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9)
- 2023(15746)
- 2022(13287)
- 2021(12243)
- 2020(10581)
- 2019(24159)
- 2018(23773)
- 2017(45374)
- 2016(24874)
- 2015(28015)
- 2014(27897)
- 2013(27410)
- 2012(24677)
- 2011(22143)
- 2010(21706)
- 2009(19814)
- 2008(19341)
- 2007(17010)
- 2006(14485)
- 2005(12273)
- 学科
- 济(97035)
- 经济(96857)
- 管理(70177)
- 业(66555)
- 企(53588)
- 企业(53588)
- 方法(47459)
- 数学(42346)
- 数学方法(41824)
- 农(28136)
- 中国(26193)
- 财(25449)
- 业经(20851)
- 地方(20693)
- 学(20618)
- 农业(18883)
- 贸(18660)
- 贸易(18655)
- 易(18111)
- 制(16241)
- 务(16228)
- 财务(16155)
- 财务管理(16115)
- 环境(15511)
- 企业财务(15197)
- 和(15176)
- 理论(14997)
- 技术(14745)
- 划(13046)
- 银(12928)
- 机构
- 学院(348553)
- 大学(348145)
- 济(136956)
- 管理(135323)
- 经济(134035)
- 理学(118705)
- 理学院(117329)
- 管理学(115127)
- 管理学院(114479)
- 研究(112854)
- 中国(82578)
- 科学(73904)
- 京(71783)
- 农(65741)
- 财(60589)
- 业大(58036)
- 所(57160)
- 中心(53921)
- 研究所(52736)
- 农业(52427)
- 江(50920)
- 财经(49696)
- 范(45855)
- 师范(45254)
- 经(45249)
- 北京(43577)
- 经济学(41981)
- 州(40540)
- 院(40507)
- 经济学院(38341)
- 基金
- 项目(248222)
- 科学(194284)
- 基金(180264)
- 研究(173943)
- 家(160025)
- 国家(158689)
- 科学基金(135558)
- 社会(110532)
- 社会科(104682)
- 社会科学(104651)
- 省(98441)
- 基金项目(96796)
- 自然(90902)
- 自然科(88771)
- 自然科学(88738)
- 自然科学基金(87157)
- 划(83316)
- 教育(80736)
- 资助(72825)
- 编号(69683)
- 重点(56190)
- 成果(54726)
- 部(54131)
- 发(53067)
- 创(51786)
- 科研(48847)
- 创新(48399)
- 课题(47528)
- 计划(47514)
- 国家社会(45931)
- 期刊
- 济(139436)
- 经济(139436)
- 研究(89562)
- 中国(63827)
- 学报(62362)
- 农(58422)
- 科学(54474)
- 财(47762)
- 大学(45737)
- 管理(45485)
- 学学(43264)
- 农业(39648)
- 教育(33375)
- 技术(29434)
- 融(25230)
- 金融(25230)
- 业经(24335)
- 财经(23617)
- 经济研究(22669)
- 业(21368)
- 经(20292)
- 问题(19384)
- 版(18414)
- 资源(18262)
- 图书(17922)
- 科技(16583)
- 技术经济(16331)
- 统计(16106)
- 业大(15977)
- 商业(15556)
共检索到485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文洁 邵鹏 邸俊鹏
绝大多数残障人具有劳动能力,与普通人力资源一样,是可以进行投资、开发和配置的一种特殊人力资源。然而城镇残障人的就业现状和意愿并不乐观。该文从人力资源视角,对上海市某中心城区1257名持证的劳动年龄残障人进行入户访谈。所得数据的分析表明,残障人就业意愿与他们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特征及社会支持有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在个体特征方面,年龄对就业意愿的影响呈倒U型,男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和残障程度较轻对就业意愿均有正向影响;家庭经济特征对就业意愿也有显著影响;而参与社会保障和康复项目对就业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对提高城镇残障人的就业意愿和实现路径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残障人 人力资源 就业意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侯立文
本研究重点对上海16个区残疾人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表明,失业残疾人就业意愿与个体一般特征、残疾等级、就业能力、失业时间及家庭经济有关。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区、年龄、失业时间、家庭经济对就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男性、残疾等级、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对就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残疾类别中除精神残疾外,其他残疾类别间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研究对提升失业残疾人的就业意愿,推动实现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侯立文
本研究重点对上海16个区残疾人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表明,失业残疾人就业意愿与个体一般特征、残疾等级、就业能力、失业时间及家庭经济有关。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区、年龄、失业时间、家庭经济对就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男性、残疾等级、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对就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残疾类别中除精神残疾外,其他残疾类别间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研究对提升失业残疾人的就业意愿,推动实现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琳 杨文健
本文就江苏省13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的就失业情况进行调查,对残痰人就失业情况,未就业残疾人中具备就业条件或有劳动能力、部分具备就业条件或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意愿进行了解,从残疾人自身、残疾人家庭、政府、社会环境等方面深入分析制约残疾人就业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新时期残疾人就业与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依据。
关键词:
未就业 残疾人 就业意愿 就业制约因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云 荣茹静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就业群体,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和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维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残疾人就业做出规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残疾人传统就业方式的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分散就业已不能够满足当今残疾人就业的需要,并且我国现有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又多以福利性为主,强调对残疾人就业制度的完善和外围机构的设置,忽略了残疾人自身价值对就业的关键影响。因此,本文将突破现有的残疾人就业福利制度,在对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视角来探索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顾梦蛟 程名望 史清华
农民工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集聚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必然环节,而城镇就业满意度是影响农民工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数据和工作满意度理论,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目前,样本农民工对整体就业评价偏向于"比较满意"。其中,农民工对"收入水平"最不满意,其次是"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最满意的是"社会治安"。但就影响的显著性来看,对总体就业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作环境",最不显著的是"居住环境"。研究同时发现,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等异质性使得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对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及城镇化道路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就业满意度 城镇化 因子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梅 方晓伟
文章以浙江地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3559周岁的城镇中青年人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年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业状况对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在单位处于中层职位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延迟退休的意愿更强烈;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女性比男性的延迟退休意愿更强;人力资本状况、年龄、工作满意度对延迟退休意愿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梅 方晓伟
文章以浙江地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35~59周岁的城镇中青年人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年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业状况对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在单位处于中层职位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延迟退休的意愿更强烈;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女性比男性的延迟退休意愿更强;人力资本状况、年龄、工作满意度对延迟退休意愿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亚玲
采用Logistic模型对居民个人理财需求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居民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可能性高于男性居民,收入、年龄、学历、获取理财知识的难易程度及银行的信誉和实力与居民个人理财需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根据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提出我国城镇居民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灵云 谢孝忍
基于上海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调查数据,对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有退休工资、其他老人工作影响等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老人工作影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的政策建议:鉴于上海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比例较高,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使其"老有所为"。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有关就业政策时应当加以考虑。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上海市 再就业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田立法 沈红丽 赵美涵 张婉婉
第一次人口红利促成的"中国奇迹"进入尾声,人口老龄化时代随之而来。老年人再就业既可以改变劳动力供给结构,又能提升储蓄、拉动消费。对天津市市内六区的450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因素。人口统计特征为:年龄越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越高。退休前职业特征为:事业单位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小;退休前职业不稳定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当前生活特征为:收入不能满足日常开销或子女支持其再就业时,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此外,退休前从事管理岗与从事非管理岗的老年人在再就业意愿方面差异性不显著;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在再就业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博 段文婷 许艳 赵悦君
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强弱直接影响城镇化的进程与质量。以胶东地区为例,对务农、兼业和非农农民的就业、居住和户籍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农民就业城镇化意愿与居住、户籍城镇化意愿依然差距较大,就业与居住的理想地点仍然错位明显;年龄对于各类农民不同层次城镇化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家庭年收入对于非农和务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子女婚姻需求对非农、务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子女就学需求对于兼业农民的就业、户籍城镇化意愿影响以及非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较为显著。研究表明,一方面胶东地区城镇人口中的"人户分离"问题难以快速减轻,另一方面,县城作为县域城镇化的中心,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镇区主要为务农、兼业农民提供非农就业机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春燕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一直被认为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对于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实现非农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方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发展规模、技术进步类型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增量将对行业间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计划、偏向性的产业发展政策、选择性的技术进步类型和瞄准性的政策扶持方案,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需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恩立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就业能力可为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发展处境提供基础性条件,进而影响其城市居留意愿。本文基于对上海市1026份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这一群体就业能力因素对于其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能力的五个核心指标中教育程度、就业服务享有、社会网络以及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而工会参与因素影响不显著;传统变量中只有婚姻状况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显示,适恰的就业能力支持政策将既有助于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其留城意愿、促进我国持续稳定的城市化。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农民工 城市居留意愿 回归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云 曾江辉 夏春萍
本文通过对1877名湖北籍农民工落户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得到66.8%的农民工喜欢城镇生活却只有7.3%的农民工愿意落户城镇,且农民工愿意落户城镇类型与户籍迁移分类政策呈现逆向选择的结果。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工作不稳定和社会保障缺失是农民工不愿意落户城镇的主要影响因素。赋予农村土地财产权,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工的转户热情,促进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户籍迁移分类政策 落户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