力才能发挥作用。显然,激励策略与员工行为动力的匹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激励的有效性。本文借助“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知识员工的行为动力源与行为动力架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知识员工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
知识员工 人格结构理论 员工激励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中华 孟凡臣
在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寻求型跨国并购中,企业的知识治理在激励目标方员工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他们自愿留任、服务于我国企业战略,但已有研究未能就激励的机理给出解释。基于ERG需求理论,本文构建了知识员工的需求结构模型,选取四个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重点探索了并购方的知识治理与目标方知识员工核心需求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并购方的知识治理机制包含人员凝聚、组织平等构建、跨文化交流和发展助推四个过程。此种安排下的知识治理重点作用于目标方知识员工的成长和相互关系两种核心需求,这与他们的需求结构十分匹配,从而形成了有效激励。本文刻画了后发国家企业的知识治理对目标方知识员工核心需求的作用路径,为知识治理机制设计提供了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珍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有效激励知识型员工,成为组织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文章在分析知识型员工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抓住影响知识型员工的主要激励因素,从薪酬、个人职业发展、自我学习与工作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激励知识型员工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激励因素 激励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宏如
本文提出了基于EAP(员工帮助计划)的知识型员工价值激励策略、成长激励策略、减压激励策略和人文关怀激励策略,构筑了基于EAP的知识员工激励策略系统,从而为知识员工激励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
EAP 激励策略 心理资本 人文关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洲涛 段淳林
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尤其是核心知识的员工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如何留住知识型员工并进一步激励其主动共享、创新知识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预期,并针对这些特征和心理预期提出相应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心理预期 激励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明
在转型经济时期,员工与企业之间在文化、激励等方面的博弈值得研究和探讨。文章首先研究激励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出发提出了激励的措施和方法,寻找员工激励的软文化,最后建立优秀绩效文化等,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基业常青。
关键词:
员工 博弈 激励 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旗扬 贺德强 陈启源
文章通过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进行中外对比,概括出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探讨了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激励、组织激励和文化激励,强调了薪酬激励的重要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型员工是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之一。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成为互联网企业管理的关键。文章在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进行了阐述,对我国互联网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效度、信度等一系列分析,联系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高效的激励策略,以期为我国互联网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爱玲
知识员工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资源和主导力量。知识员工在个人、工作、心理、行为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而企业在激励过程中,常常忽视这些特征,采取与非知识员工相同的激励办法。对知识员工的有效激励策略包括: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和物质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峻峰 蒲勇健
知识员工的特性使得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经济契约不能进行有效激励。本文建立了基于知识员工互惠性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新模型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可给委托人带来比传统的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寻求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是企业管理者的头等大事。在金钱激励同时,从关注员工精神需要角度,应采用更为人性化的激励,实施符合企业的非货币激励策略。
关键词:
员工需要 非货币激励 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和平
企业知识型员工具有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较高的流动性、较强的自主性和参与意识,更重视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仅重视货币性薪酬的常规内容,不太重视非货币性薪酬,显示不出知识型员工的特殊性,而实行全面薪酬激励,对满足员工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企业知识型员工实施全面薪酬激励时,应建立"二叉树"结构薪酬激励模型,重视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相结合,个人成就激励和组织激励相结合,薪酬激励和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相结合。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全面薪酬 激励策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颖丽 万琦
随着21世纪知识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经逐渐从过去的市场、产品竞争转变为能力、人才的竞争。知识型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无疑将会成为当今推动社会企业以及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尤其是在多个项目同时实施的情况下,企业往往涉及到多个项目在资金、时间、人力等资源的调配、共享与冲突。在多项目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多项目管理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庄慧娟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成员间的协作交互,目的是促进和达成个体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的发展。因此,成员之间知识共享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协作学习的效果。本文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结合CSCL的特点,通过实证研究发现,CSCL中协作小组成员的需要存在着不同层次、各层次需要需求程度均较强烈且类型多样、社交需要需求程度最强烈、自我实现需要需求程度相对较弱且成员态度差异性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小组的知识共享情况,研究还发现,在知识共享方面有积极表现的小组对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需求程度更为强烈。最后,根据成员的需要特征,文章还探讨了促进CSCL协作小组成员知识共享的四项激励策略。
关键词:
CSCL 知识共享 需要特征 激励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琪 张慧贤
运用逆向拍卖理论,研究研发众包竞赛中最优投标策略和奖金分配机制。构建了众包接包方和发包方效用函数,以及众包接包方最优投标模型和奖金分配模型,得到了投标策略存在唯一对称的贝叶斯纳什均衡,分析了接包方的研发努力成本参数、投标人数对投标决策的影响,讨论了发包方的奖金分配策略。研究表明,均衡的投标策略可使接包方的效用最大,众包参与人数、平台佣金率、接包方的研发努力成本参数等都对最优投标策略产生影响;当接包方的成本函数为线性函数和凹函数时,发包方最优的奖金分配策略是第一名胜出者得到所有奖金;但当接包方的成本函数为凸函数时,第一名获得所有奖金的方式不一定是最优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