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91)
2023(16929)
2022(14717)
2021(13980)
2020(11804)
2019(27083)
2018(26837)
2017(51949)
2016(28427)
2015(32569)
2014(32395)
2013(30929)
2012(28283)
2011(25487)
2010(25520)
2009(23159)
2008(22193)
2007(19324)
2006(16778)
2005(14353)
作者
(77082)
(63568)
(63565)
(60454)
(40431)
(30464)
(29004)
(25080)
(24254)
(22675)
(21588)
(21080)
(19872)
(19794)
(19702)
(19311)
(19227)
(18829)
(18380)
(18226)
(15728)
(15568)
(15341)
(14523)
(14371)
(14260)
(14192)
(14027)
(12775)
(12582)
学科
(106554)
经济(106434)
管理(81369)
(75624)
(62357)
企业(62357)
方法(53458)
数学(47385)
数学方法(46774)
中国(33085)
(29125)
(28799)
业经(23166)
理论(20817)
(20499)
贸易(20490)
(20272)
(19922)
(19891)
农业(19269)
地方(19133)
(18730)
财务(18655)
财务管理(18615)
教育(17731)
技术(17727)
企业财务(17640)
(16947)
银行(16911)
(16486)
机构
大学(393961)
学院(392896)
管理(154998)
(153187)
经济(149821)
理学(135263)
理学院(133815)
管理学(131288)
管理学院(130567)
研究(121552)
中国(89089)
(81874)
科学(73226)
(72258)
财经(59103)
(58234)
中心(55759)
业大(55637)
(55620)
(55466)
(54684)
师范(54247)
(53826)
研究所(52987)
北京(51580)
经济学(46849)
(45429)
(44510)
财经大学(44197)
技术(43888)
基金
项目(267929)
科学(211788)
研究(202148)
基金(192804)
(165271)
国家(163842)
科学基金(142231)
社会(126063)
社会科(119315)
社会科学(119288)
(105564)
基金项目(102093)
教育(98380)
自然(91334)
自然科(89204)
自然科学(89182)
(89064)
自然科学基金(87567)
编号(85457)
资助(79999)
成果(68984)
(60484)
重点(59884)
课题(59230)
(56549)
(55903)
教育部(53063)
项目编号(52589)
大学(52447)
创新(51871)
期刊
(159111)
经济(159111)
研究(115519)
中国(72001)
教育(60890)
学报(56911)
管理(55383)
(54152)
科学(51805)
(49451)
大学(45309)
学学(41348)
技术(39539)
农业(34623)
(31769)
金融(31769)
财经(28666)
业经(27905)
经济研究(26301)
(24459)
问题(21143)
图书(20834)
职业(19711)
理论(18636)
商业(18118)
技术经济(17855)
科技(17561)
统计(17358)
实践(17008)
(17008)
共检索到558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海荣  
文章以2007-2013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依据,从人力资本的收益角度分析大学生专业-职业的匹配程度、影响状态以及产生内因等,研究发现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存在专业-职业不匹配现象,这给个人利益以及社会资源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本文发现学生职业成熟度是专业-职业匹配程度的关键影响内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本文从就业匹配度出发,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搜集数据,采用自评估法、岗位分析法和统计测量法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进行了测量,以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结果发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高能低配,人力资本浪费、所学非所用、高能低配等情况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三方协作,建立高质量就业匹配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范皑皑  
本研究利用2006年北京市企业调查的数据,考察了受过高等教育者的过度教育状况,以期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审视大学生人力资本的过度与不足。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由于过度教育群体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本研究按照过度教育的原因将其分为"弥补型过度教育"和"非弥补型过度教育"(或"发展型的过度教育"),并探讨了弥补型过度教育的短期和长期收入效应。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弥补型过度教育带来的收入损失更大,非弥补型过度教育虽会带来短期的收入损失,但长期收入损失并不显著。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梁枫  赵建敏  任荣明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是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两个基本视角。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的实证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社会资本水平较高,就业竞争力较弱,人力资本影响就业竞争力的程度高于社会资本;民族因素会弱化人力资本的影响,强化学校社会资本的影响,对家庭社会资本的调节效果不显著,但人力资本的影响仍高于社会资本。因此,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努力,而三方的联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秦红霞  黄海燕  陈华东  
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村精英逐步流失的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弥补,但大学生"村官"的发展亦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本文透过对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产权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制度设置的几点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海  
研究生就业匹配涉及教育程度、专业和能力是否匹配三个方面。基于对36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研究生在就业时出现教育程度不匹配、专业不匹配、能力不匹配现象的比例分别约为35%、40%和35%。性别是影响就业匹配的重要因素,女性研究生在就业匹配上处于劣势;专业、就读院校、学位类别也是影响就业匹配的主要因素,其中研究生阶段就读院校因素的影响大于本科毕业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和学业成绩对就业匹配也有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就读院校和专业的信号功能强于学业产出因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美强  
能力是衡量学习结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与职业相匹配的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与职业相匹配的能力结构模型揭示了"知识""技能""能力"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通用能力、跨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构成了与职业相匹配的高职学生四大能力子系统。构建与职业匹配的高职学生能力系统及结构,对改进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更新学生学习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凯  许珍珍  
推动全国劳动力市场统一和提升劳动力就业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基于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互联网发展对就业中劳动力人力资本供给与产业结构需求间匹配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互联网促进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2)互联网通过促进人口跨区域流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提升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3)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突破门槛后劳动力池效应更加明显,互联网的促进作用明显跃升;(4)随着互联网发展阶段的递进,互联网网络溢出效应的增强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东中部地区互联网的劳动力就业匹配效应最为明显,西部地区尚不突出。因此,应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以及强化互联网与农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就业匹配效率,助力中国区域经济社会走向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健  马士斌  
来自全国五个省市区的524份样本显示:(1)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员工的个人兴趣与职业匹配程度很低,反映出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落后;(2)不同所有制、不同学历员工对兴趣与职业匹配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员工对此感知差异亦有一定显著性,不同性别员工感知无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扶涛  王方方  薛勇军  
转变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升级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战略举措,这就要求进一步发挥我国高质量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升级支持和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我国2000—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匹配度模型分析我国人力资本与制造业升级匹配效应,结果发现,匹配度总体水平较低,但提升态势明显,并呈现出阶段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绍让  
大学生就业力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匹配是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对当前企业用人标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品质维度等相统一的"KMC立体化"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机制,以期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周必彧  
文章应用工作搜寻理论,从劳动力市场工资匹配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下的大学生失业问题。理论分析显示,无论是依据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机制还是信号机制,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会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大学生及其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增加则会推高他们的保留工资诉求;两种工资的相反方向变动导致了工资匹配概率的下降和大学生失业的形成。文章利用调查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基本上支持了理论假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