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9)
2023(10240)
2022(8773)
2021(8287)
2020(7144)
2019(16165)
2018(16057)
2017(32629)
2016(16703)
2015(18881)
2014(18542)
2013(18358)
2012(16786)
2011(14757)
2010(14504)
2009(13437)
2008(12835)
2007(10904)
2006(9365)
2005(8088)
作者
(44197)
(36826)
(36757)
(35062)
(23289)
(17342)
(16860)
(14346)
(13935)
(12783)
(12332)
(12226)
(11493)
(11367)
(11252)
(10952)
(10895)
(10699)
(10577)
(10389)
(8972)
(8901)
(8600)
(8401)
(8330)
(8294)
(7896)
(7748)
(7220)
(7066)
学科
(74772)
经济(74704)
管理(50312)
(49087)
(39846)
企业(39846)
方法(36070)
数学(32535)
数学方法(32167)
中国(20412)
(20114)
(18745)
业经(16582)
地方(14372)
(14243)
(13532)
贸易(13523)
(13198)
农业(13131)
技术(11849)
(11839)
(11821)
银行(11814)
财务(11807)
财务管理(11780)
产业(11736)
(11311)
企业财务(11172)
(11020)
金融(11019)
机构
学院(236672)
大学(235714)
(106136)
经济(104319)
管理(98804)
理学(86230)
理学院(85473)
管理学(84290)
管理学院(83842)
研究(70817)
中国(54962)
(48864)
(47104)
财经(39955)
科学(38820)
(36404)
经济学(33971)
中心(33900)
(32502)
(32034)
经济学院(31019)
业大(30497)
财经大学(30107)
(29485)
研究所(28986)
北京(28912)
(28458)
师范(28213)
商学(27008)
商学院(26777)
基金
项目(161312)
科学(130031)
研究(121881)
基金(120086)
(102120)
国家(101319)
科学基金(89431)
社会(81225)
社会科(77284)
社会科学(77269)
基金项目(64045)
(62135)
教育(55880)
自然(55525)
自然科(54249)
自然科学(54236)
自然科学基金(53270)
(51892)
编号(48986)
资助(48267)
成果(38020)
(37210)
重点(35862)
(35672)
(34757)
国家社会(34369)
教育部(33062)
人文(32931)
创新(32416)
课题(32323)
期刊
(109241)
经济(109241)
研究(67726)
中国(37304)
管理(36654)
(36463)
科学(28606)
学报(27809)
(25891)
大学(23026)
(22058)
金融(22058)
学学(21855)
技术(21768)
财经(19784)
业经(19534)
教育(19178)
经济研究(18357)
农业(17916)
(17093)
问题(15827)
技术经济(12365)
商业(12344)
理论(12160)
(12107)
统计(12029)
现代(11141)
(11069)
实践(10908)
(10908)
共检索到330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艳芳  
文章用人均人力资本代表劳动力的质量,将其与从业劳动力人数的乘积表示人力资本存量,并考虑了不同产业资本折旧率的差异,采用索罗余值法与DEA-Malmquist方法重新测算了我国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加入人均人力资本后,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会降低,这说明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劳动力的质量与效率因素被包含在TFP值里,会使得TFP值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技术进步;与DEA-malmquist方法相比,索罗余值法更能反映跨产业之间生产技术的差异;索罗余值与DEA-malmquist两种方法均显示,加入人均人力资本对第三产业TFP值的影响很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秀敏  
文章利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三次产业的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三次产业的TFP进行了协整回归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上定量研究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苑苑  陈彦晖  黎涛  
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是目前我国降低单位GDP能耗的两种主要方式。针对我国工业部门能耗高,产业结构不均衡,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等一系列问题,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都提到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提高的作用不够显著,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我国今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永秀  惠宁  
古典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了资本对劳动的强制,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劳动者之所以对人力进行投资,是为了获得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当代人力资本理论更加突出了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高级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进一步揭示了人才资源必须拥有企业的产权,与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一样,是带来利润收益,并使资本得到保值和增殖的所有权资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宏伟  李桂芹  陈红  
本文测算了1979—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历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对三次产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次产业TFP存在差异。并通过资源再配置效率(TRE)模型测算历年来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率,分析中国产业间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资源配置效率趋势为正,应把服务业作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思斯  崔庆军  蒋月星  夏雯婧  
利用更具稳健性小样本特性的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和Toda-Yamamoto因果检验方法,从国家总体和三次产业的角度实证研究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总体上,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国内生产总值是能源消费总量的Granger原因;第一产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间关系相对独立,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表现为第二产业增加值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的Granger关系则刚好相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代红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BP神经网络算法是基于"梯度下降理论"的高精度分析工具,文章首先在建立训练网络的基础上对我国三次产业产值进行系统仿真,发现拟合精度很高,其次对三次产业发展进行了预测,并结合GM(1,1)法得出了预测区间,最后进行全文总结。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梁来存  刘子兰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利用我国1978-2009年间的数据估算了我国教育投资对三次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教育投资对三次产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期。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0.461%,第二产业增长1.400%,第三产业增长1.216%。它们的滞后期依次是10年、9年、11年、10年。但从短期来看,教育投资对三次产业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凯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与理论不相符合的变动趋势。本文利用钱纳里的“世界标准结构”,阐述了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并得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产值份额的提高,是三次产业结构改善的标志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成  童光荣  
文章研究了人均GDP、人口和工资对中国三个产业就业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1978-2010年的经济数据,文章对每个产业构建了一个以就业、人均GDP、人口和工资为内生变量的SVAR模型,并分析了就业对结构冲击的响应。文章的研究认为,人均GDP、人口、工资的整体变动对三个产业的就业均构成了影响;三个产业就业对来自人均GDP、人口和工资的结构冲击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新韶  
商贸流通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深刻影响了我国宏观产业布局。本文以2006-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根据商贸流通业发展特征构建了主成分分析因子,并采用三次产业结构指标衡量了商贸流通业发展与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总体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由于各省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这一推动作用存在较大不同。基于此,我国对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应有所偏重,尽快缩小各省份之间的差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京同  杨垚立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结构分解(SDA)技术在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三次产业状况的基础上,从产业升级的两个内涵层面研究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产业增长的因素中由产业技术、效率等因素所代表的产业素质提高所引致的增长并不显著;在与美国的产业素质对比中可以发现,中国技术、效率方面的不足可以解释大部分中美产业差距,中国传统产业在经过产业素质提升之后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因此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外,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效率改造也必须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任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辉  张康洁  张怀英  刘兆阳  
以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权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05、2010和2015年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变化。研究表明:(1)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地区也符合此整体趋势;相比之下,在我国一二三产业中,工业的发展水平最高,农业次之,第三产业最低。(2)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处于拮抗期且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其大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处于勉强协调类型的省份数量由原来的北京、天津、上海3个省份增加至9个省份。(3)就空间角度而言,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东高—西低"格局,即东部沿海省份和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耦合协调度较高,中部省份次之,而西部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最低且处于濒临失调状态。(4)从空间关联性来看,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并且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HH型主要集聚在东部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刘刊  
长期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调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和谐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被充分暴露出来,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政策,是重振市场信心的根本办法。文章根据变结构控制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和三次产业产出的关系,提出从提升边际消费倾向的角度对三次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辉  张康洁  张怀英  刘兆阳  
以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权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05、2010和2015年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变化。研究表明:(1)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地区也符合此整体趋势;相比之下,在我国一二三产业中,工业的发展水平最高,农业次之,第三产业最低。(2)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处于拮抗期且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其大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处于勉强协调类型的省份数量由原来的北京、天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