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8)
2023(11268)
2022(9731)
2021(9182)
2020(8059)
2019(19091)
2018(19182)
2017(37550)
2016(20271)
2015(23188)
2014(23361)
2013(22896)
2012(20956)
2011(18679)
2010(18575)
2009(17285)
2008(16853)
2007(14988)
2006(12553)
2005(10926)
作者
(57752)
(48373)
(48315)
(46117)
(30702)
(23368)
(22176)
(19143)
(18225)
(17218)
(16392)
(16257)
(15208)
(15138)
(15135)
(14850)
(14772)
(14328)
(13980)
(13769)
(11881)
(11877)
(11748)
(11018)
(10996)
(10899)
(10720)
(10688)
(9845)
(9584)
学科
(87913)
经济(87827)
管理(57425)
(56758)
方法(47593)
(46603)
企业(46603)
数学(42944)
数学方法(42257)
(22500)
(21982)
中国(19900)
业经(16981)
(16683)
地方(16237)
(15888)
贸易(15878)
(15450)
农业(15030)
(14033)
理论(14015)
财务(13973)
财务管理(13940)
(13575)
企业财务(13149)
(12800)
技术(12081)
环境(11584)
(11418)
银行(11387)
机构
学院(288929)
大学(288026)
(119698)
经济(117334)
管理(116276)
理学(101749)
理学院(100693)
管理学(98632)
管理学院(98105)
研究(89854)
中国(67412)
(59204)
科学(56438)
(52819)
(47417)
(44607)
业大(44170)
中心(43238)
财经(43083)
(41888)
研究所(40890)
(39153)
农业(37492)
经济学(37166)
北京(36397)
(36067)
师范(35661)
经济学院(33887)
(33109)
(32481)
基金
项目(199693)
科学(157851)
基金(146461)
研究(142155)
(127679)
国家(126682)
科学基金(109897)
社会(90286)
社会科(85741)
社会科学(85717)
(78730)
基金项目(77412)
自然(73187)
自然科(71577)
自然科学(71560)
自然科学基金(70276)
教育(67692)
(65987)
资助(61760)
编号(57607)
成果(45134)
重点(45112)
(44617)
(42090)
(41424)
科研(39180)
课题(38978)
创新(38732)
教育部(38480)
大学(37551)
期刊
(119959)
经济(119959)
研究(76087)
中国(48814)
学报(44195)
(42587)
科学(41341)
管理(41267)
(41005)
大学(33703)
学学(32039)
技术(28510)
农业(27894)
教育(27291)
(21519)
金融(21519)
财经(20864)
经济研究(20293)
业经(20033)
统计(17963)
(17921)
问题(16249)
(16064)
技术经济(15716)
(15689)
决策(14798)
商业(13754)
(13724)
理论(13144)
资源(12743)
共检索到401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黎华  粟晓玲  
【目的】分析城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增长潜力,为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2009-2011年858个中国城市用水及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幂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和ANNBP模型,基于人均GDP的差异分别建立人均生活用水量模型,进行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增长潜力分析。【结果】在不同的人均GDP水平下,模型对于高收入的数据样本最为敏感;线性回归模型、幂函数模型和ANN-BP模型的模拟效果较为接近,对数函数模型的误差最大。人均生活用水量增长潜力最大的是年人均GDP低于3万元的城市,增长潜力最小的为年人均GDP>3~≤10万元的城市。【结论】基于人均GDP差异可以进行生活用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佟金萍  马剑锋  刘高峰  
本文引入Laspeyres指数及其完全分解方法思想,构建万元GDP用水量的完全分解模型,从产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对我国1997年至2009年万元GDP用水量的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7年-2009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是推动其大幅下降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产业层面,技术进步引发的各产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万元GDP用水量降低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59.41%和40.59%,且第一产业贡献高于第二、三产业;在地区层面,各地区用水效率的提高对万元GDP用水量降低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8.67%,且东部贡献高于中、西部;而地区经济结构由于变动幅度小,使得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巍  章恒全  秦腾  毛广雄  刘双双  
基于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就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收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全国层面,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弹性系数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形态,但增幅降低;区域层面,东部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西部居民消费促进用水量的增长,中部门槛检验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影响门槛值和弹性系数的大小,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时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最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巍  章恒全  秦腾  毛广雄  刘双双  
基于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就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收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全国层面,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弹性系数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形态,但增幅降低;区域层面,东部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西部居民消费促进用水量的增长,中部门槛检验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影响门槛值和弹性系数的大小,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时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最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江勇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25年。从现在到2020年的十几年中,中国经济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还将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天梅  张鑫  
【目的】建立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为城市用水量的准确预测提供支撑。【方法】在运用灰色关联性分析法确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包头市2009和2010年的用水量预测,并将其预测结果与灰色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包头市用水量受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耕地面积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影响较大,利用建立的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对包头市2009和2010年用水量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用水量进行比较后表明,其相对误差分别为0.16...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贵良  吴茜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居民食品消费中畜产品所占的比重和绝对量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由于畜产品生产需以谷物为饲料,我国畜产品产量增长将诱发谷物产量的大幅增加,而谷物是传统水资源密集型产业,虚拟水含量较高,谷物产量增长势必引发区域用水量的增加。论文从畜产品全生产链角度,基于虚拟水理论分析畜产品产量增长对区域用水量的影响。选用我国2002-2010年间省际面板数据设定面板协整模型,分析我国畜产品产量、谷物产量与区域用水量增长的长期关系。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畜产品产量、谷物产量与区域用水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面板协整关系,畜产品产量提高对区域用水量增长具有较强的长期正向相关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陈俊  章恒全  陈其勇  龚雅云  
利用199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整体和分组检验不同类别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发现,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与地区和用水类别密切相关,全国组别的总用水和工业用水、东部组别的工业用水、中部组别的工业用水、西部组别的总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形态;各省份当前用水量所处现状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警惕用水量下降后再次上升的"反弹效应"。同时,本文对31个省份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检验,发现倒"U"型形态普遍存在,且发达地区拐点值大于欠发达地区;另外,对部分年份的截面数据进行非参数估计,与参数估计结果具有差异性。因此,各地区对待不同的用水类别,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政策以促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章渊  吴凤平  
文章基于199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按照新《水法》执行前后以及地区分组分别研究总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1)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种形态,主要取决于地区和时间段的选择,具体呈现单调递增、"U"型、倒"U"型、"N"型和倒"N"型五种形态;(2)各省份当前用水量与经济增长所处的关系现状存在差异,部分省份用水量经历减少后再次增加的"反弹效应";(3)新《水法》对东部组别和西部组别用水量减少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对全国组别和中部组别的作用不显著;(4)预测得到我国总用水量的峰值将出现于2019年,约为6 212亿m3左右,但是需要警惕用水量下降后再次上升的"反弹效应"。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彭薇  
根据Meliciani对人均GDP的研究,将人均GDP的构成因素分解为劳动生产率、就业率、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结构4个指标,将中国31个省份各指标的横截面方差分解为3个地区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运用各省人口规模占全国人口规模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尽管3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在缩小,就业率地区间差距也在缩小,但人均GDP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结构的地区间分布变化的异动是推进地区间人均GDP差异扩大的主要驱动力。针对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就业率的不同步发展,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把地区间影响分解为相邻省份、同一地区内省份之间和不同地区省份之间的影响3个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陈俊  章恒全  陈其勇  张万力  
本文运用LMDI方法将中国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效应、区域人口分布效应、区域经济发达效应、区域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抑制用水量上升的影响因素,但是技术进步更加显著。产业结构效应在各省份第一产业内部影响最大,而技术进步效应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是用水量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中部最显著;人口规模扩大促进了用水量上升,但是影响较小,而人口分布(流动)变化促进中国用水量上升比较显著。另外,区域经济份额相对变动对用水量的下降起到正向作用,但是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经济份额提高促进了用水量上升。因此,各省份需要加强节水技术创新,更加重视农业节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然  孙卓  李一鸣  高远  
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使连接亚欧的北极东北航线将在未来30年内逐步开通,极大地缩短中欧之间的运输通道,进而对双边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微观贸易以及运输活动出发,利用空间可计算一般均衡(SCGE)模型来测算由东北航线通航引起的中欧贸易潜力变化,并分别模拟了燃油价格、船舶航速和破冰费用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东北航线将有效降低中欧贸易运输成本,促进中欧经济增长和双边贸易,中国获得的经贸利益更为显著;燃油价格上调将加强东北航线对中欧贸易的推动作用,而船舶航速和破冰费用的增加将削弱东北航线对中欧贸易的正向影响。对此,中国应从战略高度明确东北航线的潜在价值,深化中欧经贸合作进而实现互利共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善甫  
基于我国1990年至2011年经济数据,本文利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才流失与我国人均GDP、各产业增长率、城镇与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城镇人们生活水平以外,其他变量不能通过格兰杰检验,不能对其建立与人才流失率的VAR模型。而通过对城镇人们生活水平对人才流失率的脉动图的研究发现,人才流失率对城镇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但是汇总影响力,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孝松  翟光宇  谢申祥  
以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为基础,本文构建了中国出口决定影响因素的计量方程,以此对中国未来出口增长潜力进行预测。即使按照最"悲观"的预期进行预测,中国出口在短期内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到2017年,出口额将是2011年的1.8倍;与此同时,未来五年的出口依存度将维持在26%~31%之间。在中长期内,中国对外贸易将走向中低速平稳增长的轨道,2020-2060年的年均增长率将从10%逐渐降至6%,2060年中国出口总额将超过100万亿美元,出口依存度将降至17%左右,内外平衡发展的目标有望实现。在倡导扩大内需、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背景下,决不能忽视出口的作用,在重视内需的同时不能使对外贸易偏废,仍然要积极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