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1)
2023(11287)
2022(9596)
2021(8930)
2020(7466)
2019(17124)
2018(16754)
2017(32310)
2016(17212)
2015(18913)
2014(18323)
2013(17788)
2012(15909)
2011(14006)
2010(13497)
2009(11746)
2008(10837)
2007(8732)
2006(7415)
2005(5836)
作者
(45050)
(37679)
(37364)
(35660)
(23938)
(18341)
(16916)
(14674)
(14540)
(13249)
(12989)
(12687)
(11966)
(11807)
(11308)
(11186)
(11175)
(11117)
(10951)
(10736)
(8973)
(8906)
(8850)
(8777)
(8475)
(8340)
(8034)
(7980)
(7438)
(7342)
学科
(69183)
经济(69116)
管理(44825)
(39912)
方法(32807)
(30934)
企业(30934)
数学(29032)
数学方法(28643)
中国(19315)
(19208)
地方(18113)
(14990)
环境(14802)
业经(14243)
(13664)
农业(13493)
理论(10294)
(9916)
(9862)
贸易(9858)
(9602)
(9522)
财务(9488)
财务管理(9471)
(9463)
(9364)
技术(9331)
企业财务(8923)
(8658)
机构
学院(224670)
大学(222582)
管理(90603)
(88147)
经济(86178)
理学(79464)
理学院(78484)
管理学(76976)
管理学院(76545)
研究(72233)
中国(52986)
(46439)
科学(46069)
(38216)
中心(35785)
业大(33469)
(33332)
(33321)
(32269)
财经(32078)
(31977)
师范(31972)
研究所(30947)
(29403)
北京(28200)
(27620)
经济学(27295)
师范大学(26337)
(25988)
农业(25827)
基金
项目(170121)
科学(136588)
基金(126189)
研究(122448)
(110258)
国家(109417)
科学基金(96257)
社会(80285)
社会科(76196)
社会科学(76178)
基金项目(69278)
(66318)
自然(63527)
自然科(61986)
自然科学(61974)
自然科学基金(60816)
(56392)
教育(55240)
资助(49663)
编号(48170)
重点(38414)
(37617)
(36806)
(35487)
成果(35233)
国家社会(34031)
创新(33213)
科研(33078)
课题(32284)
教育部(31774)
期刊
(88667)
经济(88667)
研究(58861)
中国(36624)
科学(33162)
学报(31559)
管理(28827)
(28262)
(28130)
大学(24791)
学学(23680)
农业(19840)
技术(19263)
教育(17860)
业经(15835)
资源(15002)
(14488)
金融(14488)
财经(14024)
问题(13905)
经济研究(12933)
(12092)
(11488)
(10607)
(10251)
科技(10239)
(10118)
现代(9903)
统计(9729)
城市(9650)
共检索到304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琨  唐承财  钟林生  
生态游憩空间配置是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优质生活环境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休闲城市综合标准试点市——常熟市为研究对象,以人口特征为切入点,对该市不同功能区内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可进行生态游憩的时间、生态游憩意愿、对不同生态游憩空间的偏好,以及全市不同功能区人口对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人口特征影响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全市不同功能区的人口特征有显著差异,因此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不同。在人口量、人口平均生态游憩可能性、人口生态游憩空间类型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活动区内人口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指数均最高,其次为生活居住区、商务办公区、工业生产区;全市不同功能区内人口对草地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指数均最高,其次为水域和林地。可根据城市不同功能区人口数量、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实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志军  田逢军  
空间句法提供了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定量分析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解析了整体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为国内其它城市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益民  
生活形态是当前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活形态细分法应用到旅游研究领域,意义重大。本文以长沙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运用迭代聚类法将样本区分为生活形态迥异的四类,从生活形态角度对样本进行交叉分析发现,长沙市居民出游目的、信息渠道及出行方式的生活形态分异不明显,且存在很大程度的趋同性;其出游时段、停留时间、交通方式及消费意向的生活形态分异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逢军  
国民休闲背景下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分析对于规划建设具有幸福感、特色性、宜居宜游的城市游憩地有特殊重要意义。以城市居民游憩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地图、访谈调查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居民游憩认知地图绘图过程与特征的差异性导致了其认知地图类型的差异性,反映了居民独特的绘图空间思维、不同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别样的游憩环境心理;②游憩意象要素以路径、标志和节点的等级层次较高,意象内容则以广场、游憩商务中心与特色休闲街区、重要景观路桥、特色建筑物(群)和历史文化遗产与古迹地为主;③意象空间格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市中心内聚倾向;④"革命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贵蓉  宋文丽  
鉴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城市游憩需求和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因素,提出理想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通过调研大连市主城区游憩场所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连城市游憩者的游憩需求特征,分析了大连市游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和整体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鸿雁  陶卓民  潘坤友  
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游憩空间为游憩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影响游憩活动的时空分布,游憩活动引导游憩空间要素的布局、功能与特色等,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推动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以南京秦淮河滨水区为例,基于电子地图兴趣点(POI)、百度热力图,构建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耦合模型,对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秦淮河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分布不均衡,“中间高,两边低”,且以夫子庙景区为中心,越向外围耦合协调度越低;(2)生产型空间总体耦合协调情况最好,其次是生活型与公共型空间,景观型与生态型空间总体耦合协调度最低,不同类型游憩空间要素与游憩活动的耦合形态有差异,且在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差异有所不同;(3)南京秦淮河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的耦合受到市场供需机制、集聚——扩散效应、政府调控机制等共同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徐玏   甄峰   秦萧   李智轩   魏玺  
就业空间是新市民宜居宜业的重要载体,其分异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程度。文章以常熟市为例,用区位商测度新市民与户籍人口的就业空间分异,观察两类人群主导就业区的分布特征,并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产业、地理区位和建成环境因素对区位商的解释力。结果表明:新市民就业空间相较于户籍人口集聚程度低,尽管二者均呈现典型的单中心特征,但新市民就业空间在南北向有明显延伸现象;新市民与户籍人口主导就业区呈现圈层嵌套分布特征,新市民就业主导区呈环状围绕城市中心分布,户籍人口就业主导区则分布在城市中心和远郊镇区;新市民就业空间分异受到地理区位的影响最大,产业和建成环境的影响也表现显著,且不同因子交互可显著增强各类因子的解释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红波  吴江国  张小林  李传武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乡村发展迅速,以乡村工业为核心的"苏南模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乡村工业用地也成为乡村用地的重要组成,探索乡村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对于丰富乡村地理学有一定的价值。文章以常熟市为例,在获取乡村工业用地空间矢量数据基础上,分析了乡村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类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域尺度下的乡村工业存在"大分散、小集聚"的分散格局;水陆交通对乡村工业有一定的集聚效应,表现在水陆交通两侧的乡村工业用地远高于其它区域,且各类型、各等级的影响不同;农村居住用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惠彦  金志丰  陈雯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客观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即以居委会、村委会为统计单元,以建设用地占地块总面积之比作为主要判别标准,以相对人口密度作为次要判别标准,结合地块与地块之间的连接状况,判别城乡地域并核定城镇人口。并以常熟市为案例,对上述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全市城镇区用地27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33%,城镇人口5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33%,符合常熟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城乡划分的标准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同时操作简便,具有在大范围推广的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永明  李鹏举  
经营性用地闲置分两种情况,一是指土地使用权人超过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用地;二是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中止开发建设满1年的用地。截至2016年底,江苏省常熟市经营性用地涉及闲置土地面积1902亩,占总供地面积的12.5%;经营性用地闲置的主体是使用权人和地方政府,由于企业自身原因涉及闲置土地826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永明  李鹏举  
经营性用地闲置分两种情况,一是指土地使用权人超过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用地;二是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中止开发建设满1年的用地。截至2016年底,江苏省常熟市经营性用地涉及闲置土地面积1902亩,占总供地面积的12.5%;经营性用地闲置的主体是使用权人和地方政府,由于企业自身原因涉及闲置土地82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志丰  陈雯  孙伟  惠彦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耕地面积缩减强度指数、空间叠加等方法分析了常熟市耕地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耕地资源减少的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常熟耕地资源逐渐减少,且因城区和工业用地扩张引起的耕地非农转化指向十分强烈,居民点空间的指向呈逐渐减弱的态势。从空间演变规律看,常熟耕地非农化主要表现在:1)经济增长越快,发展水平越高,耕地减少越快;2)在城市、港口区的镇耕地减少更快;3)港区和工业区的建设,使其周边耕地非农化速度加快;4)道路交通的扩张是耕地非农转化的一个稳定因素;5)不同时期,耕地非农占用的空间指向不同:从20世纪80年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国祥  
当前,创建生态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黑河,无一不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我国三大城市群:北京、天津、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群;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城市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更是抓住历史潮流,充分利用其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城市配套设施和人力资源素质较强等特点,不失时性机地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解旭东  王贵杰  张万良  
借鉴"控规五线",结合滨海区独特的地域性,将城市滨海区游憩空间景观进行了色彩分层,分为"蓝"、"黄"、"绿"、"灰"、"紫"五带。以青岛为例,通过色彩分层解析,探讨了城市滨海游憩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学  
从空间类型、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并以宁波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游憩物质与环境空间结构、游憩行为与需求特征、游憩行为空间分布规律等一系列要素,为宁波市的旅游开发、游憩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