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9)
2023(15115)
2022(12670)
2021(11901)
2020(10106)
2019(23529)
2018(22929)
2017(44054)
2016(23237)
2015(26610)
2014(26435)
2013(26318)
2012(24392)
2011(22040)
2010(21758)
2009(20399)
2008(19893)
2007(17386)
2006(15136)
2005(13629)
作者
(66428)
(55795)
(55686)
(53140)
(35565)
(26774)
(25428)
(21843)
(21073)
(19646)
(19139)
(18668)
(17576)
(17570)
(17351)
(17349)
(16528)
(16486)
(16006)
(15981)
(13788)
(13602)
(13499)
(12860)
(12677)
(12566)
(12141)
(11911)
(11223)
(10976)
学科
(118755)
经济(118655)
管理(66809)
(63317)
(50342)
企业(50342)
方法(50077)
数学(44928)
数学方法(44465)
中国(29457)
(28238)
(26469)
地方(24807)
业经(22256)
(21090)
(20706)
贸易(20696)
(20110)
农业(19389)
(18473)
(16343)
财务(16299)
财务管理(16263)
(15959)
金融(15955)
环境(15893)
(15670)
(15554)
银行(15526)
企业财务(15425)
机构
大学(342210)
学院(340837)
(157261)
经济(154518)
管理(132308)
研究(118115)
理学(114516)
理学院(113260)
管理学(111479)
管理学院(110831)
中国(90571)
(70930)
科学(68718)
(68468)
(58671)
财经(55520)
中心(54161)
研究所(53397)
(52873)
(50534)
经济学(50447)
(48362)
业大(47238)
经济学院(45395)
北京(44571)
(42876)
师范(42485)
(41902)
农业(41427)
财经大学(41265)
基金
项目(227759)
科学(181127)
基金(169679)
研究(165498)
(147581)
国家(146442)
科学基金(126340)
社会(109653)
社会科(104085)
社会科学(104061)
基金项目(89388)
(85587)
自然(80136)
自然科(78322)
自然科学(78300)
自然科学基金(76939)
教育(75464)
(72637)
资助(69827)
编号(64780)
(52178)
成果(52035)
重点(51324)
(49932)
国家社会(47186)
(47073)
教育部(45339)
创新(44155)
科研(44062)
课题(43906)
期刊
(170378)
经济(170378)
研究(101478)
中国(60828)
(53725)
学报(49738)
管理(48030)
科学(47829)
(47513)
大学(38302)
学学(36404)
农业(32388)
(30260)
金融(30260)
技术(29721)
经济研究(29199)
财经(28412)
教育(27334)
业经(24955)
(24593)
问题(22609)
(19750)
技术经济(18633)
统计(18598)
(17926)
世界(17852)
国际(17190)
(16396)
资源(15466)
商业(15206)
共检索到501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亚娟  孙敬水  
本文研究了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全国和地区人均经济增长率以及对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效应。通过对截面数据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初期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的效应要高于教育人力资本;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东部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因素,健康人力资本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较快,且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西部实现对东部地区经济的赶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瑜  白永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地区的差距也在拉大。对于这种地区差距的原因,文章从女性人力资本的角度做了研究,采用协整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考察了不同教育层次的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加大中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结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廖楚晖  杨超  
本文在内生增长的框架下,建立实证分析模型,对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低水平的人力资本结构不利于这类地区经济的长期增长。而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普遍偏低,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因此,更加注重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该类地区劳动力人口的整体人力资本水平,有利于区域间经济的均衡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志红  朱青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差异愈加明显,同期地区间资本存量的变化趋势驱同。为探寻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利用1990-2013年相关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EC模型,实证考察中国不同区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区域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均显著正向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其中,只有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弹性系数大于1,东部地区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优于中部与西部地区;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生产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永远  
人力资本积累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什么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在经济转型期20世纪80年代呈现收敛而90年代后发散?人力资本究竟是怎样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已有的经验研究没有考虑人力资本积累自身的收敛性,因而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本积累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联立互动关系。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增长的联立模型,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存在自身收敛性,人力资本增长率与地区经济增长率存在同向变化特征;同时,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直接发散和间接收敛双重效应,欠发达地区较高的人力资本增长率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一个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勇  
首先对政府人力资本进行了界定,将政府财政用于科教文卫和社保方面的支出统一纳入政府人力资本范畴,在此基础上,对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国政府人力资本支出的动态变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其次,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4年以来政府人力资本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1994~2005年间政府人力资本支出占GDP比重的提高促进了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增加,其中,文教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支出的增加提高了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而科学事业费的增加则对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具有负效应。最后,建议政府继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支出,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科  
运用中国省区面板数据,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作为划分异质人力资本的唯一标准,对东、中、西三大地区高级人力资本及相关变量进行分析,研究三大地区高级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三地区人力资本积累和物质资本积累之间的比例α越大,高级劳动者所占比例n2也越大;三地区物质资本折旧率越高,高级劳动者所占比例n2也越大。物质资本折旧率增大时,不利于物质资本积累,而有利于生产高级劳动者;三地区为形成单位高级劳动者所需的费用ρ在2000年—2009年间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燕安  黄武俊  
运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测算了我国1987~2008年30个省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状况,并将这一指标加入索洛模型中,采用收敛回归方法分析了人力资本不平等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与地区经济增长负相关,这一关系在内陆中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差异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制定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时,不但要考虑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而且要注重改善各省区内部人力资本不平等的状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亚平  胡永健  
文章根据M-R-W增长模型,把人力资本范围扩展到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并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人力资本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北京、天津、河北效应强度依次递减,进而在理论与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翔  朱高峰  万春林  
论文首先对人力资本集聚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人力资本边际产出倒U型假说;接着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2个城市①面板数据,测算人力资本集聚程度,检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变化。研究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度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均衡发展态势,且具有一定空间相关性。随着人力资本集聚程度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倒U型特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的提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显洲  
1987年以来,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但各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远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各省对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制度变迁滞后于经济发展可能是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和贡献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要使人力资本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大对教育投入和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形成人力资本投入、集聚和优化配置的良好社会氛围与制度环境十分重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平忠  
由于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技术条件的劳动力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推动肯定是不相同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分别考察具有不同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力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引入了一个包含异质型流动人口变量的函数,并对1985-1990年期间我国分地区流动人口的素质状况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仅流动人口中的智力资本就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大约72.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价值;而分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的智力资本也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对中部来说,在此期间的流动人口不管是从对劳动力数量的增长贡献上,还是从对本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贡献上,都对本地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晓阳  
经济增长的初期,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著,而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后期,人力资本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我国西部地区在1980-2007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是1996年,转折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人力资本。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力资本积累阶段是相对应的,人力资本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西部地区必须采取适度超前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步伐,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苹  
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加入空间变量,利用1997年~200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分析中国地区人力资本溢出与本地区经济增长和邻区经济间可能的相互作用。结论显示:来自邻近地区的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人力资本指标每增1%,本地区经济增长分别平均增加约4.79%和0.64%,然而,邻近地区中等教育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负外溢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