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77)
2023(16379)
2022(14324)
2021(13444)
2020(11466)
2019(26779)
2018(26744)
2017(51506)
2016(28062)
2015(31816)
2014(31906)
2013(31425)
2012(28851)
2011(25918)
2010(25811)
2009(23661)
2008(23187)
2007(20606)
2006(17502)
2005(15014)
作者
(80288)
(67147)
(66674)
(63677)
(42571)
(32320)
(30504)
(26393)
(25258)
(23787)
(22854)
(22319)
(21132)
(20977)
(20831)
(20734)
(20416)
(19987)
(19188)
(19115)
(16642)
(16317)
(16313)
(15253)
(15049)
(15048)
(14882)
(14848)
(13531)
(13369)
学科
(110721)
经济(110606)
管理(84268)
(80940)
(68395)
企业(68395)
方法(55545)
数学(48559)
数学方法(47942)
(29454)
(28594)
中国(27898)
业经(24566)
(23999)
技术(22069)
地方(21875)
理论(19997)
(19952)
贸易(19942)
农业(19717)
(19335)
(19043)
(18727)
财务(18648)
财务管理(18607)
(17633)
企业财务(17552)
环境(16778)
(16042)
银行(15988)
机构
学院(397199)
大学(397016)
管理(160024)
(154183)
经济(150754)
理学(139661)
理学院(138166)
管理学(135621)
管理学院(134908)
研究(125300)
中国(92427)
(83172)
科学(80301)
(69137)
(64233)
(62463)
业大(61273)
中心(58362)
(57317)
研究所(57256)
财经(56384)
北京(51983)
(51668)
师范(51160)
(51153)
农业(50632)
(46782)
(45763)
经济学(45643)
技术(43430)
基金
项目(275626)
科学(215974)
研究(200327)
基金(198253)
(172405)
国家(170952)
科学基金(147336)
社会(123919)
社会科(117357)
社会科学(117326)
(110002)
基金项目(106149)
自然(97561)
自然科(95291)
自然科学(95265)
自然科学基金(93545)
教育(93532)
(91850)
编号(82572)
资助(81688)
成果(65996)
重点(61352)
(60317)
(59838)
(58037)
课题(56667)
创新(55346)
科研(53120)
大学(51655)
教育部(51613)
期刊
(161385)
经济(161385)
研究(109183)
中国(71947)
学报(63159)
科学(57672)
(57127)
管理(56920)
(53392)
大学(47689)
教育(45809)
学学(44844)
农业(39668)
技术(37234)
(29523)
金融(29523)
业经(27980)
财经(26715)
经济研究(25516)
(22695)
问题(21249)
(21224)
图书(20574)
科技(20500)
技术经济(20319)
理论(18974)
(18650)
商业(18198)
统计(17983)
实践(17525)
共检索到557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木梁  
“人才矢量分析”是一种基于人才发展方向性分析的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分层、分类研究。以清华大学人才培养为案例,通过对毕业生调查分析,认为人才成长是一种具有生长优势的矢量。采用“人才矢量分析”揭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方向,研究人才培养成长的规律,提出人才培养中要注意“方向选择、优势积累、创新突破”,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白春章  陈其荣  张慧洁  
近年来,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取得了一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一、研究成果综述(一)"拔尖创新人才"概念的界定与释义郝克明在《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一文中指出,拔尖创新人才是"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造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阎光才  
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是指那些在学术上尤其是基础理论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就的学者。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规模、结构和质量,往往更能够体现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以及科技发展的潜力,特别是其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程黎   陈啸宇   刘玉娟   刘鑫梅  
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支撑的重要举措。深入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准确把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历程,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一核二径三特征”的成长模型,即:以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与创造力为核心的一个素质内核,以“渐进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为特点的两条成长路径,动态发展性、领域聚集性和实践探索性三个成长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拔尖创新人才不同的成长路径,从教育选拔、教育安置与教育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明  
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一词频频出现,但人们对其意义并未达成一致的理解和认同。笔者以为拔尖创新人才意指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富于个性和突破的时代中,在各行各业那些试图通过变革来引领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精深的专业造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批判和变革的勇气应作为其基本的素质特征。只有抛开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开始,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杨淞月  
从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的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对美、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共性与差异,从中得出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的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秋晨   徐国庆  
创新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首要动力,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以拔尖技术创新人才来推动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拔尖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变得十分重要。作为创新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拔尖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应由职业本科院校来承担。在保障技术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职业本科在建立拔尖技术创新人才育人机制时需要注意质量问题、师资问题和规律问题。因此,职业本科要通过具体措施来解决拔尖技术创新人才育人机制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建立创新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师资的技术创新水平,为拔尖技术创新人才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新凤  钟秉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耿有权  曹蕾  宛敏  
运用自编问卷对全国14所重点高校研究生管理者群体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专题调研,总结分析了研究生管理者群体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和倾向性意见,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贺威姿   易红郡  
数智技术的创新与迭代需要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与要求。量子管理视阈下的数智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育需协调好三种关系:人才素质的内在属性与外在要求、管理模式的客观性与建构性及管理思想的分野与契合的关系。数智技术供给与量子管理理论的融合运用是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的实践理路。具体表现为:锚定“量子自我+数智公民”培育目标,锻造“量子组织+数智调控”培育结构,形塑“量子系统+数智系统”培育生态,营造“量子社会+数智空间”培育社区。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践中既要承认量子管理范式的建构性责任,也要尊重科层管理范式的客观性事实,达成量子管理与科层管理的二元统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祖超  别雪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特别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要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校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其模式,以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本文仅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简要评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华永  陈芷  王宗元  
文章分析了高职教学管理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制定人才选拔制度和方法、量身定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教学管理视角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并指出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现和挖掘具有拔尖创新潜质人才等需要关注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总要求,切实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大国稳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稳固的教育基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庆玉  姚梅林  
适应性专长兼具知识和创新的双重成分,与常规专长存在质的不同,突出表现在生成性重构、理论驱动和灵活调控等方面。它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核心特征。当前应树立培养适应性专长的教育目标观,知识和创新并重;加强多学科交融,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奠定深厚根基;改革评价方式,构建"为未来做准备"的评价体系,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提供正确导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学青  李正  
本科生科研是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科领域具有原创的或创新性贡献的探究与调查活动。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